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錢的屬性之公司與財報

看財報的目的就是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壞。#

財報的一些小竅門,包括分析框架和好用的工具。看財報的目的就是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壞。而好壞一定有判斷標準,這個標準就藏在財報的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裡。

這三張表裡的「核心指標」,可以直接反應出一家上市公司的好壞。

所以讀財報要做的就是解讀核心指標,輸出定性結論。

財報數據中篩選了 17 個常用的「核心指標」,並把它們分成 5 大維度。
做了張表:

pvM-90bRg5cgn6JPLJtGx

要重點看每個指標的「解釋與備註」

3 比氣長(現金流量)、經營能力、賺錢能力、財務結構和償債能力這 5 個維度的最終目的是搞清楚一家公司「資產、負債、現金」三方面的情況。

資產軟、負債硬,現金為王。這句話可以好好體會一下,同樣適用於個人。

4 怎麼用這些指標呢?

首先,站在「一家公司」的層面,指標高低有好壞之分。

比較簡單的像毛利率、淨利率、流動比率、速度比率,這個肯定是越高越好。

但是現金占總資產比率、股東權益占總資產比率就要適中才好。

現金占總資產比率過高,現金流量是充沛了,但現金並不能為股東創造收益。

股東權益占總資產比率過高,這家公司的槓桿就太低,運營不夠積極。

其次,站在「一個行業」的層面,同一行業的不同公司做橫向對比。同一行業的公司,商業模式是差不多的,對比它們的毛利率、淨利率、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就能大致看出來哪些公司更優秀。

在做投資決策時,除了要看「財務指標」,還要看「估值指標」。

即對比同一行業不同公司的 PE、PB、百分位等等。如果一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不如行業平均值,而估值指標又比其他公司高,那麼建議避開。此外,對比同一行業不同公司的財務數據,還能找出來那些「老千公司」。

每個行業都有一個或幾個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超強的渠道控制力,它們的毛利、淨利、存貨周轉天數等,一般就是這個行業目前的天花板。如果一家成立沒幾年的毛頭小子,毛利、淨利、存貨周轉天數比龍頭公司還好,那麼這份財務數據可能就有水分。

最後,如果分析了一個行業的幾家公司,發現數據都不怎麼好看,比如毛利過低、生意周期過長、OCF 連續幾年為負,那麼這個行業大概率出了問題。

想第一,耐心看。 上來就看財務數據?沒意義,如果不懂業務看數據也是白瞎。 從上到下:是否了解公司所在行業的現狀和基本規律?券商研報可以解決。 是否了解公司的主營業務?券商研報、公司官網、分析文章可以解決。

是否了解公司在報告期內的業務變化?

財報裡的「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一節可以解決,

第二,聰明看。 財務數據從來不是在財報裡看的,因為一手數據全是數字,而人們天然對數字並不敏感。 所以要用工具來看,看處理過的、數據可視化的財務數據 用哪些工具?

多了,雪球、理杏仁、蘿卜投研、choice、看財報等等,大同小異,你會用即可。

第三,辯證看。財務數據是一門財務語言,而我們理解公司需要商業語言,需要你在腦子裡把二門語言打通。 怎麼做?深刻理解「主要財務指標」背後的商業意義:

看財報的要點有 懂業務、用工具、懂指標。#

財務報告中包括了三方面內容:審計報告、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註。 這裡我們重點聊聊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最核心就是三張表分別是:

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圖片 要讀懂財報,最核心的就是讀懂這三張表。

1. 利潤表:看一家公司賺了多少錢 首先我們來看利潤表,一個時期內容,公司賺錢能力強不強,可以看其中兩個典型指標:

* 賺錢的速度 —— 營業收入、淨利潤

首先,我們可以從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中,看一個公司成長速度如何。一個簡單的方法,我們可以用今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與去年對比,看看增長速度。 還是以貴州茅台和洋河股份為例,從數據就能看出,茅台的成長能力很強,高過後者。

