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轉入正題。熟悉比特幣技術的同學再去學以太坊和hyperledger(均指 hyperledger fabric)往往有些困惑,先幫大家梳理如下:
1,最大困惑:worldstate 是個什麼東西?
比特幣裡沒有賬戶概念,所有餘額均通過 UTXO 計算而得。而以太坊和 hyperledger 裡均有賬戶概念。以太坊的賬戶分為普通賬戶和合約賬戶,每個賬戶對應有永久存儲空間,存儲該賬戶的以太幣餘額、bytecode、計數器(用於防止 replay attack)、其它鍵值對等。hyperledger 中賬戶即為 chaincodeID,每個被 delopy 的 chaincode(chaincode 是 hyperledger 中對智能合約的叫法)就是一個賬戶,每個賬戶也對應有永久存儲空間,存儲自定義的鍵值對。以太坊和 hyperledger 中的永久存儲空間就是 worldstate。
2,worldstate 究竟存儲在哪裡?
這個問題會讓比特幣開發者更加困惑,因為對於比特幣而言,每個節點維護一個完整的 blockchain,除此以外再無其它數據需要存儲。而對於以太坊和 hyperledger 而言究竟 worldstate 的信息(即賬戶的相關信息)存儲在哪裡?是在 blockchain 裡面還是其它什麼地方?即鏈上存儲還是鏈下存儲?答案是鏈下存儲。事實上,以太坊和 hyperledger 的每個 block 會只是包含當前對應的 worldstate 整個數據集合的一個 hash,稱為 worldstate-hash。以太坊 worldstate 完整數據則存儲在~/.ethereum,hyperledger 的 worldstate 數據存儲在 /var/hyperledger/production/db 下。
3,出塊速度不一樣
這個大家應該比較清楚,比特幣平均 10 分鐘出一次(對於初學者稍微解釋一下,是平均,不是固定。處理邏輯是只要礦工算出答案就立即出塊,快到幾秒、慢到幾小時都有可能),以太坊是平均十幾秒,而 hyperledger 默認是一個交易出一個塊,也支持 CommitTxBatch 模式,多個交易出一個塊(只是我的理解,還未完全驗證)。就是說沒有交易時 hyperledger 是不出塊的,比如 1 天都沒有交易,則一天都沒有新塊生成。而比特幣和以太坊不一樣,即使沒有交易也會出塊(因為礦工自己會發布 coinbase 交易,賺取挖礦費)。
4,共識機制不一樣
比特幣是 PoW 的鼻祖,以太坊目前也採用 PoW,hyperledger 使用 ibm 版 PBFT。PoW 都需要設計代幣(比特幣和以太幣,用於獎勵礦工和防止攻擊),PBFT 則不一定,所以當前 hyperledger 沒有內置代幣。
5,以太坊和 hyperledger 支持 SPV 嗎?
比特幣的成功 SPV 功不可沒。中本聰的天才之處體現在很多方面,SPV 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沒有 SPV 我相信現在已沒有幾個人玩比特幣了。設想一下,下載一個錢包,要等好幾天時間同步後才能使用,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還沒有研究以太坊目前是否支持 SPV。但是 hyperledger 目前是不支持的(目前講的是 fabric 0.6.1 版本),不支持 SPV 將是個災難!
區塊鏈應用項目市值排名前二十的項目來看,區塊鏈項目主要為四類:第一類:數字資產、第二類:智能合約、第三類:全球支付及第四類:平台類的應用服務。
數字資產
第一類是數字資產,分為一般數字資產和主打匿名應用場景的匿名數字資產。一般數字資產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比特幣、萊特幣,在前面我們已經學過,除此之外還有新經幣 NEM (New Economy Movement)、Decred(中文名暫無)、狗狗幣 Dogecoin 等。它們要解決的是跨中心的情況下支付問題。。
匿名數字資產,解決的是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支付的問題,比較知名的有達世幣 Dash、門羅幣 Monero 及採用零知識證明的 Zcash 零幣(全稱是 Zero Cash)和 PIVX(全稱為 Private Instant Verified Transaction,中文意思是私密即時驗證交易)。
目前全球的數字資產超過 1000 個品種,主要充當 “交換媒介” 功能,交換媒介就是你用來換取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比如以前黃金、白銀、銀票可以作為交換媒介。市值超過 1 億美元的約 30 種。受限於應用場景,市場總容量增長不快,截止 2017 年 9 月市值最大的依舊是比特幣。
智能合約平台
第二類是智能合約的平台,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就是在這樣一塊區塊鏈上去定制智能合約的區塊鏈,它們是在區塊鏈數據庫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可以在滿足其源代碼設定條件下自行執行。智能合約一旦編寫好就可以被用戶信賴,合約條款不可以被改變,因此合約是不可更改的,也不可以被違約的。比如,基於房屋租金協議相關的智能合約,當業主收到租金時就會觸發自動執行,並將公寓的安全密鑰給到租戶。這個合約可以確保租金的定期支付,並自動執行。智能合約的代表項目有以太坊,還有以太坊經典。
這一類項目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底層的技術平台,讓開發者在這個底層的技術平台上做 TA 想要做的運用開發。那么,相當一部分平台處於開發狀態當中,機構投資在該領域占據較大份額,截止到 2017 年 9 月份,市值最大的依舊是以太坊。那么以太經典是什麼東西呢?這個就要說到 2016 年 7 月 20 號的時候,以太坊開發團隊通過修改以太坊軟件代碼,強行進行硬分叉。那么,硬分叉,你還記得是什麼意思嗎?硬分叉是指當區塊鏈的協議和規則發生了改變,如果舊節點拒絕接受新的節點創造出來的區塊,那麼區塊鏈將被分裂成 2 條獨立的鏈條。礦工需要在 2 條區塊鏈中選擇一條區塊鏈來進行挖礦。當時,以太坊就形成了兩條區塊鏈,一條區塊鏈叫以太坊經典,代號為 ETC,一條為區塊鏈叫以太坊,代號為 ETH。有人說以太經典 ETC 正是反映了以太坊去中心化的特點。TA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裡我就要賣一個關子,可以去思考下。
全球支付
