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挖礦業

#

(一)挖礦歷史回顧

自從比特幣誕生以來,BTC 挖礦經歷了 5 個階段:CPU 挖礦、GPU 挖礦、FPGA 挖礦、ASIC 挖礦和大規模集群挖礦階段。

image

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用他的電腦 CPU 挖出第一個創世區塊,此後大約一年多的時間,BTC 網絡依靠 CPU 挖礦來維持正常運行。一個典型的 Intel CPU 挖掘速度為 20μ~40MHash/s [1] 。由於 CPU 為了處理通用複雜指令而設計(CISC),對於挖礦這種 SHA256 算法的計算速度並不理想。

  1. 1.GPU 挖礦時代

由於 GPU 採用大量並行處理核心的架構,對於簡單的 SHA256 算法處理速度較快。2009 年 12 月,有人在 Bitcoin 官方論壇上首次提出該思路。2010 年 9 月 18 日,第一個 GPU 挖礦軟體發布,挖礦進入 GPU 挖礦時代。由於架構的不同,AMD GPU 挖礦速度是 nVidia 的 5 倍左右。一個常用的 AMD GPU 挖礦速度約為 300μ~400MHash/s,市場上適合挖礦的顯卡常常被搶售一空。但同時 GPU 的弊端也日益嚴重,一台安裝了 6 塊 GPU 的計算機功耗達到 800W 左右。不僅計算機搭建部署困難,產生熱量也非常嚴重,在普通家庭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部署。

  1. 1.FPGA 和 GPU 共存時代

2011 年年末,基於 FPGA 芯片的挖礦設備出現。一顆 FPGA 芯片的挖礦速度約為 200MHash/s,功耗降低為 GPU 的 1/40。但是昂貴的價格和部署的複雜性使得 FPGA 只能成為少數具有專業知識礦工的玩物。這個時期 FPGA 和 GPU 成為挖礦的主力軍。

  1. 1.ASIC 挖礦時代

歷史總在向前發展,當顯卡挖礦的能耗比(性能 / 功耗)走到一個瓶頸點時,總會有更高速度、更低能耗的工具出現 ——ASIC(專用集成電路)。可以預見的是,ASIC 將是這場遊戲的終極裝備,它將終結顯卡在 Bitcoin 挖礦界的主導地位。

(二)算力波動及礦池份額

當比特幣挖礦難度以創紀錄的速度在增加時,在過去的一年間比特幣網絡哈希算力從 20THash/s 增加到 7PHash/s,速度提高了近 350 倍。這主要是由於現有製造商 Avalon、ASICMiner(AM)、蝴蝶實驗室(BFL)、Bitfury,以及採用 28nm 工藝的 KNC。目前這些運算量已經達到了世界超級計算機 500 強的算力總和的 300 倍。

在這一過程中,集中採礦 — 礦池的發掘模式被持續關注:一個礦池如果能占據全網的 51% 算力,即可對全網發動 51% 攻擊,從而實現雙花,屆時全網的交易將不可信,這對 Bitcoin 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最初 ASICMiner 在 BTC Guild 礦池發掘,由於其算力過大,直接導致了 BTC Guild 總算力瀕臨全網 51%,BTC Guild 礦池為了規避風險,用較高的手續費趕走了部分礦工,包括 ASICMiner。後來,ASICMiner 自建了礦池和使用 BitMinter,將自己分散了出去。到目前為止,GHash 以 2.2PHash/s 的算力占 31% 的全網比例,超越了 BTC Guild 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池,50BTC 遭受黑客入侵,算力份額急劇下降。Deepbit 由於陳舊的挖礦協議和分配模式,從一年前全網 20%,18 個月前全網 30% 的份額下降至 0.29%。P2Pool 的份額也跌至 1.7% 左右。此外,國內的最大礦池 F2Pool 也位居全網的前六位。

image

網絡哈希算力呈指數增長對於比特幣發行的速度有一個顯著的影響。哈希算力不斷增長加大了找到塊的難度,最終拉低了平均塊的發現時間。由於新的比特幣是發給每個區塊,而在第三季度中,區塊發現率預期是平均約 7 分鐘,而不是 10 分鐘,如果網絡的增長不太誇張,更多的新比特幣本應該被發現。這一趨勢很可能持續下去,因為預計更多的挖礦設備會衝擊網絡。

(三)礦機企業及發展

ASICMiner

ASICMiner 是一個在比特幣行業中虛擬上市的公司,公司總部在中國深圳。公司股份總計 40 萬股,163,962 股在交易市場流通。股東均享有減去公司運營成本及投資產品後的 100% 利潤,利潤直接發送到股東掛鉤的 Bitcoin 地址,每週分紅一次。

ASICMiner 大約生產了 200THash/s 的設備。大部分銷售通過第三方經銷,如 Block Erupter Blades 運行在 10 GHash/s,USB 設備運行在 300 MHash/s。ASICMiner 在 2013 年 2 月 14 日已經擁有了 2THash/s 的算力,從那一刻開始,ASICMiner 繼續增加算力至 40THash/s。儘管全網速率在過去幾個月大幅度增加,但 ASICMiner 也在與時俱進,努力保持著 20% 的算力(約折合 720BTC / 天)。他們每週的紅利約為 0.013BTC / 股,自 2 月 28 日起,其每股總股息約為 0.386BTC,而 ASICMiner 的股價一度突破 4BTC / 股。此外,ASICMiner 已經開啟加盟礦場計劃,允許大股東通過採用抵押股份方式來部署機器挖礦。但隨著其他幾家競爭對手大規模發貨,更低工藝的挑戰者不斷出現,全網算力暴漲,ASICMiner 所占的比例不斷下降,目前約占全網的 1% 左右,股價目前在 0.3BTC / 股左右。

Avalon

阿瓦隆最初進入市場的目的是防止 BFL 成為業界唯一的 ASIC 供應商。在 2012 年 9 月,阿瓦隆宣布已經開始生產 110nm 芯片,單片速度 280Mhash/s,單機(3 模組)速度為 60Ghash/s 的比特幣礦機,首批 ASIC 礦機在 2013 年 2 月發給客戶。整個行業都為之振奮。

阿瓦隆開始首批預售是在 2012 年 9 月 23 日,售價為 1299 美金,總數量為 300 台。這些機子大約在 2013 年 3 月 3 日開始陸續到貨,礦工們大概只需要幾天即可收回成本。當時 Avalon 的市場價格被炒到了相當於官方售價的 10 倍甚至 20 倍。