圖片

圖片

賺錢的效率 —— 毛利率 另外,我們可以從利潤表中看出企業的賺錢效率如何。通俗來說,就是這個企業能不能賺錢。這個能力我們一般是用毛利率來衡量,什麼是毛利率? 還是以餐廳為例,如果 2016 年營業收入是 10 萬,營業成本是 5 萬,那麼毛利潤是 10-5=5 萬,毛利率就是(10-5)÷10=50%,這 5 萬塊錢還要再減去人工水電等等費用,到手的才是賺到的錢,所以假如毛利率太低的話,餐廳就有可能虧本。 一般來說,好公司的毛利率往往不低於 30%。否則,在扣除稅費、管理費等其他支出後,很可能賺不了多少淨利潤。 同樣地,來算算貴州茅台和洋河股份的毛利率。

圖片

2. 資產負債表:看一家公司是不是安全#

資產負債表,顧名思義有兩大塊內容:資產和負債。 資產就是指企業擁有的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預期未來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資源。比如現金、廠房、機器設備等等,就是很典型的資產; 負債,指企業所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將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 這張表,主要反映的是一個企業某個時點的財務實力。也給大家介紹兩個其中比較重要的信息。

資產負債率#

一般來說,合理的企業負債都是為了更好地經營生產,提高自身競爭力。合理借款對於企業也是好選擇。但是,欠錢太多總是不好的,萬一還不起甚至會導致企業破產,所以高負債的公司總是很危險的。 我們怎麼來判斷一家公司負債是否合理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資產負債率,即總負債 ÷ 總資產

資產負債率 = 總負債 ÷ 總資產 一般來說,資產負債率不同行業之間的差別比較大。但是,總體來說最好不要高於 50%,盡量不超過 60%。 比如茅台和洋河的資產負債率都是 30% 左右,債務負擔很小。

圖片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重點關注一下企業整體的借款利率,就是負債成本。通過關注財務報表中的利息支出等相關欄目,就能找到相關信息。企業越是能夠用低成本借到錢,負債就越有價值。

* 資產周轉率 再來介紹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 資產周轉率。這個指標可以對應不同的具體資產周轉率,比如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這些周轉率的主要價值,是反映企業經營效率高不高。 我們來舉個應收賬款周轉率的例子。 資產負債表有一項目叫應收賬款,是指賣出東西卻沒有收到的那部分錢。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來自利潤表)÷ 平均應收賬款。 怎麼理解這個指標呢?

假設有一個老顧客每月來你店裡吃飯,每次吃 100 塊記帳,月底再還,那麼這個人一年總共消費 1200 元,而這個賒帳因為讓他保持著 100 元的應收賬款。計算一下,得出應收賬款周轉率的結果就是 1200÷100=12,也就是說應收賬款一年裡有 12 次變成現金。 假如這個人一年結一次帳,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是 1200÷1200=1

圖片

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越低,說明帳期越長,應收賬款的收回就慢了;而周轉率越高,意味著帳期越短,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也就是說,這個指標一般數值越大越好。

圖片

這兩家的經營現金流都大於 0,相對來說,洋河的現金流比茅台更健康一些。 除了經營現金流通常都是正向比較好外,投資和融資現金流的正負很難說一定哪種更好,我們還需要結合企業發展階段、行業等具體信息來做分析。 最後提醒大家,一些會計報表附註中也有一些重要數據,可以有選擇地翻閱一下。 好啦,我們再來總結一下本課內容: 之前我們提到,股票代表了公司一部分所有權,而基本面分析就是希望在好行業選出一家好公司,在它股價被低估的情況下買入,提高我們的投資勝率。

具體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管理者的視角來審視公司。一個簡單的模型,就是用 SWOT 分析法,來綜合分析多方因素做定性分析。

從財務報表中的數據,我們定量分析一個公司。大家可以主要關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這三張最重要的表格。一些重要的關注點,我們也整理了一張表格,大家可以在講義區找到。

圖片

商業邏輯和三個財務報表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圖片 從這個表可以看出,首先一個公司的成立,它或者是 “投資者投入”,或者就是有 “債權人借入” 資金。投入的資金和借入的資金就能形成這家公司的 “資產”。

但是資產是一種資源,它是需要去投資的,它的投資就牽涉了這公司的總體戰略。

解釋來說,一個公司其實有兩種賺錢方式: 一種方式是自主經營,即購買一堆存貨、建一堆廠房、設計一點專利,然後自主經營。另一種方式就是投資或是投入股票市場,簡單說就是不自己幹了,而是把得到的這筆錢投到別的公司裡或者去購買股票,不自主經營。這兩種賺錢方式決定了公司資產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 “經營性資產”,一類是 “投資性資產”。