第三類是全球支付,代表項目有瑞波 Ripple,和 Tether。Ripple 是全球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絡,通過這個支付網絡可以轉帳任意一種貨幣。Tether 則是一種利用比特幣區塊鏈交易的法幣代幣,可實現法定貨幣與數字資產的固定價值的等值兌換。
平台類應用
第四類是平台類的應用,這類運營範圍比較廣泛,涵蓋金融、社交、遊戲、產權保護等諸多領域,也是目前區塊鏈資產增長最快的領域。比較著名的項目包括基於區塊鏈打造的市場預測平台 Augur,計算資源交易平台 Golem,去中心化的雲存儲平台 MaidSafe,即時交易及支付平台 OmiseGO 等等。
(如下為補充學習資料)
按照 2017 年 9 月 coinmarketcap 網站的市值排名,排名前 10 的區塊鏈資產分別為:Bitcoin 比特幣、Ethereum 以太坊、Bitcoin Cash 比特現金、Ripple 瑞波、Dash 達世、Litecoin 萊特幣、NEM 新經幣、IOTA 埃歐塔、Monero 門羅、Ethereum Classic 以太經典。
其中,IOTA 埃歐塔比較特別,是一種為物聯網全新優化的新型小額支付加密貨幣。
簡單介紹下這 10 個項目,注意以下的市值都是以 2017 年 9 月的數據為準。
Bitcoin 比特幣,介紹得已經夠詳細,市值 600 億美元。
Ethereum,以太坊,市值 270 億美元。
Bitcoin Cash,比特現金,市值 70 億美元。
Ripple,瑞波幣,應用於網關,市值 67 億美元。在 2017 年上半年,Ripple 的市值一度超過以太坊,成為第二。
Dash,達世幣,市值 25 億美元。
Litecoin,萊特幣,市值 25 億美元。
NEM,新經幣,市值 19 億美元。
IOTA,埃歐塔,市值 14 億美元。
Monero,門羅幣,市值 13 億美元。
Ethereum Classic,以太經典,市值 10 億美元。
(如上為補充學習資料)
你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這麼多區塊鏈項目,我還沒有看到非常牛逼的的落地應用呢?沒有類似 Facebook、Twitter 這樣全球風靡的應用在區塊鏈上誕生?區塊鏈發展處於行業早期,2016 年被稱為 “區塊鏈元年”,區塊鏈剛剛經過一輪概念的熱炒,還在探索發展階段,真正要形成生態,我認為可能還需要 5~10 年的時間。我個人認為區塊鏈做應用建設時有一些誤區,這裡我把這些誤區總結為兩個點:
區塊鏈應用建設誤區
第一點,就是算力不足的風險。這是給所有做公有鏈區塊鏈的團隊所提出來的一個點,比如以太坊,當我們新造一條鏈時,需要用一種經濟生態來綁定更多的算力和節點,來保證這條區塊鏈安全,以太坊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多的節點。但是目前區塊鏈項目做公有鏈,TA 們的公有鏈上是否有足夠多的算力或者節點來保證這條區塊鏈不被受攻擊呢?否則,這條區鏈鏈被攻擊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點,就是信用背書的悖論。很多公司希望用區塊鏈做應用,來增強自己的信用背書。而對於信用好的公司,即使不用區塊鏈,人們仍然信任它;而信用不好的公司,即使用了區塊鏈,大家也不見得會相信它。舉個例子,如果騰訊、螞蟻金服等知名公司開展公益項目,人們自然願意信任它。而當某不知名公司或者曾經有過污點的公司去做公益籌款時,即使它使用區塊鏈,也不一定能得到大眾認可。
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底層技術,普通百姓幾乎感知不到它的存在,當我們使用區塊鏈時只是把該應用的底層技術做了改變。舉個例子,如果央行用區塊鏈技術發行人民幣數字資產,普通老百姓的感知僅停留在手上多了一個移動終端來支付人民幣而已,和我們現在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沒有太大區別;而用區塊鏈做眾籌,用戶的感知僅停留在一個眾籌網站,一個眾籌的錢包上,眾籌信息可以通過區塊鏈瀏覽器查閱而已。
在區塊鏈發展的階段和形式上來看,目前區塊鏈也僅處於早期嘗鮮階段。希望我們一起不斷努力,貢獻更多創新技術,湧現出更多商業模式,共同推動整個區塊鏈行業向前發展,我期望有一天 “區塊鏈 +” 的時代會來臨。
好了,又到了總結的時間。這節課的知識非常集中,我們學習了區塊鏈項目的 4 大類運用,它們是數字資產、智能合約、全球支付,還有平台類應用。
第一類:數字資產,和常見的貨幣一樣,這類用途主要用來交易,不過因為應用場景比較有限,目前數字資產的市場容量增長不快。
第二類:智能合約平台。這類運用主要提供底層平台,來讓開發者在它上面去實現運用。比如說實現電子合同,主要用來保證雙方交易;比如實現房屋租金協議合同,來去確保房屋時間到達的時候,準時收到租金,而不至於違約。
第三類:全球支付。這類用途主要實現國際之間的數字貨幣交易,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轉帳任意一種貨幣,或者實現法幣與數字資產的等價交換。
第四類:平台應用。絕大部分運用都建立在以太坊之上,這類應用涵蓋的運用場景範圍非常的廣泛,包括金融、社交、遊戲、產權保護等等多個領域,可以實現存儲、交易、支付等多種平台,目前是區塊鏈資產增長最快的領域。
般數字資產,比如比特幣 bitcoin、萊特幣 Litecoin、新經幣 NEM、Decred、狗狗幣 Dogecoin 等。
比特幣 bitcoin
那麼,首先來看到的是比特幣 bitcoin。比特幣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很多了,它誕⽣於 2009 年,它是一種建立在全球分布式⽹絡上,沒有央⾏和第三方機構參與發⾏,總量固定的加密數字資產。比特幣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徵克服了以往中心化交易成本⾼、效率低、信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弊端。所以,在比特幣官網寫到,「讓你真正擁有自己的財富」這樣的字樣。那么,我們來看看比特幣的一些技術參數,這個也是和其他一些數字資產相比較的地方。比特幣的發明者是中本聰,它的核心算法是 SHA-256;发布时间为 2009 年 1 月 9 ⽇;共識機制為工作量證明(PoW);比特幣的發⾏總量為 2100 萬枚;比特幣的區塊時間為 10 分鐘,即每 10 分鐘出一個區塊;到目前為止,比特幣的每個區塊獎勵是 12.5 個比特幣;區塊鏈的獎勵每 4 年減半;目前,已經發行了接近 1700 萬枚(截止 2017 年 9 月為 1658 萬枚)。比特幣的主要特⾊有:它是數字資產的創始者,公眾認可度高、信任度高、流通廣泛,世界各國對比特幣的接受度較高,受眾非常廣泛。比特幣的不⾜之處在於:隨著用戶的增長,區塊容量不足,所以一直都有擴容之爭;同時,比特幣 10 分鐘出一個區塊,確認時間過長。所以,比特幣的風險在於擴容之爭(擴大容量的爭議),潛在存在分叉風險。
