推薦理由:
此書是_霍華德_以往定期_寫給投資者的備忘錄_裡有關對周期的部分彙集而成,因此對周期以及周期與投資的關係等方面的說明,無論是從邏輯還是從詞義都是以普通投資者能夠理解的角度進行展開的。尤其是_將經濟、市場基本面的周期與投資者的心理情緒等周期結合在一起如何相互影響的機理_來說明,更加有現實感,讀者更容易有體驗感也就更加容易理解;同時,應對周期的方法中,首先要 “選時選股 “(實際上並不是普通投資者所理解的那樣看價格選時選股);也提出了長期盈利的方法” 資產配置 “和 “合理倉位” 的運用策略。
拋開很多細節和細微差別,大體來看,我認為在三大方面如果投入時間分析研究,我們就會收穫最多:
-
第一,基本面。基本面包括行業基本面、公司基本面、證券基本面。我稱這些基本面是 “可知的”,你要努力比別人知道得更多。
-
第二,市場面。你要訓練自己,嚴守紀律,支付的買入價格要合理,和上述行業、公司及證券的基本面相匹配。
-
第三,組合面。你要理解我們現在所處的投資環境,以決定我們的投資組合的戰略佈局適應投資環境。
關於基本面和市場面這兩塊兒,已經有很多分析了。以下因素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們熟悉的 “證券分析” 和 “價值投資” 的關鍵因素:判斷某資產未來能夠產生多少業績回報,通常是用每股收益或每股現金流來衡量,然後基於這些未來業績預測來估算這項資產現在的價值。
價值投資人做的是什麼?他們努力利用 “價格” 與 “價值” 之間的不匹配來獲利。要把這件事做成功,價值投資人需要先做以下三步:
-
第一步,評估價值。量化評估某資產的內在價值現在是多少,以及它將來隨著時間推移會如何變化。
-
第二步,評估價格。比較分析這項資產現在的市場價格過高還是過低,比較的基準是這項資產的內在價值和歷史價格、其他同類資產的價格,以及所有資產整體的 “理論公允” 價格。
-
第三步,構建組合。這些價值投資人利用以上評估價值和評估價格的信息來構建投資組合。在大多數時候,他們組合的近期目標是持有最能創造價值的資產,這些資產擁有最大的價格上漲潛力,或者擁有最佳的上漲潛力和下行風險比。你也許會說,構建投資組合、選擇資產,也沒什麼複雜的,無非就是識別出那些價值最高的資產,選擇市場價格相對其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資產。整體而言,長期來看這基本上是對的。但是我認為,在構建組合的整個過程中,加入另外一個因素,會讓你獲利更多,那就是針對接下來幾年內市場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好相應的投資組合佈局。
在我看來,在某具體的時點上,要優化投資組合佈局,最有效的方式是要決定在進攻和防守之間保持什麼樣的平衡比例。我相信,攻守平衡應該與時俱進,以應對投資環境的整體變化,以及投資環境中的很多因素在其周期中所處位置的變化。
關鍵在於 “校準”。你的投資規模,你在不同機會上的資本配置比例,你持有資產的風險,所有這些都應該校準,你將一個從進攻到防守的連續體作為標尺來校準…… 當得到價值的價格相當便宜時,我們應該積極進攻;當得到價值的價格比較昂貴時,我們應該後退防守。
《歷史還在不斷重演》,2017 年 9 月投資備
自己認為,對於初期的一般投資者來說,與其去閱讀有關經濟周期,市場周期,貨幣政策,以及一些專業的金融心理學等難讀的書籍,還不如_先認真閱讀這本簡單易懂且實用性很強的書,_尤其是經濟周期,市場周期基本面周期與心理周期相結合理解的視角,即使是一般投資者,也可以得到很大的啟發。
自己的感悟:
投資收益 = ∑ 投入資產 x 資產收益率。投資的長期收益歸根究底還是受以下三個因素決定:
∑:投入的各種資產的占比
你給出的公式是投資收益的計算方式,描述了不同資產投入與其收益率的加權總和。
具體來說:
- 投資收益是所有資產的加權收益。
- 投入資產是各個資產的投資金額。
- 資產收益率是每種資產對應的收益率。
- ∑ 表示求和,表示將所有資產的收益加起來,按照各個資產的占比來加權。
在這裡,公式可以寫成:
[
\text {投資收益} = \sum (\text {投入資產} \times \text {資產收益率})
]
其中:
- 投入資產是某一特定資產的投資金額。
- 資產收益率是該資產的年收益率或其他時間周期的收益率。
如果你想把它做成加權平均的形式,通常可以把每項資產的投入額除以總資產,然後乘以對應的資產收益率:
[
\text {投資收益} = \sum \left ( \frac {\text {投入資產}}{\text {總資產}} \times \text {資產收益率} \right)
]
其中,(\frac {\text {投入資產}}{\text {總資產}}) 是各資產的占比。