第二批 600 台 Avalon 預售時價格為 1499 美金(折合 75BTC / 台),國內支持人民幣支付,為 9300 元 / 台。按照當時的約定,第二批應在 4 月上旬發貨,但實際發貨時間拖延到了 5 月初到 6 月中旬,即便這樣,第二批 Avalon 的客戶也享受到了豐厚的利潤 —— 他們大約可以在 5 天時間收回法幣成本(即 1499 美金 / 台或者 9300 人民幣 / 台),或者在 15 天時間內收回比特幣成本(75 比特幣 / 台)。

第三批 600 台 Avalon 預售價格依然為 75BTC / 台,但由於第三批預售時 BTC 單價已經漲到了 80USD,從法幣角度考慮第三批價格比較貴。約定的到貨時間為 5 月上旬,但實際上拖延到了 7 月中下旬,在此期間,比特幣全網算力增長非常快,以至於第三批 Avalon 客戶拿到機子後大概需要半年時間才能挖回 75BTC,收益率和第一批、第二批相比下降了非常多。

Avalon 對 ASIC 芯片也進行了批量銷售,每個芯片默認速度約為 282MHash/S,10,000 片起售,售價為 780BTC。芯片於 4 月中旬開放預訂,交付日期約為 9~10 周後。芯片預訂量達 90 多萬片。但是由於封裝和測試以及海關問題造成了數周的延期,而這幾個星期正是網絡指數增長期間,結果讓他們的客戶群飽受挫折。Avalon 對於仍然沒有收到他們訂單中預購芯片的客戶們,提供全額退還所有預定款的選擇。TerraHash(Avalon 的經銷商)有著超過 50 萬美元的訂單,該公司決定解散並退還客戶預定價格的 50%。

Avalon 二代芯片採用 55nm 工藝,單芯片 1.6GHash/s,目前開始出售芯片和機器。這些芯片完全兼容第一代 PCB 板,使客戶可以持板等待,沒有收到他們一代的芯片也能夠輕鬆地升級。

展望未來,Avalon 基於二代芯片的 2U 標準伺服器正在生產中,這意味著 ASIC 礦機可以大規模地部署在現有的 IDC 機房裡。此外 Avalon 正在進行第三代芯片的研發。

Butterfly Lab(BFL)

BFL 在 2012 年 6 月 23 日開始 ASIC 預售。他們決定使用 65nm 工藝來對抗 ASICMiner 和 Avalon,後兩者採用的是 110nm 工藝。從理論上講,65nm 可以提供更快的速度,以及更高的能效比,但設計和流片過程將更為複雜,並且需要更高的成本。

最終,BFL 拖延了 10 個月才將第一台礦機發到用戶手中,在此期間還不斷地告訴客戶說只需要等待 2 個星期即可發貨,這種不斷的拖延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欺詐。2013 年 6 月上旬,BFL 才發出了小批量 5GHash/s 的機子,而這些機子的訂單生效時間是 2012 年 6 月 5 日前,整整拖延了一年。儘管宣布完全結束了積壓到 2013 年 9 月 30 日的索賠,BFL 仍有大量的客戶等待交付 65nm 工藝的 ASIC 礦機。幾個社區成員組織的退款活動,通過 PayPal 和信用卡,已產生超過 33 萬美元退款。儘管他們的第一代礦機出現了生產問題,BFL 在 8 月中旬宣布,他們將生產 28nm 的 ASIC 礦機。他們預測最初交付日期是 12 月,而且任何現有訂單預計不會在 2 月前到達。鑒於其 65nm 產品的生產延誤,這些預測日期應被視為對大量保證金的延遲。

Bitfury

Bitfury 採用 55nm 工藝,單芯片 5GHash/s,業界首次將功耗比降低於 1W/GHash。Bitfury 採取銷售芯片和成品的商業策略。Bitfury 在 2013 年 9 月初開始出貨首批 55nm 的礦機。他們製作了約 500 THash/s 的芯片,內部使用的是 200 THash/s。其餘約 100 THash/s 將通過美國和歐盟的零售商出售給個人客戶,而 200 THash/s 被出售給一家上市的礦業公司 100TH。100TH 做了大量的工作,開發可以使用 100 THash/s 零售產品的主板芯片。自從 6 月份芯片成功以來,Bitfury 的私池 ghash.io 所占全網算力的比例不斷增加。目前,算力在 2.2PHash/s 左右,約占全網算力的 31% 左右,已超越 BTC Guild,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池。

5Active Mining

Active Mining 是一家公開上市的比特幣 ASIC 礦機設備生產商,在 2013 年 6 月宣布將與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半導體公司一起合作,出售採用了多種芯片尺寸的設備。在 9 月將只保留 28nm 的產品線。據透露,他們已經聯手 eASIC 公司,這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半導體公司。

他們預計初始出貨將從 11 月開始,現在訂購任何產品預計將於 12 月交付。Active Mining 有出奇的低預銷售額,總計不到 100 萬美元,明顯低於一批 28nm 的 ASIC 芯片的生產成本。如果按照 Active Mining 的計劃,面對有可能在生產的龐大數量,他們可能將有大量的庫存設備來銷售。

  1. 1.CoinTerra

三星電子的 CPU 架構師 Ravi Iyengar 在 2013 年 5 月第一次聽說比特幣,之後他辭掉了工作,籌集到 150 萬美元創辦礦機硬體製造公司 CoinTerra,至今已經預售出了價值超過 500 萬美元的硬體。

他說,半導體行業的軍備競賽強度完全趕不上比特幣採礦,比特幣採礦的一個月就相當於半導體行業的一年。礦工們現在已經認識到,真正賺到大錢的不是他們而是礦機製造商。CoinTerra 相信,未來三年比特幣採礦芯片上的投入預算每年很容易就能突破 1 億美元。目前比特幣網絡共挖出 1100 萬 BTC,按最近的幣值計算約 24 億美元。未來三年比特幣網絡預計每年能挖出 140 萬 BTC,根據目前幣值相當於每年 2.8 億美元。

比特幣產業劃分為上中下游

觀察比特幣在全球的產業發展,可以將整個比特幣產業劃分為上中下游。上游就是比特幣的生產。圍繞著比特幣的挖礦進行的所有企業,大部分屬於比特幣的上游企業。比如礦機的設計、製造;礦場和發電設備的建設、礦池的運營,這些都是比特幣的上游企業。比特幣的中游是交易和存儲。下游是比特幣的應用。

