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認識錢

認識錢

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主要闡述了

一、知識大致可分為兩類:#

1、科學知識與原理

2、特定時間與地點的特殊情況的知識。

哈耶克解釋,每當我們說起知識,往往會自然地望文生義,認為知識當然講的是科學知識,高大上的、書本裡面的知識。其實這僅僅是知識的一小部分。更多更重要的知識,是關於誰在什麼地方需要什麼東西,需要什麼樣的品質,需要什麼樣的數量,而他願意付出什麼代價來獲得這些東西 —— 這些具體的信息,哈耶克也稱之為 “知識”。

在不同行業中,對技能的掌握,對人的了解,對當地環境的了解、對特殊情況的了解,這些同樣重要,但未經組織起來的 “隱性知識”, 它們在一般意義上甚至不可能稱為科學的知識。這些 知識分散在千千萬萬不同人的腦海裡,沒有一個人能掌握全部信息。但正是這樣,每個人實際上都具有相對優勢,因為每個人都掌握可以利用的獨一無二的信息去創造財富,

基於這種信息的決策只有由每個個體做出,或由他積極參與做出,這種信息才能被利用。例如:一個依據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交易員,或者其全部知識幾乎就在於知道一種即時機會的地產中介,或從不同地方商品價格的差價獲利的人們,他們都是以別不知道的對一瞬即逝信息的及時了解,在社會中產生作用的。自己學到的 “抽象規律” 去幫助自己更快地獲得 “具體信息”,

躬身入局,不斷運用具體信息,再通過不斷地總結,反饋給抽象規律,從而修正或者微調我們對抽象規律的理解,更好地指導以後具體知識的獲取過程。

我們想賺的不是錢本身,而是錢背後的東西 —— 資源、產品和服務

由於知識障礙,中央計劃往往不能做出有效決策,只有依靠分散計劃才能保證特殊情況的知識迅速得到利用。同時,社會經濟問題總是來自變化,分散計劃也不能僅僅依據關於直接情況的有限知識做出決策,這又產生了如何傳遞別人信息的問題。

哈耶克認為分散信息通過價格機制傳遞價格體系是信息傳遞的媒介,通過價格體系的傳導作用,社會分工與資源協調成為可能

用一個簡單而常見的例子,來弄清楚價格體系的作用

假設市場上石油近期出現了緊缺。原材料價格上漲,上下游立即會有連鎖反應,供應商們開始尋求新的原油進口途徑,只要部分人了解到由此產生的新缺口,轉而尋求其他來源來填補這個缺口,則其影響就會迅速擴及整個經濟體系。多出來的錢,主要是三個因素造成的:自然資源、勞動和技術。人類通過利用自然資源、投入智慧和勞動、發展創造科學技術,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公司為單位而創造的。「錢最終去哪兒了」投資理財不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投資就是把錢扔到一個非常真實的、希望用這筆錢創造更多財富的組織裡。不管某種產品被包裝成什麼樣、名字叫得多麼好聽、由什麼大牌公司出品或者銷售,我們都應該去關心錢最終放在哪兒了,它獲得回報的來源到底是什麼,是不是滿足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常識與公理。《企業的性質》一文中認為交易成本是運用市場價格機制的成本,它包括兩個主要內容:

發現價格,獲得精確的市場信息的成本;交易人之間談判、討價還價和履行合同的成本。

交易成本又叫交易費用,是指在完成一筆交易時,交易雙方在買賣前後所產生的各種與此交易相關的成本,包括傳播信息、廣告、與市場有關的運輸以及談判、協商、簽約、合約執行的監督等活動所花費的成本。在科斯看來,市場交易過程是要支付代價的,價格是不確定的、未知的,要將其轉化為已知,是要付出代價的。同時,市場交易過程並不總是順利的,因為交易人之間經常會發生衝突,因此就需要談判履約、甚至訴諸法律,這些都需要花費一定的交易成本。比如說裝修房子時,我需要跑家裝市場去尋找合適的地板,找到滿意的產品之後需要貨比三家,還需要討價還價,在簽完合同付完定金之後還得再檢驗產品的真偽,當鋪設出現問題時需要找他們來解決還可能出現糾紛。整個過程中,我不只付出了購買地板的成本,還有大量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交通成本、信任成本等,這些成本因交易而產生,就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個非常基礎和普適的概念,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存在於經濟的方方面面,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經濟是交易的總和,交易是經濟的最小單位#

經濟是由一個個交易組成的,所有的交易構成了我們的經濟。社會中充滿了交易,購物是交易、打工賺錢是交易、讀書培訓是交易、去醫院看病也是交易、買書是交易、去電影院也是交易、創業向客戶賣產品是交易、從投資人那融資也是交易、去資本市場上市還是交易,可以說生活中充滿了交易。交易是經濟最小的單位,理解交易有助於我們從底層去了解社會和經濟的運行方式。

二、交易成本存在的必然性#

交易成本值得我們重視首先是因為它的必然性。由於交易本身的特質,決定了每個交易都不可避免的產生交易成本。每個交易包含兩種成本,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生產成本是指產品和服務生產本身的成本,指的是人與自然界關係的成本;交易成本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人們自願交往、彼此合作達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與人關係的成本。從本質上說,有人類交易互換活動,就會有交易成本。總體來說,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可以從四個維度看:

交易資產的專屬性、交易雙方的有限理性和投機主義、信息不對稱性、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1. 交易資產的專屬性是指所交易的資產本身不具市場流通性,或者契約一旦終止,投資於資產上的成本難以回收或轉換使用用途。就像那塊地板一旦鋪在我家了,就不能銷售給別人了。

  2. 交易雙方的有限理性是指交易進行參與的人,因為身心、智能、情緒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極大化時所產生的限制約束。比如我在買地板時和商家聊的特別投機,就可能更容易接受他虛報更高的價格。

