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尋找夥伴

尋找可靠的合作夥伴,需要考慮對方的經驗、自我認知、執行能力、組織搭建和事實驅動,同時在面試中關注對方的目標、偶像、興趣愛好和誠信度。

讓事情變得簡單的方法是讓人們記住你、幫助你並與你交流,通過建立一個強大的投影模型和清晰明確的要求,並在會議之前進行動議,可以幫助你找到有趣的合作夥伴。

思考看起來怪異或糟糕的想法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們可能偶爾是正確的,並能幫助我們從傳統的思維束縛中解脫出來。

第一個是賺過大錢:通過生意一年賺過一百萬,這樣只會賺更多錢的時候心態不會飄。

第二個是吃過大苦:有過失敗的經歷,再次遇到困難才會有勇氣堅持。

第三個是學歷:有學習能力,同頻交流的認知,知道自己在表達什麼。

第四個是家裡有背景:可以借助家庭資源,無論是政府背景或者商業背景,最好是家裡開過酒店。

人交往來說值得關注的四個階段:

● 初次相識(hang out)

● 有點好感(seeing each other)

● 很想見面、定期(dating)

● 確定關係(relationship)

長遠投資本身,關於長遠投資要知道的四點:

第一,要識別自己的項目是不是有非常強的長遠投資的特徵。

有些項目 / 行業的特性決定它們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堅持、需要保持某種程度的穩定。對這樣的項目,急躁的改變常常是災難性的,有的時候一個變動甚至會把項目的價值變成負數。

第二,在項目的某個里程碑時點之前,要採取低成本運作的方式。

或許我們看到很多起點很高、一開始就大舉投資的公司,但即便這些公司,它們也多少有低成本運作的階段。許多新創公司的滅亡,就是因為在沒有經歷低成本運作階段規劃好未來之前,就開始大肆擴張,結果做得越多,錯得越多。等到醒悟過來,寶貴的資源(主要指資金)早已經耗費一空。

第三,向內看,長遠投資是把在這一階段把資源集中到一個能夠關鍵的、需要累積效應的地方。

比如,對一項互聯網應用而言,可能是核心的算法與引擎;對一家諮詢機構,可能是關鍵人才和資料庫。

第四,向外看,長遠投資是要確定一些對客戶(顧客)而言不變的東西,或者說是外人看起來不變的東西。一家新創公司一定會經過無數的變動,但這都只能是內部的變化。在確定與顧客的接口之後,對接口的任何變化都要極其謹慎。

“音樂家作曲,畫家作畫,詩人寫詩,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 馬斯洛

無標題

地說,那就是每個人判斷是非黑白的信念體系,是它引導我們追求所想要的東西。我們一切的行為,都在於實現我們的價值觀,否則就會覺得人生不全,沒有意義。價值觀會主宰我們的人生方式,影響我們對周遭一切的反應。價值觀頗似電腦的執行系統,雖然你可以輸入任何的資料,但電腦是否接受或運算,還得看執行系統是否先會設定相關的程式。價值觀就是我們腦子裡判定是否執行的系統。

從你所穿的衣服、所開的車子、所住的房子,到教養孩子的方式,這一切的一切都受價值觀的左右。它是我們行事為人的規範,是釋放我們內心神奇力量最重要的關鍵,我們靠它了解和判定自己以及別人的行為。

KQ6R-BuQGYvzETTBjUsYe

價值觀是如何產生的呢?它很特別,很情緒化,是源自於你的信念,且受環境影響。當你還是個孩子時,父母就幫你孕育價值觀。他們就他們的價值觀立場,不斷地告訴你什麼該不該做,什麼該不該看,什麼該不該相信。如果你遵照了他們的話,就會得到讚賞;如果你沒聽他們的話,就會遭到訓斥,甚至於責罰。

事實上,你孩童時的價值觀多半是透過賞罰的措施而形成的。當你漸長,周遭的玩伴成為價值觀的另一來源,他們所擁有的價值觀不同於你的。你可能會融合雙方的價值觀,或者變動自己的,因為你若不如此,其他的孩子就不跟你玩,甚至於揍你。