這表示每項資產的貢獻是根據其在整個投資組合中所占比例來計算的。
投資收益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
\text {投資收益} = \sum (\text {投入資產} \times \text {資產收益率})
]
這裡的符號 “∑” 代表對不同資產的求和,意思是你要將每個資產類別的收益率與投入的資產金額相乘後,再加總。
舉個例子:#
假設你有三個投資項目: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它們的投入資產和預期收益率如下:
-
股票:
- 投入資產:100,000 元
- 資產收益率:8%
-
債券:
- 投入資產:50,000 元
- 資產收益率:4%
-
房地產:
- 投入資產:150,000 元
- 資產收益率:6%
步驟 1: 計算每個資產的收益:
- 股票收益 = 100,000 × 8% = 8,000 元
- 債券收益 = 50,000 × 4% = 2,000 元
- 房地產收益 = 150,000 × 6% = 9,000 元
步驟 2: 將所有收益加總:
[
\text {投資收益} = 8,000 + 2,000 + 9,000 = 19,000 元
]
所以,您的總投資收益為 19,000 元。
這個例子展示了如何根據不同的資產類別和它們的收益率來計算總投資收益。
投入資產: 資產的底層資產是決定收益率 / 風險係數的根本
資產收益率:該資產長期平均收益率
單純由公司可以理解為資產配置的基本原理:
投資收益 =
(股票類資產 x 股票長期平均收益率)+
(債券類資產 x 債券長期平均收益率)+
(現金類資產 x 現金長期平均收益率)
各類資產的占比,就基本上決定了最終投資的長期平均收益水平。
更深的理解的話,也可以用這本書的理論邏輯來解釋。
股票類資產_是指_代表社會生產力_的企業和服務單元,代表著社會生產或服務的技術發展階段以及更替的狀況;股票長期平均收益率__就基本接近國家的 GDP 增長率,由於人口數量以及構造分布的變化以及技術的進步不均衡,導致_經濟的發展周期,從而影響到_企業的盈利周期_,從而在股票市場上結合人的心理預期波動,形成幅度更大的_股票價格市場波動周期_;
所謂 “選時選股”,在資產配置的大角度來看,就是調整股票資產在整個資產裡的比率和品種,比如在經濟下行周期裡,降低股票的占比,以及將持有的股票變更為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經營穩定的必需消費品生產企業或是公共服務類的公司,而在經濟確實開始復甦時,增加股票類資產的比重,切換持有為代表新技術方向的高科技成長類公司。
而對於所謂的價值投資者,雖然在理論上不贊同 “選時選股 “等預測性的投資,堅持企業價值投資理念,對優秀企業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但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當優秀的企業其價格明顯低於其未來的內在價值時,買入並持有”。也可以這樣理解:之所以指定優秀企業,其實是本身也有對企業經營周期的預測,也即堅信企業至少在未來的 3-5 年企業處於成長周期的,也即有企業經營周期的原理;同時買入條件價格明顯低於內在價值,實際上也是指當市場周期來臨導致企業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到企業內在價值以下時買入,這也可以解釋為 “選時”,所以即使是聲稱不關注周期的價值投資著,其實也是在運用企業周期 + 市場周期的原理。
債券類資產反映社會新增投資或追加投資所需社會資金的成本,其利率變動,也受宏觀面的經濟周期影響,也受政策面的微觀影響,還與企業對將來盈利預期下的再投資的意願影響,信貸周期,利率周期,不良債權周期會直接影響債權類資產的價格發生波動形成波動周期。其資產的平均長期收益率上下幅度有限,往往作為股票類資產的對沖進行配置,來平滑整體投資收益率的曲線。我個人認為,債權類資產在資產配置策略裡,把它理解作為平復投資者心理情緒的緩衝作用更好理解。債權類資產對於股票價值投資者來說,是沒有價值的投資對象。原因無它,此類資產有周期,但是卻是在一定的幅度類上下波動,卻不是螺旋向上的,所以沒有長期投資價值。(專注於垃圾債券,不良債權投資的專業投資機構或投資者,由於對專業要求很高,沒有作為價值投資討論)