萊特幣 Litecoin
相對於比特幣而言,我們要說的第二個數字貨幣資產是萊特幣 Litecoin,萊特幣誕生於 2011 年 11 月 9 ⽇,它也是⼀種分布式加密數字資產,主流的各大交易平台都支持萊特幣交易。萊特幣受到了比特幣的啟發,並在比特幣的基礎之上有著技術上相同的實現原理,它的宗旨是改進比特幣,所以它和比特幣有著很多相似之處。萊特幣在比特幣的基礎之上做了一些改進,在數字資產中享有很⾼的地位,因此在行業中⼜有 “比特金,萊特銀” 的說法,就是把比特幣比著數字黃金,萊特幣比著數字白銀。我們來對比下萊特幣技術參數和比特幣有什麼不一樣呢?對比萊特幣,我們先來看看萊特幣技術參數:萊特幣的創始人是查理・李 Charlie Lee,查理・李前一段時間還來過中國。它的核心算法為 Scrypt;它的发布时间为 2011 年 11 月 9 日;它的總量是比特幣的四倍,8400 萬枚;它的產量減半時間和比特幣一樣都是 4 年;它的共識機制和比特幣一樣都是工作量證明(PoW);它的區塊時間是 2.5 分鐘,是比特幣的四分之一,就是每 2.5 分鐘出一個區塊;萊特幣區塊最早的時候獎勵也是 50 枚萊特幣,2017 年為 25 萊特幣;截止 2017 年 9 月發行量已經達到了 5300 萬枚左右(5308 萬枚)。萊特幣的主要特色是:它的發行量是比特幣的 4 倍,它的確認時間是比特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總量更大一些,確認速度更快一些。萊特幣是先於比特幣進行隔離見證和擴容的數字資產,並沒有發生硬分叉。萊特幣的不足之處在於萊特幣的推廣工作止步不前,目前相關應用還較少。萊特幣的風險是激活隔離驗證後,網絡可能會出現潛在的漏洞和風險。
新經幣 NEM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聊的是新經幣 NEM,它誕生於 2015 年 4 月 1 日,是第一個採用測試驅動開發模式開發出來的數字資產。什麼是測試驅動呢?就是先進行測試,然後再進行編程。舉個常用的例子,建築工人在蓋房子的時候,喜歡先錘一根線下來,然後按照這根線去壘磚,就能把牆砌得筆直。而新手工人喜歡直接壘磚,後面就有可能會把牆砌歪了。測試驅動開發就是僅用通過測試的代碼開發。新經幣平台是從頭到尾使用 Java 去開發的,融入了智能合約功能,能夠處理和開展主流用途的手機應用,它在設計之初就意圖打造成一個對用戶友好的平台。 那麼,新經幣的參數又是怎樣的呢?新經幣的研發團隊是 NEM 團隊,它不是某一個個人;新經幣的共識機制是重要性證明 PoI,它是根據交易量、活躍度等維度而不僅僅是根據工作量和幣的數量來決定區塊鏈的記賬權力。新經幣的发布时间为 2015 年 4 月 1 日,它的總量是 90 億枚,這個是遠遠高出比特幣和萊特幣總量的;它的區塊時間是 60 秒;區塊的獎勵為交易手續費;這裡注意,它的每一個區塊是不產生區塊獎勵的。2017 年它已發行的總量為 90 億枚,也就是它在發布的最初將所有的新經幣發行完成。新經幣特色主要特色是它融合了智能合約功能,一方面它提供了基於規則的解決方案,通過智能合約自動觸發一連串規定動作;另一方面,它也提供了一條公有鏈,讓大家使用區塊鏈資產新經幣來進行支付。新經幣的不足之處在於市場推廣不夠,關注較少;並且,它在一開始發行之初,把所有的新經幣發行完成,對於後進者的激勵不夠。新經幣的風險是就目前而言重要性證明 PoI 這種根據交易量、活躍度等維度的共識機制區塊鏈項目採用得非常少,這個算法的可持續性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Decred
然後來說說 Decred,它誕生於 2016 年 2 月 8 日,它是與比特幣類似,但是重點強調社區投入、公開治理以及可持續挖礦,它就是這樣一個數字資產。Decred 旨在成為開放性和進步性的數字資產,任何人只要願意參與項目的治理就可以進來,它引入工作量證明 PoW + 權益證明機制 PoS 結合的機制,它的目的是在工作量證明 PoW 和權益證明機制 PoS 中取得了平衡。那么,Decred 的參數又是怎樣的呢?它的研發者是 btcsuite 的開發人員;它的核心算法為 Blake-256;发布时间为 2016 年 2 月 8 日;它的發行總量和比特幣一樣是 2100 萬;它的共識證明是 PoW+PoS,即工作量證明 + 權益證明的混合機制;它的區塊時間是 5 分鐘,即每 5 分鐘出一個區塊;區塊獎勵為 25.82 個 DCR 幣,Decred 調整周期大約是每 21 天調整一次;截止 2017 年 9 月 Decred 已發行量為 582 萬枚。Decred 的主要特色是工作量證明 PoW + 權益證明 PoS 共識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工作量證明 PoW 打包、記賬,權益證明 PoS 投票治理,兩者結合,制衡礦工和選民的權利。它的不足之處是確認流程繁瑣,時間較長。Decred 風險在於工作量證明 PoW 與權益證明 PoS 結合的共識機制,其實二者本身就存在著矛盾和衝突,有可能造成網絡不穩定的風險。
狗狗幣 Dogecoin
最後我們再聊聊狗狗幣 Dogecoin,它誕生於 2013 年 12 月 8 日,也是誕生比較早的一種數字資產,它結合 Doge 文化產生的一種分布式加密數字資產,在歐美地區比較受歡迎。這個數字資產的頭像很可愛,像是一隻柴犬的表情包。狗狗幣與其他數字資產不同,有自己的核心文化,也有著自己核心粉絲,好多人參與狗幣交易,並不是為了投機才參與其中,而是認同它的文化。因為在歐美有給小費的習慣,而狗狗幣可以將交易小到 0.001 美元,因此拿它來做小費,就是表達了一種分享、讚賞和感恩的方式。
狗狗幣技術參數我們也簡單說下。它的研發者是 Jackson Palmer & 和 Shibetoshi Nakamoto;狗狗幣的核心算法為 Scrypt,它的算法和萊特幣相同,所以這裡就可以知道萊特幣的礦機也可以挖狗狗幣;狗狗幣发布时间为 2013 年 12 月 12 日;它的發行總量為 1000 億枚,挖完後每年再增加 50 億枚,減半時間約為 2 個月,這裡可以看的出狗狗幣是一個沒有上限的數字資產;它的共識證明為輔助工作量驗證機制(AuxPoW),可與萊特幣合併挖礦;它的區塊時間為 60 秒;區塊獎勵為 10 萬枚狗狗幣。狗狗幣主要特色為小費文化,狗幣是靠小費發展起來的,比特幣價格偏高,而更便宜的 Dogecoin 更適合網絡打賞,打賞出來的狗狗幣的數量比較多,看起來也比較好看;它的交易很便捷、確認時間短、轉帳速度快。它的不足之處在於,它的發行總量沒有一個上限,沒有一個限額,所以存在著很大的通貨膨脹的風險。
