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是一種普通的剛需性商品,它的價格變動、定價機制和成交量變化,本就有規律可循。
即便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與政策的調控息息相關,也依然在遵循且會繼續遵循基本的市場規律。或許,之前的十年,房價的預測、買房的判斷,確實是一門「玄學」,但我堅信,越是將時間拉長,將地域放大,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就越是有普遍的規律可循,每個國家、地區儘管各具特色,也只會在普遍規律下開花結果。
具有金融屬性的房地產,本就不是一個短期的買賣,而應是一個長達 5-7 年的投資。這樣的長線投資,應當審慎決策,而非無腦購買。
但這本書,不會涉及過多的複雜金融數據,也沒有區域經濟分析、城市規劃比較和大家關心的城市房價預測。
這是一本首套自住房操作手冊,是寫給房地產小白的買房入門科普。
買房經歷出發,一步一步地告訴大家,走哪一條路可能更適合自己,前方有多大的坑,這個坑如何跳過去,掉到坑裡如何再爬起來。書裡面會有些專業名詞,但也不用怕,我都會解釋。其實書中 80% 及以上的內容,你都可以通過自學而檢索到,剩下 20% 左右的內容,你也可以在買賣幾次房產之後了然於胸。這本書存在的意義,只是在你站在房地產大門之外時,幫你在紛繁的信息中進行檢索,並排好序,做好求證,節省你在毫無頭緒的摸索中花費的時間罷了。
買房是件大事,畢竟我們很多人一輩子也買不過三套房,買房也是件小事,因為還有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這個時候,不如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買房前,了解這些很有必要#
這是一套我根據購房與選房的思考流程,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與買房經驗,所總結的一套買房自測排查法。
希望通過整個流程的梳理,幫助第一次買房的你,去更加理性地思考、篩選,並最終選到滿意的房子。
房的條件達到沒
要買房?—— 對!
有錢嗎?—— 有!
買!
等等!畢竟是一個動輒百萬的買賣,先別急著交定金,且容我們再思考一二。
對於首次購房的小白,與其擔心會錯過買房的最佳時機,不如冷靜地思考是否當下是自己買房的最佳時機。而這個思考流程最開始,就是要思考「誰來買」。
誰來買?不是思考把這個房子放到自己名下、父母名下、還是妻兒名下。是考慮要買房的你,有沒有達到買房的條件。當然,也不是什么滿足五年及以上社保納稅的這類限購條件,而是我們自身的條件。
買房還有條件?有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根據買房目的的不同,買房人的條件也有不小差異。如果你已經有兩套房了,而且想買的房在澳大利亞,那麼你就要考慮自己未來是否要移民,以及這樣的房產買下來後由誰打理的問題。
由於,這一次我們只說首套房,所以,在「誰來買」這方面,要比其他的買房形式簡單一點。主要考慮如下兩個問題:
手上可用資產,是否夠付首付;後期償還貸款,是否會產生壓力。
人生規劃是否足夠清晰。#
接下來我會詳細展開這兩點。當然,若你是富二代或者 CEO,可以直接忽略下面的內容,全款買套房,即便不住,也可以當作投資,就是未來的房產稅可能不太好辦。
手上可用資產,是否夠付首付款;後期償還貸款,是否會產生壓力
早些年,房價一兩千一平時,我們也沒什么理財意識,買房都是全款,但現在,隨著房價的急劇攀升、居民理財意識的萌芽,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貸款買房這一方式。
所以,掌握房貸的基本常識就顯得越發重要。
首先,首套房貸對我們非常重要,不應該輕易用掉。關於房屋貸款的詳細內容,我會在後面「怎么买」中進行詳細說明,在這裡,僅說金額部分,用於快速決策。
首先是貸款利率,目前 5 年及以上貸款,銀行的基準利率是 4.9% ,公積金貸款的基準利率是 3.25% 。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大居民普享福利,我國的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可以打折(多則八五折,少則九五折,曾經有過七五折和八折),同時,房產貸款也非常容易通過審批(近段時間貸款收緊,也出現了因被拒而悲劇的情況),而且,無論企業單位還是事業單位,只要是合法工作,用人單位基本都會為我們繳納住房公積金,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五險一金」裡的一金。而這一金,放在銀行裡基本沒有利息,一般情況下又提不出來,只有買房(部分城市租房也可提取,跨地域時也能提取,比如北京)才能提取。所以,才幾年光景,貸款買房,就已經佔領了尋常百姓家。
只是,我們要準備多少首付?貸款多少年?選擇什么方式貸款呢?且容我細細道來。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城市間的房產市場情況差異極大,所以很難找出一個固定的數值,但是,首套房的首付款,也都在總房款的 20%-35% 之間。也就是說,一套價值 100 萬的房產,因地區不同,首付款在 20-35 萬元之間。反推回來,如果我們有 40 萬的初始資金,在 20% 首付的地方,就可以考慮 200 萬的房子。
如此說來,如果手裡有 200 萬,就可以考慮 1000 萬的房產咯?是,也不是,因為除了首付款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後期的還款情況。
如果你首付 200 萬,只貸款 5 年,那麼若是貸款 800 萬,選擇等額本金,猜猜第一個月需要還多少?16.5 萬!所以,在確定好首付之後,還要考慮後期的償還貸款能力。