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把比特幣存儲放在上游企業,是因為比特幣之誕生之際就需解決存儲問題。所以,這個說法也對。我們今天採用的定義是將比特幣的生產放在上游。

挖礦這件事。這一節課,先和你聊聊礦機和礦工。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將掌握如何甄選礦機,知道當好一名礦工所需要具備的條件。

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時候,希望人人都可以參與,而不希望有專門挖礦的礦機產生的。你應該聽說過在早期的時候,有人在家裡或者在辦公室拿筆記本電腦進行挖礦的故事,那時候還是 C P U 挖礦的。後來,隨著算力的增加,有人想出了用 G P U 來進行挖礦。第一個用 G P U 來挖礦的是誰呢?對,就是那個拿 10000 枚比特幣換披薩吃的程序員。當時因為 G P U 挖礦,帶動了全球的顯卡賣斷貨的場景,並且這種情況也在以太坊挖礦過程中再次重演。2017 年 6 月份,隨著以太坊的價格上漲,顯卡市場再次迎來供不應求的場面。我當時在京東上搜索顯卡,顯示除了極個別高端顯卡之外,其餘顯卡都已經售罄。也導致了芯片公司 A M D 股價直接上漲 7%。

礦機的由來

回到比特幣行業早期,隨著挖礦所需算力的不斷上升, G P U 也達到了算力的上限,為了突破這個局限,有人發明了專門挖礦的專業設備。這些設備雖然都是計算機,可是除了挖比特幣,運行哈希運算之外,其他什麼都幹不了,我們叫它 “礦機”。比特幣的礦機只能進行比特幣的算法的計算。萊特幣礦機只能進行萊特幣算法的計算,互相不能通用。不是說技術上做不到,而是礦機這件事本質上是在進行運算競爭,是一個不斷突破運算極限的過程。所有條件都需要達到極致,才能在競爭中獲勝。如果兼顧,只會讓運行的效率降低,計算能力趕不上專門的礦機,從而被市場淘汰。

如何選好一部礦機

現在做礦機的企業基本都是做芯片起家,礦機由芯片、散熱風扇、電池等等部件構成,其中決定這台礦機能不能挖出更多幣的核心的部件就是芯片。現在全球最知名的比特幣礦機廠商有兩家,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和張楠赓的阿瓦隆礦機。後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台 A S I C 芯片礦機的發明者。 A S I C ,是指應特定用戶要求和特定電子系統的需要而設計和製造的集成電路。還有其他一些礦機也有知名度,比如曾經風靡一時的 K N C Minner。這家瑞典老牌比特幣挖礦機生產商 KncMiner,曾獲得共計約 3200 萬美元融資,遺憾的是在 2016 年 5 月宣布破產。此外曾經比較著名的國內礦機還有龍礦礦機、閃電礦機等等。因為礦機的芯片需要非常強的研發技術實力,需要和全球不斷上漲的算力賽跑,和科技進行接軌。行業最早期的時候出現過不少剛面世的礦機就被市場淘汰的情況、甚至還在製作過程中就已經被淘汰的例子,導致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損失慘重。所以,選擇礦機,也需要挑選實力強悍的品牌和團隊。

既然礦機競爭這麼激烈,那麼,如果想挖礦,該如何挑選礦機呢?理論上來說,當然是選最新的型號的最好。最新的礦機功耗會比較小,算力也非常高。選擇礦機一看算力,二看功耗,三看歷史口碑,包括機器穩定性、售後服務情況等。算力就是一台機器進行運算的能力,也就是這台機器能夠每秒進行多少次哈希運算。目前主流比特幣礦機的算力為 14T,也就是每秒進行 14*10^13c 次哈希碰撞。

功耗是這一台礦機進行運轉時要消耗的電量的一個指標。消耗電量會和挖礦成本有巨大關係。一台礦機一般情況下會 24 小時不停地進行運轉來去挖礦,所以功耗有的時候看起來似乎相差很小的一點數字,實際上一年下來所耗費的成本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這裡還有個小知識,就是同一種算法的數字資產,是可以用同一種礦機進行挖礦的。比如,比特幣(BTC)礦機,也可以挖比特現金(BCC),以太坊(ETH)礦機,也可以挖以太坊經典(ETC)。

看到這裡,估計你想問,如果我自己想挖比特幣,可行嗎?這個要放在幾年前,還是挺可行的。只是,現在個人挖礦已經很難再挖到比特幣的,這種個人挖礦的模式,叫 SOLO 模式。現在挖礦基本都是形成規模化挖礦,而且需要與礦池合作,所以個人挖比特幣就想想罷了。關於礦池的概念我稍後給你講。

如何參與挖礦#

自己不能挖礦,估計你也想知道買一台礦機該如何挖礦的吧。其實,過程比想像的簡單。買來礦機,啟動並接入網絡,分三步走。第一步,選擇一個礦池,在礦池註冊一個賬號,填入子賬戶,填好密碼;第二步,填好你的比特幣收幣地址。你得到比特幣,會自動打到你填寫的這個地址裡。地址可以是你的錢包地址,也可以是你在某個交易平台的充值地址,方便你及時賣出,減少一步轉帳的手續費用。第三步,給礦機插上電源和網線,然後開機便可啟動運行了。接通電源後,礦機自動分配 IP 地址,掃描最新接入設備 IP 地址後進入後台。然後設置礦池的賬號即可。設置完成之後,大約半分鐘就開始運行,後台頁面可看到礦機實時狀態。礦機的顯示也比較傻瓜,基本兩個指示燈,一個顯示正常運行,一個顯示是否有故障。當有故障的燈亮起來之後,你需要檢查礦機的運行是否有問題。

這裡可以給你講一個小段子。我的一位朋友很喜歡上咸魚撿漏礦機。我問他為什麼能在咸魚上撿漏礦機呢?他告訴我,有很多人在接觸到比特幣以後,很喜歡在網上買回來幾台礦機回來,想在自己家裡挖一挖礦試一試,心想哪怕居民用電貴一點也沒關係,哪怕是收回的成本長一些,畢竟是參與下這場實驗嘛。結果買回來礦機一接電源發現,噪音實在太大。所以沒過一兩天,自己或者家人就會受不了,最後他們就會被逼無奈低價在咸魚上把這個礦機賣掉。通常這種礦機都很新,幾乎沒怎麼用過,二手價格去買到這種現貨礦機很划算。我朋友每次撿到漏,都会说,打敗家庭挖礦的不是電費,而是噪音。