比特幣、萊特幣、新經幣、Decred、狗狗幣這 5 種一般數字資產,包括它們的技術參數、優勢、不足和風險,它們的特點各不相同,大家一定要注意理解區別,知道它們的特點後,對應的優、缺點和用途也就容易記憶了。
有的人也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支付給了誰。這樣的需求就誕生了相應的匿名資產區塊鏈項目,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匿名數字資產。
你可能會問:比特幣不就是匿名的嗎?沒錯,比特幣是匿名的,比特幣的區塊鏈網絡公開透明的,我們能看到每一筆轉帳的詳細信息,包括哪些地址轉到了哪些地址,找零又找回到什麼地方。比特幣的匿名是由地址沒有和現實中的身份信息對應起來保障的。就是你知道這個地址的所有信息,包括它的轉帳記錄,而不知道這個地址背後是誰。但是,一旦地址和身份信息對應起來,這個地址上的所有交易信息就都會變成實名的了。比如你在火幣網、Bitfinex 等場內交易平台進行註冊,你去交易,充了錢、充了幣進來的時候,你就能知道這個地址背後對應的人是誰了。你在錢包上進行註冊,也會留下郵箱或手機號,這樣也能夠查的到。
那麼要做到更加匿名,有沒有別的辦法呢?答案是有的。達世幣、門羅幣、Zcash、PIVX 等區塊鏈項目就能夠幫你去解決這個問題。
達世幣(Dash)
達世幣(Dash)誕生於 2014 年 1 月 18 日,它是一款支持即時交易、以保護用戶隱私為目的數字資產。達世幣匿名程度較比特幣更高,交易無法被追蹤和查詢,對於不想暴露交易記錄和財政隱私的用戶是一種選擇。達世幣的轉帳有三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普通轉帳,跟比特幣一樣,沒有區別;二是即時交易,就是不需要礦工打包確認,就可以確認交易,解決了比特幣需要 10 分鐘打包確認的劣勢;三是它可以做到匿名交易,即從網絡上看不到是誰和誰進行了匿名轉帳。
達世幣的匿名交易是怎麼回事呢?達世幣中除了有和比特幣網絡一樣的節點之外,還有一種叫 “主節點” 的節點。主節點和其他節點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主節點可以提供一系列其他的服務。包括為社區提供投票服務,以及為交易者提供匿名交易和即時服務。想進行匿名交易的交易者發起匿名申請,由主節點進行混幣。所謂混幣,就是把屬於不同人的幣混在一起,再換回去。混幣為免費服務。通過混幣,網絡就不知道你究竟轉帳給了誰,誰究竟轉帳給了你。達世幣的主節點進行混幣,這就是達世幣實現匿名性的這個特性。達世幣的混幣一般是 3 筆一起進行。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去說下達達世幣的混幣,就好比一桌人把自己的錢都放在桌上,混在一起,去混一混,然後再分別拿回自己面值的錢幣,這樣就不知道你手裡的錢到底是誰的了,雖然額度是相同的,但是它的來源已經不清楚了,這個混幣有時候要經過好幾輪,才混的比較充分。
接下來,我們還是要說下達世幣技術參數。它的開發者叫埃文・杜菲爾德(Evan Duffield ),它的核心算法為其首創的 X11 算法。X11 算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 11 種加密算法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比如有比特幣的 SHA256、萊特幣的 Scrypt 等等。研發者設計這樣算法是為了延長專門礦機誕生的時間,留出更多時間讓普通的大眾也能參與進來。目前專門的達世幣礦機已經研發出來了。達世幣礦機剛面世時,約 1 個月收回成本。現在的價格也不菲。你如果有興趣,可以搜索看一看。達世幣发布时间为 2014 年 1 月 18 日;它的發行總量為 2200 萬;它的共識證明為 PoW+PoSE 混合挖礦機制;區塊時間為 2.5 分鐘;區塊獎勵是 3.6 達世幣;截止到 2017 年 9 月已發行量為 758 萬。達世幣的主要特色有匿名屬性、11 種加密算法、雙重共識機制。它的不足之處在於,目前它的技術門檻較高,不適合普通人使用,它採用 PoW+PoSE 混合機制易產生衝突,可能出現機制不穩定的風險。
門羅幣(Monero)
說完達世幣,下面我們來說下一種匿名數字資產,叫門羅幣(Monero),與其他數字資產不同,門羅幣是通過環形簽名的方式提供更好的匿名性。關於環形簽名下面給你仔細說。我們剛才了解到,達世幣是可以選擇是否用匿名交易的,但是門羅幣從 2017 年新的版本開始不提供這樣的選擇,而是全網所有的交易均為匿名交易。他們認為,在一個網絡中,大部分人不匿名,少部分人匿名,其實起不到保護隱私的作用。所以門羅幣這種匿名技術在國內宣傳較少,國外知名度較高。門羅幣滿足電子現金的三個重要屬性,去中心化、隱私性、數字化。
門羅幣技術參數我們也看一下。開發者目前資料比較少,和比特幣一樣開發出來後就消失在大眾視線裡了;它的核心算法為 CryptoNote 算法,這是一種抵制專門挖礦機的產生而專門設計的算法,它的目的也是延長專門礦機問世的時間,從而讓更多的大眾有機會進入門羅幣這樣一個網絡裡。門羅幣的发布时间为 2014 年 4 月 18 日,比達世幣晚了三個月;它的發行總量為 1844 萬;它的區塊時間為 60 秒;每個區塊獎勵為 7.8 門羅幣;到 2017 年 9 月為止已發行量為 1515 萬;它的共識機制為 PoW;門羅幣的區塊大小是不限定的,所以它不存在和比特幣一樣的擴容風險。它的主要特色為一次性環形簽名。環形簽名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之前學習過,比特幣的轉帳是非對稱加密技術,一個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分別由公鑰和私鑰進行。在門羅幣的區塊鏈網絡裡,網絡首先將簽名者的公鑰和另外一個公鑰集合進行一起混合,然後對消息進行簽名,使得外界無法區分集合中哪個公鑰對應真正的簽名者。這個很像我們古代聯名上書的時候,為了不暴露哪一個是發起人,所以不採取常用的先後簽名方式,而是所有人簽名形成一個環状,這樣就不知道誰是發起者了,所以這就是環形簽名的來源。門羅幣的區塊鏈甚至可以做到讓發送幣的人不知道幣打給了哪個地址、接受幣的人僅打開錢包也不知道是誰打來的幣。門羅幣的技術細節和比特幣有較大不同,在這裡就不細講,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上 GitHub 查看門羅幣的代碼討論。
Zcash
