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買基金路上學到理財知識

提起投資,有人覺得它就像一個「神奇機器」,把錢扔進去就應該吐出更多的錢。還有人覺得,在股市中賺錢,不就是炒短線賺差價嗎?似乎很少有人關心投資賺的錢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這個問題恰恰是投資的原點,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投資,是否能從投資中賺到錢。

經濟增長的錢#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錢也不會憑空而來。

以股票和債券這兩種最常見的投資工具為例,它們都是投資者把自己的錢變為資本,參與並支持公司的經營和發展。如果投資的公司提供的服務或商品為用戶創造了價值,積累了社會財富,我們也能從這筆投資中獲益。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在早期就投資了那些現在耳熟能詳的好公司,比如招商銀行、騰訊等。數年間,它們不斷服務了更多用戶,創造了更大的價值。作為他們的股東或債主,我們也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短期波動的錢#

在生活中更常見的,是追熱點,或聽消息炒股。它們的共同點是,希望賺短錢、快錢。

在股市中,你能買入是因為這時剛好有人願意用同樣的價格賣出(反之同理)。要從別人手中賺到錢,意味著你得到的消息要比市場上大多數人都及時、準確,你做出的判斷要比大多數人都睿智。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很難的。

最終,就像憑運氣賭博一樣,即使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所謂的「研究」,仍然是一個大多數人注定會輸的遊戲。#

總結#

投資賺的錢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參與財富創造的過程,獲得了相應的收益;對於普通人來說,期待賺到短期波動的錢是非常困難,且不划算的。

很多人認為投資要學習複雜的數學知識和金融理論,應該很難吧。

事實上,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並不需要了解這些。就像學開車,只要學習交通規則、駕駛技巧,就能把自己安全地從 A 地帶到 B 地,我們並不需要知道發動機是如何工作的。

這一部分,

將給你一個簡單的公式:「好資產 + 好價格 + 長期持有」,#

幫你判斷何為一筆好投資。#

好公司等於好資產嗎

很多人好奇的第一個問題大概是「我該買什麼」。

事後看,我們往往能看到那些好股票。比如 05 年買入騰訊,到現在(2022 年),漲了整整 300 倍。19 年買入特斯拉,到現在(2022 年),3 年時間也漲了足足 20 多倍。這些數字很吸引人。

確實,巴菲特正是憑藉這種能力,賺到了天文數字的錢。可巴菲特之所以有名,正是因為他的成就難以企及。

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很難在多年前就分辨出這些好公司。現在你耳熟能詳的很多公司已成長為大家眼中的「好公司」了,但它們的價格往往不便宜。即使當年有幸選中,當它的業務遇到波折時,也沒有堅定的信心持有下跌中的股票,拿到最終的回報。

選擇好公司,是一條看似光明,實則坎坷的道路。

適合普通人的好資產#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並不指望通過投資暴富。我們需要的,是辛苦賺來的血汗錢,能獲得合理的收益。

相比一味追求高收益,能在充滿不確定的投資世界中,讓我們安心持有的,才是真的好資產。它應該具備以下特徵:

省心省力:選擇它不用花費我們太多精力;
真實可靠:投入可靠的底層資產,有可靠的回報來源,不像 P2P,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
長期向上:雖然短期可能波動,但持有足夠長的時間,大概率是會賺錢的。

事實上,這種資產已經存在很久,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了 —— 它就是指數基金中的寬基指數。#

指數基金、寬基指數#

指數基金,是指購買了一籃子股票的基金,通過購買指數基金,相當於用很少的錢就能分散購買到多家公司的股票。

寬基指數,是在指數基金中,覆蓋多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的部分。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滬深 300」,它是把國內 A 股上市的前 300 家市值較大、流通性較好的公司挑選出來組合而成。

寬基指數就是適合普通投資者投資的好資產。它足夠分散,不會因為個體公司的「黑天鵝事件」而血本無歸。同時,通過優勝劣汰的規則,不斷把那些優秀的公司納入我們的投資中。

更重要的是,行業有更替、公司有興衰,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的寬基指數,就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幫助我們安心享受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

以好價格買入#

除了選擇好資產、知道自己該買什麼,了解什麼時候買也很重要。

如果在 2008 年 10 月底買入滬深 300,持有到 2021 年底,將獲得 2 倍左右的收益。如果在一年前的 2007 年 10 月底買入,持有到 2021 年底,卻還在虧損。#

隨著對投資的理解加深,你就會發現中國股市的波動非常大。雖然長期持有能賺到錢,但持有過程中巨大的波動,可能影響我們的心態,讓我們提前下車,享受不到最後的收益。因此,好資產也要買得便宜,降低波動的幅度,從而讓我們安心持有,獲得更好的收益。