現金類資產主要是指貨幣類資產,其平均長期收益率基本上就接近一年定期利率。單純從收益率來看,該類資產是沒有長期價值的。但是,在大類資產配置投資的角度來看,強制性的現金類資產比率,可以平滑整體的投資收益波動,利於投資者長期持有資產配置。如果從周期的角度來看,在沒有好的股票類資產以及債券類資產配置也不可以過多的情況下,保留現金類資產,也是 “選時選股” 的結果。而對於堅持股票價值投資者來說,只有在優秀公司的價格大幅高於內在價值的時候,也即現金資產收益率大於股票資產收益率,也即市場進入瘋狂狀態時,才會保留現金資產的。這其實也是市場(股市)周期的反射。
最後,也想試著解讀唐朝老師的投資理念是否與周期的理念相通。
首先,選定的對象企業,都是滿足價值投資三大條件的優秀企業,其長期利潤增長率都在 15% 以上,同時至少 3-5 年內都保持增長,也即企業是處在發展上升周期階段的。其次,即使是周期性的公司如分眾傳媒,雖然受經濟周期影響很大,但是觀察兩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循環後,分眾都是每經過一個周期,其營收及利潤都是曲線上升的,符合投資處於成長階段的優秀企業;這是基於周期(企業盈利周期)理解後的 “選股 “策略;
3 年合理價值的 50% 價格買入,是指當企業的價格明顯低於企業的內在價值(這裡內在價值是指 3 年後的合理價值)時買入,也可以說是對市場周期認知下的 “選時” 策略;
同時,結合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市場溫度,利率環境等,適當地調整買入策略(在理想賣點上方開始分步買入,理想賣點上方地分步賣出),來調整現金資產持有,這也可以理解為進攻或防守策略以及倉位管理策略。
以上思考,只是個人試圖對各種投資理念是否相通進行地一些粗淺的理解。
大道至簡,但是並不是那麼簡單可以做得到。投資之路,不變的是人性,變化的是形式。
下面的部分,是速讀的筆記內容。由於這本書,無論是作者,還是譯者,都很優秀,也許讀完這部分,對該書也可以有了基本的了解了。
速讀的內容:
(原預計 30 分鐘左右,實際上花了近 1 小時,主要是比較認真讀了閱讀劉建位的譯者序)
簡介(作者,譯者,書籍)
序言(作者序,譯者序)
目錄結構(大目錄,各章主要內容)
其次,快速粗略總結書籍內容結構(主線邏輯)
本書的譯者劉建位先生本身作為專業投資者,同時又為作者上一本書《投資中最重要的事》的中文版作序,因此對作者的投資理念很是了解,同時又是國內公募基金的管理者,對選時,選股,資產配置,倉位調整等應對周期,運用周期,也是有很深刻的理解,所以就對劉建位先生的譯者序,很認真的進行了閱讀。
劉先生的總結,很是精辟。我也就大部分借用劉先生的譯者序作為對快速閱讀的總結筆記了。(實際上,我想如果自己閱讀全書後,應該總結的肯定不如劉先生的)
以下是速讀的筆記內容。
一簡介
作者:霍華德・馬克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橡樹資本創始人。
譯者:劉建位(匯添富基金總經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01-01
二 中文版作者序
上一本書《投資最重要的事》,以及以前所寫的投資備忘錄,其中那些與周期相關的關鍵內容,構成了這本關於周期的新書的基礎。
三 譯者序
劉建位與作者很有緣,《投資中最重要的事》作序,而第二本書是譯者。由於對作者的了解同時又是投資專業人士,所以譯者序的內容基本上就是最好的總結。
由於總結的很精辟,所以會大部分引用作為,作為速讀的內容總結。
四 作者序:
經濟、企業、市場,和天地一樣,也遵循一再重複的模式有規律地運行。有些重複發生的模式,大家一般稱之為周期。促成經濟周期、企業周期、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是自然發生的現象,更加重要的是第二個原因 — 人類心理的起起伏伏,第三是由前面兩個因素所導致的人類行為。
經濟周期、企業周期、市場周期對投資人的影響極大。如果關注這些周期,我們就會先人一步,賺取更多收益。
為了從本書中受益最大,讓自己在應對周期這件投資最重要的事上做得最好,投資人必須學習識別周期,評估周期,搞清楚周期的含義,依照周期所指示的方向行動。
要掌握長贏投資哲學,必須綜合很多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_第一:分析技能是基礎。_要培養你的分析技能,包括財務、金融、經濟分析技能,這些基本分析技能是投資長贏的基礎,而且都是必需的,但只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_第二:市場觀很重要。_明白市場如何運作非常重要。隨著投資經驗不斷積累,你的市場觀也要相應地增補、質疑、精進、重塑。