比如,我現在要成立一家公司,我自己投入了 100 萬元,那麼我就有所有者權益 100 萬元,同時我為了擴張我的整個資產,我用 100 萬元的股權拿到銀行去質押,可能又可以從銀行借來 30 萬元,銀行借入的錢其實就是我的債務。所以,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就構成了一家公司的資產。這家公司的資產其實就是這家公司可以利用的資源。

上述舉例的這家公司的資源就是 130 萬元,但是這 130 萬元有兩個來源,一個 100 萬元是投資者的投入,另外一個來源是 30 萬元,銀行的借入。

當這家公司有了資產之後怎麼辦,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可以把資源劃分一大部分來做自主經營,所以資產可以撥成經營性資產。

另一個選擇,將這些資產都拿去投資。可能將這 130 萬元分成 10 小份,一份 13 萬元,用來投資一些初創公司。假使有一個初創公司成功,也可賺錢。資產也可能會變成一種投資性的資產。

當一家公司有 “經營性資產” 的時候就要發生業務,這個業務首先是一定要給它帶來收入。為了形成這些收入它也一定會形成相應的 “費用和成本”。

收入和費用成本之間的差額,就是這家公司因為經營活動所帶來的利潤,我稱之為 “核心利潤”。

而 “投資性的資產” 就會帶來 “投資收益”。一家公司因為經營所帶來的核心利潤和因為投資所帶來的投資收益,加起來就是這家公司的 “營業利潤”。有了利潤之後,就需要分紅或者償還債務,所以在上圖可以看到 “利潤” 有一條藍線指向債權人借入和投資者投入。

“核心利潤” 通常在財務報表上是沒有的,因為經營性的資產根據原來的財務準則,所對應的是相應的營業利潤。但是,由於現在的財務報表裡,營業利潤除了包括經營性資產所形成的利潤之外,還包含了投資收益,所以新造了一個詞叫 “核心利潤”,用以專門對應經營性資產所帶來的利潤。

有了藍色部分資產負債表和紫色部分的利潤表之後,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是 “現金流量表”,就是上述圖裡的棕色部分。 公司的資源是以現金形式得到的,就會產生 “融資性的現金流入”。一家公司資產是要對外投資的,所以就投到自己的經營性資產裡。

比如可以投一些固定資產,或者投一些別的企業,這是投資性資產。所以會有圖中 “投資性現金流出”。 經營性資產會帶來收入,如果這個收入我們可以得到現金,那我就會形成 “經營性的現金流入”。為了達到這些收入,一定會產生一些費用和成本,如果對於這些費用和成本是需要現金支付的,會產生 “經營性現金流出”。

經營性資產的現金流出和流入的淨額,就形成了 “經營性現金的淨流入”。而投資性的資產能形成投資收益,若收益是以現金方式體現,那就是 “投資性現金淨流入”。

當一家公司有了經營性的現金流入和投資性的現金流入之後,就會考慮償還負債。一旦還錢,“融資性的現金流出” 就會產生,或者是以分紅形式,分紅若是現金支出也屬於 “融資性現金流出”。

通過這張表,我希望把一家公司最主要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跟會計結合起來。藍色部分就是資產負債表,紫色部分是利潤表,棕色部分是現金流量表。

圖片

會計信息分為三部分: 一是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最重要的一個等式就是: 資產 = 負債 + 所有者權益,這是要記得的兩個等式之一。

二是利潤表,利潤表也有一個等式:收入 - 費用 = 利潤,這兩個等式構成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結構。

