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买基金的六大理由

  1.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六大理由
    很多人一进入权益投资,基本上都是买股票,有些朋友炒股很久了,都不太清楚基金是什么。
    其实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基金)相比股票,更加适合普通/业余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也都是股票,权益性质差不多,好处却更多。今天,就来说说买个股不如买股票型基金的六大理由。

  2. 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最好选择
    指数基金平时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法,但长期坚持下去,往往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收益,基本不会亏损,坚持的时间越长,亏损的概率就越低,如果你坚持 5 年以上,基本能保证 100% 盈利。所以,很多股市小白就是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战胜了在股市中浸淫了十几年的老股民。

  3. 如何规避基金投资常见误区?
    基金投资者经常问到这三个问题: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净值便宜的?挑基金的时候是不是要买过往业绩最好的?如果我要用钱的时候,应该先赎回手里赚钱的基金还是亏钱的基金呢?我们希望能就这三个问题给出相对客观的建议。

  4. 关于基金费用的那些事
    我国基金投资者支出费用中相当部分付给了销售机构,此外,托管费增加了基金成本。中国当前有 1/3 的公募基金收取销售服务费,费率介于 0.01%-1.5%/ 年之间。客户服务费是基金公司将管理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付给代销机构,对于中国公募基金而言,投资者支出费用中相当一部分最终付给了销售机构。

    1. 选择这类基金牛熊都不怕
      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想着如果来一波牛市,我的资产将会如何如何,那种靠估值泡沫推起来的市值是可遇不可求的,假如以后真的如美股那样走慢牛呢?那么,何为 “非牛思维”?
    1. 介绍 3 条实用的基金投资方法
      给大家介绍 3 条实用的基金投资方法。都是根据我这些年来的投资经验,总结出来的。
      这些方法,肯定不是最优方法,但胜在简单、实用,适合中国国情,长期肯定可以赚钱,短期也亏不了太多钱。
    1. 慧眼严选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和 ETF 都是简单透明的投资工具。基金持仓是透明的,但投资指数基金和 ETF 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帮助大家选好指数型产品,利用公开的信息看透指数的真面目,并告诉大家在同类指数基金当中,应该怎么选合适的投资品种。
    1. 我的基金选择观:权益类基金篇
      权益类基金按照管理方式看,可以分为主动管理的、被动管理的,或有约束的主动管理。从投资的市场看,则是分为境内、境外、跨境三类。
      普通投资者从远离市场、平和投资心态、保持投资纪律、节省时间成本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选择场外低费率的普通指数基金、ETF 联接基金,而非直接挂单买卖 ETF。
    1. 我的基金选择观:固定收益类基金篇
      权益类基金的投资攻略有很多,但固定收益类基金也是我们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不应该被忽视。我的基金选择观,从固定收益类基金说起。
    1. 保值增值来看可转债基金
      大部分债券基金都可以投资可转债,但是因为投资策略的不同,有的基金投资可转债只是补充,有的基金专注于投资可转债。在这里我将基金名称内含有 “转债” 两字的定义为可转债基金。
      最优秀的三只可转债基金,近期都变更了基金经理。目前这个时间点如何选择并不容易,希望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能力是否能保证基金业绩平稳。

基金定投和它的七个好朋友#

定期定投,无疑是普通投资者进行强制储蓄长期投资的绝佳手段。不过,定期定额虽好,我们总希望锦上添花,使回报更为甜蜜。的确,针对定期定额,确有各类优化手段可供考虑。下面便是常见的几种,用好这些定期定投的 “好朋友”,也许会让你的投资
表现更为出色。

  • 1.选择高高波动基金
    定期定额投资法相比等分额投资法,优点在于在高位买入较少份额,而在低位买入较多份额,从而实现更低的平均成本。正因为如此,越是波动性高的基金,越适合用定期定额投资法。

  • 2.选对定投日期
    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定期定投的实践者都是采用每个月一次定投的方式。
    每月定投,哪一天执行呢?若将 1991 年至 2009 年 2 月的数据进行统计便会发现,每个月前四天股指水平较低,若在这几天中执行定投,相对可以获得较低的入市时点。当然,伴随各家机构定投平台的不断进步,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可以实现按周乃至按日进行定投。因此,另一个有助于避免因为择日造成的定投微小差异便是缩短定投的时间间隔期,比如将每月 4000 元定投改为每周 1000 元,甚至改为每 2 天乃至 3 天一次,从而更接近市场一个阶段的平均价格。

  • 3.巧用基金转换
    许多执行定期定额投资的投基者,往往会选择将富余的资金存放在货币基金之中,待定投执行日前赎回,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定投。如此操作手法麻烦不说,而且因为货币基金赎回和定投之间的时间差,还会损失 1 天甚至更多的货币基金收益。
    其实,很多基金定投平台不但支持定期申购,还支持定期转换功能。你完全可以设定为每个月将若干金额的货币市场基金定期转换为你打算定投的基金,如此既免去了手工操作的麻烦,而且也可以实现当日成交,避免了资金的闲置。当然,上述方法的前提是两只基金必须隶属于一家基金公司,而且认购平台支持定期转换的功能。

  • 4.价值平均投资法
    美国学者迈克尔・埃德尔森提出的价值平均策略(Value Averaging)被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是比定期定额更好的基金投资策略。与定期定额投资相比,价值平均策略关注的不是每月固定投入多少,而是每月我们的资产净值固定上升多少。
    假设我们可以计划未来每个月基金市值增加 1000 元,请注意,是基金市值增加 1000 元,而非购买 1000 元基金。第一个月你以 1 元净值买入了 1000 份净值,次月股市表现大好,你买的基金净值变成了 1.2 元,即你的基金市值变为 1200 元。若按照定期定额法,下一个月你需要购买的基金数额依旧是 1000 元,但是用价值平均策略则不同了,我们要求的只是到第二个月月末基金的市值达到 2000 元,既然现在已经有 1200 元了,那么我们当月只需要投入 800 元买入 666.67 份基金即可。
    假设下一个月股市表现更好,基金净值快速上涨到 1.9 元,那么持有的 1666.67 份市值便达到 3166.67 元,根据实现设定,我们当月只需要 3000 元基金市值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继续购买基金,反而需要赎回 166.67 元的基金,即 87.72 份,此时还持有 1578.28 份。
    上述方法虽好,但是遇上市场大跌必须大幅度加大定投的金额。

  • 5.资产组合 + 动态平衡
    一般我们谈及定期定额投资,往往只是针对一只基金或者一类基金。其实资产配置同样是长期投资不可或缺的理念,所以完全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决定以每月 3000 元构筑一个 50% 股票型基金和 50% 债券型基金的定投组合,那么最初每月定投资金将各有 1500 元进入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不过若经过一个月的变化,股票型基金下跌至 1300 元,而债券却上涨至 1600 元,那么为了维持 50∶50 的资产配置,我们就要在定投过程中进行动态平衡,即投入 1650 元至股票基金,使其总市值达到 2950 元;投入 1350 元,使债券基金同样市值达到 2950 元,两者比例继续保持 50∶50。与此类似,若再下月股票基金大涨使其占总资产比例超过 50%,则相应减少当月的投入额甚至减持部分份额,使其比例回到预定的 50% 上。
    上述方法,在每月投入固定的前提下,同样可以实现如价值平均法那样部分低买高卖的加强定投策略,无疑更为适应普通投资者的需求。

  • 6.定点加强
    所谓定点加强,也就是根据我们的自行判断,在定期定额的基础上在特定时刻增加或减少某类基金的份额,以期通过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来加强回报。
    常见的定点加强法可以是基于指数或者估值。前者便是规定,若上证指数或其他标志性指数跌破多少点,就额外追加一定金额的资金,以便在相对低点累计更多的份额,比如华安基金便支持这样的模式;而另外一种则是基于市盈率或者市净率这样的估值指标,低于多少倍时就额外追加一定金额的资金,这个则需要投资者自行关注并操作了。
    另外一种定点加强法,则是与资产组合 + 动态平衡相结合,并不追加或者减持总体基金份额,而是调整股票、债券两类资产的比重。比如当市净率高于 4.5 倍时,要将已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比例调整为 50∶50,同时每月也按照 50∶50 动态平衡定投额;当市净率低于 2.5 倍时,其会选择将已持有的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比例调整为 90∶10,同时每月也按照此比例动态平衡定投额,这样既可以保证每月定期定额金额不变,又能够调整投入股市基金的份额,从而实现定期定额的优化。

  • 7.封闭式基金

虽然定期定投一直为开放式基金所推崇,但其实封闭式基金一样可以进行定投,只不过这需要我们在二级市场上自行操作。相比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因为折价率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安全边际,而且封闭式基金买卖的佣金也低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用,从而可以实现更低的入市成本。
与此同时,每周封闭式基金公布的净值与市价比较,我们也可以方便观察封闭式基金溢价率的变化,并且可以根据溢价率的高低动态调整定投的金额,在溢价率超过 30% 时多定投些封闭式基金,在溢价率过小(比如低于 10%)的时候减持部分封闭式基金,从而进一步加强定期定额。

而定投则不同了,在大跌中,定投会边跌边买,这与许多普通人补仓的心态是一致的 —— 比普通人更容易坚持。
但是,定投和普通人套牢的加仓又不同。普通人的套牢加仓,是随性而鲁莽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往往前期加仓太快,到后期没有了弹药,无法降低成本。但定投不同,因为定投对普通人来说,本质上是与工薪收入匹配的入市策略,比如月入 8000 元,每月拿出 1000 元定投,你不会有弹尽粮绝的担心,这使得逢低加仓的策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篇,你看不到任何技术性的介绍,谈的只是心态。也许想看干货的人会失望,觉得太空洞。但是当你投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知道投资心态对结果有多大影响,一个匹配你心态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投资方法又有多重要。所以,且容我先多谈谈虚的,下面再谈技术。

基金定投(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策略,它通过定期以固定金额购买基金份额,从而实现长期稳健投资。这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下面是基金定投的好处和坏处:

好处:#

  1. 平摊投资成本(分散风险)

    • 通过定期定额投资,投资者可以在不同时间点购买基金份额,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市场低迷时,定投会买到更多的基金份额,市场上涨时,买入的份额较少。这种 “买低卖高” 的效果能够在长期内降低整体投资成本。
  2. 减少市场时机选择的压力

    • 定投不需要选择合适的买入时机,投资者只需要定期投资,避免了试图抓住市场底部或顶部的难度,减少了心理负担。
  3. 长期复利增长

    • 由于定投通常是长期的投资方式,资金能在较长时间内复利增长。复利效应可以显著提高投资收益,特别是长期定投时,收益会更加明显。
  4. 适合小额投资

    • 定投通常是以小额资金参与,适合没有大量资金、希望分散投资风险的投资者。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定期投资,降低资金压力。
  5. 适合没有时间管理投资的投资者

    • 对于没有时间或知识去管理投资的投资者,定投是一种简单、自动化的方式,帮助他们在不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情况下进行长期投资。

坏处:#

  1. 短期波动无法规避

    • 虽然定投有助于分摊风险,但它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市场的短期波动。如果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定投的投资者也会面临较大的损失,尤其是在短期内资金未能回本。
  2. 没有避免亏损的策略

    • 定投虽然能够降低整体买入成本,但它无法判断市场趋势。如果市场长期处于熊市,定投也可能导致资金长期亏损,而没有及时调整策略。
  3. 不适合急于获取高收益的投资者

    • 对于那些寻求短期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定投可能不太适合,因为它的回报主要依赖于市场的长期增长,短期波动较大时难以获得快速的高收益。
  4. 可能错过其他投资机会

    • 定投固然稳健,但由于固定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可能错过其他更具潜力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当市场出现变化时,定投无法灵活应对。
  5. 管理费和其他费用

    • 长期定投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基金管理费,特别是在购买的基金表现平平时,管理费用可能影响整体回报。此外,一些平台或基金还可能收取其他费用。

基金定投适合长期投资,能够帮助投资者平摊成本、分散风险,并且不需要过多关注市场波动。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市场长期下行或短期急需高回报时。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定投前,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判断是否适合这一策略。

为何是定额而不是定量#

先来说定投的另一个习惯叫法:“定期定额”。
老实说,这三个 “定”,其实反映了这个投资理念的三个维度。“定投” 强调的是动作,要投资;“定期” 强调的是时间段,要持续;而 “定额” 则说的是规模,要固定金额。
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要固定金额,而不是许多股民习惯的固定数量,比如每次买 100 股这样的?
首先你得知道,定投这东西,本质上是脱胎于 “强制储蓄” 的。是的,它首先是要求白领每月拿出收入的一部分来储蓄;其次才是这笔钱不要光存银行,而是去投资证券市场。
既然是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那么自然是金额 —— 比如我们按照 20% 收入做强制储蓄,那么收入 1 万元就是每个月定投 2000 元,简单明了。
要知道,相比定额,定量这东西是很波动的。
比如说你每月买入某只 ETF 基金 500 股,假如这只基金价格是 2 元,那对应 1000 元;如果遇上牛市,上涨到 5 元,对应的就是 2500 元;而遇到熊市暴跌至 1 元,对应的就是 500 元。
这里面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牛市的买入 500 股需要的资金可能超过了你作为收入固定打工族当月能够省下来的金额;第二个更要命的则是,这是一个高价时花的钱多,低价时花的钱少的策略。

“定期定额” 是一种投资策略,通常指定期按照固定金额投资特定的资产,如基金、股票等。它的好处和坏处如下:

好处:#

  1. 降低市场波动的影响:由于投资金额固定,投资者会在市场低迷时购买更多的单位,而在市场上涨时购买较少的单位。这种做法有助于平均购买成本,从而减少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

  2. 强制储蓄和纪律性:定期定额投资要求投资者定期存入一定金额,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投资者的储蓄习惯和长期投资的纪律性。

  3. 适合长期投资:这种策略不依赖于市场时机,因此适合那些长期投资的目标。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长期坚持定期定额投资有可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回报。

  4. 减少情绪波动:投资者无需频繁操作,避免了因为市场波动而做出冲动决策(如过度恐慌或贪婪),有助于保持理性。

  5. 适合资金有限的投资者:对于手头资金有限或不希望一次性大额投资的人来说,定期定额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投资方式,可以让他们在时间上分散风险。

坏处:#

  1. 无法避免长期亏损:如果投资的资产长期处于下行趋势,定期定额也可能无法避免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投资者平均购买成本较低,但资产价格持续下跌仍然会导致损失。

  2. 错失市场低点:由于定期定额投资不考虑市场的当前状态,投资者可能会错失在市场低点时一次性投资的机会,导致未能最大化收益。

  3. 不适合短期目标:定期定额策略主要适合长期投资,不适合有短期投资目标的投资者。如果短期内需要资金,定期定额的收益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4. 机会成本:对于那些能够较好判断市场走向并进行灵活操作的投资者来说,定期定额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灵活的资产配置或择时操作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5. 无法避免投资组合风险:虽然定期定额有助于分散市场时机风险,但如果选择的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波动性或风险(如某些行业或个股),依然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

定期定额投资是一种适合长期投资、注重稳健增长的策略。它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培养投资纪律,但在市场长期下行或短期投资目标下,可能带来较大的亏损或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是否采用这一策略。

定投不定期,行不行#

定投这东西,看似简单,但是每个细节深究,其实都大有名堂。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拆词玩法,针对定期和定额分别深入。先来谈定期问题。

定期定额,最基本的玩法就是每月投入一定金额。这里的每月,就是一个定期的概念。
每月几日玩定投

每月定投,问题也就来了,该每月几日进行定投呢?