_第三:大量閱讀,多學習。_通過閱讀,不斷地接受你所發現的有益的新觀點,不斷地拋弃你所發現的無益的舊觀點,這樣才能幫助自己不斷提高投資策略的有效性。
關於閱讀,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只讀和投資相關的書,要多讀和投資無關的書。傳奇投資人查理・芒格經常說:廣泛閱讀大有裨益;廣泛閱讀能讓人拓寬眼界,學習了解除投資之外其他領域的歷史和過程,大大豐富你的投資武器庫,增加很多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決策方法。
_第四:交同行多交流。_多和投資同行交流,能大大幫助你提升投資能力。
_第五:投資經驗最可貴。_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真正替代你自己的親身經歷。
每過一年,我對投資的看法就會有所不同。我所經歷的每輪周期,都会教給我一些經驗教訓,讓我能更好地應對下一輪周期。
我覺得,投資是一個長期事業,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我們任何時候都沒有理由停下來,故步自封,不思進取。
四 目錄
(在目錄下,記載了對章節內容的大概敘述,可以看到作者寫作的邏輯和習慣)
01 為什麼投資要研究周期?
我們如果懂得周期,就可以順應周期的趨勢把投資做得更好:當贏面對我們更有利時,我們可以增加賭注,投入更多資金買入資產,提高組合的進攻性;相反,當贏面對我們不利的時候,我們可以退出市場,把錢從賭桌上拿回來,增強組合的防守性。
02 周期的特徵
在一個周期存續期間所發生的事件,不應該只是被看作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發生,而應該被看作一個事件引發下個事件。這對分析周期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非常重要
03 周期的規律
過去的事件受到隨機性的很大影響,因此未來的事件也定會如此,我們肯定無法完全準確地預測。這讓人感到不高興,因為隨機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運氣,讓我們的人生難以預測,難以制定規則,難以永保安全。
04 經濟周期
很多因素容易發生變化,導致經濟增長率每個年度都會變化,甚至即使經濟增長率的年平均水平符合長期趨勢線,經濟增長率水平也會年年出現差異。
05 政府調節逆周期
既然周期上行和下行可能會走極端,那麼應對周期走極端的工具應該是逆周期的,人們可以按照其自身的周期來加以運用。在理想情況下,調節經濟周期工具的周期正好與經濟周期的走勢相反。
06 企業盈利周期
決定一家企業盈利的過程,是複雜又多變的。經濟周期對一些企業的銷售影響程度很大,但是對其他企業的銷售影響程度卻小得多。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的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水平不一樣。
07 投資人心理和情緒鐘擺
企業周期,金融周期,市場周期,在上行階段大多都會走過頭,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階段也往往會走過頭。這種周期容易走過頭的現象,都是投資人心理鐘擺擺動過度所造成的結果。
08 風險態度周期
在牛市的時候,我們聽到很多人說:"風險?什麼風險?我看不大可能會出錯:到現在一直都很好。不管怎麼樣,風險都是我的朋友,承擔的風險越多,我賺到的錢可能越多。" 後來,到了市場行情糟糕的時候,很多投資人就完全轉變了,換成了另外一套更簡單的說法:"我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在市場上多掙一分錢,我唯一在乎的是不要再虧錢了。"
09 信貸周期
卓越投資並不是來自所買的資產質量好,而是來自所買的資產性價比高﹣﹣資產質量不錯,價格低,潛在收益率相當高,風險有限。信貸周期猛地關上大門的階段,最有助於形成到處都是便宜貨的情形,比其他任何因素的作用都要大。
10 不良債權周期
在清醒的時候,貸款機構和債券購買人堅持要有足夠大的安全邊際,以確保借款人即使情況惡化,也能還本付息。隨著逐底競爭開始,貸款機構渴望趕快把款貸出去,就會為不太值得投資的借款人提供貸款融資,接受不夠穩健的債務結構,從而導致新發行的債券缺乏足夠的安全邊際。
11 房地產周期
在買房這件事上,那些廣泛流行的說法的影響特別突出。但是人們最終學到的是,這些說法不管說得多麼正確,都無法保證你的投資不賠錢,因為你投資買入的成本價格如果太高,那麼什麼理由都不管用了。