由於在你的一生中,不斷地結交新的朋友,你們彼此影響著對方的價值觀,甚至接受新的價值觀。另外你也可能有英雄崇拜的心理,因而模仿他們的言行。有許多大孩子之所以會沉迷於藥物,就是因為對某些歌星的喜愛,因而也向那些歌星迷於藥癮看齊。幸好,今天有許多他們心目中的英雄,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對於社會大眾價值觀的形成,負有重大責任,因而拒絕使用且不贊成別人使用藥物。有許多的藝人清楚地知道,他們透過媒體的報導,對於帶動社會價值觀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像吉爾多夫聯合了許多歌手,通過媒體發動了四海一家援非大行動,為拯救非洲饑民而舉辦了多場演唱會。由於他們的努力和帶動,加強了人們關心社會的價值觀。

個人價值觀的形成不一定受名人影響,在個人工作場合,透過賞罰的制度,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例如你長久服務於某家公司或常在某人指揮下工作,你的價值觀便會受到影響。如果你的價值觀與老闆有異,升遷就不容易;

如果你跟公司的價值觀(企業文化)不合,工作就很痛苦。在學校教書的老師們也常常因賞罰標準的不同,而影響學生的價值觀。

當我們追求的目標或自我的認定改變時,價值觀也會改變。譬如說,如果你決心爬上公司的高階職位,你的工作態度便會改變;當你坐上那個位置,對於公司許多事情的看法也不像先前一樣。自己的價值觀會因目標,就因身份的不同而有改變。這時你開的車子,去的地方,交的朋友,做的事情,都顯示你的自我認定。

對同一件事,各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

例如一位大老闆開著一部小型車,並不是因為要省油,只不過是不想跟其他人一般見識;一位大富翁之所以不住豪華別墅而住不顯眼的房子,也不表示吝嗇而是為了不浪費空間。由此可見價值觀往往是個人衡量事情的角度不同所致。

認識自己的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部份的人都不太清楚,因而常常不知道自己做某件事的目的。如果兩人的價值觀差異太大,就容易產生摩擦和懷疑,造成衝突。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發生在國與國之間。

國與國、人与人都会有价值观上的差异,甚至于个人本身都会有价值观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某种特质优于另一种特质的分别轻重的现象。

例如对某些人而言,诚实是第二生命;但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友情重于一切。像后者这样的价值观,就有可能为了义气而不惜说谎。他之这样做,是因为在他的价值层级上,友情的重要性高于诚实。或许在你的价值层级上,事业和家庭都同等重要,但是当你上班前答应孩子当晚要回家吃晚饭,却在下班前才知道晚上有个应酬,这时你到底去不去那个应酬,就决定于你把事业或家庭摆在什么衡量位置。在此刻你是进退两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就能体会出自己以及别人做事的动机,是出于价值层级的排列顺序。

你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得知道他的价值层级,否则你不可能知道他行为的动机。同样地,你若能了解自己的价值层级,日后做人处事便不会有内心不安或冲突的现象。任何的成功若不能与最基本的价值观相合,那种成功便不能持久。

例如某人虽领高薪,但他知道这种钱来路不正,因而终日惴惴不安,像这种情形你就别指望他能有心好好工作。另外像一个人极注重与家人的团聚,如果他那份工作得经常加班,他也不会干得很快乐的,因为工作的现况与他的价值观有冲突。我们的行为一定得配合自己的价值观,否则就算是拥有万贯家财,也不会感到快乐。

在此我不想跟各位来谈价值观的对错问题,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明了,你的价值观必须能帮助你、鼓舞你、引导你。价值观乃是一个统称,是你把所有外界事物,不论有形无形,在心目中主观排定的价值先后顺序。

不过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这些价值的先后顺序(价值层级),即使有也是十分模糊。在此我得告诉你,能分别这些价值层级是万分重要的,它能决定你为人处事会不会有内心的冲突,也会决定你对别人的帮助,是否能得到感谢。要想了解价值层级的第一步,就是看看它包含那些价值要项。

请问你得如何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价值层级呢?通常我们在工作中、家庭里、交友上都有不同的价值层级,要想找出别人交友的价值层级,你得如此问:“对于交友,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他可能会说:“他得能随时帮助。” 你再问:“为什么随时帮助重要呢?” 他可能会说:“这样才能表达出他关心我。”

“为什么表达出他的关心是重要的呢?”“因为这样我才会快乐。” 就像这样子的问下去,你最后便会得出一张价值层级要件表。

接下来你得用比较的方式,来决定这些价值要件的先后顺序。你可以这么问:“对方的帮助跟你觉得快乐,你认为那一个比较重要?” 如果答案是:“快乐的感觉。” 那么这表示它在这个层级中排在较上面。

接着你再问:“被关心的感觉和快乐的感觉,你认为那一个比较重要?” 如果他回答:“快乐的感觉。” 那么很明显地,快乐是这三种价值要件中最重要的。现在你再问:“被关心和得到帮助,你认为那一个比较重要呢?”