一种思路,跟着现金流走。比如你 5 日 3 点前工资到账,那么就选择 5 日进行定投 ——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消费前强制储蓄,避免剁手族钱花得太多,都剩不下钱来定投了。
当然,对于管得住手的人,更靠谱的是跟着投资标的走,尽量选价格低的时候入场。
虽然就长期走势来看,上证指数并无太强的月度规律,但是勉强说,还是能找到低点的:比如每月 1 日和每月 17 日。

所以,如果管得住手,不妨选择 1 日或 17 日定投吧,兴许日积月累,买到低点的可能更大 —— 至于是 1 日还是 17 日,就看你发工资的时间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了。
周定投、日定投有必要吗
虽然传统上定投以每月 1 次的定投为主,但有些实践者对此还不知足,他们担心每月 1 次频率太低,会踏空。比如下图那样只在 T1、T3、T5 定投,他们担心错过了 T4 的低谷。于是希望改成每周甚至每天定投。

其实在我看来,降低定投的间隙,虽然可以规避踏空的机会,但是也会带来每次定投金额降低的弊端 —— 本来每月定投 1000 元,换成每周定投就变成 250 元了,抓住了也金额有限。

那怎么办?相比周定投和日定投,我建议诸位可以:每月自动定投 + 大跌手动定投。
常规每月定投,本质上是个强制储蓄的过程。但是遇上 2016 年迄今连续单日下跌 5% 甚至 7% 的大跌怎么办?我会选择提前下月的定投,改成进行手工定投。

比如说你常规计划是每月 1 日定投 2000 元,到了 5 日 A 股突然出现单日 7% 的暴跌,你就可以启动手动追加模式 —— 比如按照 1 日的定投点位,每下跌 7%(5% 也可以考虑,看你对大跌的敏感度)就追加一次 2000 元的手动投资,如果短短几天跌了 20% 左右,就相当于要追加 3 次定投 —— 当然,追加定投的前提是你手头有足够的闲钱应付 3 次追加,不过这对普通有现金储备的白领应该不是问题。

那么如果提前进行了三次追加,接下来呢?由于这相当于你提前完成了未来三个月的定投,我觉得除非创新低再引发新的手动追加,否则未来三个月的定投可以暂停,将强制储蓄本该定投的部分偿还挪用提前用于 3 次追加的资金。

定投,就得每次买一样金额吗#

定期定额,接下来我们就谈谈不定额行不行。
一开始就说过,定期定额本质上是一个强制储蓄的过程。每月赚 8000 元,拿出 1000 元定投,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但是,这么机械的投资法,很多人不满意 —— 所以很顺其自然的一个变通方法就是定期不定额。
不定额,那么就要解决如何不定额。眼下流行的不外乎技术流和估值流两种。
技术流,也就是用均线等技术方法来判断上涨或下跌格局,然后调整不同格局下的定投金额。不过,我虽然是技术流择时的爱好者,但我并不建议诸位用这个定投方法 —— 道理很简单,如果技术流择时靠谱,你就该用它来全攻全守,决定整体是满仓还是空仓(就像我的二八轮动模型那样)。趋势投资,骨子里与定期定额是矛盾的。
是的,与定期定额般配的,是估值流 —— 即高估值时少定投,低估值时多定投。
比如还是每个月赚 8000 元,常态定投 1000 元,但是熊市低位的时候,你就可以省吃俭用,想办法每月定投 2000 元;而牛市高位的时候,减半定投 500 元甚至暂停定投。
其实,估值流的思路很简单,只不过关键在于,估值这东西,何时算高,何时算低。
这个问题,干货就要来了。
虽然 A 股历史不如美股悠久,但是有参考价值的也有快 20 年了。所以大体估值高低区间,还是能够估算出来的。
首先要说明,看估值,我喜欢用市净率(P/B),相比传统市盈率(P/E),波动更稳健 —— 诺贝尔奖得主尤金・法玛的三因子模型在判断估值时,用的也是 P/B。
下面先来看上证指数这个市场标杆指数,大体代表大蓝筹的估值。1997 年以来,上证指数的市净率从 1 倍到 7 倍都有,整体趋势下降,目前在 1.5 倍左右。

虽然从走势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历史位置,但是我更喜欢百分比值表,更为直观。

上证指数市净率达到 50% 的位置时是 2.76 倍,即 1997 年迄今每个月的估值从高到低排序,排当中的是 2.76 倍。
基于上述表格,其实你就可以修改策略,比如当上证指数市净率高于 4.8 倍时暂停定投,低于 1.68 倍的时候翻倍定投。当然如果你希望分档更多,也可以比如低于 1.68 倍了定投增加 50%,低于 1.38 倍才定投翻倍。
当然,A 股二八分化是极其严重的。所以仅仅看上证指数的估值分布,不太好用来辅助中小盘股。
所以下面就用申万规模指数中的中盘股和小盘股指数计算了这两者 2000 年迄今的市净率分布,目前处于中等偏高的状态。根据这张表,你就可以自行控制定投的翻倍或者减半的比率了。

封闭式基金才是定投好选择#

其实,要说定投,封闭式基金才是长期以来定投者最佳的伙伴。
封闭式基金有一个特色,熊市的时候折价高,牛市的时候折价少,这个特色就会使其熊市跌得更惨,折价增持的效果更明显。
想想 2006 年大牛市前,大把折价 50% 的封闭式基金,当时坚持定投的投资者在后来的大牛市中真是笑不动了。
虽然老一批的封闭基金大多要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到期,只剩最后的余热了。但毕竟还有年化 7% 到 10% 的折价收益,真要想从定投品种上占便宜,还是多折腾下这些 “基金 XX” 的品种吧。

IMG_20250115_105456

注:数据来源于集思录

定投的这个问题。其实,这不算定投的问题,因为定投本身就只是一个简单的入市策略,而非完整的交易系统。

定投的问题就在于:摊薄成本的效应伴随时间递增而衰减。#

其实这很好理解,假设你决定每月定投 2000 元,那么在定投开始初期,你每月定投占到已投资金额的比例是相当高的,比如第二个月,此前的 2000 元定投和新的 2000 元定投,是 1:1,如果第二次定投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实现,那自然可以快速拉低成本。
但是,伴随你从投资初哥变成自身投资者,比如像我认识的很多人,已经有四五年定投历史了,那么按照每月 2000 元计算,5 年 60 个月,就是 120000 元的总投资额。假设定投 5 年后,你一分没赚市值还是 12 万,那么你觉得未来一次定投 2000 元的点位是上证指数 2000 点还是 4000 点,对总成本影响会有多大?

下面是一个试算表,可以看出定投不同年份,并且平均成本控制在上证指数 3000 点时,一次 2000 元定投对降低成本的效果。在第一年定投后遇上 2000 点时定投一次,可以拉低成本 112 点;但是到第二年遇上同样点位的定投,只能拉低 59 点,到了第十年,只有区区 13 点都不到。可见定投摊薄的作用越发不敏感。

首先一开始你得有资产配置,部分股票类、部分债券类,比如 30 岁,按照 100 法则(100 减去你的年龄,30 岁,则配置 70% 的股票),设定 70% 股票配置用于买股票类基金,剩下的 30% 用于固定收益或者债券基金,当然如果激进点可以用 110 法则(110 减去你的年龄,30 岁,则配置 80% 的股票),配置 80% 股票 + 20% 债券类资产。
有了这样一个资产配置,定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

你始终有相对股市仓位一定比例的资金可以用于股市加仓 ,

而不似定投那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减少。

怎么办,你就需要做一个动态平衡,把股票基金的比率重新恢复到 70%,我们简单计算下就知道,需要增加买入的股票基金金额是 86×70%-56=4.2(万元)—— 这 4.2 万元哪里来?如果是通过提前定投,我们必须预支未来 8.4 次定投的资金 —— 请注意,这还仅仅是你遭遇 20% 的暴跌,假如我们遭遇的是 2008 年 6000 点到 1600 点的超级大熊市呢?显然靠定投的资金是杯水车薪。
幸而,通过动态平衡,我们可以通过减持部分纯债基金获得。债券仓位的存在,使得我们有了抄底股票的后备资金,如此就不用担心定投伴随时间而钝化了。

基金中的动态平衡(Dynamic Asset Allocation)是一种投资策略,旨在根据市场状况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中的资产配置。与传统的静态资产配置不同,动态平衡强调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和风险,及时调整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控制和回报最大化。

动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动态平衡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配置的调整:根据市场趋势和经济数据的变化,定期或根据市场状况调整资产类别的比例,例如股票、债券、现金等的比例。
  2. 风险管理:通过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并增加低风险资产的比例,动态平衡有助于保护投资组合免受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
  3. 市场时机的把握:动态平衡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长期持有某一资产,而是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地进行买卖决策,抓住市场的机会。

动态平衡的实现方式#

基金经理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动态平衡:

  • 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结合:通过分析市场趋势、宏观经济数据、公司财务状况等信息,判断哪些资产值得增加或减少。
  • 市场情绪与周期性因素:依据市场情绪、经济周期、利率变化等因素,动态调整投资组合,降低市场衰退期的风险。
  • 量化模型:一些基金使用量化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市场指标等定量因素来预测和调整资产配置。

动态平衡的优缺点#

优点

  • 应对市场波动:可以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 提高灵活性:基金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资产配置,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
  • 风险控制:通过灵活调整风险暴露,有助于降低风险,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

缺点

  • 成本较高:频繁的调整资产配置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
  • 需要专业判断:动态平衡需要基金经理具备较强的市场判断力和分析能力,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 可能错失长期机会:频繁调整可能会错过长期持有的潜在回报,特别是在稳步增长的市场中。

动态平衡是投资组合管理的一种主动策略,适合那些希望在动态市场环境中追求更高回报,并能承受一定调整风险的投资者。

封闭式基金
虽然封闭式基金往往仓位不重,六七成的样子,但是考虑到它们往往还有年化 5% 到 10% 的折价率作为额外收益,作为降低风险的替代性产品,也是一个可选项。

封闭式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它与开放式基金的最大不同在于:

  1. 份额固定:封闭式基金在设立时会发行固定数量的份额,并且这些份额在基金成立后不会再增加或减少。投资者如果想购买或卖出基金份额,需要通过证券市场上买卖(类似股票)。

  2. 无法随时申购赎回:与开放式基金不同,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不能随时向基金公司申购新份额,也不能直接向基金公司赎回份额。如果投资者想退出,必须在市场上将份额卖给其他投资者。

  3. 交易方式:封闭式基金的份额可以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因此,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有可能高于或低于其净资产价值(NAV)。这种价格波动性与股票相似。

总结起来,封闭式基金就像是一个 “封闭的投资池”,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基金份额,而不是直接通过基金公司操作。

A 股和 H 股轮动
上述两个思路,其实都很小众。最普遍的,还是 A 股蓝筹和 H 股轮动的策略。如果你定投的是类似沪深 300 指数或者上证 50 指数这样的大蓝筹指数,在恒生 AH 股溢价指数高位的时候可以替换到 H 股指数基金,如果恒生 AH 股溢价指数低到 90,再杀回 A 股之类。
H 股虽然近年来明显比 A 股沉闷,但是就持有来看,这种沉闷反而是一种稳健。

定投良伴:蚂蚁聚宝 + 指数基金#

一个理财小白,如何开始基金定投之旅?
我的建议是: 打开手机,下载一个蚂蚁聚宝,用你的支付宝账户,用天弘指数基金开启定投之旅 。

蚂蚁聚宝,许多读者应该不陌生。这是支付宝的姊妹 APP,同属蚂蚁金服,共享支付宝账号,只不过专注投资理财。2015 年年中,蚂蚁聚宝率先推出了基金申购 1 折的大优惠,全面点燃了基金销售行业的价格战 —— 最终的受益者自然是我等基民。

用蚂蚁聚宝做基金定投,投什么?熟悉我的读者会知道,我一般会建议等额定投跟踪沪深 300 指数和中证 500 指数的指数基金,沪深 300 指数跟踪的是大蓝筹,与中国经济走向最吻合,波动也小;中证 500 指数则是中小盘股,往往代表新经济,活力充足但波动也大。两者一起买,正好分散风险。
跟踪这两者的产品很多,比如天弘沪深 300 和天弘中证 500。

不炒股,你也应该有个证券账户#

如果你在考虑是否开设证券账户或参与股票投资,以下几点可能对你有帮助:

  1. 风险评估:炒股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股市波动较大,因此需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2. 投资目标:明确你的投资目标,例如长期积累财富还是短期交易获利。不同的目标可能会决定你选择的投资策略。

  3. 知识和准备:炒股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市场走势、公司财报、行业发展等信息是成功的关键。

  4. 理财规划:炒股作为投资工具之一,应该在整体理财规划中有合适的位置,避免单一依赖某种投资方式。

如果你有更多关于如何炒股或如何选择证券账户的问题,我可以帮助提供相关信息或建议。

✪功能二:低成本买指数基金
白领工作繁忙,往往没有时间去研究股票,于是选择了基金定投,把资金交给专业的经理人来操盘。
这样的思路不错,但是并不等于证券账户就没用了,事实上证券账户可以帮你更低成本地进行基金定投。
要知道,在证券市场中,有一种叫 ETF 的投资对象,其本质其实就是基金,专门投资指数的基金。如果你以往选择在银行或者第三方渠道购买开放式指数基金,比如沪深 300 指数基金、创业板指数基金之类,那么其实通过证券账户购买同类 ETF 是更省钱的做法。
2014 年时,通过银行等渠道购买开放式指数基金,一般收取的认购费是 0.6%,也就是购买 5 万元需要支付 300 元的认购费。但如果换成通过证券账户呢?一般证券账户购买 ETF 的手续费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八之间,如果按照万分之三计算,

购买 5 万元只需要支付 15 元手续费,两者相差整整 285 元。

如果你为余额宝每天赚个 10 多元利息就欢欣鼓舞,那么又怎么能错过利用 ETF 降低购买基金的机会呢?

✪功能三:低成本买黄金#

2013 年,“中国大妈” 疯抢黄金的势头让全球投资者见识到了国人对黄金的钟爱。作为投机对象,黄金涨涨跌跌,的确是不错的交易标的。长期以来,大家也习惯了去金店买实物黄金,去银行买纸黄金。其实,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黄金 ETF,是更低成本的投资对象。
目前,银行的纸黄金交易不收取佣金,但是一般有 0.3% 左右的买卖差价,也就是说,你在银行买入 1 单位纸黄金后即可抛出,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就会损失 0.3%,即 5 万元投资,交易成本 150 元。
而交易所的黄金 ETF,按照万分之三的交易佣金和目前万分之四左右的买卖价差,合计损失 0.1%,仅为纸黄金的 1/3,同样 5 万元投资,可以节省 100 元交易成本。

✪功能四:买债券玩转固定收益#

如果你不愿经历股市的大幅波动,那么在证券市场,你还有另外一个好选择 —— 债券。由于债券有还本付息的日子,只要债券发行公司不违约,那么即使买入后债券价格下跌,也是只输时间不输钱的长期投资。
目前,沪、深两市交易所有几十只成交活跃的债券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风险很高,但收益也很诱人。当然,高收益债券 仅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或者财务分析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对于稳健投资者也可以选择一些股东背景较硬的债券,当然收益率就会较低。

如何在动荡股市中捡钱#

你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充分在不同交易品种中把握价差,在动荡股市中努力捡钱。
捡钱,从 ETF 到分级的迁移
我曾建议拿着创业板 ETF 和 500ETF 的朋友们,可以切换到对应的分级基金去了。
为什么?很简单: ETF 在溢价,而分级是折价 。
考虑到很多人连 ETF 是否溢价都不知道,这里简单讲解一下:
如果你用的是电脑上通达信行情软件(大多数券商都会提供,但未必叫这个名字,请咨询你的客户经理),那么输入 ETF 代码后,会出现类似下面的图。右下角蓝色框围住的那个就是溢价率,行情软件会实时显示,负的代表折价。当然,分时图中,蓝色的那根是价格线,而灰色的则是实时净值线,两者的差额就是实时的溢价水平, 理论上两根线靠得越近越好,这意味着溢价越小,你不用额外支付溢价成本 —— 当然蓝线在灰线之下就更棒,意味着是折价了。

在高溢价时买 ETF,是不理智的,因为套利行为最终会将这种高溢价摧毁 —— 其实看日内走势你就会发现,一旦创业板走软,溢价就立刻收窄,甚至一度向净值靠拢。这意味着 如果你高溢价买的,那么等到平价时,你的亏损将大于指数的跌幅 。所以我完全不理解 2 点半的时候竟然有人愿意付出 6% 的溢价去买创业板 ETF,这行为比高溢价买入下折分级 B 也好不到哪里去,只能说每次基金溢价收缩亏钱时流的泪都是你冲动高溢价买基金时脑子进的水 。
遇到 ETF 高溢价,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同类产品,并切换过去 。我说的分级基金就是好选择。
也许是分级 B 下折吓到了好多人,也许是前期分级 B 收益颇丰获利了结盘很多,所以一堆分级基金是折价的,即 A 级 + B 级的合并价格是低于净值的。
就说创业板分级,下图是集思录的估算图,我们可以看到创业板合并溢价是 - 3.24%—— 创业板 ETF 是溢价 3% 以上,创业板分级却是折价 3%,有搞头啊。