好了。回顧下今天的主要內容,礦機的發展經歷了從 CPU 到 GPU、再到專業挖礦的礦機三個階段。我還向大家介紹了挑選礦機的訣竅,要把握好三看,分別是:一看算力,二看功耗,三看歷史口碑。

如果你想挖礦,就更簡單了,選好礦池,註冊好賬號,設置地址錢包,給礦機插上電源和網線基本上就就可以挖礦了。

將會了解到如何去運營礦場,運營礦池需要準備什麼,以及如何與礦池來合作。

礦場的成本#

一個礦場的成本有:建設成本、設備成本、維護成本、網絡成本、還有其他的成本。維護成本包括電力成本和人力成本,這兩個費用不同的時候,成本差距非常大。這也就是為什麼礦場會選擇建在電費相對比較便宜並且比較穩定的地方的原因。因為礦機一旦運行之後,就是 24 小時在工作,所以擁有一支 7*24 小時換班的團隊,也是必要的條件。

現在,隨著礦場的專業化,一個礦場如何設計,包括水冷、風冷、電路設計的優劣都非常影響後期礦場的維護和成本還有收益。早期的礦場運營比較粗放,就是搭一個架子,然後把礦機放上去,就可以開始運營了。後來發現這種運行方式是不行的,礦機損壞率嚴重,維修成本太高了。後來開始有了通風、還有隔塵等方案,再往後發展,就有了有室內溫度和濕度的嚴格控制。現在整個礦場的運營方案還在不斷升級和進化。因為礦機運行起來噪音比較大,一台礦機運轉時,在一米處測試噪音達 73dB (a) 左右,幾千台礦機運轉起來的時候對周圍的影響可想而知,所以有些地方經過設計和裝修改造,還出現了靜音礦場。

運營礦場也有風險,包括政策上的風險、技術上的風險,還有前期的投入等等,這都是不小的金額。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回本周期,根據幣價的不同,還有算力變化的不同,大概為 200 至 300 天之間。再加上後期維護等成本,投資一家比特幣礦場,需要有非常好的抗風險能力。

礦池的定義

說完了礦場,再來說說礦池。相較於礦場,估計你對礦池更好奇,那到底什麼是礦池呢?礦池就是算力的集合。最早,比特幣世界裡沒有礦池這個角色的。礦工們自己進行計算,自行進行交易信息的打包。隨著加入挖礦的人越來越多、算力越來越大,單個礦工能夠挖到比特幣的概率就越來越小,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這種

靠概率的收益越來越不穩定。一個普通的礦工,一個普通的礦場,可能一個月才能挖到一個區塊。這對於礦工來說,資金的風險就很大。於是有人就想,我能不能把大家的算力都集中起來一起挖礦,能夠挖到區塊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然後我把區塊獎勵再發給大家。於是就有了礦池。礦機負責進行哈希運算,礦池負責交易信息打包。也就是說,算力競爭和記帳這兩個動作由礦機和礦池分別進行。

那麼,礦池怎麼說服礦工把 TA 自己礦機的算力接入的呢?這裡我給你介紹下礦池的兩種主流合作模式:PPS 和 PPLNS。PPS 模式(英文是 Pay-Per-Share),即根據你的算力在礦池中的算力占比,給你每天基本固定的收益,注意這裡是固定的收益。假設你的算力是 1T,而整個礦池的算力是 100T,那麼你就占據了礦池算力的 1%。然後,礦池根據當前的挖礦的難度和全球總算力的總和,估算出礦池一天大約能夠挖到 4 個區塊,注意這裡是估算,並不是一定能挖到 4 個區塊。而每個區塊的獎勵可以獲得 12.5 個比特幣。那麼,礦池一天就能夠獲得 50 個比特幣。那麼,礦池會為你每天支付 50*1%,也就是 0.5 個比特幣的報酬。這樣,即使礦池今天只挖到了 1 個區塊,你也是獲得 0.5 個比特幣,這是由礦池支付給你的。但如果礦池運氣好,挖到了 10 個區塊,你還是只有 0.5 個比特幣的收益,這時候就是礦池較賺了。但是從長期來看,你和礦池基本都是平衡的。

PPLNS 模式(英文是 Pay Per Last N Shares),意思是說 “根據過去的 N 個股份來支付收益”,這意味著,所有的礦工一旦挖出了一個區塊,大家將根據每一個人股份,也就是自己貢獻的算力數量占比來分配區塊中的新生比特幣。那它和前面講的 PPS 模式有什麼區別呢?PPS 模式下,比特幣分紅由礦池提前支付給礦工,所以只要礦工的礦機速度穩定,每天得到的比特幣數量就會非常穩定,可以稱之為固定投入固定收益模式。而 PPLNS 模式下,是固定投入動態收益的模式。固定時間內獲得比特幣多少,帶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如果礦池一天能夠挖出很多個區塊,比它理論上能挖出的多,那麼礦工能夠分得比特幣就多。如果礦池挖出的區塊,比它理論上值少,那麼礦工在這段時間獲得收益就會非常少。如果礦池運行非常不好,很長時間都沒有挖出區塊,那麼這段時間礦工就可能沒有收益。

全球排名前 10 的礦池,有 7 家左右都是中國的礦池。值得注意的是,礦池是中國人建立的,不代表接入礦池的礦工們也都是中國的。俄羅斯也是挖礦的新生力量,韓國最近也對挖礦非常感興趣。俄羅斯的 BitFury 早期是一家生產礦機的公司,現在轉型做礦池,排名在前 10 以內。另一家俄羅斯礦池 Russian Miner Coin 宣布,計劃募資 1 億美元,與中國的礦池展開競爭。這家礦池,據說是由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互聯網顧問德米特里・馬里尼切夫(Dmitry Marinichev)持有。此外,在從來沒有比特幣節點的朝鮮,從 2017 年 5 月份開始,有了比特幣網絡的節點。大家如果在比特幣瀏覽器上能看到全球比特幣節點的分布,你就會發現,比特幣全節點的分布是非常分散的,遠至南非、近至日本,北美、南美、非洲,都閃耀著比特幣的節點的光芒。

回到我們的主題,挖礦。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在礦場進行維護的礦工,其實也比較簡單。會基本的機械維修,看得懂電路板,基本上就能夠勝任了。礦工的生活比較簡單,因為通常在比較偏遠的地方。所以,你就需能耐得住寂寞、懂得技術的宅男們,可能比較合適這份工作。

好了,第六、第七兩節課,我給你講了比特幣行業的上游是什麼樣子。包括礦

機、礦工、礦場和礦池,想必你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我們來一起總結一下:

礦場在逐步的專業化,並且回報周期較長,需要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於是把大家的算力集中起來,便有了礦池;

礦池的主要合作模式包括兩種:PPS 和 PPLNS,PPS 也就是固定投入固定收益的模式,是礦池預選支付費用給各個礦工;PPLNS,是固定投入動態收益的方式,根據每個人的算力所在的股份,根據運氣的好壞,動態獲得收入;

其他數字資產的上游,也和比特幣差不多,有的剛剛有了礦機,有的剛剛有了礦池,都還處在發展階段。

  1. 1.HashFast

HashFast 與 Uniquify 合作,在 2013 年 8 月宣布了他們的 28nm 芯片。他們賣完了自己的第一批 550 個單位產品,估計有 220 THash/s 和 300 萬美元的銷售額。HashFast 在 12 月 5 日第一次公告開始測試 28nm 比特幣礦機芯片,但是出現了些異常。12 月 13 日第三次測試,芯片通過了測試,單芯片達到 500 GHash/S。HashFast 預計第一批 afer 將在 12 月 17 日出廠,12 月 21 日開始封裝,並在不久將來郵寄到用戶手中。

  1. 1.KNC

KNC 是第一個展示 28nm 的 ASIC 芯片的製造商。他們原本預計 2013 年 9 月初交付,在 9 月 30 日晚上展示了他們的單機 500GHash/s 的 ASIC 運行情況,截至目前 KNC 已郵寄出約 550 THash/s 的礦機。與此同時,KNC 宣布了下一代 20nm 的 ASIC 方案,預售 3THash/s 的 “海王星” ASIC,在 24 小時內就售出價值 800 萬美元的產品。目前 KNC 正在與世芯電子共同研製下一代 20nm /16nm 產品,預計將在 2014 年第一或者第二季度開始發貨。

  1. 1. 格銳科技

2013 年 11 月,國內專業從事比特幣專用芯片及整機產品研發與銷售的格銳科技公司正式簽約,落戶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公司將利用 30 萬片自主核心芯片,部署全球最大的單一比特幣計算機群,控制全球 10%~15% 的比特幣產出。

  1. 1. 銀魚礦業

銀魚礦業成立於 2013 年 12 月,是全球第一家專門針對萊特幣 LTC 挖礦的礦機生產商,第一代銀魚礦機預計在 2014 年第二季度開始發售。銀魚礦業通過比特幣區塊協議來實現股權分配,在全球第一次嘗試使用比特幣區塊鏈來證明數字智能資產的可行性,使數字智能資產第一次有了最現實的意義和最真實的價值,這種嘗試非常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整個業界的標準,這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有著標誌性的意義。

(四)挖礦業展望

對於 BTC 來說,ASIC 研發公司的遍地開花,大量 ASIC 芯片礦機的上市,難度飛速上漲,推動全網算力提升,規避了 51% 風險,降低了 BTC 暴跌的可能性。ASIC 對於比特幣而言是利好。BTC 的價格也從去年的 70 元翻了 100 倍左右(基於 2013 年的平均價)。

網絡中的哈希算力指數增長,在 2013 年底達到 10THash/s 前不太可能降下來,礦工投資預期回報將會大幅度減少。

當客戶開始青睞現有庫存產品時,預定訂單將變得不那麼常見。相比之前對 3 個月的預測回報大幅度減少,礦工能夠正確計算預期回報率而不會過於樂觀了。

長期來看,私營運作的採礦業務可以利用規模優勢,將會降低單個礦工的回報。

比特幣發展展望#

在未來,預計有三個宏觀趨勢對比特幣被認同的程度有巨大影響:

發達市場的投機行為。

在歐元區資本控制 / 抵押資產的風險。

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特別是美聯儲縮減的財政政策隨著美聯儲預計在不久將會縮減資產購買和勞動力市場就業率進入 30 年的低點,包括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場準備迎來動蕩,將會對替代資產類別產生積極的影響。市場參與者將會多樣化,可能通過拋棄部分傳統資產,並將比特幣納入到其總投資組合的一小部分,而且一部分機構投資者及顧問已經這麼做了。SecondMarket 的比特幣投資信託基金等新的交易所和投資載體會讓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

隨著對資本流動的控制日益增加,世界各地的政府期待通過限制來阻止搖搖欲墜的經濟和貨幣貶值將公民個人的財產置於風險。最切實的例子已經出現在塞浦路斯金融危機時,銀行存款被凍結,並最終被減少 48% 以支撐銀行資本充足率。

類似的情況也開始出現在歐洲其他地方,波蘭為了讓該國的債務比率更有利,最近沒收了其公民私人退休基金的一半。意大利政府危機中,也讓其歷史最悠久的銀行陷入到需要救助的困境。即使是中國的經濟數據也顯示出疲軟的跡象,並且已經進行了嚴格的資本管制。

2011 年行情

2011 年 1 月 27 日,最大數字的比特幣交易產生:三個來自津巴布韋的帳單,在比特幣場外交易中每 4 個 BTC 換 100 萬億津元。

2011 年 2 月 9 日,BTC 價格首次達 1 美元,與美元等價。BTC 與美元等價的消息被媒體大肆報導後引發人們的高度關注,新用戶大增。此後 2 個月內,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台先後開張。

2011 年 3 月 1 日,經過 4 個月談判,Mt.Gox 轉手到現在的投資人,又經過 4 個月的完善,其成交量大增,價格大漲,市場份額達到 76%。

2011 年 3 月 6 日,全網計算速度達 900GHash/s,但很快又下跌 40%,顯卡挖礦開始流行。

2011 年 3 月 18 日,比特幣對美元的匯率創 7 周來新低,降為 0.7 美元。

2011 年 4 月 16 日,美國《時代週刊》發表了關於比特幣的文章,《福布斯》的 “加密貨幣” 報導問世。

2011 年 5 月 29 日,瑞典海盜黨的創始人 Rickard Falkvinge 宣布將自己所有的財產都換成了 BTC,此外他還借了很多錢大量囤積 BTC。

2011 年 6 月 8 日,繼 6 月 2 日匯價邁過 10 美元後,Mt.Gox 上的成交價格高達 31.91 美元峰值,然而 4 天後價格暴跌至 10 美元,並歷經了半年陰跌。