他这时回答:“关心比较重要。” 由他的答案里,你可以知道关心是排名第二,次于快乐但优于帮助。像这样于逐项比较,你便能知道

对方价值要件的相对顺序。像前面的例子,对方即使没有得到朋友的随时帮助也不在意,可是在另外一人,若是他把帮助的顺序摆在关心之前的话,要是他得不到帮助就不会觉得对方关心他,甚至因而绝交。

下面我列了 14 样交友的价值要件提供给你参考,当然还可能有些其他的。如果你有,就追加上去。

关心 (Love) 快乐 (Ecstasy) 沟通 (Mutualcommunication) 尊敬 (Respect)

有趣 (Fun) 成长 (Growth) 帮助 (Support) 挑战 (Challenge)

创造力 (Creativity) 美丽 (Beauty) 好感 (Attraction) 默契 (Spiritualunity)

自由 (Freedom) 诚实 (Honesty)

现在你可以根据它们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排出先后顺序,排列顺序的工作是一件困难且繁杂的工作,你得像前述的例子一一比较过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层级。

当你完成了交友的价值层级后,你也可以去进行工作的价值层级。例如你可以问自己:“我认为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可能会说是创造力。接下来你问:“为什么创造力重要呢?”“因为有创造力我才觉得有成长。”“为什么成长重要呢?” 像这样的问下去,你就可以列出价值层级要件。如果你已为人父母,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进行这套方法,找出能鼓舞他们的价值要件。

依照建立价值层级的方法,你可以找出许多人生在各方面的层级来,往往你会对某些价值要件竟列在前面而大为惊讶。也就由于你专注地留意自己的价值层级,所以才会理解出做某些事的动机。

知道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些价值要件是很要紧的,这样你才能集中心力于所追求的。

一 是事物的有用性,
二 是欲望的指向性,
三 是事物对欲望的满足性

整理出价值层级还不够,因为人们在谈论价值要件时,虽然是同样的用字,但不表示就是相同的意义。如果你真的关切双方的价值层级,那么就得花点精神问清楚这个用字的真正意思。

就以 “关心” 这个价值要件而言,你可以这么问:“要怎么做你才有被关心的感觉?”“是什么使你关心那个人呢?”“你如何知道别人不关心你呢?” 像这样来问,才能对 “关心” 做到最精确的定义。这个过程做来并不容易,但是你若能用点心,你会对自己认识更多,你会知道自己真正的愿望,心愿达成时你也会确实知道。

当然你不可能找出每一位朋友的价值层级,但是像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另一半或孩子,你得确实知道他们的想法。至于其他周遭的人则无需如此深入,只要注意某些重点即可。当你跟别人交往时,相信双方都对对方有个期望,都根据对方的行为和言语来评断对方的为人。如果你能知道对方的价值观,双方就容易达成一致,而你也就可以预先知道对方的行为和真正的需要。

在平常的谈话里,如果你能仔细地倾听别人话里的用字,看看他反复用哪些字;你便能很容易地找出他所重视的价值要件,日后便能针对他这方面的需求,给于适当的鼓舞和激励。

能测知员工的价值要件,是企业经营者不可忽视的问题。所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个最高的期望(价值要件),有些人可能是钱,有些人可能是创造力,有些人可能是挑战,有些人可能就是安稳。如果企业能满足他们,他们便会长久工作下去,否则便会离去。

对于公司的经理而言,知道员工在工作上的价值层级是绝对必要的。一开始你得这么问:“你选择公司的主要条件为何?” 假设这位员工回答说:“富有创造力的环境。” 然后你就根据这一要件续问下去,以得到价值层级。接下来你改变问话的方向,问他如果上述的价值要件都存在的话,他会离去的主要价值要件为何。