第三個是現金流量表,包含經營性現金流、投資性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

會計和財務的區別在哪兒?#

圖片

會計信息中包含的三個財務報表都體現了一家公司的什麼?哪一個報表是最重要的?接下來需要先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利潤表其實體現的是一家公司的能力,因為它是以效益為基礎的。 一般來說 “你這家公司操縱利潤了”,很少有人說 “你這家公司操縱資產了”,為什麼?他操縱利潤往往體現的是他的能力不足,他既然能力不足就需要更好的利潤來彌補他能力不足所表現的無能,所以一個公司的利潤表體現了一家公司的能力。 一家公司的現金流量表其實體現了一家公司的活力。擁有良好的現金流是一家公司保持活力,“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的基礎。 就像我剛才所說,如果你這家公司確實有利潤但是沒有現金流,那其實什麼也幹不了,手上有一堆應收賬款其實是沒有用的。 當然你可以說 “我可以拿到供應鏈金融上面去變現” 之類的,但是其實成本非常高。 第三是資產負債表,一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體現的是他的實力。 比如現在有兩家公司,公司 A 有 100 萬元的資產,同時也有 100 萬元的利潤;另外一家公司 B 有 1 億元的資產,也只有 100 萬元的利潤。那在評價兩家公司的時候,你或許會覺得 A 公司好像更賺錢,但是實力不如那家有 1 億元資產的公司 B 的。我們經常說 “你這家公司實力很強啊” 到底說的是什麼,其實就是說的這家公司有多少資產。 三張報表裡面誰最重要?從觀察它們的歷史就能知道,

另外一個角度。什麼叫利潤表,利潤表其實體現的就是資產負債表裡面的一個科目,叫做未分配利潤的變動情況;現金流量表其實也只是體現了資產負債表裡面的一個科目,就是現金的變動情況。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資產負債表是三個報表的核心,所以我們要做財務報表分析的時候,就先從資產負債表開始。

資產負債表裡什麼是最重要的科目?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在財務報表裡面,比如資產負債表是有很多科目的,比如一家公司有很多的資產,也有很多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我們是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這些資產項目、負債項目和所有者權益項目都一下弄清楚的。

我們要把最重要的問題要弄懂,什麼是資產負債表裡面最重要的項目呢?可以從下面兩種角度來看。 第一種看法

圖片

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家公司的投資問題。#

這家公司的投資情況好不好,主要要看這家公司的股權投資變化,以及其他應收款的變化。我們到時候講投資性資產的時候會具體講。 第四個問題是動力問題。有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長期借款,銀行對公司的長期借款。

第二個部分是股東的投入。其實有很多公司可能沒有經營風險,可能沒有財務風險,但是它可能會有公司的治理風險,這種公司比比皆是。股東之間的關係處理不好,不是沒有好的產品,有產品也有產能,但是公司股東之間不和諧,這樣也可能會使得這家公司整體的財務狀況會不好。具體怎麼看,我們會在後面具體說。

從這個圖可以體會到一件事情,如果你是董事長你會主要看什麼方面,如果你是一個董事長,你拿著資產負債表你最關心的是哪裡。 > 董事長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擺平股東之間的關係,就是動力問題。要不要去融資,要去融資的話我就通過長期的方法去融資,還是發新股的方法去融資,怎麼來定價格,這些都是董事長需要考慮的問題。

總經理應該考慮產能問題,就是一個公司的潛力問題。公司可能是有好的產品,但是作為總經理來說,我更關心的是我明年有沒有好產品,後年有沒有好產品,三年以後有沒有好產品,是這家公司長期的產能問題。

活力這部分是一家公司的運營總監要盯著的。他要不停地盯著公司的產品好不好,所借來的短期的貸款能不能支持公司營運。公司向其供應商有沒有欠款,有沒有應收賬款有沒有收回來,這是一個運營總監一天到晚要盯著的事情。 而投資總監最需要看的自然是投資這一部分。所以,一張資產負債表其實只是通過小小的幾個科目,就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戰略地圖是什麼樣子。

一個好的公司其實每一塊看起來都比較和諧,我們到時候會去看一些公司,來看一下好的公司他的資產負債表長什麼樣,差的公司他的資產負債表長什麼樣。

第二種看法:

圖片 資產負債表還有另外一種看法,根據資產的作用,以及負債的分類來看。在這種分類裡面,我們就不再分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而是將資產按經營性資產和投資性資產這麼去分。

1、如果一個公司號稱自己是一個自主經營的公司,那它必然是經營性資產大於投資性資產。它的經營性資產的部分一定會有五大經營性資產,並且金額都不會小。第一是貨幣資金;第二是商業債權,商業債權主要是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第三是存貨;第四是固定資產;第五個是無形資產。任何號稱自己是自主經營的公司,一定有這五大經營性資產。