下面要給你介紹的第三種數字貨幣資產 Zcash(全稱叫 ZeroCash,中文叫零幣)。Zcash 誕生於 2011 年 11 月 9 日,是一個比較早的數字貨幣資產。是首個使用零知識證明機制,零知識證明是指(證明者能夠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況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比方說 A 要向 B 證明自己擁有某個房間的鑰匙,B 來確定該房間內有某一物體,A 用自己擁有的鑰匙打開該房間的門,然後把物體拿出來出示給 B,從而證明自己確實擁有該房間的鑰匙。而不是直接將鑰匙拿給 B 看,這種方法屬於零知識證明)。Zcash 就是使用零知識證明的區塊鏈系統,它可提供完全的支付保密性。Zcash 靈感來源於比特幣,它的大部分代碼也與比特幣極其相似,例如它的總量是 2100 萬枚,它的減半機制是 4 年減半。Zcash 進一步完善了比特幣匿名功能方面的不足。
Zcash 技術參數,是這樣的。它的研發者為 Zooko Wilcox;它的核心算法為 Equihash;发布时间为 2016 年 10 月,發行時引起了密碼學和數字貨幣界的轟動,導致其價格一度飆升。Zcash 的總量是 2100 萬;共識證明為 PoW,但前 4 年 20% 所得自動分配給 Zcash 團隊和投資者;區塊出塊時間為 2.5 分鐘;區塊獎勵為 12.5Zcash;它的減半時間為 4 年;到 2017 年 9 月已發行量為 230 萬。主要特色為零知識證明機制。Zcash 是一個受關注的區塊鏈資產,但是它也有它的不足之處,目前 Zcash 的系統還不穩定,技術風險比較大,僅在 2016 年 11 月短期內 Zcash 就出現 7 個漏洞;目前匿名轉帳的時間周期比較長,大概需要 20 分鐘;網絡可以選擇普通轉帳和匿名轉帳,對隱私保護級別有所影響。
PIVX
接下來要介紹的匿名數字貨幣資產是 PIVX [發音:[piveks] (Private Instant Verified Transaction),直譯成中文為 “私密即時驗證交易”,也有人音譯為 “普維幣”。這個區塊鏈項目相對比較年輕,它採用了各家匿名數字資產區塊鏈項目的長處。它誕生於 2016 年 2 月 1 日,在匿名性方面和達世幣非常相似。PIVX 的運行基於 Bitcoin core 0.10.x 代碼庫,致力於實現近乎即時的私人支付交易,為所有使用者帶來便利。PIVX 和達世幣一樣,採用主節點,鎖定 1 萬個 PIVX 可以成為主節點。主節點的功能和達世幣的主節點功能基本類似,進行即時支付的確認、混幣和社區投票。不過主節點的收益為動態調整,這和達世幣的 45% 固定收益不一樣。PIVX 計劃將投票權下放,不是主節點來參與投票,而是讓更廣泛的普通的代幣持有者也能擁有投票權,參與到社區的發展中來。
PIVX 技術參數是這樣的。它的核心算法為 Quark 夸克算法,這是一種輕量級的哈希算法;它的发布时间为 2016 年 2 月 1 日;它的發行總量目前沒上限;共識機制在誕生 6 個月後由 PoW 轉為類似達世幣的 PoSE,服務量證明機制;區塊時間為 60 秒;區塊獎勵為 4.32PIVX;到 2017 年 9 月已發行量為 5439 萬枚。它的主要特色為匿名屬性和即時支付,這個和達世幣非常的類似。PIVX 的混幣機制和達世幣的相似。它的不足之處在於他的代碼創新不夠,主要的代碼都是來源於現有的比特幣、達世幣和 Zcash;另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風險就是它的總量是無限的,存在通貨膨脹風險。另外,由 PoW 轉 PoSE,存在後期技術不兼容風險。
好了,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課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匿名數字資產,了解了達世幣、門羅幣、Zcash 和 PIVX 這四種匿名性數字資產的故事。這節課信息量非常大,很燒腦,我們回顧一下今天我們講的這些的知識點:
我們首先學習了為什麼會誕生匿名數字資產?根本原因是人們希望在進行支付交易時,個人隱私能夠得到保護。為了徹底保證用戶的個人隱私,市場就產生了相應的區塊鏈項目,也就是「匿名數字資產」。
我的目「匿名數字資產」有四種,分別是達世幣、門羅幣、Zcash 和 PIVX,我們來一一復習它們的知識點;
達世幣的匿名程度較比特幣更高,它的匿名交易無法被追蹤查詢,背後的原理是一個名叫「混幣」的機制,把屬於不同的人的幣混在一起,再換回去,這樣網絡就不知道你究竟轉帳給誰、誰究竟轉帳給你了。
門羅幣通過「環形簽名」的機制來實現交易的匿名性的。比特幣的轉帳是非對稱加密技術,加密、解密分別由公鑰和私鑰進行。在門羅幣的區塊鏈網絡裡,網絡首先將簽名者的公鑰和另外一個公鑰集合混合在一起,然後對消息進行簽名,這樣外人無法區分哪個公鑰對應真正的簽名者。在消息簽名環節,門羅幣為了不暴露發起人,所以不採取常用的先後簽名方式,而是將所有人簽名形成一個環狀,這樣就不知道發起人是誰了。
Zcash 採用「零知識證明」機制來保證匿名性,「零知識證明」機制可以用這樣一個例子來表達,A 要向 B 證明自己擁有某個房間的鑰匙,如果 B 知道該房間內有一個花瓶,那麼 A 用鑰匙打開房門後,把花瓶拿出給 B 看,就可以證明自己確實擁有該房間的鑰匙,而不是把鑰匙直接拿給 B 看,這種方法就是 Zcash 的匿名機制。
最後介紹的是 PIVX,它的匿名機制和達世幣的「混幣」機制很相似,都是交易時把不同的人的幣混在一起、然後換回去的方式來保證交易的匿名性。
瑞波 Ripple,是目前區塊鏈金融應用較成功的應用之一,它基於一個開放、中性協議構建,支持全球不同分類賬本和網絡之間即時、低成本的國際支付,銀行也可以通過它在不同網絡之間發送實時的國際付款。
我們通常講瑞波的時候,既可以指瑞波的區塊鏈,也可以指運行瑞波的公司 Ripple Labs。和其他區塊鏈組織不一樣的地方是,其他區塊鏈組織通過以開發者為核心,而瑞波是一家組織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註冊的公司。至 2016 年 9 月,它已經拿到了總共 9300 萬美元風險投資,投資它的有不少是非常知名的大公司,比如谷歌、埃森哲、IDG 資本等,還有不少是著名銀行,比如渣打銀行,這為它在銀行間進行跨境匯款測試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截至 2017 年 9 月全球排名前 50 的銀行中,已有 15 家與瑞波合作。這其中包括了渣打銀行、西太銀行、澳大利亞國家銀行、瑞穗金融集團、蒙特利爾銀行金融集團和上海華瑞銀行都加入了瑞波網絡。我在第 11 課時候講過紐約頒發的數字貨幣許可證 BitLicense,你應該還記得。其實在 2016 年 6 月 13 日,瑞波從紐約金融服務部獲得 BitLicense 許可證,成為全球第二家拿到數字貨幣許可證的公司。