假设他说:“欠缺信任。” 你再接着问道:“就算真的欠缺信任,怎样才能留得住你?” 这时可能有些人会说绝不考虑留下来,那么这 “信任” 就是那些人继续干的最重要价值要件。有些人可能会说只要还能有升迁机会,那就可以干下去,这时你就得继续问下去,直到问出他非离去的价值要件为止。像这些最重要的价值要件就有点像超级的心锚,会强烈地牵动当事人的情绪。另外还有一件事你得特别留意,那就是前面我所说的,对于这些价值要件你得明确定义。例如 “信任” 在某甲的心目中可能是不怀疑他的决策,“欠缺信任” 在某乙的心目中可能是把他调职而不做任何解释。惟有像这样能确实明了这些价值要件,经理人员才能预先在各种情况下知道如何来处理员工问题。

有些经理人认为只要给了员工满意的薪水,员工就会努力做事。这个看法不能说错,但是各人看重的价值要件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最重要,当那些人一调走,他就失去兴趣工作。对另一些人而言,他心目中的好工作是能发挥创造力和具有挑战性。如果经理人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就得知道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并满足他们,如果无法提供这种满足,就很容易失去员工,即使没有失去,那些员工也不会努力工作。

要做好了解员工的工作价值观,是不是很耗时间并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呢?当然,不过这些付出是值得的。价值观对个人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你只知从自己的观点去处事,你可能会受到员工的抵制和排斥;相反地你若能填平你们之间工作价值观的鸿沟,你便能和员工们相处愉快。在我们的人生中,价值观是否与别人相同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能不能重视别人的价值观,使他们满足。

价值观的作用跟我们书中所谈的其他观念一样,具有相同的特性。还记得我们先前说过的话,我们一直在使用地图,使用一张不是显示真实疆界的地图。如果你使用的地图和我使用的地图接近的话,我们之间的沟通就很容易。若把价值观看成地图,那可能是最重要最细致的地图了。所以当我跟你一谈起价值观时,你便等于在拿自己的地图和我的地图比对,看能不能跟我的相配合,也许会发现没有一点相似。若你和我都把 “自由” 视为是价值层级中最重要的话,这时我们就有可能产生契合,意见一致。

不过事情可没那么简单,因为我心目中的自由是指随心所欲的自由,而你心目中的自由可能是指不受打扰的自由。对于其他人而言,自由可能指的是政治上所规定的。

“人生若无值得牺牲之事,犹如白活一场。”—— 马丁・路德・金

由于价值观具有首要的特性,所以它对人的情绪具有超乎常理的影响力,它能把众人凝聚在一块儿,这是其他一切所办不到的。历史上常有以寡击众的例子,这全是价值观之功。如果价值观能发挥如此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能确实找出跟我们有关之人的价值层级,我们就能做出以前所办不到的事来。

共同的价值观是形成共识的基础。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完全相同,他们的关系便能持久;如果他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别说关系维持不久,可能连关系都不会有。不过任何的关系都不会落在两个极端上,所以你仍有两件事可为。

第一,从两人的价值观中找出共同点,然后用来帮助化解彼此之间的差异。(这岂不就是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高层会议中所努力的吗?找出两国共同的利益并维系双方的关系 —— 例如避免核子毁灭。)

第二,竭尽个人所能帮助对方实现最大的愿望。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那么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便能建立互助且持久的关系。

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虚伪、能否被鼓舞的重要因素。如果你能知道对方的价值观,你就可以掌握他一切行为的动向。价值观是最终的裁决者,决定哪种事该做,哪种事不该做。

价值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意义,因而为实现它们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当你在设定追求的目标时,同时也应该建立一套验证程序,可以帮助你知道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里,是否方向有偏,是否确实到达终点。这个验证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握有变动之权,只要它的确能帮你前进,你可以不时地修正。

有时候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得非常之快,使得我们原先建立的验证程序,不是显得不当便是过时。我们之中有许多人做事时只盯着目标,盯着那在自己心目中代表无上价值的东西,结果等到达成那个目标后,才发现对他毫无意义。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价值观早就变了,但是他的验证程序并未能随之而变。

有时候人们有验证程序,但是与他的价值观完全不合,因而虽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却不知道动机。所以当他们追到手之后,才发现那只是一场幻梦,是随波逐流的结果。在此我要提醒你,要不时地注意自己价值观的改变,不断地检讨那些价值观能不能助你过个快乐、丰富的人生。