對於投資性資產來說,我們主要要看它的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應收款,以及一些預付賬款。什麼叫預付賬款,就是有些母公司為其子公司先打款,讓子公司先使用著。其實這也是一種債權性的投資行為。

2、再看負債方面,其實所謂的負債就是一種信用,信用分為兩種,一種是銀行信用,一種是商業信用。

銀行信用主要是銀行的短期借款和銀行的長期借款。

為了取得銀行信用,我們經常說要看這家公司的 “三品” 怎麼樣。首先就是你這家公司的 “人品” 好不好:第一看看公司的總經理是不是靠譜的,公司的董事長是不是靠譜的,再考察一下團隊是不是靠譜的,以及這個公司以前有沒有過劣跡,這些都是來考察一個公司的 “人品”。

第二,這個公司的產品好不好,毛利率有多高。再者,是看押品,現在的銀行,會問你公司有沒有抵押,它一定會做盡調,看一看這個抵押品是不是在別的地方被抵押過了。

商業信用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體現一家公司上下游的競爭力問題。我們通過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這種方式。簡單地說,如果這家公司可以欠上游供應商的錢,但下游客戶又欠不了公司的錢,意味著這家公司在上下游的關係裡面很有競爭力、很有話語權的。就體現了這家公司是一家比較好的公司,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很強。

“資產負債表” 如何和 “利潤表” 及 “現金流量表” 聯繫起來?

圖片

這兩個圖,都是講的資產負債表。但我們知道一家公司有三個表,資產負債表是如何跟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聯繫起來的呢?

1、首先第一個要看的科目是 “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就是這家公司的股東投入的東西,所有者的權益他會撬動一家公司的 “資產”。舉個簡單的例子,我這家公司如果股東投入了 100 萬,我如果向銀行又借了 100 萬,意味著我是 100 萬的股東投入,撬動了 200 萬的資產,因為我自己投了 100 萬,又從銀行那裡拿來了 100 萬,所以我一共是 200 萬。 股東的投入撬動了資源,而這個 “撬動” 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務槓桿。

財務槓桿 = 資產 ÷ 所有者權益,我們的財務槓桿越大,證明我們的撬動效應越大。

2、你有了一定的資產或者是資源以後你能不能獲得市場,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很多國有企業他有大量的資源,但是市場就是不行,就是打不開市場。

有了市場、有了收入之後,我們能不能得到利潤,能不能得到效益,也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從 “所有者權益” 到 “利潤”,是一個通過 “所有者權益” 撬動了 “資產”,又撬動了 “收入”,再得到 “利潤”,這麼一個循環的過程。但是對於我們所有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考慮我投了這 100 萬進來,我到底賺了多少錢。也就是說,投資者最關心的是權益回報率又叫做 ROE, 就是下面的這個公式, 權益回報率 = 利潤 ÷ 所有者權益。 經過一系列指標的換算之後,

權益回報率 = 利潤率 × 資產周轉率 × 財務槓桿。
這套方法非常有名,所有做財務分析的人都知道這套方法,叫做

杜邦分析法。#

從看財務報表的角度來看,第一手從哪裡入,從資產負債表開始入手,然後我們再去分析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這三個表是可以通過杜邦分析法聯繫起來的。

圖片

人都有兩個身份:CEO 和 COO。 一個負責 “選擇”,一個負責 “經營”。 先說 CEO。

為一個 CEO 最重要的工作是做 “選擇”,是 “取捨”,或者更極致一些,是 “舍”。

對於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資源是 “團隊”、“時間” 和 “現金”。“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候進攻”、“什麼時候撤退”、“哪些更重要”,這些都是作為公司的 CEO 每天在進行的 “選擇”。 而對我們個人來說,在漫長的一生中,可供 CEO 去做 “選擇” 和 “配置” 的資源,其實各個時間段並不一樣。

總的來說,這些資源包括:時間、長期關係和現金流。#

怎麼選擇呢?得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用 “長期視角” 來做衡量,無論是 “人” 還是 “事”。我還有兩個自己的小竅門,就是選擇 “看不見效果” 的事、選擇 “短期不見效” 的事。