我們看下瑞波的技術參數。研發者是 Ripple Labs 這家公司。它的核心算法為 OpenCoin 原創算法;发布时间为 2011 年 04 月 18 日;其實早在 2004 年它就誕生了,當時公司叫做「Ripplepay」。2014 年新的 Opencoin 公司誕生,開發了新的支付協議,使得交易雙方能夠繞過傳統銀行系統,直接轉帳。在 2013 年谷歌這樣的投資機構加入之後,OpenCoin 正式更名為 Ripple Labs,開始了與各大銀行的合作和融資之旅。瑞波區塊鏈上的代幣名字叫瑞波幣 XRP,總量為 1000 億枚;不同於比特幣和以太坊,Ripple Labs 公司本身持有大量瑞波幣,幾乎是市場流通量的兩倍,大約為 610 億枚;瑞波區塊出塊時間為秒級別;共識機制為協議共識,這種共識機制將網絡中的節點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節點,還有一類是驗證節點,協議共識規定只需要驗證節點的投票,就能在短時間內對交易驗證和確認;由此可見,它不需要挖礦,如果你想擁有瑞波幣,可以在交易平台上購買。
目前瑞波主要通過業務開發交易來分發瑞波幣,獎勵那些更小差價的流動性提供商,並向有興趣投資瑞波幣 XRP 的機構銷售瑞波幣 XRP;截至 2017 年 9 月,瑞波幣已發行量為 383 億枚。在瑞波網絡中,瑞波幣作為一個中介,可以兌換很多種法定貨幣,使得跨國支付非常快速,同時瑞波幣還是一種 “消耗能源”,每發起一筆轉帳,也需要支付非常少量的瑞波幣給到網絡。這一點瑞波和其他的區塊鏈項目也不同。別的區塊鏈項目,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消耗的手續費都給了礦工。但在瑞波的網絡中是沒有礦工的,這筆發起交易的手續費,將會從此在網絡中被銷毀掉。
和以太坊區塊鏈不一樣,瑞波的區塊鏈基本上不為個人開發者開放,主要向企業尤其是銀行和支付機構開放。2016 年初,瑞波宣布與世界最大的綜合網絡金融集團之一 SBI 控股公司合資成立 SBI Ripple Asia 公司,提供瑞波在日本,中國,台灣,韓國等國家的分布式網絡解決方案。截至 2017 年已經有超過 40 多家銀行加入其中了。瑞波在 2016 年 9 月成立了一個名為 “全球支付指導小組” 的銀行間區塊鏈組織,其成員都是全球大型的銀行。2017 年初,日本最大的銀行 MUFG 加入了這個工作小組,希望能夠推動商業國際銀行資金轉帳。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運用瑞波進行了大量匯款嘗試。
2017 年年初,英國央行透露已經和瑞波達成合作。2017 年 7 月,日本和泰國之間首個基於瑞波區塊鏈的即時匯款服務正式開始(由泰國暹羅商業銀行(SCB)和日本 SBI Remit 發起)。這項區塊鏈功能能夠實現個人資金從日元到泰銖的轉移,2~5 秒就能存到收款方的賬戶。而当前兩國之間的常規交易都要花上 “兩個工作日” 的時間。在同年,有很多其他的國家也嘗試了用瑞波進行即時轉帳,比如說西班牙和墨西哥之間、加拿大到德國之間,曾今轉帳了一筆花費了 20 秒時間;那麼,渣打銀行用瑞波區塊鏈進行的一筆跨境轉帳只用了 10 秒鐘。2017 年年初,瑞波新開發了支付通道,使得瑞波幣的交易吞吐量增加到每秒數萬筆級別,理論上達到了 Visa 的級別。
瑞波的中心化運作也被很多人詬病。因為瑞波團隊持有大部分的代幣,存在團隊惡意操控幣價的風險,投資的時候都很在意。Ripple Labs 也多次表示在瑞波發展成熟後,逐漸去掉中心化團隊的影響,比如退出驗證節點,使瑞波成為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網絡。
好了介紹完了瑞波,再來講講另外一個區塊鏈項目 Tether。
Tether 它本質上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貨幣,但是它實現了法定貨幣與數字貨幣等值交換。Tether 的代幣叫 USDT,美元的簡寫是 USD。事實上,Tether 的代幣就是與美元實行一對一兌換而保持穩定,1 美元 = 1 USDT。為確保代幣交易價格的穩定性,Tether 基於法定貨幣產生的等額數字資產,然後由 Tether 公司來確保一個 Tether 可以兌換等額的美元。
Tether 是採用這樣的技術參數來去實現的。底層技術用的是比特幣區塊鏈;它的发布时间为 2014 年 6 月 10 日;共識機制為 PoR 儲備證明,意思就是說,每有一個 Tether,就有對應的 1 美元存儲償付能力。每個 USDT 單位的背後都以一張 Tether 公司存在銀行的美元做背書,你既可以在瀏覽器上查詢到每個 USDT 的使用情況,也可以 Tether 官網公布的銀行存款餘額和第三方審計的報告。用戶通過 Tether 公司發行 Tether,發行的 Tether 數量等於用戶存放的法定貨幣金額;用戶可在 Tether Limited 贖回自己的法定貨幣,將儲存的 Tethers 兌換成法定貨幣,不過這個服務 Tether 公司會收取一定的費用;用戶在二級市場上可自由流通,也可以去交易 Tether;截至 2017 年 9 月,Tether 的流通量是 4.4 億枚。Tether 也存在一定的風險,Tether 能凍結和沒收資金,存在資金沒收風險;由於 Tether 贖回有一定的時延,所以 Tether 在二級市場的流通價格可能會低於 1 美元,這是投資 Tether 的套利風險。
其實,這節課我給你講了用於全球支付的區塊鏈項目瑞波和 Tether。我們來總結一下其中的知識:
瑞波是本節課介紹的重點,它是目前區塊鏈金融應用比較成熟的一個項目。它的成熟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它是一家組織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註冊的正規公司,因此在一開始規避了很多政策和監管風險;
第二、它的公司經營也比較成功:獲得了谷歌、IDG 等知名機構的投資,並且成功地吸引了全球頂尖的 15 家銀行的加入;
第三、瑞波的技術參數的執行效率更高,它擁有全新的支付協議,可以讓交易雙方繞過傳統銀行系統,直接轉帳。瑞波區塊的出塊時間也比較快,可以達到「秒」級別,而一般跨國銀行轉帳則要好幾個「工作日」。
除了瑞波,我們還學習了另外一個基於全球支付和結算項目的叫 Tether。它是基於法定貨幣而產生的等值數字貨幣,最大特點是 1 美元等值 1USDT,每一個 USDT 之後,背後都有一張 Tether 公司在銀行存款的背書。不過因為 Tether 的贖回有一定的延遲,一枚 Tether 在市場中的流通價可能會低於 1 美元,因此投資 Tether 會因此存在套利風險。
市場預測平台 Augur