2011 年 6 月 19 日,黑客從感染木馬的電腦上盜用了用戶的 Mt.Gox 證書,6 萬個用戶數據被泄漏,黑客進而生成了大量 0.01 美元訂單自己買入,而當時市價為 17.51 美元,相當於 8,750,000 美元的賬戶受到影響,短期的異常價格被 Mt.Gox 宣布無效,但 Mt.Gox 被迫關閉交易 7 天以便修復 Bug,此後數月多家平台被黑,Bitcoinica 平台因兩次遭受攻擊,最終停止服務。

2011 年 8 月 20 日,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和世博會在紐約召開,谷歌趨勢曲線中,比特幣的關注度創新高,當時價格為 11 美元。

2011 年 11 月 14 日,比特幣價格創半年新低,價格為 1.99 美元。

2012 年行情

2012 年 3 月 1 日,伺服器超級管理密碼泄露,價值 228,845 美元的 46,703 個比特幣失竊,黑客是比特幣世界揮之不去的噩夢。

2012 年 7 月 22 日,用戶在 Bitcoin 官方論壇上總計發表了 100 萬個帖子,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8.77 美元。

2012 年 9 月 15 日,倫敦比特幣會議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11.8 美元。

2012 年 9 月 27 日,比特幣基金創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12.46 美元。

2012 年 11 月 25 日,歐洲第一次比特幣會議在捷克布拉格召開,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12.6 美元。

2012 年 11 月 28 日,區塊供應量首次減半調整,從之前每 10 分鐘 50 個遞減至 25 個,同時比特幣發行量占到發行總量 2100 萬的一半,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12.4 美元。

2012 年 12 月 6 日,首家在歐盟法律框架下進行運作的比特幣交易所 —— 法國比特幣中央交易所誕生,這是世界首家官方認可的比特幣交易所,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13.69 美元。

2013 年行情 2013 年 2 月,日均 PV 4000 萬的社交新聞網站 Reddit 宣布付費服務將接受比特幣付款。

2013 年 2 月 8 日,Coinbase 宣稱每月交易量達 100 萬比特幣,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22.7 美元。

2013 年 2 月 19 日,比特幣客戶端 0.8.0 版本發布,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28.66 美元。

2013 年 2 月 28 日,BTC 價格在 601 天之後,超越 2011 年 6 月 8 日的歷史最高點 31.91 美元。

2013 年 3 月 16 日,人口僅 110 萬的歐盟成員國塞浦路斯政府凍結民眾銀行轉帳交易,對銀行存款賬戶徵稅,18 日關閉銀行和股市,比特幣升高至 47.45 美元。

2013 年 3 月 18 日,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系統 FinCEN 發布了虛擬貨幣個人管理條例,首次闡明了虛擬貨幣,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47.8 美元。

2013 年 3 月 28 日,比特幣總市值超過 10 億美元,均價為 92 美元。

2013 年 4 月 1 日,比特幣價格在所有交易市場超過 100 美元。

2013 年 4 月 10 日,BTC 創下歷史最高價,為 266 美元。

2013 年 4 月 16 日,Mt.Gox 平台成交創天量,達 61 萬,換手率 5.8%。此時比特幣價格為 71.76 美元。

2013 年 11 月 3 日,eBay CEO 在公開場合讚揚比特幣,並說有可能考慮將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比特幣價格達到 218.95 美元。

2013 年 11 月 6 日,時隔 7 個月之後,比特幣再次回到 266 美元高點,再次被全球媒體廣泛報導。

2013 年 11 月 15 日,蘋果的 App Store 上架了 Coinbase 的 App 軟體,美國用戶可以在蘋果手機上購買比特幣。

2013 年 11 月 27 日,比特幣達到 1078 美元,首次對美元匯率超過 1000。

2013 年 11 月 29 日,比特幣觸摸到 1240 美元高點,相當於當時 1 盎司黃金的價格,受到全球廣泛關注。

2013 年 12 月 5 日,中央五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全球比特幣隨機應聲下落,從 1230 美元高點一度下探到 870 美元。

2013 年 12 月 7 日,百度公司宣布停止使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比特幣一度下探到 697 美元。

2013 年 12 月 8 日,蘭博基尼經銷商宣布支持比特幣付款購買特斯拉汽車,比特幣一度回升到 972 美元。

2013 年 12 月 16 日,央行約談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國比特幣交易網站相繼停止一切充值渠道,比特幣價格出現大幅跳水,單日跌幅超過 200 美元,並且在 18 日下跌到最低點 454 美元。

2013 年 12 月 20 日,部分中國交易網站恢復充值,比特幣價格出現回升。

2014 年 1 月 3 日,是比特幣第一個區塊誕生 5 周年紀念日,比特幣價格回升到 888.8 美元。

image

POW 類

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簡稱 POW),顧名思義,即對工作量的證明。通常來說只能從結果證明,因為監測工作過程通常是煩瑣與低效的。工作量證明機制看似很神秘,其實在社會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畢業證、學位證等證書,就是工作量證明,擁有證書即表明你在過去投入了學習與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是通過結果來判斷的。

工作量證明的原理很簡單。一方(通常稱為證明人)出示計算結果,這個結果眾所周知是很難計算但卻很容易驗證的。通過驗證這個結果,任何人都能夠確證明人執行了一定量的計算工作量。第一個 POW 程序在 1996 年 Adam Back 開發的 “哈希現金 Hashcash” 程序,它使用 SHA-256 工作量證明措施來反垃圾郵件 —— 通過要求所有收到的郵件都使用強 POW 附件。此系統使得垃圾郵件發送者在大量發送郵件時經濟上不可行,但卻允許個人在需要的時候互相發送信息。時至今日,殊途同歸的程序是 Bitmessage,而這種算法也被賦予新的意義,即以 “採礦” 形式出現的 BTC 安全核心。

對於密碼學者來說,SHA256 被稱為單向函數,即其結果很難計算得出,但卻很容易被驗證。如果要將這個結果反向計算出來,將需要嘗試每個輸入直到某個隨機數匹配為止。傳統的 SHA256 輸出形式是一系列十六進制的 64 位數字和字母組合 —— 從 0123456789abcdef 中取出。舉例說明:

SHA256("hello")=2cf24dba...

SHA256("Hello")=185f8db3...

SHA256("Hello")=2d8bd7d9...