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太多的現金可供配置。作為 CEO 來講,這時候你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和工作。 “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業餘時間如何分配”,我覺得是這個時期 CEO 最重要的 “選擇”。

如果你在做你喜歡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很有社會價值,如果你在一個發展很快的行業和公司裡,如果你工作環境和同事能夠幫助你快速成長,這樣的選擇比短期的薪水高低要重要的多。

當然,做的事情很重要,和誰一起工作也很重要。在年輕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還在形成階段。這個時候你和誰工作、做什麼,往往會對你的未來起到很深遠的影響。

我又要翻出巴菲特每年都在股東信裡念叨的話:

我們只願意與我們喜歡並尊重的人一起工作,這不僅僅將我們獲得好結果的機會最大化,同時可以給我們帶來非同一般的美好時光。

BTW:在《商界局外人》這本書中,作者也認為在所有對巴菲特和芒格的研究中,這一條是最被忽視的,他說:“在選擇與最好的人和業務保持聯繫、避免不必要的變動中,有著一種非常有說服力的、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邏輯。這不僅是一條通達出色經濟收益的道路,也是一種更為平衡的生活方式。在他們所能夠教導的眾多經驗中,這些長期關係所帶來的能量也許是最值得重視的。”

舉兩個例子來看看怎麼用 “長期視角” 來做選擇。

前兩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天,談起他之前做 “兼職” 的經歷。我不贊同為了 “賺錢” 去做 “兼職”,背後的原因是:作為自己的 CEO,你應該意識到大部分的 “兼職” 是典型的 “線性” 行為,並沒有積累,也沒有非線性的可能性。雖然會有短期的收益,但從長期看並不是好的選擇。

相反,如果你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增長自己的技能,這些認知和成長,會把自己變得更好,也終究會通過工資、獎金、股票等外在的東西表現出來。

另外,作為自己的 CEO,如果你有投資的經歷和認知,你還會對自己的價值回報周期有更深的認識,因此也能夠更好地做出以終為始的思考和決策。

COO 再說 COO。當你的 CEO 身份做好 “選擇” 之後,COO 的作用就是堅定、專注的把這些 “選擇” 去 “執行”、“經營” 好。我覺得作為你自己的 COO,首先是堅定和專注。#

就像一個公司的戰略一樣,是否奏效往往需要挺長的時間,一個人的 “選擇” 也是如此。如果做了選擇,但是在每天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全力以赴、專注當下,就沒法把 “選擇” 的路走到極致,更無從談起這個選擇究竟是好是壞。

今天和一個且慢的小夥伴聊天,我對他也說到了這句話。先用自己 CEO 的身份去做 “選擇”,然後用 COO 的身份心無旁騖、100% 投入,去把這個選擇執行好。

當然,COO 的工作重心是 “經營”。依然用投資來說明。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著我們之前聊過的一個企業的 ROE (淨資產收益率)模型?如果不記得。

淨資產收益率(英語:Return On Equity,縮寫:ROE,香港稱作淨值報酬率,台灣稱作股東權益報酬率,又稱股權收益率、股本收益率),是衡量相對於股東權益的投資回報之指標,反映公司利用資產淨值產生純利的能力,是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方法是將稅後淨利扣除優先股股息和特殊收益後的淨收益除以股東權益。此比例計算出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投資回報率,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企業資產包括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東的投資,即所有者權益(它是股東投入的股本,企業公積金和留存收益等的總和),另一部分是企業借入和暫時佔用的資金。企業適當的運用財務槓桿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借入的資金過多會增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但一般可以提高盈利,借入的資金過少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淨資產收益率是衡量股東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財務指標。

圖片

簡單來說, 1、銷售淨利率 = 淨利潤 ÷ 銷售收入,表明了企業賣的產品賺不賺錢; 2、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 ÷ 資產總額,表明了企業賺錢的次數,周轉幾次就賺幾次錢; 3、權益乘數 = 資產總額 ÷ 所有者權益總額,反映了企業槓桿的大小。我不僅用自己投入的錢賺錢,也借別人的錢來賺錢,那麼,我撬動外部資源的能力有多大呢?