我們講的第一個項目,市場預測平台 Augur,Augur 在英文中是占卜師的意思。Augur 這個項目是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打造的去中心化預測平台,是以太坊上的第一款應用。在 Augur 之上,用戶基於強大的預測數據對未來事件展開預測,對正確預測未來事件的用戶進行獎勵。在 2015 年初的時候,Augur 通過其代幣(REP)銷售,籌集了大約 530 萬美元。在 2016 年 3 月,Augur 推出了測試版軟件。
Augur 用戶可在預測市場基於事件的結果對賭以獲得獎勵,資金存儲於智能合約中,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手方賴帳的風險和中心化的伺服器作弊的風險。
那麼,你就要問了,怎麼利用 Augur 進行預測呢?其實很簡單,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建立賬戶,然後充值;第二步,創建預測市場或者參與預測市場的問題;第三步,事件結果報告出來,自動執行結果。
怎麼去創建預測市場問題呢?你提交一個對新預測市場的描述和問題,目前僅支持答案為 “是” 或者 “不是” 的問題。然後輸⼊打算提供的啟動資金,並設置交易費。選擇⼀個到期日,應該是事件發生後的某個時間。作為回報,你將從市場中獲得一半的交易費用。
怎麼參與預測市場呢?選擇事件,購買事件結果的 “股票”。如果你認為事件將發生,就購買 “yes” 股,如果你認為事件不會發生,就購買 “no” 股。股票的當前市場價格是對事件概率的預估。比如說美國總統大選。預測事件是 “特朗普能否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 如果你認為特朗普當選的概率是 60%,你可以花 60 美分選擇 “是”。如果大選的結果是特朗普勝利,這個時候你將獲得 1 美元,從而你的收益是 1 美元減去當初的買入成本 60 美分。如果你預測錯誤、持有錯誤結果的股票,你將不會獲得獎勵,從而你的虧損就是當初投入的的買入成本。
那麼在這個預測市場裡,誰來匯報結果呢?Augur 認為由一個中心化的機構來匯報結果,可能會導致作假,所以他們會基於以太坊的區塊鏈,預測的結果是由每個持有代幣的人進行。
Augur 採用了一个叫 “群體智慧” 的概念,它的意思是,一群人的智慧會高於這群人中最聰明的人,這個有點像咱們老話裡說的「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關於「群體智慧」,Augur 介紹了一個潛艇的故事,說一艘美國潛艇在返回前失蹤了,政府高層召集幾位頂級專家也沒有能找出潛艇在哪裡。這個時候,一位海軍軍官站出來了,召集了一組有不同背景的人,把調查到的幾個位置告訴這些人,讓他們猜測哪個位置的可能性更大。
為了保證每個人猜測的獨立性,軍官禁止他們彼此商量答案,另外還讓他們為猜測結果下注,來保證他們的猜測都經過了認真思考。最後,軍官匯總了所有猜測結果,推算出來潛艇的位置。在實際搜索中,調查小組發現,這艘潛艇離軍官集體猜測的位置僅相隔 200 米左右。同樣的道理,Augur 認為,越是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猜測,之後匯總的結果往往越接近真相。這也是 Augur 未來的價值所在。
那麼,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Augur 的技術參數。Augur 是由喬伊・庫克 Joey Krug 和核心開發人員傑克・彼得森 Jack Peterson 創立的;它的发布时间为 2015 年 6 月;它的底層技術為以太坊區塊鏈;它的代幣叫 REP,是信譽的意思,發行總量為 1 千 1 百萬枚 REP,80% 出售給公眾;用戶可在一些交易平台上進行購買 REP,大量購買可與 Augur 團隊聯繫。用戶通過現金、Augur 代幣 REP 及以太坊進行賬戶充值。不過,預測市場在美國存在很大的監管阻力,存在由於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而關閉的風險。比如一家叫 Intrade 的預測市場,在 2013 年時,其因為美國政府的壓力而被迫關閉。
在 Augur 之上,還有一個和 Augur 非常類似的項目,在全球市值排名也比較靠前,叫 Gnosis,它也是一個預測市場的平台。Gnosis 會在服務和應用層面向參與者收取市場費用,它對市場結果的判斷機制和 Augur 不一樣。Augur 是需要去中心化的結果審核,由持有幣的用戶們進行結果匯報。這樣的處理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會影響速度。但是 Gnosis 創建了一個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 Gnosis 自己專門提供的結果傳播。這樣比較快,所以它和 Augur 現在是並存在整個區塊鏈運用市場上的。
計算資源交易平台 Golem
那麼,介紹完兩個市場預測的項目,我們再來聊聊第二個項目「計算資源交易平台」,它的代表項目是 Golem,它是第一個基於區塊鏈打造、實現計算能力的全球共享平台,允許用戶通過網絡交易計算資源,實現計算能力的全球共享。
怎麼去理解這個計算資源共享平台呢?你可以理解為 Golem 是 “為電腦而專門打造的滴滴專車”,它的參與者分為算力資源賣家、把需要計算任務上傳到網絡的任務創建者以及軟件開發者。通過 P2P 網絡,Golem 能讓電腦的所有者和個體用戶都能夠從其他用戶租用算力。
Golem 的網絡代幣 GNT 在眾籌階段創建,是算力請求方使用設備資源並對算力供應商及軟件開發商支付酬勞的一個幣種。GNT 代幣基於廣泛應用的以太坊平台,所以使用以太坊錢包即可管理,一個以太坊 = 1000 個 Golem 代幣(1ETH=1000GNT)。
Golem 的技術參數是這樣的。它是代幣總量為 10 億枚 GNT;82% 的 GNT 在外面出售和流通,18% 的 GNT 保留在 Golem 團隊手裡。Golem 採用以太坊區塊鏈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算力網絡,作為自己的底層技術平台,共識機制為工作量證明機制 PoW;資源分發協議為 IPFS(分佈式網絡協議)。IPFS 是什麼意思呢?它是一個面向全球的、點對點的分佈式版本文件系統,能把所有具有相同文件系統的計算設備連接在一起,這樣查找內容時,只需要查找文件,而不需要一個一個地去訪問伺服器,可以為算力交易的雙方進行快速匹配。
不過目前來看,Golem 也有一些風險,比如為計算資源共享需要強大的算力技術支持,算力能否達到需求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另外,Golem 的發展非常依賴平台參與者的數量,商業模式也很容易被替代,它的門檻不高,未來市場風險很大。
