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有很多委員會和分支機構,我們口中的美聯儲到底指代的是美聯儲的理事會?還是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
而在美聯儲的組織架構中,各個機構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他們如何做出決策?這種組織結構和關係又將如何影響到美國的貨幣政策
關注美聯儲動向的人,往往喜歡將美聯儲的官員劃分為兩派,一派為鷹派,另一派則為鴿派,並認為兩者之間是對立的,他們對貨幣政策與金融穩定有著各自的理解。在第二部分中,我們還將通過對美聯儲鷹鴿兩派的介紹,借助對立和矛盾來解讀美聯儲官員的政策主張的差異,鷹派強調紀律性而鴿派強調靈活性,他們對美聯儲的政策走向有著各自獨特的偏好。
《21 世紀貨幣政策》是作者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他與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H. Dybvig)被授予 202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本・伯南克於 2006 年 2 月就任美聯儲主席,於 2014 年 1 月卸任。在他的任期內,美聯儲實施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寬鬆政策,且購買了數十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長期國債,以此刺激經濟增長。伯南克生於 1953 年,1975 年從哈佛畢業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經濟學家 Stanley Fisher 學習宏觀經濟理論,他本人的研究重點是大蕭條,提出了金本位下貨幣緊縮導致了大蕭條的觀點。他先後在斯坦福和普林斯頓任教,2002 年由小布什提名進入美聯儲,2006 年至 2014 年出任美聯儲主席。加入美聯儲時,正是美國經濟較好的時期,作為研究大蕭條出身的貨幣經濟學家,對經濟危機的憂慮使他成為了 “美聯儲裡的陌生人”。
學術研究上的貢獻
1、對 1929 年大蕭條的研究。他認為大蕭條的發生源於流動性緊縮,但根源是金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的固有缺陷導致了 20 世紀 30 年代的黃金盈餘國對黃金流入進行沖銷,從而引發了貨幣收緊。貨幣緊縮又通過金本位制度傳導到全世界。
2、“金融加速器” 理論。
金融加速器,即金融系統對於衝擊的放大和加強作用。他認為金融市場越不完美,代理成本越高,這種放大效應就越明顯。而代理成本是反周期的,因此它就會延長周期,放大周期。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於 1913 年 12 月 23 日成立,簡稱美聯儲,承擔了美國中央銀行的職責。美聯儲包括一個在華盛頓擁有一般監督權力的理事會,以及 12 個擁有相當自主權的地區聯邦儲備銀行,分別設立在波士頓、紐約、費城、克利夫蘭、里士滿、亞特蘭大、芝加哥、聖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城、達拉斯和舊金山。時至今日,美國的銀行體系包含三種類型的銀行:聯邦特許銀行、屬於美聯儲成員的州特許銀行以及非美聯儲成員的州特許銀行,每種銀行都有不同的監管機構組合。建議讀另一本書《還原真實的美聯儲》,民粹主義者一直對金融和政府抱有敵意。權且了解歷史,美國第一銀行(1791-1811 年)、美國第二銀行(1816-1836 年)成立的背景,以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第一任財政部長,中央銀行制度推動者)、托馬斯・杰斐遜(美國第三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美國第四任總統)等人的明爭暗鬥。
1935 年《銀行法》增加了美聯儲理事會的權利,將財政部長和貨幣監理署(聯邦特許銀行的監管者)從美聯儲理事會中移除,減少了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自主權,形成了當今美聯儲的基本決策結構。1951 年 3 月,財政部和美聯儲達成一致意見,同意美聯儲逐步取消盯住利率的政策,《財政部 - 美聯儲協議》為現代貨幣政策奠定了基礎。1977 年出台的《美聯儲改革法案》正式規定,國會監督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雙重使命:充分就業、穩定物價。
美聯儲概述:#
主要職責:貨幣政策、銀行監管、以及應對金融穩定所面臨的威脅。
任職:理事會成員不能因政策分歧而被總統解職,只能以瀆職或被國會彈劾為由解職,這反映出美聯儲成立時做出的妥協。
貨幣政策,包括設定短期利率和其他措施,旨在影響整體金融狀況,並通過這些措施來影響經濟發展。根據相關法律,貨幣政策是由一個更大的組織制定的,這個組織被稱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的有 19 位(滿額人數)政策制定者,包括 7 名美聯儲理事會成員和 12 位地區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以及美聯儲理事會和每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的工作人員。
貨幣政策在控制通脹和引導經濟增長方面似乎非常成功,但事實證明,在管理反復無常的長期債券收益率和股票價格方面,它的精確度要低得多。
—— 本・伯南克
近期拜讀了美聯儲前主席、202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伯南克的新著《21 世紀貨幣政策》,收穫、感想頗多。這是繼其《通貨膨脹目標制:國際經驗》和《行動的勇氣 —— 金融風暴及其餘波回憶錄》,認真閱讀作者的第三本經典著作。
該著作的研究主題是 “二戰後,現代美聯儲履行其主要職責、追求其宏觀經濟目標過程中,政策工具、政策框架和溝通方式的變化。” 可謂是一部 1951-2021 年美聯儲政策實踐和評估史。不再受制於金本位制、1951 年《財政部 - 美聯儲協議》達成,這兩項條件使美聯儲可以自由運用貨幣政策追求實現目標,開啟了現代貨幣政策歷程。
美聯儲政策工具、框架及溝通方式的變化主要受三大經濟發展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當然,政治因素和社會環境也會對政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