所以这时候你理智的选择就该是卖出创业板 ETF,并买入等市值的创业板分级的 A 级 + B 级份额。
比如你持有 5 万份创业板 ETF,按照临近尾盘 2.657 元计算,市值是 13.285 万元。这时候你查集思录对创业板的估算净值,大概是 0.7472 元,13.285÷0.7472=17.78 万份,考虑到 A 级 + B 级是 5∶5,这等于创业板 A 和创业板 B 各需要买入 8.89 万份。
当然,买入还不够,你还需要将其合并为创业板分级母基金,成为母基金后就按照净值估值了,第二天就能赎回了,这意味着 1 元的东西你可以 0.97 元买入并按 1 元赎回。

这样的一个操作,你简单可以理解为,你持有创业板的头寸大体不变,但是一个市场 3% 溢价卖了,另一个市场又 3% 折价买回来了,当中的 6% 点价差就收入囊中了,相当于 看到股市中有一张一百元没人捡,你把它给捡了,轻松惬意又简单 。之所以有这样的好机会,就在于市场中 “韭菜” 太多,很多人只知道 ETF 只知道分级 B 而不知道分级基金的完整用法,所以宁可追高溢价的 ETF 也不知道去买便宜的 A 级 + B 级合并。
当然,这里面有三个小细节要注意:
1.目前创业板分级的仓位是 8 成左右,所以理论上其在上涨过程中会略逊于创业板 ETF,大概创业板指数每上涨 5%,它会跑输 1% 吧 —— 不过考虑到一下子已经赚到 6% 价差,这显然不是大问题。
2.相比 ETF 买卖要收取万三或万二的佣金,买入分级 A + 分级 B 后,一般要通过合并赎回获得母基金份额,一般赎回的费率是 0.5%,所以这也会蚕食小部分的利润。
3.如果你持续看好创业板的表现,可以选择 折价循环套利 。你在周二买入合并得到的创业板母基金在周三可以赎回,在周三收盘前如果创业板分级 A 级 + B 级市价依然有可观折价,你可以周三赎回的同时,再次买入等份额的 A 级 + B 级并合并,如此循环 —— 目前靠谱的券商,周三赎回,周四晚资金到账,周五可用,差不多是两天一个循环。
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老读者都知道,我对于折价套利极为热爱,远甚于更加波澜壮阔的溢价套利。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在金融市场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折价套利是少数有确定性的领域 。
是的,溢价套利在申购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否一定能够套出溢价,即使是文艺券商,也得次日盲拆,第三日抛售才能知晓。但是折价套利就不同,你在折价买入的时候,已经锁定了折价的空间,只不过需要通过合并和次日赎回来 实现折价 。
虽然对于那些 “裸套” 的人,你必须承担一天净值的波动,往往会觉得肉不厚。但是对我这样如果本来就打算持有对应资产的人,那就是近乎无风险的超额收益了。
更何况,因为折价套利的折价是确定的,所以其 会大大改变一次投资的风报比 。
风报比,是风险报酬比的简写。
假设有一个投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赚 10%,另一种是亏 10%,那么风报比就是 10%∶10%,也就是 1。对于这样的投资,你要赚钱就必须依靠胜率,比如赚钱的概率是 60%,而输钱的概率则是 40%,那么你每次赚钱的数学预期就是:10%×60%+(-10%)×40%=2%。

如果,你有机会以类似分级基金折价 3% 的方式买入这个资产,那就完全不同了 —— 不考虑分级赎回成本,本来盈利 10% 的变成盈利 13%,而本来亏损 10% 的却变成亏损 7%,于是风报比就是 13%∶7%,即 1.85 了。风报比的提高,对于盈利是大有好处的,哪怕你只有 50% 的正确率,那么你每次盈利的数学期望都要达到 3%,高于风报比 1 胜率 60% 时的 2%—— 更重要的是,哪怕 40% 的胜率,也就是错多对少,你依然可以盈利。

从基金入手选套利基金
如何寻找这种有套利机会的基金?其实有两种途径:1. 从股票入手;2. 从基金入手。
从股票入手,就是一旦某股票停牌尤其是即将复牌时,就寻找那些重仓此股票的基金申购 —— 这个世道,长期停牌的股票复牌往往多个涨停,你追股票是追不到的,但是持有这些股票的基金没问题。
当然,今天要说的,不是从股票入手,而是另一个手段: 从基金的大额申购限制公告入手 。
对于许多套利者专门通过申购基金来曲线获得停牌股的方法,其实基金公司也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基金公司一般会对此类有涨停潜力的基金限制申购。
并非所有限购基金都合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暂停大额申购的基金都是因为防止停牌股套利,许多是打新基金。
比如国投瑞银新机遇混合暂停大额申购,每天只接受 1 万元以下的申购,这类基金就是我们所说的打新基金。这类基金暂停大额申购,主要是打新开始, 避免新申购资金稀释中签股票之后带来的收益 。
C 类比 A 类更合适
有读者来问 A 类份额和 C 类份额有什么区别?
这也是在做开放式基金套利型申购时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部分基金公司会将份额分为 A 和 C 两类,A 类份额一般收取 1.5% 的申购费(直销一般 4 折,为 0.6%);而 C 类份额不收取申购费,但是每年收取 0.5% 的服务费 —— 这两者哪个更划算,其实是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当然我们一般都是眼瞅着持股涨停、复牌而去的,持股不会时间太长,所以没有申购费的 C 类份额会更实惠。
当然,不同公司的 A 和 C 费率结构会略有区别,各位买前要仔细看下。
当然,并非所有基金都有 A 和 C 的区别,这只是锦上添花之术。
限购信息哪里看?
最后,相信很多读者会关心,哪里能找到那些暂停大额申购的信息?
对于有专业金融终端的,看此类终端无疑省时省力,不过另一个变通的渠道就是看那些财经网站的基金公告区。比如我会看天天基金网的基金公告区

  • http//fund.eastmoney.com/gonggao/jijinxiaoshou.html

选择基金销售大类,就能看到很多相关公告,其中不少就是暂停大额申购的。建议诸位在盘中看下,留意那些有停牌而且今天还有重仓股涨停的基金,杀入相对更安全。
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有专业投资者通过申购此类基金来套利,不过考虑到 0.6% 的申购费和 1 月内赎回 0.5% 的赎回费,即使净值上涨也有亏损的风险 —— 所以更适合在上涨行情中作为锦上添花的选基手段。
PS: 值得关注有申购套利潜力的基金不断出现,平日推送无法更新,所以我做了个自动更新的页面,申购 查看。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六大理由#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六大理由#

很多人一进入权益投资,基本上都是买股票,我身边甚至有些朋友炒股很久了,都不太清楚基金是什么

image

其实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型基金)相比股票,更加适合普通 / 业余投资者。这种基金投资的也都是股票,权益性质差不多,好处却更多。今天,就来说说买个股不如买股票型基金的六大理由:

1、研究个股相比研究基金更加困难和费时

投资股票,首先需要一定的宏观能力和中观能力,看懂经济形势,周期波动,行业趋势;其次需要很多财务知识,才能看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这三大表,有很多很多数据指标,光资产收益率就有 ROE、ROA、ROI、ROIC、扣非 ROE 等指标,没有专业知识,很容易搞晕。第三,即使看懂了财务,这还只是皮毛,公司的估值才是更困难的,有些估值方法还需要很强的数学计算能力,我在下面贴个 DCF 的估值公式你们感受下。最后,个股投资不光要求具有很多知识,还得讲究点投资艺术....

image

此外研究个股还需要充足的时间长期的跟踪。比如你研究一家上市公司,光看他近几年的年报就够费时费神了,可能还得实地调研一下或者参加股东大会,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可能发现不适合买.... 个股相比基金的变化也更多,今年一个并购,明年一个新投产,后年换个管理层,需要不断的去跟踪研究。

即使是技术投资,学习 K 线、macd、rsi、海龟之类的,研究量价关系,发现庄家痕迹,也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去学习,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盯盘复盘。

** 研究基金相对来说容易多了。** 如果买指数基金,重点研究指数就行了;如果是债券基金,则需要分析久期、利率等情况。如果是买主动管理型基金,重点研究基金经理的风格和能力。虽然也不简单,但相对个股还是容易些。

** 研究基金的效率也更高更快。**A 股市场的行情常常是结构性的,热门板块变化很快,比如 2019 年的行情主线就医药、消费、猪肉、科技等。如果你想参与相关概念行情,等你研究完个股,恐怕行情都快要结束了。如果研究基金,不管是指数型还是主动型,速度都会快很多,或许几天就能选定个买入品种并迅速参与进去。

大多数基金,特别是指数型基金,变化也不会很大,一次研究,长期受用。研究完优秀的基金经理,只要他不离职,也能一直有用。

2、股票波动性更大,个股风险较大,基金波动和风险相对更小

股票一天就能波动 20%,有些股票几天内波动 50% 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涨 50% 还是跌,对于投资者来说,心态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持有。

个股不光受到系统性风险影响,还会有来自自身的非系统性风险,即使再好的公司,也可能遭遇黑天鹅,有时候甚至无法卖出,投资者如果无法做到足够分散,将会承受很大损失。

股票型基金分散持有一篮子股票,波动比较小、一天跌个 3% 已经算很多了。风险也较小,即使持有的个股遇到黑天鹅,基金的净值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普通投资者,一般都承受不了很大的波动。持有波动相对更小的基金则不会那么痛苦,波动小的品种也更适合新手和风险嫌恶的投资者。

3、相比个股,基金的走势、风格和因子更容易观察和判断,买卖点相对容易把握

有很多股票的走势不一定与大盘同步,常常走出独立行情,碰到这样的股票,即使你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指数走势判断再精准,也把握不准它的行情,买点卖点都不好把握。

个股的趋势也更捉摸不定,尤其是小盘股,受庄家影响很大,庄家甚至有能力操纵股票的走势图诱多或诱空。

如果投资了这种走势跟大盘不一致的股票,(特别是大盘一直在涨,你的股票一直在跌),可能会比较孤独,需要很强的意志力。

股票型基金,要么跟踪指数,要么有较明显的风格(成长、价值、大盘、小盘),走势相对更容易观察,趋势也更加明显,即使使用技术分析,效果也更好。

有些历史较长的指数,还可以使用估值分位做参考,买点卖点更容易把握。

买基金的持有心态也会好一点,反正与指数一起涨一起跌,心里不会那么难受。就像考试,自己玩的好的朋友和你一起挂科了,大家有伴,不会那么伤心。

4、个股容易失去流动性,基金一般不会

有些个股,特别是小盘股在熊市大盘坠落时,会失去流动性,根本卖不出(因为没人买),容易扩大投资者损失;而在行情很好的时候,又有可能一字板,想买买不到。

个股还会有停牌,就无法买卖了,以前有些股票停牌甚至长达一两年,遇到这样的股票,投资者是非常痛苦的。

场外基金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是交易日,随时可以申赎。

场内基金 ETF,虽然也存在流动性的问题,不过规模大一些流动性都比较好;有些小型的场内基金还有做市商,也不会存在流动性的问题。如果是场内 LOF 基金,能在场内申赎,也不存在太大的流动性问题。甚至有时候,场内基金的流动性匮乏,还能创造出套利的机会。

5、个股买卖受股价高低影响,买基金基本没有资金门槛限制

有些个股股价非常高,比如贵州茅台,900 多一股,100 股起步,买一手就 9 万多没了,一般投资者想买都买不起。

如果总资金较少时,股票仓位也不好控制。比如你有 20 万元,计划分为 4 份,每份 5 万(占 25%),买 4 个个股。但是其中有一只股票是 140 元,买 300 股是 4.2 万,只占 21%,还没到比例;买 400 股的话,又占比 28%,又超了比例,很纠结。还有当你想调整为半仓或者 8 成仓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每月定投、红利再投资或者偶尔闲钱投资,买个股也是比较困难。比如买比亚迪(股价约 55 元),每月定投一手,就需要 5500 元。遇到贵州茅台那样高股价股票,每年能定投一次就很不错了。

投资基金,10 块就可以买了,不仅门槛低了许多,投资者也更容易控制组合内各个品种的仓位比例。

红利再投资可以一键设置自动再投。定投也很方便,还可以设置自动扣款。还能整数投资(一千、一万),方便计算。

6、买个股需要自己构建组合,买基金更加省心

投资股票,你肯定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股票里,风险太大!为了规避个股风险,至少应该分散到 5 只股票以上才行,这就需要构建组合。一个好的股票组合,应该包括不同板块、沪深两市、大小盘、价值和成长等成分股,才能更好地分散风险和适应不同的行情。管理这个组合的你,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基金经理(管你自己的专属基金)。

虽然说我们买基金一般也不会只买一只,不过你只买一只基金,问题也不会太大。

假如你投资指数基金,基金会以指数的构建规则建立一个基金组合,有些规则还包含了行业限制和个股权重限制,这个基金就相当于一个组合。

假如你投资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相当于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团队),他们会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组合。你只需要盯住基金经理,看他有没有好好给你干活就行了。至于平时的市场盘面,你看也行,不看也没多大关系,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会帮你处理好各种局面,你只需要看看定期报告就可以了。

我一直认为主动管理型基金是最适合新手投资者的,省时省力,收益还不低。

如果是投资封闭型的主动基金,你甚至可以买完卸载 APP 了,等到封闭期结束再装回来,也不会耽误任何事情。

好了,以上就是我总结的 6 点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的好处。** 按照我的惯例,一定要说反面。** 买个股相比买基金也有好处,我简单概括下:

1、能体会到投资一家公司的感受,看到自己投资的公司一点点的成长,自己作为股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2、投资股票有比投资基金能获得更多收益的潜力,做的好的话,长期来说平均每年高 5% 左右还是有可能的。但最好是专业、专职去做,而且需要大量的努力和一定的天赋。

3、在 A 股,股票市值可以有打新资格,中了新股能有额外的收益。

4、投资个股不太需要做太多的宏观判断,自下而上投资,更重要的是看懂个股。

最后,总结一下我归纳的股票型基金投资难度排序:

image

蛋卷基金是雪球出品的基金销售平台,拥有证监会核发的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接受证监会监管,由浦发银行全程监管资金,资金安全有保障。
蛋卷基金现已有 80 余家基金公司的 5200 余只基金在售,为投资者们提供了稳定的基金交易服务。蛋卷基金拥有货基与基金互转、智能定投、指数估值排行等多种特色功能,为实现 “简单买基金” 而助力。

.