  3. 交易的投機主義是指參與交易進行的各方為尋求自我利益而採取的欺詐手法,同時增加彼此不信任與懷疑,因而導致交易過程監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經濟效率。比如我買完之後聽說該商家的誠信不太好,就可能懷疑他發貨和展示的不一樣,於是會再去對產品進行核驗,甚至請假在家監督他們鋪地板。

  4. 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是指交易過程中各種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還是那塊地板,當我付完錢之後商家突然說那款地板的庫存不夠鋪我房子,生產要再等一個月時間,這時無論讓裝修隊停工等待還是過去重新選擇新地板都需要花費額外的成本。可見,交易成本就像是經濟活動中的摩擦力,無處不在。如果從物理學的視角來看,交易成本就像是運動產生的熵,它是運動的一部分。

三、交易成本也是商業創新的來源#

交易成本蘊含著大量的商業創新機會。商業創新體現在三方面,創造新功能或改善功能、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從無到有創造新功能和改善功能,這當然是創新;通過不同的方式降低交易或生產成本,也是創新。

前兩類創新是人與自然的博弈,而降低交易成本則是人與人的博弈,通過技術、流程等不同方式去解決人與人在交易過程中的各種障礙。互聯網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品牌宣傳讓商品通過被看見被信任來降低交易成本。所以,企業應該努力將自己打造品牌,培養良好的商譽,究其原因,是因為在美譽下企業產品的交易成本是比較低的。

四、交易成本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交易成本值得我們重視的第二個原因是它在經濟中的佔比很大。由於交易成本存在的必然性,所以交易成本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阿里巴巴就是通過解決交易成本的問題發展壯大的,淘寶把商家和買家連接在一起,降低了買家的商品信息收集成本,緩解了信息不對稱性;為了降低商家的信息證偽成本,之後又推出了天貓商城,讓顧客更放心的購買產品。針對交易的履約監督成本,推出了支付寶,本來是用於電商行業的支付行為,由於其極大的降低了線下交易環節中的交易成本(紙幣和找零),迅速應用到線下各個交易場景;而網商銀行由於獲得了商家的店鋪經營數據,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性,可以為商家提供比銀行更低的貸款。通過降低商業交易的各種交易成本,阿里巴巴的業務蓬勃發展,對傳統產業摧枯拉朽。

早年租房是件很痛苦的事,網上各種假房源,看好了給中介打電話得到的反饋總是那房子剛被租掉手上還有幾套好的可以帶我去看看,照片根本不能信,於是只能跟著中介到處跑。那時租房市場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整個行業都處於非常低效運行的狀態。2011 年鏈家在全國範圍內第一個推出了真房源口號,要求所有經紀人上傳的房源嚴格執行 “真實存在、真實價格、真實在售、真實圖片” 四個標準。鏈家後來又推出了 VR 看房,去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鏈家以一己之力推動了整個房地產中介行業的改革,確實是一家很值得尊敬的企業。去哪兒吃飯是很多人每天都需要花時間思考的問題。以前到一個地方吃飯,基本上隨便選一家,好不好吃碰運氣,那時的信息收集成本和信息證偽成本是很高的,現在只要打開大眾點評看附近的必吃榜餐廳,基本上不會踩坑。

五、在交易成本中尋找創業機會#

如果把交易按流程拆分開來,可以分為信息收集、信息證偽、溝通協商、決策選擇、契約簽署、監督執行、運行維護等環節,信息成孤島式分散在社會中,互聯網的出現大幅度的緩解了信息的不對稱性,降低了用戶的信息收集成本。

搜索引擎的百度、本地生活服務美團和大眾點評、信息分類網站 58、電商天貓京東拼多多、各種垂直行業交易平台,都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特定領域的信息收集成本而發展起來的。前這個環節低垂的果子都已經被摘走了,剩下的更多是商品和服務難以量化的領域。廣告也是另一個方式,不管你用什麼方式,你的產品出現在客戶面前的概率越大,他獲取這個信息就更容易,被看見是個很重要的事。

信息證偽成本:如果市場上的信息都是真實的,那麼事情會簡單很多。但市場上充滿了噪音,信息的真偽是不確定,因此需要對信息進行證偽,這需要花費大量額外的成本去核驗。一般來說,交易平台會內化這塊工作,否則平台將因為用戶高昂的信息證偽成本而難以為繼。

溝通協商成本:交易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需要經過反復的溝通和協商。溝通需要時效性,對於某些領域,以前用戶還是更喜歡當面交流,但這樣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其實是很高的。隨著視頻交互的普及,相比之前舟車勞頓前往客戶公司拜訪,人們可以在更少的能量消耗和時間消耗的情況下,獲得相近的信息量。

決策選擇成本:很多電商平台致力於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品類,但這個可能會增加用戶的決策成本。要說這兩年最火的,直播帶貨一定榜上有名,無數妹子在李佳琦的 “oh my god!買它!” 中掏空了錢包。直播帶貨的爆發是有原因的,封閉式的購買決策和對主播的信任降低了用戶的信息獲取成本和比較成本,更快的促成了交易。

契約簽署成本:雙方達成共識而進行交易時,簽訂契約也需要成本。相較於成本高、效率低的傳統紙質合同來說,無紙化、數字化、在線化的電子簽約備受矚目,並且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監督執行成本:契約簽訂後,還需要監督對方是否依約執行,如果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去監督,那麼會減少用戶自身的相關成本。

以前出行市場各種黑車橫行漫天要價,出租車也經常繞行多花錢不說還耽誤時間,滴滴這些平台出來之後由於投訴更加方便、行駛數據都能上傳到後台,出行的體驗要好很多。

轉換成本:很多交易是持續性的、多次的,切換合作方是需要成本的,為了更好的留存客戶,可以在這個環節多下功夫。數據、用戶習慣、網絡關係、資金沉澱、品牌認知等,都是可以去仔細琢磨的。

企業是用什麼提高效率替代市場的?#

企業建立了組織層級,通過卓越的管理來配置企業資源,組織實現更有效率的生產(提供物品或服務),效率得以高於市場。因為雖然企業決策能比市場節約交易費用,但是,企業內部的分工協作也會帶來部門之間、人与人之間的溝通成本,可以理解為這是企業內的組織成本。(除溝通成本外,另一種主要的組織成本是機會主義帶來的。)