長期持有#

以好價格買入好資產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長期持有。

一方面,公司的成長需要時間,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耐心,讓他們把更好的產品、服務帶入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大的價值。

另一方面,股市價格的變化與公司成長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中國股市是一個牛短熊長的市場,大部分收益是在一小段的時間兌現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市場會有大的漲幅,我們能做的,就是待在市場中,保證當時機來臨時,自己在場。

總結#

好資產 + 好價格 + 長期持有,就是一筆好投資的「秘密」:#

好資產:選擇長期向上,且能讓我們踏實入睡的資產。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寬基指數是不錯的選擇;
好價格:好資產也要買得便宜,但不意味著要一直等待,選擇當下具有性價比的好資產投入即可;
長期持有:保持耐心,等待幾年後結出豐厚的果實。

說到股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虧錢;#

說到基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可能是比股票虧得少一點;

說到債券…… 好像沒認真想過什麼是債券。

當我們說買股票,買債券,買基金,是在買什麼?掌握這些寶貴的常識很重要。投資是很容易被情緒沖昏頭腦的,很多時候能幫助你保持理智的,不是高深的專業知識,而是常識。

什麼是股票#

我們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擁有它實實在在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朋友想開咖啡館,但資金不足。你提議合夥經營,並出資 10 萬元,這時你成為咖啡館的股東。日後經營得好,你可以按照出資比例獲得相應的收益;經營慘淡,10 萬元的本金可能會打水漂。也就是說,你的收益隨著咖啡店的經營而變動。

什麼是債券#

債券,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借條。在這張借條上,約定了還款的期限和利率。

朋友想開咖啡館,但資金不足,於是問你借了 10 萬元,並承諾到期後連本帶息還給你,這張借條就是債券,你獲取的收益就是利息。在更大的投資世界中,有可能是國家向你借錢,這是國債;有可能是公司為了擴張向你借錢,這是公司債。

和股票相比,債券的風險相對較小。咖啡館賺了錢,需要先把借來的錢還清,剩下的部分才歸股東所有。從償還順序來看,債券的風險一般來說比股票低,相應的,債券的收益也比股票少,我們常說的「風險與收益相伴相生」就是這個意思。

經常被誤解的投資常識

說到股票,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虧錢;

說到基金,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可能是比股票虧得少一點;

說到債券…… 好像沒認真想過什麼是債券。

當我們說買股票,買債券,買基金,是在買什麼?掌握這些寶貴的常識很重要。投資是很容易被情緒沖昏頭腦的,很多時候能幫助你保持理智的,不是高深的專業知識,而是常識。

什麼是股票
我們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擁有它實實在在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朋友想開咖啡館,但資金不足。你提議合夥經營,並出資 10 萬元,這時你成為咖啡館的股東。日後經營得好,你可以按照出資比例獲得相應的收益;經營慘淡,10 萬元的本金可能會打水漂。也就是說,你的收益隨著咖啡店的經營而變動。

什麼是債券
債券,用大白話來解釋,就是借條。在這張借條上,約定了還款的期限和利率。

朋友想開咖啡館,但資金不足,於是問你借了 10 萬元,並承諾到期後連本帶息還給你,這張借條就是債券,你獲取的收益就是利息。在更大的投資世界中,有可能是國家向你借錢,這是國債;有可能是公司為了擴張向你借錢,這是公司債。

和股票相比,債券的風險相對較小。咖啡館賺了錢,需要先把借來的錢還清,剩下的部分才歸股東所有。從償還順序來看,債券的風險一般來說比股票低,相應的,債券的收益也比股票少,我們常說的「風險與收益相伴相生」就是這個意思。

什麼是基金#

基金可以理解為一籃子資產。在這個籃子中,按照預先設定好的規則,由專業人士打理,裝入各種各樣的資產,並持續管理。由於持有多種資產,足夠分散,基金的風險通常比單只股票低。

按投資對象來區分,常見的有:

股票基金:80% 以上的資產由不同公司的股票組成;
債券基金:80% 以上的資產由各類債券等組成;
貨幣基金:主要投資於 1 年以內的銀行存款、短期債券等貨幣市場工具,我們常見的餘額寶就是貨幣基金;
混合基金:同時投資於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沒有固定的投資比例。
除了分散投資之外,基金的另一個優勢是購買門檻低,用很少的錢,就可以擁有騰訊、招商銀行等股價昂貴的公司的一小部分,很適合普通人投資。