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最好选择#

最近股市并不平静,明星公司频频暴雷,康得新、康美药业等昔日被奉为价值投资者首选的明星公司跌落神坛,很多投资者因此损失惨重而又无可奈何。虽然大盘指数点位并不高,但还是连连下跌,泥沙俱下,无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股票,都无一幸免。很多投资者开始对股市投资绝望了,开始反思股市投资是不是真的适合普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指数基金。除了股票投资以外,指数基金投资我也坚持很多年,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谈谈指数基金的投资。
那些投资时间长,成就很高的投资者,当你问他买什么股票的时候,他一般不会向你推荐任何股票,而是会劝你买入指数基金。比如巴菲特,他基本不会向任何人推荐个股,却曾经十次在公开场合叫投资者买入指数基金,因为他们知道,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长期来看,要战胜指数太难了,基本没有可能,与其花大量时间去做一些不确定性的事情,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定投指数基金,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最终的收益往往比那些投资股票的投资者要高很多。

指数基金的优势概括起来有四点:

  • 优胜劣汰、规则简单、估值透明、分散风险。如果投资者购买的是股票,无论再优秀的公司,都有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比如最近暴雷的康得新和康美药业,就算你之前在股市上赚了十几二十倍,只要遇上一次暴雷,那么你之前的所有收益都有可能归零,

  • 甚至殃及到你的本金。而购买指数基金,你永远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指数基金完全按照优胜劣汰来选股,垃圾公司会被剔除,好公司不断加进来。所以,持有指数基金就相当于买了一揽子好股票。

指数基金是完全复制指数,完全靠规则来选股,基金经理无法过多地去干预,即使遇上了水平不怎么好的基金经理,一般也不会影响指数基金的收益。指数基金会模仿指数,实际上就是在用指数的规则挑选股票。所以买指数基金,规则非常简单,指数根据规则定期调整成分股,指数基金也机械地跟着调整持仓股票,通过规则摆脱人性的恐惧和贪婪。

指数基金是一种追踪某一市场指数表现的投资基金。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一篮子股票或其他资产,而这个篮子的内容会随着市场指数的变化而自动调整。

如何理解:#

  1. 市场指数:比如说 “沪深 300 指数” 或 “标普 500 指数”,它们代表了特定市场中一些大公司或重要公司的表现。举个例子,标普 500 指数包括了美国 500 家最大的公司。

  2. 指数基金的目标:指数基金的目标就是复制这个市场指数的表现。假设标普 500 指数上涨了 2%,那么指数基金也会尽量让自己的表现与之相符。

  3. 为什么选择指数基金

    • 分散投资:指数基金通常会投资于许多不同的公司或资产,这样可以减少投资风险。
    • 低费用:因为它不需要投资经理主动选股和管理,所以费用较低。
    • 长期稳健:历史数据显示,很多指数长期的表现优于大部分主动管理的基金。

举个例子:#

如果你购买了一个跟踪 “沪深 300 指数” 的指数基金,那么这个基金就会按沪深 300 指数的权重比例买入相关的 300 只股票。你无需去挑选个股,只要跟着指数的表现走就好。

总结来说,指数基金是一种简单、低成本且适合长期投资的理财方式。

指数基金的估值情况也很容易查询到,不需要投资者自己去判断,在很多网站都能轻易查询到,有不少网站甚至每天都更新各大指数的估值情况,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低估、合理估值、高估情况一目了然,投资者只要根据这些估值情况傻傻的操作就行了,低估的时候定期买入,合理估值的时候耐心持有,高估的时候分批卖出就行了,难度系数大大降低了。

指数基金持有的是一揽子优质公司的股票,比如中证 100,它持有的股票分别是: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五粮液、万科 A、海康威视、京东方 A、平安银行等等。任何单个股票的波动都不会对指数基金的整体表现构成太大的影响,这样就从整体上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就算某只个股发生了黑天鹅事件,也对指数影响不大。而且,如果某家公司表现太差,正常来说,会被剔除出去,重新找一家优秀的公司进来。所以,指数基金投资者不必担心个别股票的大幅下跌对基金收益的影响。

指数基金该怎么购买呢?我一般是选择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因为同一家公司的产品转换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还可以享受费率的优惠。比如最著名的易方达指数基金,它有 50 指数,300 指数,创业板指数。这样你如果想把 50 指数切换到创业板上面,只需要用基金转换就行了。

如果是不同基金公司的指数产品,它不能随意转换,你需要把之前的卖出,然后再重新买入,这样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了。不过这种做法仅仅限于指数产品,因为指数基金哪家公司的产品都差不太多,不会相差太大,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指数基金平时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基金定投,基金定投是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法,但长期坚持下去,往往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收益,基本不会亏损,坚持的时间越长,亏损的概率就越低,如果你坚持 5 年以上,基本能保证 100% 盈利。所以,很多股市小白就是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战胜了在股市中浸淫了十几年的老股民。
所谓基金定投就是用不断地买入来摊薄持仓成本的一种方式。它不需要你去思考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摆脱了选股和择时的难题,你只需要在你购买的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无脑地定投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低估什么时候高估,很多网站都会每天更新,各大指数估值情况一目了然,如果你不想去别的网站查找,在雪球就能找到了。
如果你是一个每个月领固定薪水的上班族或者是一个个体户,那你只需要将你每个月剩余的资金在低估区域慢慢定投就可以了,相当于每个月的储蓄,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已经攒下了一笔巨款。对于还没有成家立业,喜欢贪玩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方法是今后你超越同龄人的最好方法。

指数基金定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帮你战胜人性的弱点,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贪婪和恐惧是始终无法战胜的弱点。但如果你开始做指数基金定投,你会发现,你轻而易举的就战胜了贪婪和恐惧。因为指数基金定投,你完全不会害怕下跌。当别人因为股市大跌而变得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你却非常开心,越来越兴奋,因为越下跌你的买入成本也就越低,而买入的份额越多,所以底部的仓位就会越重,这样你虽然买不到市场最低点,但一定能买到一个相对低点。所以做定投的人,根本不会害怕下跌,反而会越跌越高兴,心态会越来越好,心态锻炼好了,离投资成功就越来越近了。你完全不需要去预测行情,也不要去猜牛市什么时候来或者熊市什么时候结束,你只要傻傻地定投就好了,你始终都在市场中,无论行情什么时候来,只要它来了,你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指数基金定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 分散风险。由于指数基金通常追踪一个特定的市场指数(如沪深 300、标普 500 等),它们包含了该指数中的多只股票,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单一的指数基金,间接投资多个行业和公司。这种分散化的投资方式可以减少个别股票或行业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从而降低整体投资风险。

同时,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也能够避免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做出情绪化决策。通过长期坚持定投,投资者能够平均成本,平摊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关于基金定投,我一般采用两种定投方式。第一种方式叫做估值定投,这是根据市盈率情况来判断指数的位置,比如中证红利,当其市盈率 PE 低于 8 倍的时候开始定投,当市场疯狂下跌的时候,我不但不赎回,还要加大定投的力度。越跌加大买入力度才会让投资的效率更佳。当市场下跌超过 5%,就多投一份,在 2014 年中证红利的市盈率最低到了接近 6 倍,那时候我已经在底部买入了很大的份额,所以 2015 年牛市一来就获得了翻倍的利润。
动态定投也是我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定投方式,什么叫动态定投呢?也就是说你要用基金的市值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用自己的投入找齐这个标准。比如说,你需要在半年内一共通过基金攒下 30000 元,六个月中每个月需要增加基金市值 5000 元。第一个月,基金净值是 2 元,你需要投入 5000 元购买 2500 份。第二个月基金下跌了,净值变成了 1.8 元,你上个月的投资已经变成了 25001.8=4500 元市值,第二个月你需要补充 5500 元市值才能满足你的计划,5500 除以 1.8,你要买入 3056 份基金。这个时候你手上的基金一共是 5556 份,市值 10000 元。到了第三个月基金涨到了 2.2 元,你的市值变成了 55562.2=12223 元,离 15000 元市值差了 2777 元左右,所以你需要拿出 2777 元,买入 2777/2.2=1262 份基金就行了。第四个月,基金又跌回到了 1.9 元,你手上拥有 5556+1262=6818 份基金,总市值达到了 12954 元,所以你第四个月需要再投 20000-12954=7046 元才能满足 20000 元的计划,买入份额为 7046/1.9=3708 份。第五个月,假设基金涨到了 2.4 元,你手上拥有 6818+3708=10526 份基金,总市值达到了 10526*2.4=25262 元,超过了 25000 元,而你定投的目标第五个月是 25000 元,所以这个时候你不但不需要再往里投钱,反而还要赎回 262 元。
其实动态定投的基本逻辑是,市场下跌的时候多买,市场上涨的时候少买,如果上涨得比较快的话,不但少买,甚至还要往回赎回,最后的结果就是客观上低买高卖,长期坚持下去是一定赚钱的。方法也非常简单,你只要做一个 Excel 表格,每个月计算一下投入多少钱买入多少基金份额就行了,小学文化足矣。
定投指数基金要不要止盈与止损呢?大家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止损,但一定要止盈,也就是止盈不止损。前面说到过,对于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其实牛市什么时候来都没所谓,每天的涨跌也没所谓,跌比涨更让人兴奋,因为一直下跌就意味着可以买入更多的市场份额,越跌越买,越跌买入的份额越大,在点位高的时候轻仓,在点位极低的时候重仓,只要行情稍微上涨就能获利颇丰。所以,购买指数基金永远不要所谓的止损。
但一定要止盈,要不然你只会一次一次地坐过山车,赚到的钱只会是纸上富贵,过眼云烟。那什么时候卖出指数基金呢,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指数基金一定要懂得卖出,止盈才是关键,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来谈谈几种卖出方法:

一、估值判断法
当股市疯狂上涨,指数到了高估值的时候,就要考虑止盈了,比如当中证 500 市盈率 PE 小于 21 倍的时候开始定投,越跌买入的份额越大,当 PE 大于 21 倍的时候停止定投,大于 36 倍的时候就开始卖出,先赎回一半,然后再慢慢全部赎回,每上涨一定比例就赎回一定比例的份额,这个比例可以自己把握。其他指数基金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在买入之前一定要先判断低估和高估区域,确定之后再严格执行就行了。当然,这个估值判断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要通过后面的定投实践慢慢进行修正。

估值判断法是评估某一资产、公司、项目或投资的市场价值和潜在收益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估值目标和使用背景有很多种类。常见的估值判断法包括:

1. 市场法(Market Approach)#

市场法基于市场上类似资产或公司的交易情况来推算目标资产或公司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可比公司法(Comparable Company Analysis,CCA):通过选择与目标公司业务模式、市场和财务特征相似的上市公司,分析其市值和财务指标(如市盈率、EV/EBITDA 等),来推算目标公司的估值。
  • 可比交易法(Comparable Transaction Analysis,CTA):通过分析与目标公司相似的并购交易价格来估算目标的价值。

2. 收益法(Income Approach)#

收益法是基于未来收益或现金流的折现来评估资产的价值。常见的模型包括:

  • 折现现金流法(Discounted Cash Flow,DCF):通过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并对其进行折现,得到当前的净现值(NPV)。
  • 资本化收益法:基于企业稳定的长期收益预测,用资本化率对其进行资本化,通常用于收入比较稳定的企业。

3. 资产法(Asset Approach)#

资产法主要用于那些财务指标难以预测,或者当资产的价值主要由其持有的资产构成的情况。通过评估企业的净资产价值来确定其价值。这种方法适用于资产丰富但利润不高或现金流不稳定的公司。主要方法有:

  • 清算价值法:评估资产的处置价值,尤其适用于处于破产或重组的公司。
  • 账面价值法: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估值。

4. 成本法(Cost Approach)#

成本法侧重于计算从头开始重建某项资产所需的成本,并加入适当的折旧,得到其当前的价值。适用于一些独特的、难以通过市场估值的资产。

5. 风险调整回报法(Risk-adjusted Return Method)#

风险调整回报法基于项目或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关系,评估潜在收益率,并考虑风险因素对回报的影响。用于风险较高的项目或投资。

6. 选项定价模型(Real Option Valuation)#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灵活性或战略选择的资产,比如投资于技术开发、自然资源开发等,可以根据未来决策的选择权进行估值。

总结#

不同的估值判断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行业。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通常需要考虑资产或公司的性质、市场环境、数据可得性等因素。

二、目标止盈法

在定投之前,先设置总体收益率止盈目标。比如:三年达到 60% 就止盈,年化大概 20% 了,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收益了,你可以是达到 60% 无条件全部止盈,全部卖出。或者另一种方法是,达到 60% 先卖出一半,剩下的每涨 10% 卖出 10%,假如最终还剩 20% 没卖完就开始大跌的话,你就可以在其从最高点下跌 10% 的时候全部卖出,我认为后者比前者稳妥一些,既可以保证目标收益,又能使另一部分仓位享受后面继续上涨带来的收益。所以,在定投赎回的过程中,我一般采用后者。
目标止盈法(Target Profit Method)是一种常见的投资和交易策略,用于设定一个预定的利润目标,一旦达到该目标,便及时止盈,即卖出或退出投资,以确保利润锁定。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免贪婪,防止市场反转带来的损失。

目标止盈法的基本步骤:#

  1. 设定目标利润:在交易开始之前,设定一个明确的利润目标。这可以是一个固定的金额、比例(如 10%、20% 等),或者是根据技术分析设置的价位目标。

  2. 风险控制:除了设定目标利润外,还需要设定止损点,以防万一市场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时减少损失。止损和止盈需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设定。

  3. 监控市场动态:在执行目标止盈法时,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一旦目标价格被触及,就立即执行止盈操作。

  4. 自动化交易:为了避免情绪影响,很多交易者使用止盈单(如限价单)来实现自动化的止盈操作。当市场价格达到预定目标时,系统会自动执行卖出或平仓操作。

目标止盈法的优缺点:#

优点:#

  • 有助于锁定利润:目标止盈法帮助投资者在市场行情变动时锁定已获得的利润,减少因为行情反转而丧失利润的风险。
  • 简单易懂: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容易操作,适合初学者。
  • 减少情绪波动:通过预设目标止盈点,投资者可以避免因市场波动产生的情绪干扰,避免因贪婪或恐惧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缺点:#

  • 可能错失更大利润:市场可能会继续向有利方向发展,而目标止盈法一旦达到预定目标就会强制退出,可能错失进一步的盈利机会。
  • 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变化:如果市场情况突然发生变化,单纯的目标止盈法可能无法有效应对这种复杂情境,需要更多的灵活调整和判断。

目标止盈法的应用:#

目标止盈法适用于各种投资类型,包括股票、外汇、期货等。尤其在波动性较大的市场中,设定目标止盈法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因短期剧烈波动而带来的损失。

总之,目标止盈法是一种有效的止盈策略,但需要结合个人的投资风格、市场分析和风险管理策略来灵活应用。

三、最大回撤止盈法
这个方法要参照指数的估值,比如,你可以设定指数从最高点回调 20% 止盈,一次性卖出。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去的两轮大牛市,第一次是 2007 年的 6124 点,第二次是 2015 年的 5187 点,如果你在回调 20% 左右开始清仓,也就是在 4899 点和 4150 点清仓的话,收益还是非常不错的。但这种做法的前提一定是指数点位在高点,估值很高的情况下才能执行。如果指数在低位的情况下这样操作就很有可能会错失后面的行情,或者错失买入的机会,比如,2018 年一月份的 3500 点,虽然后面它从最高点下跌也超过 20%,但我认为就没必要清仓,因为从事后来看,虽然从最高点下跌 20% 清仓也许是对的,但如果它后面没有继续下跌,而是转头向上的话,你很有可能就会没有买入机会了。所以,最大回撤止盈法一定要结合估值的高低来操作。
以上两种定投方法和三种赎回方法,只要投资者严格执行,长期来看,都能取得不错的收益率,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谋定而后动,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我见过很多投资者计划指定的很完美,分析的也头头是道,但是一到了执行层面就不行了,每天的盼着市值创新高,稍微有点回撤就受不了,或者涨到了该卖出的点位不舍得卖出,贪恋后面的收益,盼着更高的收益,最终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指数基金投资是一场长跑,它跟股票投资是一样的选择好的指数,用好的价格买入,长期持有,耐心坚持,严格执行才能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抱着长期投资的心态去做指数基金投资。如果不想持有它五年,那么就五分钟也不要持有。时刻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虚怀若谷。多读书,多实践。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并不是让你到处去旅游,去玩自拍,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投资一定要趁早,在资金量小的时候先熟悉资本市场,去验证自己的理念和投资体系,在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直到形成一套可以稳定穿越牛熊的体系为止,再慢慢加大投入,这样你的人生将会越来越完整。另外,一定要珍惜你的引路人,永远记住,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一定成不了大事的。
最大回撤止盈法(Maximum Drawdown Take-Profit Strategy)是一种基于风险控制和收益管理的投资策略,旨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限制投资者的亏损。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置最大回撤的阈值来决定何时止盈,即在市场下行时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在价格回撤达到一定幅度时自动卖出以锁定利润。

策略原理#

  1. 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指的是投资账户从一个历史最高点到其后一个低谷点的资金损失幅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回撤越大,说明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亏损风险越高。

  2. 止盈设置
    最大回撤止盈法会设定一个允许的最大回撤范围,例如 10%,如果投资的价值从最高点回落超过该幅度,则自动卖出。这种止盈方式不基于固定价格,而是基于历史回撤情况来触发卖出。