這些組織成本限制了企業的邊界,即企業是不能無限擴大的,企業的邊界只能擴大到因企業內部科層增加而增大的組織成本等於外部市場交易成本之時。從某種程度來說,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要在市場外部獲得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要付出的不僅僅是商品或者服務本身的價格,還有其他成本。

例如,搜索信息的成本、談判成本、監督管理成本、實施成本等,最重要的在於市場信息的不對等、不完全性,使得交易成本非常高。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用規模化及專業化分工、整合力量降低交易過程中的成本,使得利益最大化。

兩件十分寶貴的東西:「用戶視角」和「創新的眼光」。在基金行業裡,從業者普遍更關心資產管理,而不是了解用戶。有知有行非常關注用戶,跨行的夥伴能夠帶來更多的「用戶視角」;同時,首先是「文化匹配性」。在招聘時,我們還會關注有知有行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大家內心所熱愛的事情。好比喜歡一個人,但卻不認可對方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兩個人就很難長久地在一起,工作也是這樣。

第二點是「好奇心」。好奇心對於一家創新公司來說,是很寶貴的品質。我們能夠不滿足於現在的解決方案,永遠圍繞怎麼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去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自我的成長。

第三點是「自驅力」。正處於創業階段,會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很多需要獨自面對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是否能夠持續驅動自己前進,就顯得非常重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人類從古到今,生活都需要木頭。開始的時候,我們砍樹特別費勁,但是有些人很聰明,把石頭打磨成了石斧,於是大家砍樹效率一下提高了。在這個過程裡,人,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利用自然資源(也就是石頭),改進了技術(原來沒有斧子),把以前一年砍樹 20 棵的水平提高到 200 棵的水平,多出來的資源又可以用來進一步改善生活。漸漸地,大家的日子都變得更好,於是社會整體的財富也增加了。

人類財富的積累,當然,這是一個簡化的例子,真實世界遠遠比造斧子砍樹複雜得多。可如果你稍微回想一下,人類積累財富基本就是這麼一個過程。袁隆平讓我們可以在同樣一畝地上種植出更多的莊稼,養活了更多人口,而更多的人口也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電話、微信和各種視頻會議系統讓人們可以更高效地溝通,催生出了更多的共識和智慧;抗生素和手術刀讓我們可以更加健康地生活,以及延長整個種族的壽命。所有這些變化,都是我們通過利用自然資源、同時施加各種勞動、並且創造了各種新技術而帶來的。

「投資方式有哪些?」投資方式主要分為兩種,股票和債券。債券,即公司向債主借錢,並承諾在一定時間內還本付息。債主通常是銀行和購買企業債券的投資人。當公司無法還款時,債主有權要求公司通過變賣資產將債還上。這就意味著債主只收利息作為回報,公司經營期間無論盈利還是虧損,幾乎都與債主無關。

股票,則是指投資者可以通過用錢買一部分公司的所有權,成為公司的主人(股東)之一。不同於債權人,公司經營期間的盈利與虧損狀況與股東密切相關。因為,股東獲得回報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1. 如果公司每年賺到了錢,公司則會根據不同股東持有的股票比例進行分紅,作為回報。
  2. 如果公司被賣掉,那麼投資者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也會被賣掉,從而獲得一次性收益。以上兩種獲得收益的方式的前提都是,公司本身運作良好。

「為什麼股票的長期回報率最高?」股票長期回報最高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 複利
  2. 規模化帶來的優勢
  3. 「主動」的價值
    ・複利公式如下:複利 = 本金 *(1 + 收益率)^ 時間
    ・公司擴張規模,提高效率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通過營業槓桿使得公司的增速快於社會整體的增速。
    ・最重要的是:優秀的上市公司可以依靠人的智慧、勤奮、勇氣「主動地」獲取很多價值,創造更多財富。

根據有知有行投資體系,我們應該相信股票,即相信好的公司一定能在長期帶來超出平均的回報。將持有這個理念作為投資體系的基石。

「投資者如何把錢虧掉的?」據統計,大部分股民 / 基民都是在市場剛開始上漲時贖回(好不容易解套),又在牛市頂峰附近大量申購。而牛市頂峰附近進場的投資者,無論選擇賣出還是套住不動,都是虧損。

投資者為何有以上行為?股價 = 內在價值 * 估值
其中,內在價值是客觀的,體現在公司靠人的智慧、勤奮、勇氣「主動地」獲取很多價值,結果是公司盈利和淨資產緩慢的增加。這一部分內在價值是投資者很難看到的。而估值是主觀的,相對可見的,體現在投資者的預期變好還是變壞,情緒積極還是消極。

從估值入手,我們可以判斷出投資者虧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沒有直接感知事物價格的能力,並且對一個東西價格的判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當我們在非專業領域來確定該領域產品的售價時,通常使用的是「對比」和「借鑒」同類產品售價的邏輯,而無法直接確定這個東西的絕對價格,尤其是對一些本身就很難估價的東西,比如定價相對模糊的金融資產。所以,絕大多數人無法給市場、企業或者股票正確地估價。

再疊加情緒會被市場的其他參與者的影響,這會進一步影響投資者的行為。我們該怎麼做?穩妥的投資知識體系 + 控制自身情緒 = 給企業和市場估值的定價基礎。

「股票的預期的年化收益率應該是多少?」我們通常用「年化收益」來衡量,因為一項投資的收益是通過時間得來。參照過去幾年宏觀經濟的發展的數據,我們可以相對保守的認為,每年 5%~6% 的增速是我們收益率的基礎保證。