SHA256 的輸出被設計成具有高度隨機性,即使輸入的數據有微小的變化也會使得輸出結果迥異,這也就是 SHA256 稱為單向函數的原因。

找出以 “0” 找出以打頭的 SHA256 的輸入值平均需要嘗值平均需要嘗試 16 次,找出以 “00” 打頭的需要嘗試 256 次,依此類推。哈希現金及比特幣採礦工作的方式,是要求使用者(即郵件發送者或礦工)找到一個 “隨機數”,使得其 SHA256(信息 + 隨機數)以一串零開頭,然後把找到的隨機數與信息一起發送出去,作為其工作量證明。例如,編號為 254291 的區塊是

000000000000003cf55c8d254fc97d2850547e5b787a936bc729497d76443a89

平均而言,在一個區塊內進行運算時,需要進行 72957 千億次嘗試才能找到一個隨機數,返回這樣一個以很多 0 開頭(技術上講,282,394 千億,因為 POW 要求的比 “以很多零開頭” 要複雜一些,但大體如此。“人為設置這樣的難度是為了防止攻擊者凌駕於比特幣網絡之上,引入另一個區塊鏈,並推翻之前的交易,引入新的交易。任何想要攻擊比特幣網絡的人,都必須完成至少 282394 千億次 SHA256 運算。

(一)SHA 256 類

由於比特幣採用 SHA256 挖掘算法,目前 BTC 全網算力達到 7PHach/s,容易對其他採用 SHA256 算法的競爭幣造成 51% 攻擊,因此目前採用 SHA256 算法的競爭幣較少。採用 SHA256 算法的競爭幣多採用 “混合挖礦”(Merge mining),通過使用比特幣網絡的算力以增強自身網絡的安全。採用 SHA256 算法的競爭幣主要有 NMC、TRC、IXC、DVC、FRC 等,其中 NMC、IXC、DVC 採用混合挖礦,TRC、FRC 完全獨立於比特幣區塊鏈。

  1. 1.Terracoin

http://terracoin.org/

Terracoin(TRC)發布於 2012 年 10 月 26 日,總幣量 4200 萬。每 2 分鐘產生一個區塊,比 LTC 稍快一些,每個區塊 20 個 TRC,每 4 年減半。TRC 採用 SHA256 算法,使用一個新的獨立於 Bitcoin 的區塊鏈之外的區塊鏈。由於 TRC 沒有採用混合挖礦,算力較低,早期一度被 51% 攻擊,被迫頻繁修正難度調整策略。

(二)scrypt 類

LTC 採用 scrypt 算法有效地增強了區塊鏈的安全,成為除比特幣外最大的幣種。各種競爭幣紛紛採用 scrypt 算法和改良的 scrypt 增加區塊鏈的安全。目前採用 scrypt 算法的競爭幣有 100 多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LTC、FTC、WDC、MEC、YAC 等。

  1. 1.Litecoin

http://litecoin.org/zh_Hans

Litecoin(LTC)發布於 2011 年 10 月 7 日,是比特幣最緊密的追隨者。用其自己的話來說:如果比特幣是貨幣世界的黃金,我們就是白銀。LTC 是目前市值最高的競爭幣。

與比特幣相比,萊特幣的特點如下:

發行速度更快。萊特幣的發行速度是平均每 2.5 分鐘一個塊,是比特幣的 4 倍,15 分鐘就可以完成 6 次確認,方便商戶交易。

預計發行總量是比特幣的 4 倍,即最終萊特幣的數目是 8400 萬枚

比特幣是一場偉大的社會實驗,而眾多競爭幣在嘗試著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探索著加密貨幣不同的發展方向。無論成敗如何,一些競爭幣的確帶給了我們不少啟發,為數字貨幣的前進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付系統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中心化交易所困境

每次行情出現劇烈震盪的時候,總是交易所最先開始出現問題。無論是早期的 Mt.Gox 還是到現在的比特幣中國,這似乎已經成為比特幣行業內的慣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整個比特幣行業。從目前來看,傳統的中心化數字貨幣交易所似乎已經成為數字貨幣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和障礙。

(一)政府監管問題

中心化的交易所很容易受到政府和銀行的監管出現各種問題。無論是在日本的 Mt.Gox 還是在歐洲的 Bitstamp 交易所,都數次由於政府或者銀行監管的原因調整政策,其中 Mt.Gox 更是由於美國政府出於金融管制等原因,被直接扣留了其在銀行賬戶的 500 萬美元,此事件一度使 Mt.Gox 提現困難,並由此造成了行情的劇烈動蕩。

政府監管問題,就像懸在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市場始終保持著格外的警惕,任何與政府對市場監管有關的消息總是會讓市場出現一定的波動。由於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對於數字貨幣一直抱著一種並不太清晰的態度,因此市場參與者對於政府可能採取的態度和手段有著許多猜測。這對於數字貨幣的發展而言,肯定不是一種有利的環境。

(二)網站技術架構問題

由於數字貨幣的發展太快,因而許多進入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的技術人員往往在技術上並沒有足夠的準備。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的交易所,無論是軟硬件還是整體技術架構都是十分薄弱的。一旦瞬時交易突然爆發,交易所往往會出現大量的延遲,甚至直接宕機。況且這都是發生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候,因此就會對市場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儘管由於近一年来許多新的交易所開始出現,讓這些影響減小了很多,但一旦市場內主要交易所出現延遲或者癱瘓,仍然會對行情產生顯著影響。

此外,由於數字貨幣的發展速度極其驚人,不斷有海量新用戶湧入,儘管很多網站不斷地進行更新,但是往往仍無法滿足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因此對交易網站的抱怨和投訴始終是市場中非常大的聲音。在市場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或多或少都對交易網站有意見。而從目前來看,似乎並沒有任何一個網站能夠從其中脫穎而出,顯示出有與眾不同的傑出能力來為市場提供優秀的服務。

(三)網站誠信問題

由於國外的網站監管非常嚴厲,造成歐美的交易市場發展相對國內較慢。但是國內監管環境的寬鬆也往往造成國內交易所良莠不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名為 GBL 的數字貨幣期貨交易所攜款潛逃的事件。儘管這個案件對於市場影響並不是很大,並且在其潛逃之前已經有了許多的跡象,相關犯罪嫌疑人也已經被抓獲,但是仍然可以顯示出國內交易市場誠信問題非常大。