操作步骤#

  1. 确定最大回撤的阈值:选择一个适合的回撤比例,比如 5%、10% 或者其他,这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接受程度。

  2. 跟踪账户或资产的历史最高点:在投资过程中,持续监控资产的价格变化,记录每一个新高点。

  3. 计算当前回撤幅度:从当前资产价格与历史最高点之间的差距来计算回撤的幅度。如果当前价格相较于历史最高点回撤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触发止盈。

  4. 执行止盈:一旦回撤幅度达到或超过预设阈值,投资者即刻卖出该资产,锁定利润或止损。

举例说明#

假设一个投资者在某个资产的价格为 100 时买入,随后该资产价格上涨到 120,设定最大回撤为 10%。若价格从 120 回落至 108(即超过了 10% 的回撤),那么该投资者将会执行止盈操作,卖出该资产。

优点#

  1. 有效控制风险:通过设定回撤阈值,可以在价格大幅下跌前及时止损,减少亏损。
  2. 自动化操作:不需要投资者时刻盯盘,回撤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止盈,减少情绪波动的影响。
  3. 适应市场波动:最大回撤止盈法根据市场实际波动情况调整,不受短期波动的干扰。

缺点#

  1. 可能提前止盈:市场的短期回撤可能是暂时的,止盈操作可能会错失之后的涨势。
  2. 灵活性较差:该策略无法根据市场的基本面和长远趋势做出调整,可能错过长期上涨的机会。

总结#

最大回撤止盈法是一种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适合那些希望通过控制回撤来降低风险、锁定利润的投资者。它强调防止过度亏损,并通过设置一个明确的止盈规则来管理收益。

3. 如何规避基金投资常见误区?#

我们发现,基金投资者经常问到这三个问题:

  • 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净值便宜的?
  • 挑基金的时候是不是要买过往业绩最好的?如果我要用钱的时候,应该先赎回手里赚钱的基金还是亏钱的基金呢?我们希望能就这三个问题给出相对客观的建议。

选基金不必关注净值高低
关于第一个问题,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净值便宜的呢?
如果我们同时投资 3 个基金,基金 A 净值 0.5 元,基金 B 净值 1 元,基金 C 净值 2 元,每个基金都投资 1 万元,虽然各只基金所获份额不同,但如果一段时间后这 3 只基金的净值都上涨了 10%,那么我们持有的这三只基金市值仍然一样,都变成了 11000 元。只要基金的业绩表现一样,我们买不同净值的基金,所取得的最终收益都是一样的。

在选择基金时,净值的高低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以下是一些原因和考量:

  1. 净值不代表基金的好坏

    • 基金净值的高低只是基金单位的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基金资产的价值,并不直接表示基金的业绩表现。基金的实际表现需要通过其历史回报、基金经理的能力、投资策略等多个方面来评估。
  2. 基金的历史表现更重要

    • 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基金的历史回报、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基金的持仓情况等,而不是单纯看基金净值。
  3. 基金的风险与投资策略

    • 有些基金可能采取较高风险的投资策略,导致净值波动较大,但在长期内可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相反,有些基金的净值可能较高,但如果它们的投资策略保守,回报率可能较低。
  4. 规模效应与基金净值关系

    • 基金的规模变化也会影响其净值。大规模基金可能较难调整投资组合,可能面临流动性问题,而小规模基金可能灵活性更强,但可能面临更大的波动。
  5. 净值不等于收益

    • 对于某些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其净值波动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表现差。相反,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基金的年化回报率和长期回报,而不是看短期的净值涨跌。

如何正确选择基金#

选择基金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 历史业绩: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可能有更大的潜力。
  • 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历史表现是评估基金的重要依据。
  • 费用结构:基金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回报。
  • 投资风格与目标:选择符合自己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

因此,在选基金时,不必过度关注净值的高低,而应综合考虑基金的表现、策略、费用等多方面因素。

很多客户最常见的投资误区就是,觉得净值 1 元钱的基金是便宜并值得投资的,而那些净值两三元钱甚至四五元的基金太贵了,不值得买入了,这是不理性的。目前净值在 5 元以上的基金,也一定经历过 2 元、3 元的过程,如果在当时买入并持有至今,盈利非常可观。

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基金并不是越便宜越好,基金净值本身的高低对我们最终取得投资收益没有任何影响。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更应该关注基金管理人的长期投资能力,而不是净值本身。
关注投资逻辑的可持续性
有很多投资者会问到第二个问题了,买基金是不是应该买过往业绩最好的那只呀?或者说这只基金去年业绩非常好,我值得购买吗?

数据显示,2015 年全年市场排名前十名的偏股型基金,2016 年的收益排名并不乐观。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基金的过往业绩呢?
如果有 3 只基金供大家选择,基金 A 过去一年收益 30%,基金 B 过去一年收益 20%,基金 C 过去一年收益 15%,我们应该选择哪只基金呢?如果单纯从这几只基金过去一年的业绩来看,大家肯定会选 A。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下这 3 只基金的投资逻辑,又会是怎样的呢?比如基金 A 是通过 2 倍杠杆,博得了 30% 的高收益;基金 B 是重仓了某一个行业,该行业是过去一年的热点,赚了 20%;基金 C 则是通过均衡配置优秀企业的股票,这些企业平均盈利增长 15%,所以股价跟着上涨了 15%。
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基金 C 了,因为它虽然不是过往业绩最好的,但是它取得这个业绩的投资逻辑在未来是可以持续的。
虽然基金的过往业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参考指标,代表了基金过往的运作情况和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但并不是我们就一定要买过往一个阶段业绩最好的,因为比过往业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关注这只基金是如何取得这样业绩的,它的投资逻辑在未来的市场下是否可以持续。
赎回长期业绩较差的基金
接下来是投资者最关心的第三个问题,当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赎回手里赚钱的基金还是亏钱的基金呢?
大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先赎回赚钱的基金,亏钱的基金就放着吧,不急用的话放几年慢慢等着总是可以的吧。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基金投资误区。
我们根据多年来对全市场基金进行诊断的经验,总结下来一条规律:
强者未必恒强,但弱者通常恒弱。
过往业绩表现好的基金未来不一定继续业绩好,而长期业绩表现很差的基金,未来通常还是会表现较差。
所以面对长期亏损的基金的时候,为什么不转换呢?很多客户在心理上接受不了的,感觉亏钱的基金如果赎回就真的亏了,不如放几年慢慢等着好了。而真正等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过往业绩较差的那只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通常也是弱于其他基金的,而业绩好的赚钱的基金净值在不断创新高,却已经被你赎回了。

选择赎回赚钱的基金显然不明智。但为何就忍不住想那么做呢?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理查德・塞勒用心理账户解答了我们的疑问:人们在做投资时,会对每一笔投资建立一个心理账户,当我们的产品组合有赚有亏时,我们更愿意选择赎回那个赚钱的,也就是选择关闭那个给我们赚钱的心理账户,因为在赢利的情况下关闭心理账户会令人心情愉快。但这种愉快是花钱买来的!

所以,如果未来面临要赎回基金的时候,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优先赎回长期亏损、业绩表现差的基金,而对于有持续增长逻辑的绩优基金,应该坚定地长期持有。
只有树立正确的基金投资理念,克服投资中的人性弱点,我们才能真正在基金投资中取得满意的长期回报。

说说关于基金费用的那些事#

关于基金费用的那些事 自从侠女在雪球上开始写文章以来,大家提到最多就是要求降费率。之前是想降也没法降。但自从 2018 年 11 月三只跟踪央企结构调... 自从侠女在雪球上开始写文章以来,大家提到最多就是要求降费率。之前是想降也没法降。但自从 2018 年 11 月三只跟踪央企结构调...

自从侠女在雪球上开始写文章以来,大家提到最多就是要求降费率。之前是想降也没法降。但自从 2018 年 11 月三只跟踪央企结构调整指数的 ETF 开创管理费率小于行业惯例的先河后,大家的心思就都活泛了起来;2019 年 2 月,立志在指数领域有所作为的平安大华基金发行了一只低费率的 ETF;2019 年 3 月 14 日,前海开源也把自己一只小规模的普通指数基金管理费降了下来。2019 年 4 月 20 日,行业老大易方达把自家两只规模不是那么大的 ETF 降低了费率。这几只基金选择降低费率是为了靠低价优势去拼抢同质化产品的市场份额。众所周知,跟踪同一只指数的指数基金同质化非常严重,也就只能靠低费率去吸引客户了。

图 1 按基金规模排序的指数基金及费用

image

但中证价值回报指数是由中邮基金定制开发的一只指数,享有一定年限内的指数独家使用权,因此,中邮中证价值回报指数基金也是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神奇公式指数的指数基金,不存在靠打价格战去销售产品的必要。但,为了更好的服务基金份额持有人,让利投资者,中邮基金和托管行华夏银行还是决定把基金费率降下来。自 2019 年 5 月 8 日起,中邮中证价值回报指数基金的管理费 + 托管费直接打了五折,成为市场上同类基金中费率最低的基金。作为这只基金的持有人,侠女先后共买了 36 万份 006255,最新的市值是 40 万元。按照原来 1.2% 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每年要交 4800 元,10 年合计就是 4.8 万元,这次降费率,省了 2.4 万。当然很开心啦。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基金费用的那些事。

一、国内基金费用

基金的费用分为显性费用和隐形费用:显性费用可以从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查阅,隐性费用可以从基金年报中查看。

1、显性费用

显性费用是指:管理费、托管费、C 类份额还收取销售服务费、指数基金还有指数使用费。$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 A (F006255)$ 的显性费用如下

管理费率:0.5%/ 年

托管费率:0.1%/ 年

C 类份额销售服务费:0.4%/ 年(A 类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

标的指数许可使用费:0.02%/ 年(收取下限为每季度人民币 1 万元)

发起式基金的指数许可使用费季度收取下限(1 万)要比非发起式的指数基金(5 万)便宜;中证指数公司的指数使用费要比外资指数公司(标普、MSCI 等)便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比较。

2、隐性费用

隐性费用是指:交易费用、审计费、信息披露费、分红手续费、上市费用、银行费用等。大家可以从基金年报中 “重要财务报表项目的说明” 查看 “其他费用” 明细。中邮中证价值回报指数基金成立还不满 1 年,没有披露基金年报。等中邮中证价值回报基金 2019 年报公布后,大家可以再比比隐性费用,应该也不贵。

以某只 ETF(规模 243 亿)的 2018 年年报披露为例

image

image

二、美国基金的费用

本部分内容摘自《申万宏源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系列报告之二:指数基金巨头之路,极致费率控制、精细客户分层、丰富产品条线》

在美国,共同基金的费用可以分为基金持有人直接费用和基金营运年费。直接费用(Shareholder costs) 在交易发生时承担,由基金购买人一次性支付,包括申购费、赎回费、转换费、账户维护年费等。 基金营运费用(Annual operating expenses) 则将每年在基金的净资产中按一定的比例扣除, 包括管理年费、 营销费用(12b-1)、 其他费用等。

image

近 40 年,美国共同基金各项费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美国共同基金收费体系走向成熟,展现出以下特征:

申购费用率不断下降,大部分共同基金取消前端收费。 申购费作为一种前端费用(Front-end load),在基金持有人购买时收取,作为固定成本影响基金持有人的购买需求,目前,许多美国基金公司采用极低的申购费率或者免申购费用。

后端收费逐渐被 12b-1 费用所取代。 后端收费(Back-end load) 一般按净资产比例收取,设计为随持有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费率,超过一定年限后可免费,可避免持有人在获益前就支付高成本的不合理情形,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投资者的赎回及抛售行为;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后端收费模式逐渐被免费基金所替代。

零费基金降低持有人的固定成本,发行比重持续提升。 许多共同基金为了吸引投资者,采用零费基金(No-load Funds) 形式,即不收取任何前端费用或后端费用,而仅从基金净资产中扣除管理年费,最大化降低基金持有人的固定成本。

image

共同基金收费方式多元化,按照前后端收费和 12b-1 费率的不同,基金份额被设计成 A、 B、 C 类份额及零费基金。 A 类份额收取前端费用且一般>1%,申购额到达一定门槛后申购费率有折扣,具有投资期限越长则成本越低的特性, 且 12b-1 费用低于 B 类份额。 B 类份额采取后端收费且一般>2%,经过一定年限后经纪商销售的 B 类份额可转换成 A 类,但 12b-1 费用较高; C 类基金份额在满足一定年限后不收后端费用, 12b-1 费用率低于 B 类,申购费一般≤1%。

在零费基金未兴起前, A 类份额是退休金等长期资金的更优选择, C 类份额是短期资金的更优选择。 若投资期限较长, A 类份额总回报率更高。我们以初始投资本金 1 万美元为例,某基金对 A 类份额收取 0.25% 的 12b-1 手续费,对 C 类份额收取 1% 的 12b-1 手续费。 假设 A 类份额前端收费为 3.75%, C 类无前端收费,则初始投资额为 9625 美元、10000 美元;在年回报率为 8% 的假设下,持有 1-3 年均为 C 类份额收益更佳,而 10 年则 A 类投资收益更佳。

image

随着免前端费用的基金崛起, 12b-1 费用替代前端收费及后端收费成为补偿共同基金成本的重要来源。 12b-1 分为两部分,一是分销和营销费(the Distribution and Marketing Fee)、二是服务费(the Service Fee)。 作为一项业务费用, 也包括在基金的年费用率中(expense ratio), 美国证券业交易协会规定 12b-1 费用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 1%,其中分销和营销部分每年不超过 0.75%,服务费用部分最高不超过 0.25%。

12b-1 费用从基金资产中每日计提, 可以理解为持续性销售费用。 早期,美国超过 80% 以上的基金投资人在购买时会求助投资顾问。 1980 年以前, 投资顾问费用只能由承销商从前端收费中支付, 补偿其现在与将来提供的服务; 1980 年, SEC 出台 12b-1 规则, 给共同基金及投资人支付顾问费用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此后, 投资顾问的费用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前端收费向 12b-1 收费的转变。 12b-1 费用补偿投资顾问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由承销商通过银行借款等先代替共同基金一次性支付投资顾问费用, 然后用共同基金收取的 12b-1 费用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以这种方式支付的 12b-1 补偿费用占偿付总额的大部分;另一种方式是共同基金在基金持有人持有基金期限内,每年向投资顾问支付费用,以这种方式占偿付总额的小部分。

市场竞争机制下美国共同基金成本持续下降, 12b-1 费用率成为各家基金公司的竞争焦点。 美国证券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规主要对申购费率和 12b-1 费用进行限制,而对其他各项费率水平并无具体限制, 尽管如此,近三十年来股票基金、 债券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的加权平均费率一直在下降,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指数基金成本下降更快。 现阶段,许多基金公司 2b-1 费用降至 0%,行业由佣金向顾问费变革。

三、中美比较

本部分内容摘自《申万宏源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系列报告之二:指数基金巨头之路,极致费率控制、精细客户分层、丰富产品条线》

中国公募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用相当于美国 12b-1 费用,我国基金投资者支出费用中相当部分付给了销售机构, 此外, 托管费存在增加了基金成本。 按照销售渠道划分,美国共同基金销售主要包括直销与分销,分销渠道又包括通过雇主养老计划、专业投资机构、基金超市或折扣券商等(如先锋集团 2017 年通过养老计划销售的规模为 1.19 万亿美元,占比 24.1%)。 在美国经验中, 12b-1 费用用于补偿代销机构在基金销售活动中的开支,但不高于 1%, 12b-1 费用降低了前端费用支出,同时极大推动了美国共同基金的营销发行。 中国当前有 1/3 的公募基金收取销售服务费,费率介于 0.01%-1.5%/ 年之间。客户服务费是基金公司将管理费收入的一定比例付给代销机构,对于中国公募基金而言,投资者支出费用中相当一部分最终付给了销售机构(代销机构收入 = 前端申购费 + 销售服务费 + 客户服务费 + 赎回费的部分)

image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指数基金 2018 年 11 月 29 日成立,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只跟踪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的基金。代码 006255。适合信仰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进行长期配置。

有关神奇公式的系列介绍文章详见如下链接:

一、神奇公式介绍

什么是神奇公式

神奇公式是价值投资理念的量化选股公式,综合考虑质量和价值两个因子进行选股,用质量因子选盈利能力好的,用价值因子选择估值低的,综合质量和价值因子选出 “质优价低” 的标的进行投资。

神奇公式的出处可以参考这篇专栏文章:

乔尔・格林布拉特投资成功的秘密:“神奇公式”

神奇公式是谁发明的?