數字代幣化平台 DigixDAO
最後再來介紹第三個項目數字代幣化平台 DigixDAO,它是另⼀個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構建的資產代幣化平台。DigixDAO 其實是一個老項目了,它創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 “上鏈”,就是上區塊鏈,也就是實物資產上到區塊鏈上面,變成區塊鏈資產。DigixDAO 由一家新加坡創業公司 DigixGlobal 開發,推出了一個證明資產存在和所有權制度,證明記錄將會通過 IPFS—— 也就是我前面說的星際文件系統 —— 和以太坊永久性地發布和保護。DigixDAO 還獨創了 PoA 資產證明(PoA,Proof of Assets),為實體資產代幣化和文檔化提供了使用實例。
PoA 是什麼意思呢?別著急,我先跟你講講 DigixDAO 鑄幣的過程,你就可以明白了。假設我們要把黃金進行上鏈的這樣一個動作,一克黃金的價值,它由黃金供應商、托管商、審計商之類的 “監管鏈” 參與者通過連續數字簽名進行認證,將這一克實體黃金的信息註冊成資產證明(PoA)資產卡,永久性地上傳到去中心化數據庫當中。這些信息包括資產卡創建的時間戳、金條庫存單位(SKU)、金條序號、購買收據、審計文檔、存儲收據、存儲費用,最後還包括來自供應商、托管商、審計商等等這些監管鏈條上的監管部門的數字簽名。PoA 資產卡被保存在以太坊錢包裡,這個就是 DigixDAO 鑄幣的過程。
DGX 代幣通過區塊鏈網絡鑄幣的智能合約生成。每個 DGX 代幣代表 1 克被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認可的金條黃金,可以細分到 0.001 克。每一個 PoA 資產卡被發送到鑄幣智能合約時,相應的 DGX 代幣就被發行出來。例如,你發送一個 1 克黃金的 PoA 卡到鑄幣智能的合約,就會獲得 1 個 DGX 代幣。Digix 代幣 DGX 也可以被保管在以太坊錢包裡。你可以把這 1 個 DGX 很方便地轉送給朋友,也可以當做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你的轉送對象也可以也拿著 DGX 的代幣去相應的地方提取出對等的黃金。由於實體黃金的儲藏和保管有一定的成本,因此 DGX 代幣的持有者會被按天收取保管費。在以太錢包中發送 DGX 時,會收取一定的轉帳費,大約為 0.13%(收費上限為 1 個 DGX)。
Digix 的黃金 PoA 資產卡給了其他實體資產一個很好的上鏈示範,為實體資產的代幣化和文檔化提供了思路:第一是利用以太坊和星際⽂件系統(IPFS)通過監管鏈(Chain of Custody)追蹤資產;第二是無需一個中心化數據庫,實現了開放和公開的資產存在性認證;第三是提供一個應用程序接口,允許其它應用建立在它的資產代幣化服務上。
DigixDAO 目前還處在發展初期,DigixDAO 鏈交易流通性不足,市場關注和用戶也比較少,網絡的可用性也存在一定風險。所以這是這個項目的風險,雖然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也非常重要的概念。
好了,接下我們來總結下今天的知識點:
我們學了 3 個基於以太坊的平台類運用項目,分別是市場預測平台 Augur、計算資源交易平台 Golem 和數字代幣化平台 DigixDAO。
1、第一个项目:市场预测平台 Augur。Augur 是以太坊上的第一款应用,用户基于强大的预测数据对未来事件展开预测,预测正确的用户会获得奖励。利用 Augur 进行预测的步骤:第一步,建立账户然后充值;第二步,创建预测市场或者参与预测市场;第三步,事件结果报告出来,结果会被自动执行。
2、第二个项目:计算资源交易平台 Golem。Golem 是实现计算能力的全球共享平台,就像「滴滴专车」一样,允许用户通过网络买卖自己电脑的计算资源,实现计算能力的全球共享。
3、第三个项目:数字代币化平台 DigixDAO。DigixDAO 在区块链虚拟资产和黄金之类的实物资产之间产生了对应关系,给了其他实体资产一个很好的示范,为实体资产的代币化和文档化提供了思路。以后有可能不同的实体资产都有可能上链的一个典范。
复习完今天知识点,我有一个问题留给你思考。平台类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和我们的实体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不管是预测也好,还是算力共享也好,还是资产黄金的登记转移也好。试想下,以后我们的其他实体资产,例如房子、汽车、甚至包括知识产权债券是不是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追踪、分割和转移呢?你比较想进行代币化的资产是什么呢?为什么呢?
当下的经济活动中,需要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存储、智能可编程这些场景,但是目前靠别的方式又不能达成或者达成的成本非常高时,区块链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区块链技术应用广泛,可以归为四类:第一类区块链资产相关的运用、第二类记账方式相关的运用、第三类公开可信相关的运用、第四类可控匿名相关的运用。
我们先来说第一类,区块链资产相关。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说了很多,包括区块链资产发行以及它后面的支付、跨境汇兑、交易、买卖等。
第二类,记账方式相关。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系统,目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等与记账紧密相关,都可以利用区块链的记账方式来弥补或提高现有的记账和清算效率。
第三类,公开可信相关。此类在公有链上进行才有意义。因为它是 “公开可信” 的应用场景里的,例如众筹、公益、互助保险、数据保全等。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公布了自己的区块链战略,他们正在利用区块链搭建公益领域的场景应用。
第四类,可控匿名相关。什么是 “可控匿名” 呢?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在比特币的世界里,只有地址,没有地址身份的概念。比特币交易,是指比特币从一个地址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