12 市場周期﹣集周期於一身
對於那些不懂投資的門外漢來說,他們的投資以悲慘結局收場,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如果不讓這個建立在錯誤判斷基礎上的過程走到極端,市場就不會上漲到牛市的最高點,而它也是市場反轉下跌的起點,同樣市場也就不會跌到熊市的最低點,而它也是反彈上漲的起點。
13 如何應對市場周期
決定你投資業績的關鍵,不在於你買的東西是什麼,而在於你買東西的價格有多高。你付的買價,即證券的市場價格及其相對於其內在價值而言的估值水平,取決於投資人的心理以及由此導致的投資行為。
14 市場周期與投資佈局
能否成功地佈局投資組合應對市場未來趨勢,首先取決於你做什麼﹣﹣集中更多兵力進攻,還是更多兵力防守;其次取決於你什麼時候做﹣﹣基於你對周期所預示的未來市場趨勢有卓越的洞察力。
I5 應對周期有局限性
你想要在理解市場周期的基礎上改變投資組合佈局,以此來提升長期投資業績,這種想法完全合情合理。但是你一定要理解,這種想法要求你具有高超的技能,且真正實現這種想法非常困難。
16 成功本身也有周期
好資產變成壞資產,壞資產又變成好資產,就是周期循環。投資成功的關鍵是懂得周期,萬事萬物皆有周期,因而周期內肯定會有起起落落和重複循環。
17 周期的未來
人容易走極端的傾向,永遠不會終止。因此,這些極端最終必須得到修正,而不是周期的發生會有改變。經濟和市場從來不是走一條直線,過去不走直線,未來也肯定不會走直線。
18 周期精要
我從書中精選出一些段落,集中在一起,因為我覺得這些段落的內容非常重要,能夠大大地幫助你理解周期、周期的起因、如何應對周期。
五 內容總結:
人生成功三大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排名第一。投資成功三大要素,選時、選股、配置,選時排名第一。選時最重要的是周期,講周期最好的就是這本書。
_這本書最大的特色是結合基本面與心理面來講投資周期。_技術分析派講市場周期只看市場價格數據,宏觀分析派講市場周期主要看宏觀經濟和貨幣數據。基本上都是從數據到數據,從模型到模型,既不實用,又無成效。這本書開辟了第三條道路,從經濟和企業基本面出發講市場長周期的基本趨勢,從心理面講市場短周期如何經常大幅偏離基本趨勢,基本面、心理面、市場面三面合一,互為因果,互相影響。這樣解讀周期既符合實際,又好懂好用。
如同其他好書,這本書也有一條明顯的主線。主線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認識周期、分析周期、應對周期。它們分別對應著這本書的三大部分:認識周期三大規律、分析周期三類九種、應對周期三步操作。
本書內容架構:(基本上引用劉先生的譯者序)
第一部分 認識周期三大規律 (第 1-3 章)
第一大規律,不走直線必走曲線:
第二大規律,不會相同只會相似:歷史不會重演過去的細節,歷史卻會重複相似的過程
第三大規律,少走中間多走極端:所以市場不是走到極端就是走向極端。
第二部分 分析周期三類九種 (第 4-12 章)
第一類周期,基本面周期: (經濟周期,政府調節逆周期_,_ 企業盈利周期)
經濟周期 :
取決於 GDP(國內生產總值)周期,影響因素一是參加生產的總人口,二是生產效率。
政府調節逆周期:
其實體現在政府逆周期調節,熨平經濟波動,主要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但是政府官員也無法準確預測經濟周期。
企業盈利周期:
從理論上講,所有企業的產出之和就是一個國家的 GDP,可是企業盈利波動幅度是 GDP 波動幅度的兩三倍,甚至更大。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使用了兩大槓桿 —— 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
第二類周期 心理周期: _(_心理和情緒鐘擺,風險態度周期)
_這是書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內容。_心理和情緒雖然嚴格來講有所不同,但是難以區分,所以作者從便於實用出發,把二者結合,心理就是情緒,情緒就是心理。
投資像硬幣的兩面,不可分離。正面是__追逐利潤_,反面是__承擔風險__。_
心理鐘擺
從__追逐利潤__來講,投資人面對證券的心理和情緒就像鐘擺,在恐懼和貪婪兩個極端之間來回大幅擺動。這簡直是天才的比喻,一下子抓住了那個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東西。