美国投资大师乔尔格林布拉特在《股市稳赚》这本书中对神奇公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投资大师乔尔格林布拉特的生平可以看这篇专栏文章:

神奇公式诞生背后的故事:价值投资大师乔尔・格林布拉特的传奇

神奇公式真的神奇吗?

长期来看,神奇公式之所以神奇就是因为短期不那么神奇。神奇公式的神奇之处就是持有期限越长回报越高。如果你要的不是短期暴利,而是长期收益,那么选择神奇公式之后耐心等待最重要

神奇公式的神奇之处

二、神奇公式指数介绍

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代码 930949)是采用神奇公式的选股思想编制的策略指数。编制方法和成份股完全公开透明,可以在中证指数公司网站查阅。

神奇公式指数编制方法详见这篇文章

神奇公式指数编制方法

神奇公式的 ROC 与通常算法有什么不同?

神奇公式的 ROC 与通常算法有什么不同?

关于更新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编制方案的说明

关于更新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编制方案的说明

关于神奇公式指数分析可以看这篇专栏文章:

神奇公式指数分析

神奇公式指数具有大赢小输的特征

“大赢小输” 的神奇公式指数 —— 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

价值投资的 SmartBeta 指数 — 价值 / 质量双因子指数产品研究

转:价值投资的 SmartBeta 指数 — 价值 / 质量双因子指数产品研究 (海通证券)

价值 / 质量双因子策略指数海外发展情况

价值 / 质量双因子策略指数海外发展情况

神奇公式指数都选中了哪些成份股?

神奇公式指数成份股

创业板指中证 500 和中证价值回报指数的商誉减值风险比较

创业板指、中证 500 和中证价值回报指数的商誉减值风险比较

三、神奇公式指数的成份股案例分析

1、入选次数最多的股票 A

案例分析:入选神奇公式指数次数最多的股票 A

2、神奇公式为什么会对股票 B 失效?

案例分析:神奇公式为什么会对股票 B 失效?

3、神奇公式对周期股有效吗?

案例分析:神奇公式对周期股有效吗?

4、高比例现金分红的股票 D

案例分析:神奇公式指数中高比例现金分红的股票 D

四、投资建议

牛市中神奇公式的投资姿势

牛市中神奇公式的投资姿势

为什么推荐长期持有神奇公式指数?

为什么推荐长期持有神奇公式指数?

谈谈时间

谈谈时间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中证价值回报指数的优势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中证价值回报指数的优势

五、定期分析

1、每半年成份股定期调整报告

中证价值回报指数每年 5 月和 11 月第 6 个交易日调整指数成份股,

2018 年 11 月 8 日成份股定期调整分析:

2018 年 11 月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成份股定期调整分析

2019 年 5 月 13 日成份股定期调整分析:

2、每月指数月报

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2019 年 2 月月报

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2019 年 2 月月报

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2019 年 3 月月报

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2019 年 3 月月报

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2019 年 4 月月报

神奇公式指数(中证价值回报指数)2019 年 4 月月报

3、每月基金月报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 3 月月报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 3 月月报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 4 月月报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 4 月月报

4、基金定期报告及同业分析

策略指数基金 2018 年三季报分析

策略指数基金 2018 年三季报分析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第 1 季度报告

中邮中证价值回报量化策略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2019 年第 1 季度报告

价值 / 质量双因子策略指数基金 2019 年 1 季报比较

价值 / 质量双因子策略指数基金 2019 年 1 季报比较

5、上市公司财报解读

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半年报

用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半年报

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年报(白酒)

用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年报(白酒)

用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年报(水泥)

用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年报(水泥)

用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年报(化工)

用神奇公式的方法筛选 A 股 2018 年年报(化工)

六、基金投资的基础知识介绍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打新篇

说说小规模基金的优势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清盘篇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清盘篇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发起式基金篇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发起式基金篇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定制指数篇

小规模指数基金四部曲之定制指数篇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区别

网页链接 {#买基有攻略#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区别}{#买基有攻略#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区别}

关于基金费用的那些事

关于基金费用的那些事

七、资料

如果大家想研究神奇公式指数可以去这个地址下载数据和研究报告

网页链接

提取码:pcp4

"神奇公式指数"(Magic Formula Index)通常与一种投资策略有关,这个策略由著名投资者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提出,并在他的书《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中详细介绍。这个策略主要依赖于 “神奇公式”,即通过结合两项财务指标来筛选投资标的,旨在帮助投资者挑选出被低估的股票。

神奇公式的关键要素:#

  1. 高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ROC):
    • 这衡量的是公司通过其资本投入所获得的收益率。高回报率意味着公司能够有效地利用其资本来创造利润。
  2. 低企业价值倍数(Earnings Yield, EY):
    • 这衡量公司股票价格与其盈利之间的比率。低企业价值倍数意味着公司相对于其盈利来说被低估。

神奇公式的使用步骤:#

  1. 计算所有股票的回报率(ROC)

    • 通过公司的净营业利润除以其总资本(包括债务和股东权益),计算出回报率。
  2. 计算所有股票的收益率(EY)

    • 通过公司的利润除以其企业价值(市值 + 债务 - 现金),计算出收益率。
  3. 按照这两个指标对股票进行排序

    • 将所有股票根据回报率(ROC)从高到低排列,再根据收益率(EY)从高到低排列。
  4. 选择排名靠前的股票

    • 从这些排序中选出排名前几的股票。通常建议在筛选出来的股票中进行投资,持有一段时间(比如 1 年),再根据新的筛选结果做出调整。

计算神奇公式指数(Magic Formula Index)#

神奇公式指数可能指的是通过综合这两个指标(回报率和收益率)来构建一个股票指数或投资组合。根据神奇公式的原理,筛选出被低估且具有高回报潜力的股票,构建一个指数或投资组合。一般来说,指数或组合的选股标准遵循以下方式:

  • 股票的回报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股票的企业价值倍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通过这种方法,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中找到潜力股,进行长期持有,从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神奇公式的优势和挑战:#

优势:

  • 简单易懂,基于两项财务指标。
  • 长期实践证明,这种策略可以战胜市场。
  • 适用于寻找价值股和高回报股的投资者。

挑战:

  • 对短期市场波动可能敏感,适合长期投资者。
  • 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可能不如其他策略表现优秀。

综上,神奇公式指数是通过选取具有高回报率和低企业价值倍数的股票来构建投资组合的一种策略。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一指数或类似的筛选方式,挑选出被市场低估且有潜力的股票,从而实现长期的超越市场回报。

选择这类基金牛熊都不怕#

投资应有 “非牛思维” 经过一番的跌宕起伏,大家还相信这是牛市吗?在我看来,长期股市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缓慢向上的趋势,但是短期行情是不可预测的。牛... 经过一番的跌宕起伏,大家还相信这是牛市吗?在我看来,长期股市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缓慢向上的趋势,但是短期行情是不可预测的。牛...

image

经过一番的跌宕起伏,大家还相信这是牛市吗?在我看来,长期股市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缓慢向上的趋势,但是短期行情是不可预测的。牛市永远是过后才知道的。毫不客气地说,预测具体点位的行为在我看就是为了哗众取宠。下面且看随手截取的今年一季度的预测:

image

类似这样的言论,一季度还有很多,就不截图得罪人了,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业内专业人士再回头看看当初夸下的海口,内心是啥滋味。

前段时间,看了老唐的新书《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其中一章名为《投资无须接盘侠》对这种 “非牛思维” 更是感受深刻。内容我截取一段:看看在一个超级大熊市下,投资业绩优秀的股票是什么结果。假设:在 1994 年 11.9 元收盘价买入市值 20 万元的泸州老窖,每年收到分红都无脑再投入,每半年下跌 5%,直到 2018 年 6 月 30 日跌至 1.07,够熊了吧?经历了如此超级大熊,1994 年投资的 20 万元泸州老窖,最终是什么结果呢?

截止:2018 年 6 月 30 日,持有 1953.4 万股,股价 1.07 元,对应市值 2090 万,年化回报 21.38%,而 2090 万市值超出实际股价为 60.86 元的真实市值 60% 多,具体计算过程,我就不详述的,可见唐朝老师的新书。

为啥在如此熊市下,还能取得这么优秀的投资战绩?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企业的盈利增长,一是红利再投资复利的力量。即使没有接盘侠,没有牛市,甚至是大熊,也可以获得年化 20% 以上的收益,这就是盈利增长对于股票投资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想着如果来一波牛市,我的资产将会如何如何,那种靠估值泡沫推起来的市值是可遇不可求的,假如以后真的如美股那样走慢牛呢?那么,何为 “非牛思维”?

一、“非牛思维”

“非牛思维” 是我给起的名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它的大概意思就是,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投资决策不能建立在对未来的牛市预期上,要时刻保持一个舒适的仓位,进可攻,退可守,靠盈利增长和估值回归来获取确定性较高的收益,而并非靠估值泡沫,非理性繁荣来获益。

二、为什么要建立 “非牛思维”

非牛思维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思维方式,在投资这件事上,有时候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你对未来的收益率没有过高期待时,投资反而有不错的收益。

比如,2016 年底持有 H 股 ETF,当时只是觉得市盈率不到 6,股息率接近 6,这笔投资即使港股后续行情迟迟不发动,也可以获得接近 6% 的股息收益,也还是不错的。事实上,后来 H 股 ETF 让我获得了一倍多的收益。而当你对投资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它往往让你溃不成军。 其次,当你带着牛市思维做投资,往往会比较激进,加杠杆,追高这些思想随之而来,然而,盈亏同源,盲目追高一些热门的股票或基金,只会让你在没有及时撤出时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再次,“非牛思维” 即:即使没有牛市,也可以获益,这样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投资方式,即:倾向于投资一些低估值或盈利能力好的标的。低估的时候往往股息率也比较高,向下空间小,有一定的安全垫,并且,低估值终有一天会回归正常,只是时间早晚;而盈利能力好的,即使估值不涨(没有牛市行情),也可以靠盈利收获不小的收益。

三、“非牛思维” 对投资指数基金的意义

  1. 对于防御型品种:带着 “非牛思维”,往往会更青睐于业绩较好的宽基指数或弱周期的行业指数。长期持有高 roe 的基金,收获业绩增长。即使没有牛市也可以收获颇丰。

  2. 对于进攻性品种(往往强周期)。一定要在低估时买入,而达到合理估值时,即使市场再热炒,也不再追涨,例如:前期的证券,全指信息等行业指数基金。同时,在估值回归合理后,慢慢将低估时建仓的进攻性品种,逢高减仓。

尤其是没有业绩支撑的强周期品种在估值回归合理后更是要谨慎持有,切不可追高加仓。盈亏同源,进攻性品种往往波动很大,如果在估值泡沫破灭前,没有及时退出,则会遭遇大幅回撤。

此外,最后再强调一下,一些进攻性品种,如果业绩和估值不能同步增长,那么估值的提升无异于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投资周期性强的行业指数基金,要对其周期性有相当地了解,只有当业绩和估值同步提升时,才能收获戴维斯双击。

而在行业基金中,只有证券行业 $ 证券 ETF (SH512880)$ 是业绩和估值可以同步提升的,其他的行业指数基金,例如中证煤炭中证军工中证环保中证传媒等行业,如果不懂得行业的周期发展规律,估值和业绩的提升往往就是不同步的。

所以无论周期股还是行业的投资难度都非常大,因为首先必须要对行业周期的低谷和高点有所判断,行业周期又和经济周期休戚相关,而对经济周期的研判,专家都吃不准,更何况我们普通散户。

给大家看看 2015 年以后的中证传媒,它的周期你能看懂吗?这样的指数什么时候能业绩修复,我们其实无从知晓,而这段时间,如果投资了这样的指数,亏损的不光是金钱,更是机会成本,因为,即使你不挑不选拿着沪深 300,也妥妥跑赢它。况且中证传媒里的成分股里有传媒公司,信息技术、可选消费等不同行业,详见之前的文章:投资指数基金不得不知的行业分类

image

image

所以,投资强周期行业风险很大,务必要适时止盈,在没有业绩支撑的估值提升后,必须及时降低仓位,以防回撤风险。

介绍 3 条实用的基金投资方法#

说几个无脑、实用的基金投资方法 先说一个老梗。《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傻姑,人很傻,不过,黄药师传授给了傻姑三招掌法和叉法。这三招掌法和叉法简单、无脑,但... 先说一个老梗。《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傻姑,人很傻,不过,黄药师传授给了傻姑三招掌法和叉法。这三招掌法和叉法简单、无脑,但...

先说一个老梗。

《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傻姑,人很傻,不过,黄药师传授给了傻姑三招掌法和叉法。

这三招掌法和叉法简单、无脑,但威力极大,连李莫愁这等高手,也奈何傻姑不得。

我们这些普通人学习投资,很像傻姑学武功。

体系全面、博大精深、融会贯通,这些是对投资高手的要求;我们这些普通人,能掌握几个无脑、实用的投资技巧,就足够受益终生了。

下面三条,是根据我这些年来的投资经验,总结出的基金投资方法。

这些方法,肯定不是最优方法,但胜在简单、实用,适合中国国情,长期肯定可以赚钱,短期也亏不了太多钱。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复利先生,每天有投资笔记更新,梳理当天有价值的投资信息。

一、主动基金选头牌

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明星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累计净值高,当然,规模也比较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基金公司通常会倾斜自己内部的优势资源,这些产品大概率也会业绩长红。如果一家基金公司,都没有一个旗舰产品,那说明这家公司真的是太失败了。

举个栗子,虽然邓晓峰离开博时了,但博时主题行业仍然继续大幅跑赢市场。

那么,各家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有哪些呢?综合考虑业绩、规模、知名度、投资风格等因素,我挑选了以下 13 只明星产品。

image

特别提示,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即使明星基金经理,也有失手的时候,分散配置,各家都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长期应该可以跑赢大盘。

二、连涨两年不要买

自 90 年代初诞生以来,国内股市的风格一直都是「暴涨暴跌」、「牛短熊长」。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交易主体是散户,主要指数的权重股中周期股占比很高等等。

目前来看,这些因素在短期内都很难改变。

从 1993 年以来,国内股市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轮,持续时间超过两年半的牛市。

这个规律未来或许会打破,但以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风格,连涨两年之后,即使未来还会涨,但估值肯定也不便宜了,这时候,肯定也不安全了。

其实,绝大多数人只要能克制住对「牛市」、「暴利」的诱惑,不在市场过热阶段进场,就已经赢了。

三、3000 点下做定投

无论是从绝对点位,还是历史估值数据看,上证指数 3000 点,都是国内股市的中枢位置。

这个位置,虽然谈不上贵,但也谈不上特别便宜。

因此,3000 点以下,定投沪深 300 等蓝筹股指数基金,3000 点以上,耐心等待,持有货币,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我也向大家介绍过多次。

可能很多人会说,如果上证指数未来再也不会跌破 3000 点,或者,在 3000 点以下维持的时间很短暂,怎么办?