總結#

股票和債券,構成了如今我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最重要的兩種方式;
買股票就是購買了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分享公司的分紅和成長;買債券就成為「債主」,收取一定的利息作為回報;
基金是一種投資方式。它投入的是一籃子資產,投資對象不同,基金呈現出來的「樣子」也不同。

保障#

如果說投資理財是進攻,那麼保險就是防守。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沒有辦法完全規避風險,但可以付出些許努力,讓我們在面臨意外情況時,減少財務方面的困擾。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保險需求,大家可以按需考慮是否配置重疾險、定壽、防癌險等險種。通常來說,意外險、醫療險價格低廉,保障實用,如符合投保條件,是大多數人都適合配置的險種。

活錢管理#

通常,有兩種用途的錢可以歸為「活錢」。

一是用於日常開支的錢,例如,購買生活必需品、支付房租、房貸,或還信用卡的錢。二是應對不時之需的錢,存 3~6 個月的工資作為緊急備用金,可以讓我們有意外開銷時,更為從容。

我們並不指望這筆錢去賺取高額收益,關鍵是安全、便捷,需要時能快速取出。

貨幣基金能隨時贖回,買賣沒有手續費,且虧損的概率很低,符合活錢的投資需求。雖然收益不高,但在踏實的基礎上能獲得一點收益,也是很開心的。

穩健理財#

如果在未來 1~3 年裡,有一些計劃中的花銷 —— 比如買車、買房、結婚生子、去旅遊等等;或者自己不想承受太高的投資風險,對投資收益也沒有特別高的追求。都可以認為自己有一筆需要「求穩」的錢。

這筆錢的特點是,短時間內不會用到,可以追求比活錢更高的收益。需要用時,我們也很難接受這筆錢正在虧損。

所以,這種情況下穩健類的理財產品就很適合。這類產品主要投資於中、低風險的債券類資產,同時配置少量的高風險資產,在穩健的同時,增加了獲得更好收益的可能性。當然,因為配置少量高風險資產,穩健理財類產品在 1 年以內仍有虧損的可能,不適合用來做活錢管理。

長期投資#

留好上面三筆錢,剩下的部分,就可以進行長期投資了。

長期投資主要投向股票市場,股票市場周期長,短期波動大,所以我們要用長期不用的錢買入。

按照前面說的,選擇代表經濟長期增長的指數基金,利用好價格買入,分散投資,長期持有,最終我們更有可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總結#

在投資前,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用途、目標和風險偏好合理規劃好自己的錢,相比一味追求高收益,錢和投資產品匹配更為重要。

保障:為生活托底,根據人生階段,按需配置;
活錢管理:短期可能用到的錢,可投資於貨幣基金,追求獲取小額收益;
穩健理財:求穩的錢,可投資於穩健類理財產品,追求比活錢更高的收益;
長期投資:長期不用的錢,可投資於股票類資產,追求更高的投資收益。

img_1742825167261

投資系統的全貌#

馬克・泰爾(Mark Tier)在他著名的暢銷書《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中,曾經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投資系統的樣子,它應該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一個典型的投資系統,需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

  • 個人認知和投資哲學

  • 能力圈和投資標準

IMG_20250324_221412

  • 投資策略

IMG_20250324_221539
在《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習慣》這本書中,馬克・泰爾把一個有效的投資策略分為以下 12 個組成部分:

  • 買什麼

  • 什麼時候買

  • 買價

  • 如何買

  • 買入的比例

  • 投資過程的監控

  • 何時賣

  • 投資組合的結構和槓桿運用

  • 如何尋找投資機會

  • 應對市場崩潰等系統性衝擊的方法

  • 出錯了怎麼辦

  • 在系統無效時怎麼做

  • 對照投資系統,我們一條條來看。

1)買什麼?

我們說的「好資產」: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最適合的是指數基金。有知有行也會幫助大家挑選一些指數增強和主動型基金。

2)什麼時候買?

按月檢視,定期購買。

3)買價

根據「溫度計」查看,低估時購買更多。

4)如何買

現金。

5)買入的比例

分散性地投入到滬深 300、中證 500 以及消費、醫藥等指數基金。

6)投資過程的監控

具體標的不需監控,指數基金會照顧好它們自己。

7)何時賣

當溫度計顯示市場出現高估,或者定期再平衡的時候進行賣出。

8)投資組合結構和槓桿

不用槓桿。

9)如何尋找投資機會

等待,不需要尋找。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提高自己可以用於投資的本金。

10)應對市場崩潰等系統性衝擊的方法

無需應對,大多數情況反而是更好的投資機會。

11)出錯了怎麼辦

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賣出。分析錯誤,改進系統,避免下一次再犯。

12)在系統無效時怎麼辦

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有知有行會不斷進行觀察、反思和迭代。比如在科技大公司等無形資產比較多的公司越來越多的時候,傳統的基於 PB 和 PE 百分位的估值方式還是否有效?