證券市場中的情緒波動,就像一個鐘擺的運動一樣。這個鐘擺來回擺動,形成一道弧線,弧線的中心點完美地描述了這個鐘擺的 “平均” 位置。但是事實上,鐘擺待在這個弧線的中心點位置的時間極短,一晃而過。相反,_鐘擺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走極端,弧線兩端各有一個極端點,鐘擺不是在擺向極端點,就是在擺離極端點。_但是每當鐘擺接近極端點的時候,不可避免的結果是,鐘擺會反轉方向擺向弧線的中心點,或早或晚,反正肯定會反轉。事實上,正是鐘擺擺向極端點這個運動本身,為鐘擺後來反轉方向回歸中心點提供了能量。
這種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擺動現象,是投資世界最確定的特徵,投資人心理像鐘擺一樣,很多時間都在走極端,要麼走向一個極端,要麼走向另一個極端,投資人很少停留在中心點上,很少走令人幸福快樂的中庸之道。
在證券市場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會驚奇地發現,同樣的證券,同樣的市場,同樣的企業,同樣的投資人,卻會有完全相反的心理和情緒,而且自己的每次反轉都被自己認為是對的,反轉之後又會再反轉。這種反覆無常,用鐘擺來形容可以說十分神似。
_巴菲特說他一生投資成功只靠一個原則: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_其實,投資人做投資,對手就是市場,這裡說的別人就是市場。霍華德・馬克斯把市場的心理和情緒波動比喻為鐘擺,在貪婪和恐懼之間擺動。這和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可以說是絕配。
風險態度周期
_從投資的另一面__承擔風險__來看,_投資人面對風險的態度也是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從過度風險規避到過度風險容忍。作者首先說明,_風險的正確定義是損失的可能性,不是學術上定義的波動性,_並澄清了一個流傳很廣的錯誤說法:_高風險才有高收益。從風險是損失的可能性來講,低風險才能獲得高收益,因為損失的可能性越小,盈利的可能性越大。_作者指出,投資人常常把收益和風險看作一個點,而不是一個可能性區間。
第三類周期,市場周期 (信貸周期,不良債權周期,房地產周期)
這本書中的市場周期一般指的是股市。但從廣義上講,信貸市場和不良債權市場、房地產市場也屬於市場,所以為了方便起見,我將它們統一歸到市場周期。
信貸周期
相對於其他周期,影響力特別大,但談信貸周期的書要少得多,所以信貸周期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
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再差的企業都能借到錢;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再好的企業也很難借到錢。作者用窗口來做比喻特別形象,從窗口大開到猛然關閉,簡直是冰火兩重天,而且變化極快。貸款機構對企業貸款如此,對個人住房貸款也是如此。請注意,管信貸發放的是人,管債券投資的也是人。
信貸周期對經濟周期特別敏感,對企業盈利周期的影響特別大,對經濟和市場的影響也特別大。次貸危機,其實就是信貸周期走極端所造成的危機,而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
不良債權周期
不良債權投資,其實就是破產企業的違約貸款和違約債券,中國的銀行稱之為不良資產。
房地產周期
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也是中國人最關注的周期。
房地產周期有三大特點:
第一大特點:是實物,產品從設想到交付客戶長達幾年時間,漫長的房地產周期起伏特別大,因此對房地產投資的盈利影響非常大,
第二大特點:是__開發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自己,沒有想到很多同行會有同樣的想法,結果出現 “一窩蜂” 現象,市場要麼過熱,要麼過冷。
_第三個特點:__是投資人盲目相信股市、房價總會上_漲,但是這本書的作者用阿姆斯特丹市紳士運河區經過 350 年房價才上漲 1 倍的事例表明,不要相信傳說,它不是事實。
股市周期
股市周期有三個特點:
_第一個特點,從多層次組成來看,股市周期集所有其他周期於一身,_再加上隨機性的影響,形成了股市的波動周期,而且股市周期既受其他周期影響,也影響其他周期。簡單地說,基本面加上心理面決定市場面。而市場面反過來影響基本面和心理面。