所以,由於投資到運營水平更高的企業會獲得一些超額收益,8%~10% 的長期年化收益率是可以預期的。8%~10% 代表著什麼?這兩個數字代表著企業的淨資產和盈利增長。ROE = 淨利潤 / 淨資產。它衡量的就是,股東放在公司的每一塊錢,能產生多少的回報。即投資帶來的收益。只要企業經營得好,淨資產一定是逐漸增加的。查理・芒格說過,一隻股票的長期回報率,基本和企業長期實現的 ROE 靠攏。

如何提高長期年化收益率?有兩種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的長期收益。在上市公司裡挑出長期表現更好的公司,可以達到 10%~12% 的預期回報。利用市場價格的波動,在低位多買一點,在高位按兵不動或者賣出一些,長期收益也會增加。「有知有行溫度計」可以幫助大家衡量市場情緒,長期堅持低買高賣可能可以把預期收益率拉高到 12%~15%。要知道,巴菲特真正的投資長期回報率也只有 12.5% 左右。

要強調的是:長期有 12%~15%,不代表每年都有 12%~15%。所以堅持長期投資才是關鍵。

在現代公司制中,債務人對債務的求償權優先於股東對淨利潤的分配權。所以,公司賺了錢,要先還債務人,剩下的錢交了稅,再分紅以及利潤留存。1. 由於經營槓桿的存在,收入的變化引起了營業利潤(總收入 — 總成本)不對等的變化。固定成本不會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如果公司有一定的規模效應,收入增速>成本增速,導致營業利潤變化 %>收入變化 %。這就是經營槓桿。

  1. 由於財務槓桿的存在,主要是利息的影響,引起了息稅前利潤(營業利潤 + 利息)和淨利潤(歸屬於股東的、我們常說的「淨利潤」)不對等的變化。也就是開頭說的,債務先還,降低了稅前利潤,所以交的稅少了,股東的淨利潤反而增加了。

股價是由什麼決定的?講到這,我們可以把股價總結成一個公式:股價 = 價值 × 估值。股價由兩個因素所決定,一個是公司的內在價值,而另一個是估值。估值是導致股價在短期大幅波動的根本原因。

假如你購買的股票價格上漲了,那麼這部分上漲,可能是由兩個因素引起:第一個因素是內在價值的提升,這既可能是因為企業經營增值的過程中賺了更多錢,也可能是由於融資、增發等引起內在價值突發的方式,第二個因素就是投資者的預期變好,情緒更加積極了。

公司的內在價值,投資者是難以看到的。它隱藏在公司中,隱藏在經濟裡。企業家和員工一起,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和企業的盈利增長而不斷努力,一個一個產品地製造,一行一行代碼地編寫,一個訂單一個訂單地積累,這些緩慢的進步造成了公司盈利和淨資產的增加。內在價值是客觀的,但估值背後的預期和情緒是我們主觀的。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一樣,面對同樣的企業,同樣的市場,同樣的信息,我們也很難做出正確的估值。與此同時,我們的情緒還會被市場的其他參與者所影響,在貪婪和恐懼中切換,而這會進一步影響我們的行為。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給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作序時,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話:
・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並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他所說的「知識體系」和「情緒控制」,也就是我們接下來幾講要講到的「認知」和「情緒」,是我們給企業和市場估值定價的基礎。

淨利潤變化 %>息稅前利潤變化 %。這就是財務槓桿。

  1. 所以,代表 GDP 的收入指標變化不大,卻往往引起淨利潤的巨大波動 = 經營槓桿 * 財務槓桿。對於公司來說,在一定範圍內增加債務比例,是較低成本的融資方式,也能增加股東的權益。

  2. 股債配比:關於被動投資者(謹慎 / 保守的投資者):股債比是 2:8,最大比例:5:5。“如果他根據自己的能力行事,並將其業務活動局限於標準的防禦型投資所具有的嚴格的安全範圍之內。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結果,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簡單;獲得非常好的結果,比人們所想象的要難。” 對於我這樣的人,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了解基本的投資知識,希望達到平均值以上就很好了,要超越絕大部分人,需要花費的精力太大。生活中都盡量遵循 “2:8” 定律。

  3. 股票抗通脹能力大於 “債券”—— 有錢就可以投資。“我們並不能肯定地認為,投資者一般應該等到市場價格最低時去購買,因為這可能要等很長時間,很有可能造成收入損失,並且也有可能錯失投資機會。總體上講,投資者較好的辦法是,只要有錢投資於股票,就不要推遲購買 —— 除非整體市場水平太高,而不符合長期以來所使用的價值標準。” “長期投資不用選時,只要逆市佈局,鐘擺理論,也許買的不是最低點,只要 “不貴”—— 來自 “二舅”。

  4. 安全邊際:選擇投資顧問這個不用多說,但對於我來講只能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選擇你相信的投資顧問然後 “拿穩,拿住” 你買入的策略。

  5. 市場波動與均值回歸:大概其明白了,就是股票市場價格偏離其真實價格(牛市的時候),終究還是要回到其實際價值說的,即:大漲之後會大跌。這是 “市場波動” 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場波動”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投資者的情緒),而投機者就是最關注 “市場波動” 的人。

  6. 長期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權益市場 —— 短時間有波動,長期是上漲。“從長期來看,股票市場最終會 “回歸正常”,這意味著,無論是投機者還是股票投資者,都不得不準備承受其股票市值的大幅縮水乃至長時間的被套;反之亦然。” 看完書,我也是堅信價值投資理念,在安全邊際裡面,一定要有智慧(相信價值投資)和能力(不用的閒錢投資)去:“拿住”。

  7. 人性,情緒忌的含義,是指我們心頭常常所懷的那些感受:厭惡、嫉妒、猜忌、顧忌…… 無忌,就是沒有這些感受。人實在是太複雜了,心理狀態千變萬化,認知此起彼伏,外部環境一日千里,在這種情況下,只敢慶幸那種 50% 的理解度。我佛慈悲,善哉善哉,人大概只能自己渡自己吧。知足常樂這樣的話,都說不出口了,那不是讓人笑話嗎?俗人啊!「悟的人心裡要有個拙字,你太巧了,哪裡是悟的人!悟的人要六根清靜,你是一根也不清靜,說什麼悟!也是得不到了,暫時哄一哄自己的心」武俠小說時,常看到出家人,一般多是少林寺的人出場,不管啥事,總是如此開場:善哉!善哉!施主…… 知道這詞怎麼來的嗎?它來自歷史佛陀遊化時說的話:巴利文有一次佛陀對舍利弗說的話按讚時就這麼說善哉!善哉!舍利弗。