没错,两个月前,在 3000 点之上时,也有人问过这个问题。

我想说,这只是一个最简单无脑的策略,优点就是简单、直接,适用于那些只能看懂上证指数点位和基金代码的投资者,各位高手请自动略过。

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最要紧的是不要亏钱,如果上证指数一直在 3000 点以上,他一直持有货币基金,也可以战胜 90% 投资股市的人,因为股市本身就是七亏二平一赚。

如果上证指数在 3000 点以下停留足够长的时间,TA 能坚持定投,并在 3000 点以上逐步兑现浮盈,收益想必也会不错,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就该知足了。

慧眼严选指数基金#

慧眼严选指数基金 #买基有攻略 #@今日话题指数基金和 ETF 都是简单透明的投资工具。基金持仓是透明的,但投资指数基金和 ETF 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买基有攻略 #@今日话题指数基金和 ETF 都是简单透明的投资工具。基金持仓是透明的,但投资指数基金和 ETF 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image

#买基有攻略#

@今日话题

指数基金和 ETF 都是简单透明的投资工具。基金持仓是透明的,但投资指数基金和 ETF 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帮助大家选好指数型产品,利用公开的信息看透指数的真面目,并告诉大家在同类指数基金当中,应该怎么选合适的投资品种。

本文分三部分:

一, 三步透析指数

二, 投资指数基金,关注三要素

投资指数基金时,关注以下三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1. 基金的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是指指数基金的表现与其跟踪的基准指数之间的偏差。一个低的跟踪误差意味着该基金的回报更接近基准指数的回报。投资者应选择跟踪误差较小的指数基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基准指数同步的回报。

2. 基金的费用#

指数基金的费用通常较低,但不同基金之间的费用差异可能较大。主要包括管理费、托管费以及其他可能的附加费用。较低的费用意味着你能保留更多的投资回报,因此选择费用较低的基金有助于长期收益的提高。

3. 基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指的是你能多快地买入或卖出基金份额以及成交的价格。流动性差的基金可能会面临买卖不便或较大的价差,因此投资者应选择流动性较强、成交量较大的指数基金。这通常能带来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容易的交易体验。

这三要素结合起来,有助于在指数基金投资中实现更稳定、更高效的收益。

三, 对指数基金投资者的三点提示

对于指数基金投资者,以下是三点重要提示:

  1. 长期投资视角
    指数基金通常跟踪市场的整体表现,因此,它们的回报往往会随着市场的长期增长而上涨。投资者应持有长期投资心态,而不是短期追求波动性带来的短期利润。通过耐心持有,可以充分利用复利效应,从市场整体增长中受益。

  2.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虽然指数基金本身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比如投资多个行业和公司),但投资者仍应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进一步多样化资产配置。这意味着,可以考虑投资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如国内外、不同规模的企业等),并结合其他类型的资产(如债券、房地产等)来分散风险。

  3. 避免市场时机操作
    许多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感到焦虑,想要频繁买入或卖出基金。然而,频繁的市场时机操作往往会导致错失市场的长期增长。指数基金的优势之一就是低费用和简单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应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做出过度反应,保持纪律性和一致性。

前言

当下指数基金和 ETF 很火,雪球上就有大 V 分享投资心得。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指南?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些方法,教投资者分析指数基金和 ETF 的持仓,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指数基金和 ETF 都是跟踪特定指数的基金产品。相比主动管理的基金,最大的特点是指数规则透明,基金持仓透明。投资者不仅能知道当下基金持仓的股票,甚至可以提前预测基金未来的仓位变化。比如,在沪深 300 等指数半年调整样本之前,就有机构提前发布预测调样名单。从结果上来看,预测准确率都在 80% 以上。

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指数基金、特别是 ETF 持仓完全透明的特点,去分析基金组合,帮助投资者明明白白买指数基金和 ETF。

分析指数基金的持仓,其实就是分析指数的成份股。因此,关于挑选指数基金产品的步骤,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谈指数,第二部分谈跟踪指数的基金和 ETF。

说明一下,以下分析的指数和基金,指的是股票指数和股票指数基金和 ETF。不涉及债券指数和债券指数型产品。

一、 三步透析指数

指数基金和 ETF 都是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所谓跟踪指数,就是根据指数每日的成份股和权重去配置股票。在理想状态下,指数每天涨跌多少,跟踪指数的基金当天涨跌也应该是多少。

所以,分析基金的投资绩效,其实就是分析指数的表现。而决定指数当天表现的,则是指数成份股每天的涨跌。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指数的成份股(特别是权重股)、行业分布、编制方法,等等。

指数代表的是上市公司群体的特征。按照刻画的角度不同,可将指数分成以下几类: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等。

哪里去看指数的信息?指数是由专业的指数编制机构所编制。指数编制的规则是透明的,指数编制机构网站上有每条指数的编制方案,并且每天更新指数的成份股。因此,研究指数基金,第一步应该从指数编制方案开始。

举个例子,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 50 指数是由深证信息公司编制,去公司的网站,可以找到指数的编制方案和成份股名单。创业板指数属于规模指数,反映创业板板块中市值前 100 位的上市公司的表现。而创业板 50 指数属于策略指数。使用的策略是在创业板指数 100 家公司中,选择历史成交量大的 50 家上市公司。

我们建议从以下五个角度对一条指数进行初步诊断:样本空间、选样方法,加权方法、调样频率、成份股数量。以创业板指数为例:

image

再比较创业板 50 指数:

image

对指数的第二步诊断是观察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和行业分布。也就是说,成份股当中大盘股票居多还是小盘股票居多,成份股在每个行业当中的占比情况如何。继续以创业板指数为例。创业板指数当中,以小盘股居多。关于指数的大小盘状况。可以使用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三条指数的成份股判断成份股的盘别。去中证指数公司网站下载沪深 300、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的指数成份股名单,可以把这三条指数当作大盘、中盘和小盘的代表。打开你研究的指数的成份股,在 Excel 当中,用 vlookup 函数匹配每个成份股是否属于以上三条基准指数。比如,在创业板成份股当中,沪深 300 的成份股 17 之,中证 500 成份股 34 只,中证 1000 成份股 44 只。可见,创业板指数是明显的小盘风格。

创业板指数的行业分布,可以参见指数简介中的饼图:

image

第三步诊断看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指数提供商一般不提供每天所有成份股的权重名单。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前十大权重股的权重,可以对基金的持仓有一定的认识。比如创业板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如下:

image

创业板指数 100 只成份股当中,前十大股票的权重刚好占到指数权重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中温氏股份权重远高于第二大成份股。温氏股份的涨跌对创业板指数的影响最大。

再看看创业板 50 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占所有 50 只股票权重的 40%。最关键的是,我们发现温氏股份不在成份股当中。

image

通过以上对指数进行三步诊断,我们了解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 50 指数的区别。当投资者选择创业板相关基金产品的时候,就能做到心里有数。

分析指数的行业分布能帮我们更好地挑选合适的指数产品。

再举个例子。最近某家基金公司发行了基本面 50 指数的 ETF 产品。所谓基本面策略指数,是从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 4 个基本面要素来衡量的经济规模最大的 A 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且样本个股的权重配置与其经济规模相适应。基本面 50 指数就是按上面四类基本面因子选择 50 家上市公司组合指数样本。

基本面 50 指数的行业分布,发现金融地产的权重达到 60%。进一步看前 10 大权重股的分布。看到基本面因子选出来的前 10 大权重股当中,银行股占据了 7 家之多。权重最大的是中国平安。如果把 50 只成份股的列表下载,发现银行股数量总共有 15 只。

image

通过这样的透析,我们可以判断基本面 50 指数是一只偏向金融的指数。如果作为投资者,你觉得基本面策略有效,但又不太看好银行股,基本面 50 ETF 可能不是合适你的投资标的。也许可以考虑基于深圳单市场的基本面策略指数产品。比如有基金公司基于深证基本面 60 指数发行了 ETF。深证基本面 60 指数的行业分布如下:

image

由于银行股大部分在上交所上市,深证基本面指数的金融地产权重只有 30% 左右。进一步分析前十大权重股,格力电器权重最大,消费类股票在前十大权重股当中占比比较高。

此外,通过分析指数成份股,还可以对主题指数的投资范围有清楚的了解。举个例子,有公司发行了养老产业的指数基金。国内上市公司当中,到底有多少主营业务跟养老产业直接相关呢?看看中证养老产业指数的编制方案,方案中规定,归属消费电子、休闲用品、酒店旅游、教育、文化传媒、药品零售、乳品、家庭用品、医药卫生、人寿保险、互联网软件等行业的股票纳入指数样本。看看指数成份股的行业分布和前十大权重股,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判断指数基金的投资价值。

二、 透析指数基金,关注三要素

第一部分谈了如何研究一条指数。第二部分谈谈跟踪指数的基金的选择。

这里谈的指数基金,包括传统的指数基金,包括指数增强基金,也包括 ETF。在这三类产品中如何进行选择?首先,指数增强基金同指数基金和 ETF 不一样,指数增强的目的是要超越指数表现。因此,指数增强基金赋予基金经理一定的主动管理空间。而 ETF 和指数基金的差异主要在运作方式上。ETF 是场内交易型产品。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像股票一样买卖。它另外一个特征是实物申购赎回,普通投资者一般只进行二级市场买卖,因此申购赎回不多做介绍。指数基金是传统的场外基金。ETF 的买卖效率高于指数基金,但只能在场内通过股票账户进行操作。以下所说的指数基金,包括指数基金和 ETF。

指数基金的收益特征主要是由指数决定的。指数基金只是简单复制所跟踪的指数,因此挑选指数基金没有选择指数那么重要。怎么挑选指数型产品呢?我想,可以参照三条原则去筛选。第一看费率,第二看规模,第三看跟踪误差。

1、费率

指数基金持仓透明,相比主动基金费率低。比较跟踪同一指数的基金时,费率就是重要的指标。国内指数基金大部分的管理费率是 0.5%。目前还有不少分级基金,母基金是指数基金,但分级基金的母基金费率很高。投资者参与指数基金,请避开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比指数基金和 ETF 高。

强调一点,不管是规模指数还是策略指数,只要是指数基金,都是简单复制跟踪策略。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差别的。因此,除非是 QDII 的指数基金,否则基金的费率不宜超过 0.6%。目前,已经有几只沪深 300中证 500创业板指数等 ETF 大幅度降低管理费率。

ETF 和指数基金,一个场内交易,一个场外申赎。管理费率相差无几,但综合下来,还是 ETF 费率更低。交易 ETF,券商收交易佣金。申赎指数基金,管理人收申购赎回费。申购赎回费高于 ETF 的交易佣金。从费率角度说,是 ETF 更有优势。

对于没有场内账户,或者想参与定投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场外指数基金也未尝不可。一般场外基金还分 A 和 C 两类份额。A 份额收申购赎回费,C 份额申购赎回费比较低,但多收一笔销售服务费。基金公司一般会建议投资者,做短线波段参与 C 份额。我的建议是,如果真打算做短线波段,ETF 会是更理想的选择。如果进行场外申购赎回,建议还是选择 A 份额,在天天基金、基金公司直销平台上申购,申购费率一般都能打折。

2、规模

基金现有规模也是投资指数基金的重要考量因素。这一点对 ETF 特别关键。因为 ETF 规模太小,二级市场交易一般不活跃。如果交易不活跃,场内折价的概率会很大。根据 ETF 的套利机制,折价套利会进一步引发 ETF 规模缩小。因此,不建议投资者参与规模特别小的 ETF。一般 5 亿规模以上的 ETF 的流动性都不成问题。

此外规模太小的指数基金和 ETF 清盘的风险也比较大。比如几年前某基金公司清盘过上证市值百强 ETF,原因就是基金规模太小。

3、跟踪误差

跟踪误差其实跟费率是相关的。因为基金的各项费用都是从持有人的基金资产中计提的。费率约高,跟踪效果就越差。指数的收益是不考虑成本和各种摩擦的。但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成本和费用。比如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指数使用费,都要从基金资产中计提。除此之外,基金的买卖股票的交易佣金也是运作成本,还有信息披露费、年度报告的审计费等等,这些都是基金资产的净流出。特别是基金的信息披露费、年报审计费等成本,一般都是固定费用,跟基金规模大小没有关系。这笔费用由每位持有人分摊。基金规模越大,每个投资者身上分摊的固定成本会越小。

前面说的费用是基金资产的净流出。而上市公司的分红、证券借贷等等则是基金资产的净流入。资产净流出会拖累基金的表现,而净流入则会增强基金的收益。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分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区别在于对成份股分红的处理。价格指数对成份股的分红不做处理,因此,当有上市公司进行分红,在除息基准日那天,上市公司开盘股价回落。假设其他成份股股价没有变化,那么指数点位会比前一日收盘的点位低。而对于跟踪指数的基金来说,当天收到了上市公司的分红,基金资产的总市值并没有下跌。因此,分红是对指数基金收益的正向贡献。而全收益指数考虑了上市公司分红再投资收益。所以,要比较基金同指数的跟踪误差,严格的方法是用基金累计净值跟相应全收益指数去比较。从下图可以看到,国内最大的跟踪沪深 300 指数的 ETF 的跟踪效果不错。

image

在跟踪误差方面,ETF 比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小。因为 ETF 的股票持仓比例更高。而指数基金一般而言会保留 5% 的现金仓位。更重要的是,所有上市的 ETF 基金都公布每日的申购赎回清单,申购赎回清单都是根据指数每天的成份股权重数据制作。投资者甚至可以根据申购赎回清单计算出 ETF 持仓中的每只股票的权重。具体请见观察员写的另一篇文章《如何获取指数成份股名单和每日权重》。

三、对指数基金投资者的三点提示

最后对于指数投资的朋友,提示三点注意事项:

第一、指数基金是高风险品种,对投资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指数基金是低成本投资,但绝不是低风险投资。所谓低成本,主要指的是管理费率比较低。指数基金和 ETF 管理人不会帮你择时,基金始终是满仓运作。所以在市场涨的时候,主动基金业绩往往赶不上指数基金。但是在市场跌的时候,指数基金的回撤也比较大。而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波动巨大。因此,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要会择时。

看上面这张沪深 300 指数 5 年以来的走势。如果你在 2015 年牛市大顶点买入沪深 300 指数,到现在也是负收益。因此,投资指数基金,择时非常重要。这方面,雪球上很多牛人分享了定投、根据指数市盈率进行买入卖出等方法,投资者可以参考。

第二、投资者很关注指数的历史走势,但只有指数发布之后的历史行情才是有真实的。新指数发布的时候,都会回溯前几年的走势,这种回溯难免存在前视偏差(look-ahead bias),就是说,使用了在当时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某指数发布于 2015 年初,在行情软件里能看到指数 2012 年以来的走势。其中只有 2015 年之后的历史行情才有研究价值,2015 年前的回溯行情就不要太当真了。

第三、指数的编制方法无法规避个股的财务风险和假账风险。比如现在已经被 st 的康得新和即将被 st 的康美药业。目前都还在沪深 300 指数的成份股当中。往远一点说,乐视网曾经是创业板指数的权重股。规模类指数的编制方案根据公司市值排序。即使是策略指数,也难以避免踩雷。比如 st 康得,目前还在几条基本面指数的成份股里面。

对于被 st 的股票的处理方式,中证指数公司的沪深 300 等指数规则要求不纳入 st 股票。但是在股票被监管 st 之后,并不立即从指数中剔除。要到半年调样时才会请出指数成份股名单。而深证信的深成指等指数处理 st 股票更为及时,规则要求如果被 st,则下个月就会触发临时调样,从指数样本中剔除。因此,近日深成指公告剔除了 st 雏鹰和 st 印纪。

结语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最近做了一份调查,名为 2018 年美国家庭投资共同基金关注哪些指标,调查结果发现:投资者第一关注的是投资目标和基金的风险水平。第二是基金的历史表现和相比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对收益。第三是费率。在本文里,我们通过研究指数的编制方案和成份股考察基金的持仓。通过关注基金的跟踪误差和费率等要素帮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通过指数和基金两个层面的研究,对指数基金和 ETF 做了详尽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选择好的指数,选择好的基金,实现你的投资目标。

我的基金选择观:权益类基金篇#

权益类基金按照管理方式看,可以分为主动管理的、被动管理的,或有约束的主动管理。从投资的市场看,则是分为境内、境外、跨境三类。

01 | 股票型基金篇#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用基金来配置股票类资产应该选择指数型基金而非主动管理型基金。

如果非要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则必须具备以下的认知:

①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十分了解,对基金经理的人品十分信任。

**②有基本的证券分析功底,认可基金经理前十大重仓股中的多数持股。** 换句话说,若让你主动投资,你愿意持有该基金经理选择的前十大重仓股。

image

以 15 年 12 月为界,某基金前 3 年回报惊人,后 3 年跌幅惊人。潮水退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遗憾的是参与谎言的投机者,无法在被人识破之前提前退出。

③能够对基金业绩的取得进行归因,过往的好业绩、阶段性的不佳业绩自己能够进行解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基金经理业绩的取得是因为运气还是实力。

我心目中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坚持基本面投资,敢于逆向投资,投资组合中的核心持股应该持有一段的时日至价值发现,基金的投资具有较低的换手收率。

image

价值发现需要一定的投资时长,持股期限较长的基金通常换手率较低

在撰写基金季度报时能够阐述清楚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能够进行一定的投资者教育,让定期报告起到与投资者沟通的作用。在投资上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

考虑到明星基金经理管理开放式基金很容易出现基金规模恶性膨胀导致均值回归的现象,故而在主动型基金投资时不要忘记封闭式基金。

与开放式基金相比,封闭基金不受投资者申赎的扰动,基金经理能够较好地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投资。

拓展阅读:

为什么普通投资者应慎重投资主动基金

对某逆向策略基金投资失败的反思

02 | 指数型基金篇#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主动投资还是定投都建议选择场外指数基金,普通指数基金与 ETF 联接基金均可。

image

几个低费率宽基 ETF

** 对于同质化的宽基指数,若场内投资 ETF 优先选择管理费 + 托管费更低,同时流动性满足自己资金量需求的标的。** 若场外投资,申购管理费 + 托管费最低的 ETF 联接基金即可。

与场内投资相比,场外投资省心省力,不必自己手动挂单,能够与市场保持较远的距离。

与场内手动定投相比,场外自动扣款定投有利于强化投资纪律,改善逆向投资的恐惧问题。

拓展阅读:

上证 50 指数投资工具怎么选?