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弹性的重要。我们在前面说过,惟有最具弹性的系统,才有最大的选择,也才最有效。如果欠缺弹性,你可能会排除掉许多能有助于你达成目标的人事物,而失败就不可免了。

要想了解和鼓舞自己以及他人,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价值观和性格模式结合起来。

因为价值观能决定我们想法和看法,而性格模式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做法。如果你能使这两样功能搭配得当,就能够发展出最能鼓舞人心的模式来。

我曾经辅导过一位浪荡的年轻人,他在此之前差点把他的双亲气死。他的父母对他最不满的就是他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在我和这位年轻人的交谈中,我发现他的性格模式是兼具追求型与需要型。接着我问出他价值层级的前三名为安全感、快乐和信任。

在我知道这些资料后,我就进行摹仿,以达成契合。这时我向他解释他的行为 —— 在外游荡了两天,既未征求父母的同意,也未和父母保持联系 —— 已经危及他的价值要件。

如果他继续这样依然故我,他的双亲会失去耐心,而会把他送到一个未受庇护,没有快乐和信任的地方,那个地方可能是监狱,也有可能是感化院。既然父母管不了他,就让他住在能管得了他的地方。

我这番说辞是提供一些他会远避的东西,是会危及他价值要件的东西。(对许多人而言,即使他是追求型的人,仍会逃避对他有损的行为。)接下来我告诉他该怎么做,以赢得父母的信任,愿意继续让他住在能提供给他安全、快乐和信任的家里。

第一,每晚 10 点前一定得回家,第二,一周之内找个工作;第三,要做家务事。我告诉他若能在 60 天之内确实遵行这三点,他的双亲会提高对他的信任,并提供他应有的庇护和快乐。

我这番话对他说得很明白,那就是这些规定是他即刻 “必须去做”(针对他 “需要型” 及 “追求型” 的性格模式),如此方能维护他心中认为重要的东西,而那三件必须遵行的规定便是验证过程。在过去他不知道该做哪些事才能赢得双亲的支持,但是经此把价值要件和性格模式结合后,他从此就变成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了。

当一个人有明确的价值观,他便能发挥出爆炸性的力量。在过去你的价值观都是受潜意识的支配,现在你已具有能力去了解它,并且能把它引向积极的方向。

在此有一点对我们每一位都很重要,那就是价值观是会改变的,而人也会变的,世上惟一不改变的人,是埋在地底下的人。

我们每一位都得跟着时代的潮流,抓住社会的脉动,不断地前进。如果一味地固执己意,不迎向时代的变革,将难以立身于世。

最后我得请你留意,我們是無時無地不在模仿他人,而我們的孩子、部屬、同事也從各種角度來模仿我們。如果我們要成為值得他們模仿的對象,那麼我們就得具備強而有力的價值觀和表裡一致的行為。

固然模仿別人的行為是十分要緊,但效法他人的價值觀卻更重要。向那些偉人們去學習,向那些成功者去學習,撷取那些能令人生豐富的價值要件,引導你走向成功。

所謂 “主宰系統”︰(MasterSystem)

“主宰系統” 是影響你一生的關鍵因素。

人類一切的行為都受控於 “主宰系統”,這就好像物理或化學也都受控於某些定律或法則,這個 “主宰系統” 系由五大部份所組成。

我們每個人對周遭一切所作的詮釋或反應,都由這五大部份來掌控。

主宰系統是如何來操控算念的形成:

一、就是當時的 “心理狀態” 及 “情緒”。

二、就是對自己 “提問出什麼樣的問題”。

什麼樣的問題就能產生什麼樣的算念。

三、是我們的 “價值觀”。

有兩種型態的價值觀:

1. 一種稱之為 “追求價值觀”,像愛、成長、歡樂、成就感等,都是我們一直想得到的一種快樂情緒。

2. 另一種則稱之為 “避開價值觀”,像挫折、沮喪、忿怒、屈辱等,也都是我們一直想避開的一種痛苦情緒。

四、是我們的 “信念”。

它可分為兩個層次。

1.“一種較高的那個層次” 就是我們所泛稱的 “信念”,它讓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對我們個人、對人生以及對周遭的人們有份把握感。

2.“另一種較低的那個層次” 就是我們稱之為 “心則”,乃是認為要追求到某些價值必須具備的條件。

所謂 “算念”(evaluation)