經濟周期、企業盈利周期、市場情緒周期,波動逐級放大,但終會收斂回歸到長期趨勢本身,這個長期趨勢,也是我們課程裡不斷強調的一個國家經濟和企業盈利的增長。但是這三個周期,以及各種其他周期(比如信貸周期)與因素的疊加,造成了整個市場的起伏波動,而人心在這裡的作用尤其之大。

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企業家過度盲目地投資再生產,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經濟上升周期的信用寬鬆(容易貸款)也助長了這種行為,這些在經濟好的時候進一步放大了企業的盈利。反應到市場周期上 —— 媒體都是好消息,企業盈利屢超預期,一片欣欣向榮。這時投資者的心理和情緒就接管了現場。「這樣的景象一定能持續下去,黃金十年不是夢」,於是股票價格大漲。某個時候、某個因素導致企業盈利不及預期,而這時最後的接盤手也已經進場,於是股市開始下跌。經濟形勢良好時候的經營和財務槓桿,此時變成了企業的包袱,企業的盈利迅速減少甚至虧損。股市進一步下跌,媒體上都是壞消息,投資人認為這樣的景象一定會持續下去,經濟要完,於是拋售股票。企業裁員、投資者身家縮水,大家紛紛勒緊褲腰帶,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企業的收入和盈利進一步降低…… 直到開始下一個周期。

圖片

價值投資並不是永遠不賣,而是要在市場嚴重高估的時候敢於減倉,實現收益並規避未來均值回歸特徵帶來的系統性風險;當市場出於某種原因大幅度低於內在價值時,我們就認為其具有安全邊際,價值投資者買入操作一定發生在市場的低位。社保基金能夠取得穩定較好的投資收益,是與 2007 年市場嚴重高估的時候,果斷降低權益類資產比例,兌現當年的收益水平,並在 2005、2008、2010 年市場處於低位時敢於加倉分不開的。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很多資產管理機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我們也在反思,單純地堅持 “買入持有策略” 可能會使投資者無法規避系統性風險,在後金融危機時期,應該逐步樹立動態資產配置理念。社保基金的動態資產配置是基於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基本思想,根據市場在某一階段的價值中樞,在市場向上或向下大幅度偏離價值中樞時進行高拋低吸。實踐表明,外部管理人的專業化往往體現在證券選擇上,對市場時機的把握傾向於短期化,比如,無論是股票型、偏股型還是混合型公募基金,年平均換手率基本在 200% 到 500% 之間,社保基金股票委託組合也達到了 100% 多。對於資金規模龐大的投資機構來講,考慮到交易成本,我們所說的高拋低吸,乃是基於中長期的判斷,市場要存在相當程度的波幅,而不是做短期的波段。在小的波動區間實施動態配置策略,導致操作頻繁交易成本過高,並且基於短期感性判斷容易出錯,不斷的短期錯誤累積可能導致大方向的迷失,在配置層面往往得不償失。“抓大放小” 是對於社保基金這樣的投資機構進行主動配置的不二法門。回顧過去,社保基金通過高拋低吸產生的超額收益幾乎與市場貝塔收益相當,在波雲詭譎的資本市場上能夠乘風破浪,靠的就是理性耐性,審時度勢。

監管的核心目標「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一致的。在這樣的價值觀下,首先,大家不會做損害用戶利益的事;此外,還會驅動自己在下場實操中精進,為用戶提供好的服務。而且,跟投資直接相關的投研和合規工作,我們非常注重專業性,大家會一起去保障工作的專業水平。

1. 穩#

所謂穩,當然不是隨便跟風潮入市,要胸有成竹,對大的趨勢做認真的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而非隨波逐流。所謂穩,還要將自己的估計,時時刻刻地結合市場的走勢不斷修正,並以此取勝。投資者在涉足股票市場時,要細心學習了解各個環節的細枝末節,看盤模擬做單,有幾分力量做幾分投資,不可急躁,投資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要知道,證券投資具有較高的風險,再加上資金不足的壓力,患得患失之時,自然不可能發揮高度的智慧,取勝的把握也就比較小。換言之,投機者需要靈活的思維與客觀的形勢分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2. 忍

股票市場的行情升降、漲落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慢慢形成的。多頭市場的形成是這樣,空頭市場的形成也是這樣。因此,未形成之前決不動心,免得殺進殺出造成衝動性的投資,要學會一個 “忍” 字。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步,海闊天空。

3. 準

所謂準,就是要當機立斷,堅決果斷。如果總是猶猶豫豫,投資的機會往往轉瞬即逝,猶豫之後的結果往往是錯失投資機會。如果遇事想一想,思考思考,把時間拖得太久肯定是很難談得上 “準” 字的。當然,我們所說的準不是完全絕對的準確,世界上也沒有十分把握的事。如果大勢一路看好,就不要逆著大勢做空,同時,看準了行情,心目中的價位到了就進場做多;否則,猶豫太久失去了比較好的機會,那就只能望看板興嘆了。

4. 狠

所謂狠,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當方向錯誤時,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認賠出場。另一方面,當方向對時,可考慮適量加碼,乘勝追擊。股價上升初期,如果你已經饱賺了一筆,不妨再將股票多抱持一會兒,不可輕易獲利了結,可再狠狠地賺一筆。例如,在台灣,1977 年初買股票,到 7 月時已賺進 30%,如果你這時出貨,那麼,兩個月後當它漲幅超過百分之百時,你就會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5. 滾