_第二個特點,從波動幅度來看,價格會大偏離,_因為投資人不是理性的經濟人,他們的心理和情緒會大幅波動,所以資產的買賣價格會大幅偏離價值,投資的機會即在於此,投資的風險也在於此。
_第三個特點,從過程來看,大牛市和大熊市都有三個階段。_大牛市的三個階段是:少數人看到基本面好轉,股市小漲;部分人看到基本面好轉,股市中漲;所有人看到基本面好轉,股市大漲。反過來就是熊市的三個階段。用巴菲特的話來概括就是:最先做的是聰明人,最後做的是傻瓜。
第三部分 應對周期三步操作 (第 13-16 章)
應對周期就三步:有識、有膽、有備。
概括地說,應對周期就三步:有識、有膽、有備。中國人常說,有膽有識。其實是先有識後有膽,有膽有識還不夠,還要有備,以防萬一。
有識 —— 現在市場到周期的什麼位置了。看清現在,才能把握未來。作者的方法是,給市場量體溫,就是用一些關鍵指標來衡量市場估值水平,以及市場情緒是過熱還是過冷。
有膽 ——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也是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秘訣
有備 —— 要在三個方面做好出錯的準備。第一個是你出的錯誤,是人就會出錯。第二個是來自市場之外的意外事件,比如風暴、洪水、地震、海嘯、日本核泄露、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戰。第三個是市場本身的錯誤,市場一直保持錯誤的時間,比你能保持不爆倉的時間還要長!投資最大的秘訣就是活下來,不是勝者為王,而是剩者為王。
要想_長期投資成功,關鍵是保持投資組合佈局平衡_。
作者提出,投資成功要在三對關鍵因素上保持適當的平衡:
周期定位與資產選擇(選時與選股)
激進與保守(進攻與防守)
技巧與運氣
這三對因素就是左手與右手、左腿與右腿、左腦與右腦,缺一不可,而且要保持適當平衡。但是其實在適當的時候偏向正確的一邊才能保持真正的平衡。
這本書講的是周期,可是投資人如此用心地研究周期,追求投資成功,卻沒有想到,投資成功本身也有周期。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其實這本書只有一句話:周期永遠在。
我們投資失敗,往往因為覺得 “這次不一樣”,其實後來才發現,這次還一樣,周期永遠在。做投資,你可以什麼都不相信,但你必須相信周期。_只要有人在,就有周期。_正如馬克・吐溫的那句名言:歷史不會重演細節,過程卻會重複相似。
為什麼心理和情緒鐘擺很重要?我在本書裡所談的經濟周期、企業周期、信貸周期、市场周期向上擺動或者向下擺動會走過頭,主要因為(也代表著)投資人的心理和情緒走過頭了。
企業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階段大多都會走過頭,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階段也往往會走過頭。這種周期容易走過頭的現象,都是投資人心理和情緒鐘擺擺動過度所造成的結果。因此,理解和警惕這種心態的過度擺動,是對投資人的入門級要求,只有這樣,人們才能避免周期性波動走極端所造成的傷害,也才有希望從中獲得盈利。
周期定位主要包括:在激進和保守之間進行選擇,也就是增加和減少暴露在市場波動之中的投資倉位。投資成功的秘訣包括以下三點:
- 第一,深思熟慮地分析市場現在所處的周期位置;
- 第二,基於分析提高進攻性;
- 第三,結果證明你是對的。這幾點可以總結為周期定位的 “技能” 或者 “阿爾法”。當然,
- 第三條結果證明你是對的,完全不在任何人的控制範圍之內,特別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隨機性,所以結果證明你是對的,並不是每一次都會這樣,即使是技能純熟的投資人,而且推理判斷做得相當好,也未必每次都能被證明是對的。
彼得・伯恩斯坦認為:“未來並不是我們能夠提前知道的,但是明白這一點能夠幫助我們知道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很正常的。我們出錯並不是因為發生那些可怕的悲劇,也不是因為推理上出現可怕的漏洞,甚至不是因為像在大多數情況下那樣碰上壞運氣。我們之所以會出錯,是因為出錯是行動的特權,而任何行動都取決於完全不可預知的未來……”
人容易走極端的傾向,永遠不會終止,因此,這些極端最終必須得到修正,而不是周期的發生會有改變。經濟和市場從來不是走一條直線,過去不走直線,未來也肯定不會走直線。這就意味著,投資人能夠理解周期,就能夠找到賺錢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