由於建設一個勉強能夠使用的交易網站需要的成本往往並不是很高,但是往往會有大量的資金停留在網站上,因而如果網站管理者有一些邪念,就可能對網站用戶造成巨大的損失。而前面提出的第二點,由於網站技術架構並不是很完善,一旦網站出現交易困難、提現困難,甚至是宕機,往往市場上就會出現大量對網站不利的傳言,雖然其中大多數被證明是子虛烏有,但還是對於許多新入場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於是面對這麼一個無法讓參與者能夠放心參與交易的市場環境,用戶始終懷揣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這必然也不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中心化交易所的問題,必然讓本來已經很曲折的數字貨幣發展道路上增添更多的不確定因素。許多人把目光放在了比特幣本身,因為比特幣就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解決了貨幣雙重支付和工作量證明等問題,那麼是不是通過去中心化也能解決交易所中心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呢?於是很多人開始在去中心化這條道路上進行了許多探索,並且有了許多非常優秀的方案。這些方案基本都是以去中心化為核心,我們稍後將會向大家展示這些方案的優缺點。

數字資產#

(一)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是一種僅以電子貨幣形式在互聯網環境中出現的貨幣。發行數字貨幣的可以是個人、組織、公司或者僅僅是一套軟體系統。到目前為止,數字貨幣都不是由國家中央銀行發行的,且沒有被世界任何一個央行直接承認,數字貨幣也不一定要有基準貨幣。數字貨幣主要分為中心化發行的貨幣和去中心化發行的貨幣。這兩者的區別是,中心化發行的數字貨幣,其發行方是某個人、機構或者公司,發行量和發行方式都是由該個人、機構或者公司進行控制,並且可以根據需求隨時進行更改。中心化發行的數字貨幣代表有 Q 幣,e-gold,以及 Ripple 系統中的 XRP。

而去中心化發行的數字貨幣(Cryptocurrency,因為往往是通過密碼技術和校驗技術來創建、分發和維持,確保不出現雙重支付問題的數字貨幣,也被稱為加密貨幣)是由最初的發行者(可以是個人、組織、公司)對包括發行量、發行方式、發行速度等要素進行定義後,由 P2P(Peer to Peer,點對點)的在線系統進行運作,自發行後,發行量和發行方式等重要參數就不再能夠進行更改。去中心化發行的數字貨幣的代表有比特幣(Bitcoin)、萊特幣(Litecoin)、PPcoin 等。

(二)數字資產

數字資產(Digital Asset)目前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定義,一般來說是指一切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有價資產。如果按照這種定義,那麼所有只要在電腦中的貨幣、股票、債券都應該是一種數字資產。但是這樣的定義會產生一定的歧義。例如,某公司的股票同時以紙質和電子形式存在,如果電子形式的股票被徹底刪除,並不妨礙這個股票的價值,這個股票的價值仍舊是客觀存在的。那就是說其實該股票在電腦中的電子形態只是其一種形式,無論是否存在都不影響其客觀價值,而其電子形式是否有其真正且獨立價值就似乎難以確認。

所以,筆者對於數字資產的定義是,任何企業、機構或者個人所擁有的,一切以且僅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具有獨立商業或交換價值的資產才能被定義為數字資產 。數字資產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標準化數字資產和非標準化數字資產 。標準化數字資產有其明確的價格和表現形式,根據其本身的單位來進行分割後,每一份的價值應該都是一樣的,所以這種數字資產可以明確地進行度量,如比特幣、烤貓公司的股票、Q 幣或者盛大的點券等。非標準化數字資產在根據其單位進行分割後每一份的價值是不平均的,而且沒有統一的算法能夠確切標出每一份的獨立價值。比如域名、QQ 號、電子郵箱等數字資產。這些資產儘管每一份都是獨立的,但是兩個相同類型的資產實際價值可能會差別很大。

在數字貨幣出現爆發式發展之前,即使是標準化的數字資產形式也非常單一,而且往往和法幣有著緊密且固定的兌換關係。但是隨著數字貨幣在這兩年就如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一般高速發展後,出現了各種以數字貨幣形式出現的股票、期貨、基金等越來越豐富的數字資產產品。而且我們相信,在不久之後我們還能看到更多在過去金融市場中已有或者從沒有出現過的數字資產產品將會陸續湧現。

在過去十年間,數字資產基本是以非標準化數字資產為主,有人投資在諸如域名、QQ 號碼之類的數字資產,儘管這些即使加在一起總量也非常小,但是這些數字資產目前已經成為生活中幾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擁有這些數字資產,如 QQ 號碼、電子郵箱、淘寶店的鑽石、博客、微博等。而且我們也看到已經出現有關這些數字資產帶來的繼承、轉贈的案例。但是相對於標準化的數字資產而言,這仍然是很小的一部分。隨著數字資產的發展,我們相信數字資產在人們的生活和金融領域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大。而在這種情況下數字資產管理就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數字資產管理

數字資產管理(Digital Asset Management,DAM)是指對數字資產中包括數字貨幣和數字貨幣形式支撐的股權、債權、期權、其他財產權和資產組合進行委託管理、運用和處分,以達到保存、創造財富等目的的綜合金融服務 。數字資產管理的市場主要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基金業、委託理財業務與信託業。

隨著數字資產各種業務形態的逐漸豐富,與數字資產相關的各機構創造價值的活動和增值環節也逐步清晰,數字資產的流動性和規模都會逐步增加。通過對數字資產行業中不同價值活動及其生態位置進行數字資產配置,將體現出數字資產管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資產管理相對於其他資產管理,體現出了明顯的跨領域、跨行業和跨技術層面的特性。不僅需要豐富的金融產品管理經驗和理念,同時需要對數字資產的技術層面有全面的掌握,可以靈活地使用各種數字資產相關的技術工具。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數字貨幣還在發展初期,需要能夠對整個數字貨幣行業有著深入的理解,能夠把握數字貨幣發展的脈絡和進程。

數字資產管理行業作為金融體系中的組成部分,雖然其業務環節和形態構成與傳統行業有所差別,但是大致上也包括了從產品研發創新、渠道佈局、企業內部組織管理到客戶服務體驗的主要階段。具體而言,上游業務包括了資產配置、投資業務、投資顧問、產品設計與創新,中游業務包括提供通道業務、產品的存續管理,下游業務包括融資客戶的開發、客戶維護與服務、品牌的營銷與增值。

數字資產另外一個特性是能夠快速全球轉移和流通。無論對於傳統的法幣資產還是有價證券類資產,或者是貴金屬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轉移和兌換肯定有著諸多的限制。然而面對瞬息萬變的各國經濟政治形勢,對於資產高速的流通性和可兌換性,也必然是許多高端人士非常看重的方面。考量資產流通性要考慮四個指標:空間指標、時間指標、成本指標和安全指標。

隨著數字科技的极速發展,我們生活的空間也從現實空間擴展到虛擬空間。在這種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