跑在股票市場投資中,賺八分飽就走,股價反轉而下可採用濾嘴原理即時撤兵,股價下跌初期,不可留戀,要壯士斷腕,狠心了結。當空頭市場來臨,在股票籌碼的持有上應盡可能減少,此時最好遠離股市,待多頭市場來臨時,再適時進入。

關於穩、忍、準、狠、滾 5 字心理要訣,在整體策略使用上,準還是其次,穩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任何一種技藝中,準需要靠天賦,穩則靠策略及資金,進而可通過管理的手段來達到。

判斷自己的風險屬性

小王、小李、小丁同去買基金,小王是低風險偏好者,小李是中等風險偏好者,小丁是高風險偏好者。正好趕上新推出了以下三種基金:個人的條件與個性,面對風險表現出來的態度基本有三種: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積極型的人願意接受高風險以追求高利潤;穩健型的人願意承擔部分風險,志在謀取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獲利;保守型的人則為了安全並獲取眼前的利益,寧可放棄可能高於一般水平的收益,只求保本保息。人類的個性與行為模式往往互為因果,例如,急躁的人走路比較快,說話像機關槍一樣停不下來;溫吞的人比較容易拖拖拉拉,很難下決定。對照在投資方面,膽小的人害怕賠錢,所以顯得保守謹慎;大膽的人想要多賺一點,所以變得冒險;還有中庸的人則採取穩健的方式,追求穩定成長。

長久以來,很多搞不清自己投資屬性的人,用錯了投資方式,選錯了投資工具,所以得到了很淒慘的下場,不是血本無歸就是認賠出場。你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在理財的過程中獲得財富,個人理財應遵循以下 6 個原則:
(1)了解自己理財的目的:賺錢與賺多少。
(2)沒有明確的理財目標一定會迷失理財的方向。
(3)不要高估報酬。
(4)不要低估風險。
(5)設定獲利的滿足點與賠錢的停損點。
(6)拒絕在股海中浮浮沉沉。

定期儲蓄,是指客戶在存款的時候就和銀行約定儲蓄期限,一次或者在存期內按期分次地存入本金,整存或分期分次地支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種儲蓄方式。定期儲蓄根據不同的存、取款的方式和付息方式,又可以分為零存整取定期儲蓄、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本取息定期儲蓄、貼水定期儲蓄、整存零取定期儲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和專項儲蓄 7 種。

根據人們對儲蓄的需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儲蓄種類,以下重點介紹幾種儲蓄方式,下面我們就簡而言之地給大家列舉一些。

1. 存本取息定期儲蓄
定活兩便儲蓄的計息方式為:三個月以內的儲蓄按活期計算;三個月以上的,按同檔次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的六折計算;存期在一年以上(包含一年),無論存期多長,整個存期一律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存款利率打六折計息。公式為:
利息 = 本金 × 存期 × 利率 ×60%
因定活兩便儲蓄不固定存期,支取時極有可能出現零頭天數,出現這種情況,適用於日利率來計算利息。下面舉例來說明定活兩便儲蓄的計算方法:
例:儲戶劉女士於 2008 年 2 月 1 日存入定活兩便儲蓄 10000 元,2008 年 6 月 21 日支取,她應該能獲得多少利息。我們首先算出這筆存款的實際存期的天數 140 天,應按支取日定期整存整取三個月利率(年息 2.88%)打六折計算。
應獲利息 = 10000 元 ×140 天 ×0.8%(日利率)×60%=67.2 元。
正是因為具備了靈活、方便、保密等多方面的優點,定活兩便儲蓄方式的適應範圍較廣。具體分析,它既適合一些存期、用途尚未確定,又對利息、保密的要求比較大的些款項的存儲,也能適應儲蓄投資者對通存通兑的需要。目前也有一些銀行開始記名儲蓄,如有丟失,用戶可以憑借身份證等證明自己合法身份的證件去辦理掛失。

3. 零存整取定期儲蓄
零存整取定期儲蓄,簡稱 “零整”,它是一種按月存儲,到期一次提取本金和利息的定期儲蓄。零存整取具有 “積零為整,積小錢辦大事” 的特點,並且每月存入不多。

4. 通知儲蓄存款
通知存款是指儲戶存款不約定存期,但在支取時提前通知銀行,並約定支取存款日期和金額才能取得存款的一種存款。

5)支取金額不足該存款規定的最低支取金額的。
倘若你計劃儲蓄的金額超過 5 萬元,那麼 “通知存款” 定是你的不二之選,因為選擇該儲種可獲得最多的利息。還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如果預計存款期限超過 3 個月,盡量選擇通知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此外,通知存款是允許多次取款的,但是單次取款金額和賬戶餘額必須不少於 50000 元人民幣或者是 6250 美元,即必須符合最低賬戶餘額的要求,取款後銀行給客戶簽發新的存款通知書,餘額的利息將從原存款存入日開始計算,並沿用原存款利率。

5. 教育儲蓄
所謂教育儲蓄,是指自然人按國家有關規定到指定銀行開戶、在規定的期限內存入規定數額資金、專門用於教育目的的一種專項儲蓄,更是一種專門為學生支付非義務教育所需教育金的專項儲蓄,凡在校的中小學生(小學四年級以上),為應付將來上高中或大學等非義務教育開支的需要,都可以在其家長幫助下,參加教育儲蓄。

全家的整個經濟開支劃分為 5 大類。
1. 日常生活開支
在理財過程中,每個家庭都清楚建立家庭就會有一些日常支出,這些支出包括房租、水電、煤氣、保險、食品、交通費和任何與孩子有關的開銷等,它們是每個月都不可避免的。根據家庭收入的額度,在實施儲蓄時,家庭可以建立一個公共賬戶,採取每人每月拿出一個公正的份額存入這個賬戶中的方法來負擔家庭日常生活開銷。

2. 大型消費品開支
家庭建設資金主要是用於購置一些家庭耐用消費品,如冰箱、彩電等大件和為未來的房屋購買、裝修做經濟準備的一項投資。

3. 文化娛樂開支
現代化的家庭生活,自然避免不了娛樂開支。這部分開支主要用於家庭成員的體育、娛樂和文化等方面的消費。設置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為家庭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絲情趣。