由 “主宰系統” 所共同決定的意念我們稱之為 “算念”。“信念和心則” 產生 “算念”。

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他們對於發生於周遭的一切事都抱持積極性的 “算念”。

五、是我們的 “心範”。

就是我們腦子裡所儲存的豐富知識及經驗,在我們作決定的過程中可拿來參考之用,我稱之為 “心範”。

“心範” 產生 “信念和心則”。

每天我們都得利用機會學得一些新的心範,用以增強積極的信念、建立有用的價值觀、提問出新的問題,讓自己處在全力邁向目標的方向,以得到所企望的人生。

需要反饋機制

想大概有三個方面,分別是:識別問題、糾正軌道、調整心態

識別問題。正所謂身在局中不知局,自我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別人作為旁觀者往往能察己所不能察。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收到同事或上司的反饋,有時候把工作做得更好可能就差那一小步。生活中就更是了,如果有貴人提點,有時候一兩句就能醍醐灌頂。

糾正軌道。人生這條路太長,有時候我們會忘記為何出發,有時候又會迷失在犄角旮旯裡出不來。這時候需要一些反饋能把自己從細枝末節中撈出來,重新審視大的方向,這個不靠其他人真的很難。

調整心態。有正向反饋能幫我們建立自信,有負面反饋又能幫我們避免盲目自信。在困難的時候需要一些鼓勵,而在得意的時候又需要一些提醒。光靠自己調整心態,有時候難免會有偏差,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也有對自己有利的情況和不利的情況,當陷入負面情緒時,就只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不利情況,這時候最需要外部反饋機制了。

不過,話說回來,反饋也不能全盤接收,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另外還有個不幸的點是,真正能讓自己成長的反饋往往都是不中聽的,想要接受還需要自己的心態首先足夠強。
如何建立?

其實我自己也還在摸索中,不過都離不開主動二字。
人際

首先是與人的連結。找一個導師是最省事的辦法,但找到一個好的導師是真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個導師既要有足夠的經驗,比如走過你正在走的所有彎路;還要足夠了解你的實際情況,當然這個可以後期通過多溝通來彌補;最後還肯花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你。

我理想中的導師是這樣的:他就是我想成為的樣子,他幫助我就像在幫助年輕時候的自己,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說什麼,只要他在那裡我就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和力量。

難歸難,總歸還是能找到的,而且我越來越覺得有一個人生導師特別重要。
社交網站

其次是社交網站,我覺得很多人低估了社交平台的能量,也有可能是沒找到正確的用法。我認為社交平台最大的價值是連接,本來在現實生活中需要 “六度人脈” 才能連接上的人,現在你就能直接對話。

我自己的經驗是:

1 多說說自己的近況,想要別人的反饋就得把自己先打開。

2 多關注自己佩服的人的 post。

3 如果有想要請教的直接私信,不要怕打擾別人,但要做到有禮貌。別人不回也別多想,可能就是忘記了或者沒時間回,move on and go next。

總之,做一個真實的人,大家想看到的也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過度包裝的營銷號,真誠的人才能換回真誠的反饋。
日記,書籍

我以前實在搞不懂為什麼上了年紀的人會非常痴迷於很多形而上學的東西,直到自己年紀越來越大才知道有些時候是得所謂 “向內求” 的。當外界都改變不了的時候,只能改改自己的心態了。如果實在找不到外部反饋,也只能從日記和書籍中找了。日記是和自己對話,曾國藩寫了一輩子三省日記我真的佩服;書籍是和作者對話,有時候書不用看完,只是一兩句話就能讓人豁然開朗。

不過最好還是有個外部的反饋機制,畢竟自己看自己永遠有濾鏡。
長期

最後,最關鍵的一點是:反饋機制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要建立起長期的反饋循環,才能確保自己不斷進步。

這裡進步其實更多指的是決策方面,因為太多變量不可控了,只有不斷調整自己的決策才能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大的方向,小的事件,總是需要不斷調整的,如何通過反饋機制來優化自己的決策就是本篇核心了,希望對你有微小的幫助。

一個財富的生命周期。簡單來說一共四個階段:

Creation of economic value 創造經濟價值

Capture / control of that value 取得/保住該值

How much leverage is being applied 應用了多少槓桿

Period of time during which the capital compounds 享受了多長時間的複利

圖片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