沪深 300 指数投资工具怎么选?

三个中证红利指数投资工具的对比与选择

03 | 指数增强型基金篇#

沪深 300中证 500 等宽基指数均为市值加权指数,被动型指数基金采用完全复制的方式来持有指数中的所有成分股。

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投资逻辑是基金经理有能力对指数进行优化,以取得相较原生指数的超额收益。

image

老牌沪深 300 增强与 300ETF/300 全收益指数之比较

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增强方式有四种:

**①剔除劣质公司,增加优秀公司的权重。** 比如,16 年时多数沪深 300 指数增强不配置乐视网;例如当下,剔除康美药业康得新。比如,300 增强多配置招商,剔除纳入指数的次新中小银行。

**②增加有超额收益的行业权重,削减或剔除无超额收益的行业。** 例如,16 年至今适度超配消费股、金融股,削减钢铁股、有色股、传媒股。

③配置一些贴水的股指期货,这本质上是一种远期的低风险套利。

image

申万菱信中证 500 指数优选增强的前十大重仓股积极投资了部分沪深 300 指数的成分股

**④有严格仓位限制的积极投资。** 例如,中证 500 增强中基金经理配置少量沪深 300 指数的成分股。

如果投资者对上述四种指数增强方法信赖,对于基金经理的指数增强或量化投资能力认可,则可以用指数增强型基金来替代被动型的指数基金。

image

上证 50 指数投资的主动与被动比较

考虑到同类指数增强型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投资标的,为了获取稳定的指数增强收益,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 3 个左右的指数增强型基金,以规避单一指数增强型基金阶段性跑输对标指数的风险。

** 要注意的是,牛市主升浪阶段对于指数增强型基金很不友好。** 一方面,牛市中基本面因子、红利因子有效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投资者的密集申购会导致基金的股票仓位被动降低。

与被动型指数基金相比较,指数增强型基金管理费 + 较高,多数指数 ETF 管理费 + 托管费 = 0.6%/ 年,指数增强型基金的管理费 + 托管费多数为 1.2%/ 年。

拓展阅读:

视频分享 - 策略型指数的应用:沪深 300 增强 DIY

用指数战胜指数:沪深 300 指数增强策略 DIY

04 | smart beta 篇#

smart beta 强调因子暴露,目前我国公募 smart beta 中常见的因子有红利、基本面、低波动、价值等等。投资 smart beta 万勿被过去超高的回报所吸引,一定要细究过去高回报取得的原因,以及未来是否可持续。

选择 smart beta 是因为你对策略因子有效性的认可,而非对于指数过往高回报的贪恋。在信任策略因子时还需要有盈亏同源的觉悟。

当然,即便是突出暴露单一因子,各大指数编制的具体规则依然不同。投资者应该深入了解指数的编制规则,尽量选择编制规则更为合理的指数。

拓展阅读:聪明贝塔更需聪明的投资者

05 | QDII 基金篇#

境外投资市场的有效性远远强于 A 股,投资股票型 QDII 基金应该选择指数型基金,慎重选择或者不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

抛开境外投资市场有效性强的因素,主动管理型的 QDII 股票基金,多数管理费 + 托管费高达 2.15%,如果基金的投资形式又是 FOF,则成本就更高。

不少投资市场预期年化回报也就是 10%,主动管理型 QDII 高昂的管理成本会蚕食掉相当的投资收益,跑不赢常规 QDII 指数基金是常有的事情。

非香港 QDII 指数基金,多数的管理费 + 托管费为 1%±0.2%,尽管比国内指数基金贵了近一倍,但相较费率高达 2.15% 的主动型 QDII 还是有优势的。

06 | 权益类基金小结#

普通投资者在选择权益类基金时应该以低费率的指数型基金为主。

除非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策略、人品足够信任,且懂得证券分析,愿意投资基金经理的前十大重仓股,否则尽量不要选择主动型基金。

若自己信赖的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封闭式基金且有折价,可以考虑场内投资有折价的封闭基金。

若信赖指数增强策略,可以同种指数增强持有 3 个左右,以期让指数增强效果更为稳定。

投资 smart beta 看重的是策略因子,而非历史的光鲜业绩。要深究 smart beta 的编制规则,选择规则更为科学合理的指数。

境外市场的股票投资不选主动管理型基金,选择费率低,追踪指数误差小的指数型 QDII 基金。

普通投资者从远离市场、平和投资心态、保持投资纪律、节省时间成本的角度出发,应该尽量选择场外低费率的普通指数基金、ETF 联接基金,而非直接挂单买卖 ETF。

我的基金选择观:固定收益类基金篇#

我的基金选择观:固定收益类基金篇 #买基有攻略 #,既然是攻略就应该凝练精华。拜读了不少前辈、老师的帖子,权益类基金的投资攻略有很多,但固定收益类基金也是我...# 买基有攻略 #,既然是攻略就应该凝练精华。拜读了不少前辈、老师的帖子,权益类基金的投资攻略有很多,但固定收益类基金也是我...

image

#买基有攻略#,既然是攻略就应该凝练精华。拜读了不少前辈、老师的帖子,权益类基金的投资攻略有很多,但固定收益类基金也是我们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不应该被忽视。我的基金选择观,先从固定收益类基金说开去。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EncounterAlpha,日拱一卒,分享一些基金投资的粗浅思考。

01 | 货币基金篇#

在保证能够 T+0 取现且到账快速的情况下,选择低三费货币基金

以易方达现金增利货币 B(000621)、南方天天利货币 B(003474)、南方收益宝货币 B(202308)为代表的低三费货币基金管理费 + 托管费 + 销售服务费均为 0.2% 或 0.21%/ 年。

image

易方达货币为三费高达 0.68% 的老货基,余额宝三费高达 0.63%,三年的时间与低三费货基相比劣势明显

相较费率高达 0.68%/ 年的老货币基金,上述低三费货币基金每年理论的超额收益就高达 0.47%

image

低三费与绩优货币基金汇总

货币基金本来预期收益率就不高,有 10 年以上历史的货币基金,排名靠前的年化收益率在 3.5% 左右。据此,可想而知,每年节省 0.47% 的管理成本意味着什么。

同样的 1 万元,0.47% 的超额收益就是 47 元,用来吃一顿金拱门不好吗?何必要白白落入他人的腰包呢?

02 | 纯债基金篇#

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参照,当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靠近 4% 时配置长债(通常久期为 7-10 年),当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靠近 3% 时配置短债基金,或者放弃纯债基金,配置货币基金

image

当前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3.27%,靠近 3% 不适合配置长债,而 18 年年初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3.9% 左右,靠近 4% 故而适合配置长债。

image

低费率债券指数基金汇总

国债收益率下行,意味着债券价格上涨,反之,国债收益率上行,意味着债券价格下跌。故而长久期债券要在国债收益率高位,债券价格便宜时投资,当国债收益率临近低位,债券价格不在便宜时抛售。

03 | 短债基金篇#

如果不在意短债、超短债基金的微小波动,能够持有一段时日至免赎回费,则短债、超短债基金可以视为是货币基金 Pro。

image

与低三费货币基金相比,有望取得一定的超额收益,但债券熊市时收益率也会逊于低三费货币基金。一句话概括就是配置与不配置皆可。

若选择短债基金,也要规避高三费的老基金选择最近几年新成立的低三费短债基金。

04 | 普通型债基篇#

普通型债券基金是指,不可以主动投资股票,但相较纯债基金可以投资一定比例的可转换债券(含可交换债)的债券型基金。

普通型债券基金预期收益和波动均高于纯债基金,在选择时思路与挑选其他主动管理基金一样,需要对基金经理有足够的信赖。

选择普通型债券基金,最好选择基金经理管理时间较长,且晨星评级较高的基金。债券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在任时间远超股票型基金,更长的考察时间有利于淘汰依靠运气而非实力取得业绩的基金经理。

image

大成债券自 03 年成立以来,任意完整自然年均为正收益

普通型债券基金比较优秀的典型是王立经理管理的大成债券 A/B(090002)、张雪经理管理的大摩强收益债券(233005)、马龙经理管理的招商产业债券(217002)、祝松经理管理的鹏华产业债券(206018)等。

05 | 二级债基篇#

二级债基在普通型债券基金的基础上至多可投资不超过 20% 的股票,其风险收益特征很像是股债 2:8 的组合。

部分二级债基投资可转债非常激进,例如易方达安心回报债券、博时信用债券,这部分二级债基又表现出了部分可转债基金的特点。

二级债基的选择对于基金经理的股票投资和可转债投资都有要求。股票投资方面,最好能坚持较低换手率的基本面投资。

image

我关注的几个二级债基

投资者可以选择基金经理在任时间长,经历过一轮牛熊以上检验的基金经理管理的标的。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易方达的胡剑、张清华、博时的过钧、东证资管的饶刚、这四位基金经理最受本人信赖。

在投资二级债基时,需要根据过去最差 3/6 个月的回报来推测可能有的最大回撤。能够承受阶段性亏损,希望达成抵御通胀目标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二级债基。

此外,二级债基也适合在股市行情不明朗,股市估值处于中位数时当做 “可转换现金” 配置。

image

下跌行情中二级债基是不错的可转换现金

这种配置思路的简要逻辑是,后市股市继续上涨,二级债基中的股票与可转债跟涨,相较指数型基金吃肉,二级债基能取得 “喝汤” 的回报。

若后市股市转跌,二级债基小跌不伤及本金之根本,未来股市跌至低估,此时卖出二级债基买入性价比更高的指数基金。

06 | 可转债基金篇#

与二级债基相比,可转债基金要求固定收益类资产不低于 80% 要投资可转债,相当于有了硬性的可转债仓位要求。

image

高杠杆的可转债基金在牛末熊初时波动可能大于指数基金

可转债基金的投资风险较高,阶段性的波动与指数型基金相若,因可转债基金普遍存在杠杆,牛末熊初之际的跌幅可能甚于指数基金。在投资可转债基金之前,投资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可转债基金阶段性波动不对称的特点。

投资可转债基金除了评估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之外,还要评估可转债基金的投资特点。

主要的考虑方向有,可转债投资是集中还是分散,是投资低价债性强的可转债权重高,还是投资高价股性活跃的可转债权重高,基金当前是低杠杆还是高杠杆。

image

我关注的几个可转债基金

目前我重点关注的可转债基金是博时转债增强债券、中欧可转债兴全可转债长信可转债

在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可转债基金的投资在时机选择上与指数型、股票型基金相若。在市场行情低迷、存量可转债价格多数在面值附近,甚至低于面值,新可转债上市密集破发时积极配置可转债基金。

07 | 美元债基金篇#

美元债基金也是纯债基金的一种,此类基金尽量规避高管理费以及以 FOF 为投资形式的基金。

美元债基金尽量选择 QDII 产品线齐全,海外投资人才储备充足的大中型基金公司的标的。

image

受汇率变动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美元债基金的波动比人民币纯债基金要大

美元债基金配置的好时机是人民币贬值 + 美联储鸽派,最差的时机是人民币升值 + 美联储鹰派。

10. 保值增值来看可转债基金#

01 | 什么是可转债
定义: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以 123006 东财转债为例,在上涨与下跌行情时,可转债的表现如下
一,当股价上涨时:

红绿色 K 线是东财转债,蓝色 K 线是东方财富股价走势。在上涨时,东财转债涨的速度和东方财富一样快。
二,当股价下跌时

2018 年熊市时的走势,在东方财富下跌 35% 时,东财转债跌幅不到 10%。
三,当价格远离债券价值时,与股票走势接近

2019 年 3 月,东财转债最高价涨到接近 200 元。当价格远离债券的价值,其行情走势将会表现得接近股票走势。东财转债与东方财富下跌走势基本叠加,看不出区别。
四,小结:
股市下跌的时候,是债券;股市上涨的时候,是股票;如果价格远超 100 元后,涨跌都表现接近股票,这就是可转债。
02 | 什么是可转债基金
大部分债券基金都可以投资可转债,但是因为投资策略的不同,有的基金可转债只是补充,有的基金专注于投资可转债。在这里定投君将基金名称内含有【转债】两字的定义为可转债基金。目前全市场一共有 51 只。
相比个人可转债基金的优势

  1. 可转换债券定价机制比较复杂,一般投资者难以掌握
  2. 当可转债价格较高时,可转债的下跌空间一样很大,风险并不一定小
  3. 可转债基金可以通过场内上杠杆提高收益,而个人投资者基本没有杠杆通道
  4. 相比个人投资者具有专业优势,基金公司的研究能力更强。
    03 | 可转债基金的特点
  5. 在熊市中较为抗跌,在上涨行情中又有一定弹性

2018 年熊市,上证指数下跌 24.59%,兴全可转债下跌 5.79%,长信可转债下跌 3.49%。在熊市中抗跌性明显。
在 2019 年上涨行情中,兴全可转债上涨 11.48%,长信可转债上涨 12.09%。又表现出一定的进攻性。
2. 仓位限制

IMG_20250114_142442

作为可转债基金,为了保证其可转债投资风格,大部分会对其投资仓位进行限制。以长信可转债为例,基金合同约定投资于固收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基金资产的 80%,投资可转债的比例不得低于固收类资产的 80%。

04 | 如何选择
目前可转债基金一共 51 只。

  1. 2018 年小熊市时因为可转债的特性,可转债普遍会跑赢指数。2015 年股灾暴跌期间的表现更能体现管理能力。2015 年 5 月之后成立的可转债基金共 24 只,排除后剩余 27 只。

  2. 2015.5.1 至 2016.1.31 期间,上证指数下跌 38.37%,可转债在牛市高位时失去抗跌功能,可转债基金抗跌性表现不佳。普遍跌幅较深,表现较好的基金为建信转债增强,鹏华可转债,长信可转债,兴全可转债。

  3. 从 2017 年至今的业绩表现看,表现较好的是兴全可转债,长信可转债,鹏华可转债。
    从 2015 年股灾中的表现,以及近几年的表现上看,兴全可转债,长信可转债,鹏华可转债三支基金表现靠前。

但是三只可转债基金近一年都换了基金经理。
兴全可转债新任基金经理是新兵基金经理
鹏华可转债新任基金经理从业时间也较短
长信可转债的新任基金经理是 2008 年从业至今的老司机。对比而言长信可转债看起来相对靠谱一点,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不错,但是也没有管理过纯可转债基金的经验。
05 | 小结

  1. 最优秀的三只可转债基金,近期都变更了基金经理。
  2. 目前这个时间点如何选择并不容易,希望基金公司整体的投研能力是否能保证基金业绩平稳,还需保持跟踪,边走边看。
  3. 如果要买可转债基金,可以考虑长信可转债,其次推荐兴全和鹏华可转债。

风险提示:上述文章所涉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买入风险自负。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