4. 理財項目投資
家庭投資是每個家庭希望實現家庭資本增長的必要手段,投資的方式有很多種,比較穩妥的如儲蓄、債券,風險較大的如基金、股票等,另外收藏也可以作為投資的一種方式,郵幣卡及藝術品等都在收藏的範疇之內。我們認為,以家庭固定收入的 20% 作為投資資金對普通家庭來說比較合適。

行貸款的相關知識。
1. 個人貸款種類
(1)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貸款是銀行提供的用於支持個人購買、大修住房的貸款項目。目前其主要是指抵押加階段性保證個人住房貸款,即通常所稱的 “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貸款的額度最高為所購(大修)住房全部價款或評估價值(以低者為準)的 80%,期限一般最長不超過 30 年。

(2)個人汽車貸款。個人汽車貸款是銀行提供的用於支持個人購買汽車的貸款項目。若所購車輛為自用車,貸款金額不能超過所購汽車價格的 80%,期限不超過 5 年。

(3)個人消費品貸款。一般是指生活中的耐用品貸款。即銀行提供的用於支持個人購買日常生活中耐用消費品的貸款項目。耐用品是指單價在 3000 元以上(含 3000 元)、正常使用壽命在 2 年以上的家庭耐用品,如家用電器、電腦、家具、健身器材等,期限一般為 5 年。

除上面的以外,各個銀行還可能開設不同的業務,如建設銀行還有個人助業貸款。

2. 貸款的一般流程
(1)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個人貸款一般需要攜帶下列物品:戶口本、婚姻狀況證明、身份證、收入證明、房地產權證以及擔保人的相關證明等有關材料。另外還要支付相關的一系列費用。

(2)銀行受理後,對相關材料進行調查評估。銀行在收到相關材料後,將對這些內容進行初審,對借款人進行資信調查和客戶評價,對於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申請進行審批,不符合的不審批,並說明理由。

(3)簽訂借款合同,並開立賬戶。銀行審批通過,就可以簽訂相關貸款合同,再由個人在銀行開立賬戶,如此,則一切就緒。

(4)銀行支付貸款。最後一個步驟,就是銀行向申請人發放貸款。

3. 貸款的學問
貸款,不僅僅是向銀行申請填個表格,這其中還有很多內容。不想變成 “房奴”,不想變成 “負翁”,你就必須研究貸款裡面的知識。

1. 自我評估的學問
在貸款之前,你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評估自己的經濟實力。然後根據綜合評估的數據,來確定首期付款金額和比例。經濟實力一般包括不動產和動產兩大部分。

2. 收支預算的學問
為了將來能更好更快地還清貸款,你必須對家庭未來的收入及支出做出合理的預期。這其中一定要考慮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一般來說,高學歷的年輕人個人收入預期較高,還款的日期就可以適當加快。

3. 計算可貸額度的學問
為了能確定自己的可貸額度,以免過度增加自己的還貸壓力,你應當根據自己的收支情況,按照每月的家庭收支餘額來計算可貸額度。而且,在計算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家庭收支情況的變動,避免出現財務真空。

4. 規定借款年限的學問
銀行之所以樂意貸款給買房人,主要是因為房地產投資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你要投資除房地產以外的其他類型的項目,可能就不會這麼輕而易舉地向銀行借到錢了,因為通常對於那些回報不太有保障的項目,銀行的態度會更加審慎,貸款條件也更加嚴格。

(2)至於償還貸款和利息,很多投資者通過租房就把這一問題輕鬆解決了。一般來說,房產投資者的債務都是由房客承擔的。投資人在貸款購買房地產後,絕大多數都是通過把房產出租來獲得收益,然後再用租金收入以支付銀行的貸款利息和本金。

(3)房地產是一項有關人們基本生存的投資,因此各國對房地產方面的融資總是給予最大的優惠條件,不但貸款的期限長,而且利率也比其他消費貸款低很多。如果在房地產投資中,合理且最大化地利用房地產貸款這一優勢,那就等於把房地產變成你的私人銀行,它能為你的房地產投資和其他方面的消費提供數額可觀的資金,但只支付很低的利息。

(4)房地產投資的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 —— 具備很大的增值潛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城市地區,大量有效的土地已被充分開發和利用,而越來越多的人湧進城市,購置房產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這就會導致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推動房地產的進一步增值。

(5)房地產投資的周期長,獲利的空間就大,盈利時間也就長。一般情況下,一個房子的壽命在 100 年左右,最短也在 60 年以上。從借錢買房的角度來看,投資房地產不但得到了物業的產權,而且至少有 40 年以上的獲利時間。房地產增值潛力另一方面表現是,它能有效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

資房產就是根據不同时期房價的差價,以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從中獲取利潤。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邊是專家和百姓痛心疾首大呼房產泡沫嚴重,另一邊則是房價持續走高。其實這是與房地產自身的特性緊密相關的,那麼,我們在購買房產時,什麼樣的房產最具有升值的潛力呢?

首先,房產作為不動產,其地理位置是最能帶來升值潛力的條件。一般靠近地鐵、大型商圈、交通樞紐等地段的房產,升值潛力比較大。

其次,房產周邊要有基本配套設施和政府綜合城區規劃,比如有便捷的交通、中小學校,這些都將為樓盤升值起到推動作用。

再次,房產所屬小區的綜合水平、物業設施、安全保障、公共環境以及房屋本身內在的價值等,都是房產升值的評判標準。

最後,要看該房產所屬地的出租率和租金情況。一個地區的不動產銷售數據有時會失真,但出租行情反映的是終端用戶的直接使用情況,因此租金和出租率能夠較為真實地告知你該地區物業的真實價值。同時,租金和出租率也是房產短期收益的衡量指標之一。