pB

IMG_20250324_221901
pE

IMG_20250324_222028

比如是否能更多加入其它海外市場的投資標的?比如,是否可以結合趨勢在牛市賣出時留存更多的利潤…… 這個投資體系也會一直進化下去。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投資不是關於在別人的遊戲中打敗他們。它是關於在自己的遊戲中控制自己。#

了解自己,根據自己的投資哲學,建立或者尋找一套有效的投資系統,並且用它去指導自己的投資,就是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方式。畢竟,

投資這個遊戲,最終比拼的並非是智力,而是對自我、世界的認知以及對情緒的控制。#

說得極端一些,

投資,是一個「心」的磨練過程。她其實是在審視我們和世界的關係、和自己的關係、和他人的關係、以及和金錢的關係。投資成功,是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之後的自然結果。投資並不是科學,也有相當多藝術的成分。這是一個模糊的世界,我們可以精確計算數字比例,但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心態和情感。#

好資產?#

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已經給出過「好資產」的定義 ——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投資一個長期向上的市場。#

如果我們選擇的標的長期向上,哪怕中間會有一些波動,只要我們持有足夠長的時間,取得正回報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答案就是「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就是購買一籃子公司股票的基金,比如剛才我們說的創業板指數就有對應的基金,還有滬深 300 指數基金、

IMG_20250324_223216

中證 500 指數基金等等。

IMG_20250324_223312

通過購買指數基金,你就相當於購買了很多家公司的股票,同樣能分享這些公司成長的收益。

對 "如何選擇好資產?" 的想法

[筆記 |]「好資產」 1. 長期向上的市場。

[我的拓展 |] 1.「任何大類資產大機會的背後,都是時代的進程。」by 水晶蒼蠅拍

2.「中國在完成從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轉變為以政府為輔助的全面自由市場經濟過程中,仍然有可能以高於全球經濟發展速度的水平長期持續增長,直至大體趕上發達國家水平。」by 李錄

[筆記 II]「好資產 2. 指數基金能夠幫助我們選擇到好公司。原因:指數具有優勝劣汰性,而 A 股的頭部效應非常可怕。

[我的感受 II) 指數基金的優勝劣汰性是我買指數基金能夜夜安睡的最主要原因了,買的股票跌萌了還是會懷疑一下下自己的判斷 (雖然買股票還是有買股票的開心和安心,兩個我都要)

[筆記 II]「好資產」 3. 寬指基金能代表國家 GDP (一段時間裡一個國家創造出的總財富)。

[對比 II) 選擇行業指數基金是在做主動判斷,是在擇股。e.g. 滬深 300 指數在近 20 年的時間裡,各行業的占比產生了巨大變化。

[我的拓展 II] 10 月的時候我曾這麼寫:我一直覺得買基金就是買股票,所以選什麼基金呢?當然是「好股票」越多越好的那種。這是一種看世界的角度:「我安全因為我更好」,這也導致我會關注指數的編制方式、基金經理的選股策略、我自己對於什麼是好股票的想法等等。

但另一個角度是,買基金也可以視作是在買國運,而寬指基金才是真正能夠代表國運的。這種角度大概可以叫做:「我安全因為我就是市場本身」。

今天,由於第 II 條筆記,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因為指數基金的優勝劣汰性,我當時劃分的這兩個角度,不完全對立。又進步了呢,一直在進步的感覺真好。

[筆記 IV) 核心 (滬深

300 + 中證 500) + 衛星 (中概互聯 / 消費 / 醫藥 / 紅利)

[我的實踐 IV) 就是這麼做的,乾杯曲

一直在進步的感覺真好,特別。

就可以叫「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價格。#

IMG_20250324_224402

在投資上,所謂留出「安全邊際」,就是要盡可能買得便宜。用巴菲特的說法,就是「要用四毛錢買一塊錢的東西」。#

除了「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之外,投資界還有一個經典「金句」,

叫「你的收益率其實在買入的時候就已經鎖定了」。#

不管我們在做怎樣的投資,都要記得,只要買得足夠便宜,你可能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IMG_20250324_224754
以我這麼多年的觀察,偉大的投資者都具有一個特質。

當取得成功時,他們都傾向於認為是外界的原因;而當遇到失敗之後,他們都會把原因歸結於自己。#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