圖片

在財務報表中,是這樣顯示的:

圖片

實際計算時,平均淨資產 =(年初淨資產 + 年末淨資產) / 2

淨利潤就比較好理解了,淨利潤 = 利潤總額 - 所得稅費用

而利潤總額 = 營業利潤 + 營業外收入 - 營業外支出

圖片

從結果數據上看,好企業和平庸企業的區分標準是長期的 ROE(淨資產收益率)。 對於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把我們看成一個個企業,我們對自己的 “經營成果” 也可以呈現為 ROE。為了把自己這個 “企業” 經營好,從結果上看,你自己的 “企業” 的 ROE 應該超過平均水平(其他人)。

拆開來看:ROE 分為淨利率、周轉率、槓桿率。作為 COO,你能做哪些事情呢?提高周轉率: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慢慢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工作;

提高槓桿率:你可以通過管理團隊或者建立個人品牌,幫助自己的夥伴和別人變得更好;Sam Altman 說過,提高槓桿最好的方式是 “毫無保留、毫無所求的幫助別人”,這個原因結果可能有些繞,你自己慢慢體會一下。

就這樣,慢慢的,你會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作為 “經營” 結果,你的 ROE 也顯著的超過其他人。

第一層#

拆解 ROE 可以很快看出公司的商業模式。 一家企業要給股東創造收益,就要盡可能地提升這三個要素,但因為行業不同,企業的主營業務有差異,最終歸為商業模式的區別。所以,可以將 A 股上市企業分成三種商業模式:

第一種商業模式:具備定價權的企業。 > 具備這種商業模式的企業,它們不必去提高權益乘數,通過借款來經營企業,完成銷售任務,最後給股東創造收益。這樣的企業賬是不缺錢,應收賬款基本上都是零,反而對上下游有話語權,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甚至需要提前收取貨款。#

第二種商業模式:高效管理的企業。#

具備第二種商業模式的企業,通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大眾需要的,不具備稀缺性,生活必需品居多。這樣的企業也不需要經常跟銀行借錢,現金流也都很健康。

它們要操心的就是產品的同質化,如何能通過人的管理,讓效率最大化,使資產周轉率領先於同行業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很多,它們無法通過提高售價來提高 ROE。因為提供的產品不具備稀缺性,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只能提高資產周轉率來給股東創造高額收益。這類商業模式的優質企業數量要比第一種商業模式的企業多很多,值得我們去追蹤。

第三種商業模式:強周期 + 槓桿的企業。#

具備這種商業模式的企業,通常都屬於強周期行業,通過槓桿來完成企業的主營業務,比如銀行通過給儲戶低利率的方式來吸收存款,將低成本存款進行對外的高利率放貸或者投資獲取高回報。所以銀行獲得的儲戶資金都是負債,這一行業的負債率普遍是非常高的,平均在 90% 左右,負債越高,利潤越大。

三種不同的商業模式 根據銷售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槓桿系數,可以區分為三種商業模式: [] 高利潤低周轉型 [] 低利潤高周轉型 [ ] 槓桿型

財富積累的基本途徑: ## (1)雇傭工作 —— 財富積累加減法 雇傭工作的準入門檻不高,但伴隨著時間和機遇的消磨。成功者可以把簡單的加法做成乘法,甚至轉變成一種投資,典型的如職位的升遷,甚至工作角色的轉變, 如中高層、CEO、合夥人等;失敗者則永遠在做重複的加法,如果環境惡劣,甚至會做減法,如惡性通脹、辭退重來、變換行業等。

(2)獨立經商 —— 財富積累乘除法 獨立經商的準入門檻不低,需要的不僅僅是聰慧的頭腦,還需要很高的情商,超於大眾的意志力,更加需要精力的極大損耗。成功者雖然財富上靚麗,但一定會身心俱疲,內傷嚴重。#

(3)投資 —— 財富積累指數級乘除法 投資,準入門檻最低,但卻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滲透出人性的方方面面。人生何處不投資,成功者,不僅僅是財富,身心也得到極大的舒暢,生活輕鬆愜意,人生水準穩步提升;失敗者,毀損財富是小事,身心思想基本上被完全擊潰,生活如入地獄,永不会得到翻身之日。 投資就是一種選擇,選擇你自己的人生之路; 重視投資,也就是重視你自己。#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