1. 宏觀政治經濟環境#

這是影響房價最重要的因素。經濟增長,房價一般也會隨著上漲;經濟衰退,房價一般也就會下跌。如果經濟增長趨於平穩,房價自然不會有太大波動。如果經濟一團糟,卻指望房價不斷上漲,這無疑是痴人說夢。

2. 貨幣政策#

一般來說,加息可能抑制房價,降息則可能促進房價上漲;匯率升值則促進房價也升高,匯率貶值則會拉低房價。

3. 房地產政策#

因為房產是關乎老百姓生活的大事,所以國家非常重視通過相應的政策來調控房地產市場。如果想扶持和促進房地產行業發展,一般會出台積極的政策,這時房價就可能上漲;如果覺得房地產市場過熱,需要降溫,那麼就會出台一些抑制房地產行業過速發展的政策,比如,增加房貸難度等。國家出台大力發展保障房和自住房等的政策,自然就會對商品房市場造成衝擊。當然,不同的政策在長期和短期內產生的效果會有所不同。

4. 房地產成本#

房地產成本一般包括土地成本、實際建築成本和拆遷成本。我國土地為國有,因此政府拿出了多少土地、以何種方式拿出來,都会影響土地成本。目前,城市土地成本節節攀升,各地的 “地王” 不斷出現,已然成為房價高漲的 “推手”。而建築成本是建築用材和人工費用等,總體而言變動一般不大。至於拆遷成本,從長期來看應該是不断上升的。

6. 房地產泡沫#

房地產泡沫其實就是房產價格的虛漲。房產到底能貴到什麼程度,大家心裡都沒譜,越是價格上漲,這種心理感受就越強烈。實際上,人們很難將房價的正常上漲和房產泡沫區分開來,更多的時候兩者是互相掺雜的。那么,究竟如何區分房價有無泡沫呢?我們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判斷。

(1)房子經過幾道轉賣。一般來說,轉賣的次數越多,泡沫就越大。炒房者一般採取 3 種形式:炒樓花、出租、轉手買賣。其中炒樓花是指買家在樓盤未落成之際只交數量很少的訂金,之後再轉手賣給別人,套取高額訂金,從中賺取差價。在這 3 種炒作手段當中,尤以炒樓花的危害最大,曾被認為是許多國家樓市崩盤的重要原因。

(2)房價上升速度。在比較健全的房地產市場上,房價漲幅不應比居民收入漲幅過大。如果過大,就說明泡沫越大,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買不起房,這樣房價早晚有一天會掉下來。

(3)房屋空置情況。空置就是庫存,市場上任何一種商品都有合理庫存,保持適度數量的空置房,對平衡市場供求、調控房價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國際上房屋庫存量一般都不會超過 15%。如果沒有空置率,則表明房地產市場過熱,存在房地產泡沫。

所謂 “以房養房”,有兩種情況,一是出租舊房,用所得租金償付銀行貸款來購置新房;二是投資性購房,出租還貸。不少人買一套新房自住,再買一套租價高、升值潛力大的房子出租,用每個月穩定的租金收入來償還兩套房子的貸款本息。以房養房” 的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確實比較划算,但對於購房者自身的要求也比較高,裡面有很多學問需要掌握。

1. 長線投資仍可看好#

有投資者認為,房價可能短期會波動,但從長遠看,調整周期過後價格仍將呈剛性,只要負擔得起,房產仍是一項不錯的投資。還有人表示,現在中介對房租的評估就是按一定比例還貸額測算的,只要房產質量不是太差,資金壓力不大,在當前租房者眾多的情況下,仍可選擇 “以房養房”。有的人說,趁在職時養幾套小房型,強迫自己每月還貸,將來年紀大了就不怕下崗退休了。

2. 還貸額比例要控制#

既然是投資,就會有風險,“以房養房” 也不例外。理財師認為,正常情況下,租金收入 + 家庭其他收入(如工資、存款利息等)應大於還貸額 + 家庭的正常開銷。在家庭收入和正常開銷不變的情況下,租金收入越高,還貸金額越低,家庭財務就越安全。對 “以租養房” 的房產,應對其周邊租金行情有充分了解,包括是否有穩定承租人、周圍市政規劃等。另外,按揭貸款要具備穩定的還款來源,租金收入不能作為主要還款來源,投資者應結合自身的收入情況,選擇適宜的還款方式。

一些購房人將房價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認為只有房價漲了才是升值,這其實是購房人不理性的表現:一方面房價表面漲了,但不一定有價就有市;另一方面房子升值與否並不一定僅僅體現在房價上。一些有經驗的開發商和購房人提出,房子交通、環境、配套的改善及好的物業管理、社區文化所帶來的居住品質的提高,也是房子升值的一種體現。

1. 住得好

人們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依賴於社會環境。交通是否便利、生活配套設施是否齊全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質量的優劣。試想,如果業主每天上下班都要倒上三四趟公車,買一點兒生活用品就要花半個小時在路上,生活品質就無從談起。對於居住型的項目來說,能使居住者擁有更方便的交通、配套、環境等硬件的改善,也是項目升值的一種體現。另外,有實力的開發商會在搞好樓盤質量這一硬件的同時,也把軟件做好,為業主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業主們樂於在社區中享受生活的種種樂趣。只有業主們認可了項目的居住品質,才願意到這個社區中生活,才會對房價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樓盤才可以保有價值甚至提升價值。

2. 高品質軟件

樓盤項目就像一台計算機,良好的硬件設施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過硬的軟件,整個體系就會癱瘓,變得毫無用處。物業管理就像是操作員,時時維護著這個體系的運轉,所以優秀的物業管理隊伍也是房子高品質的一個重要體現。交通、配套、物業管理和社區文化是房子的內在品質,這種品質的外在體現就是房子的升值潛力。在購買過程中,對樓盤的硬件和軟件做全方位地考察是十分必要的。房子附近的交通條件、購物環境、教學設施的配套、物業管理的素質以及社區文化的建設等都應被列為考察的條件。

保險中的可保風險僅指 “純風險”。純風險的意思是說只有發生損失的可能,而沒有獲利的可能。比如財產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