而且,銀行也不傻,銀行工作人員會根據你的收入證明、銀行流水、不動產情況來衡量你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月供在個人總收入 1/2 以下,是比較適中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稅后總收入在 1 萬,那麼扣除公積金外,每月還款 5000 元及以下,銀行是可以貸款給你,你償還月供的壓力也不會太大的。
所以,我們可以從月供來反推貸款金額、貸款年限和貸款方式。如果覺得算著太麻煩,可以使用任何一個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房貸計算器」,再按照實際情況輸入年限和方式,算一算月供是否能夠承擔。年限越長,月供越少,但要支付的利息也就越多。
用等額本金的方式,前期還款壓力大,後期壓力則越來越小,適合打算提前還款(多于 5 年)的朋友;用等額本息的方式,前期還款壓力小,後期還款的利息多,適合暫時囊中羞澀,並打算直接貸款至最後,或者買完後 5 年內便全額還款的朋友。
兩種方式各有利弊,最終選擇時,可以與銀行的貸款辦理專員詳細了解。
而對於一定會買第二套房,又想把第一套房買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在房產火熱的當下,我建議首套房不選擇公積金貸款,直接走純商業貸款。詳細原因,我會在後續「怎么买」的章節中進行解釋。
我在購房時,就是因為确信自己會買第二套房用于改善或投資,所以才對第一套房使用純商業貸款,而且選擇的是等額本息方式,貸 30 年,最大比例的 80% 貸款。當然,還有開發商等不了漫長的公積金貸款審批、我的公積金繳存不多等原因。
但首套房走商業貸款,買在一二線城市,以最大槓桿,貸最長時間,並選擇前期還款壓力小的等額本息,確實是在人民幣越發不值錢,房地產商不會等你審批半年,家家都會買兩套及以上房產的當下,最合適的選擇。
人生規劃足夠清晰#
從全球來看,人們購買首套房的年齡多在 35 歲左右,而中國人呢?則普遍在 25 歲上下。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父母是全球最照顧子女的父母,但是,過早購買房產,過早房貸束縛,也確實遏制了部分年輕人的「可能性」,有多少的「愛」最終成為了「礙」。這是每一個中國家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那麼,何時才適合買房?
在你的人生規劃足夠清晰的時候。你已經確定自己未來會堅定不移地於某地扎根,已經不再幻想仗劍天涯,意識到了平平淡淡的美好,希望有一個家的時候。
而檢驗你是否真的到了這個程度的方法,也很簡單 —— 即如果你買房之後,房價就再也不漲了,一穩就穩了 10 年,你會不會慌?(看到這裡,停下來,想一想,再繼續看下去。)若你把房產當作自住的家,而不是一個鋼筋水泥堆起來的投資品,就不會那么慌。畢竟,家是無價的,而且是你可以享受 10 年的住房。
當然,若你不是一個普通人,準備在接下來的十年間獲得財富自由,你也可以把第一套房直接作為投資品。可同樣需要問自己,一旦未來房價震蕩,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得住。
無論是自住還是投資,對於第一套房,我們最該問自己的問題,不是「我什麼時候買」,而是「我買了,不會後悔嗎?」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問自己,為何買?
自己住還是買來投資#
為何買?
當然不是「一言不合就買房」這么簡單,即便是億萬富翁,也不會說買就買。那么,什麼樣的買房理由,才可以真正支撐起購房行為呢?
按照剛需買房的緊迫性,我列了四個類別:
- 必須買的婚房
丈母娘或者未婚妻,已經明確告知沒房就不嫁女,沒房就不嫁你。這樣的房,即便你認為明天房價就會崩盤,也必須要去買。畢竟,賺多少錢、賠多少錢,都是次要的,但沒了夫人,就沒了半邊天。女性也同理,即便自己非常不想買,可如果不買雙方父母就會反對婚姻,而又無法說服,那麼,即便有千百個不願意,也只能選擇購買了。
- 應當買的改善房
位置上,從郊區到中心,從公交車旁到地鐵站旁;戶型上,從大開間到小兩居,從小兩居到大三居。這是可以提升自己及家庭成員生活品質的選擇,有能力去購買,就應當購買。在緊迫度上,由於有了更好、沒有也能將就,所以相對前者,要弱一些。這個時候,考慮是否買房,也應當相對謹慎一些。但只要不是明天就房產崩盤,這樣的房產都可以去買入的。
- 可以買的戶口房
你已經有了戶口,但需要一個房產來安放,否則一離職,戶口就會喪失;你還沒有戶口,但買了房就可以獲得戶口,同時你又非常想留在當地。這兩種想法支撐起的買房決策,叫做戶口房。
戶口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味。但我總認為,若干年後戶口這一當下中國特有的制度,終將像糧票一樣,走向消亡。只是,這一過程,或許需要 10 年,甚至更久。所以,對於戶口房,可以買,也可以不買,這取決於自己對戶口是否那么在意,是否在意到必須動用幾百萬來得到它。
- 理性購買的投資房
房東太折磨人,年年漲房租,桌子掉了個漆都讓我買新的,真想自己買套房,翻身農奴把歌唱,轉而壓榨後來人;賺了不少錢,沒有什麼好的理財渠道,中國樓市這麼保值,不如買它一套,賠了就當自住,賺了也挺爽。原本找一個好房東或者長租公司就能解決的事情,偏偏選擇花大錢買房的方式;原本不想買房,但不管是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是在網上,都在討論買房,因此也想加入買房大軍。
這樣倔強與從眾的人,在年輕人中不算少數。但是,一成房奴深似海,從此任性不簡單。買房有風險,千萬別衝動。對於這種任性式的投資,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並放慢決策速度,好好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非買不可,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誠然,對於不同的人,以上各項的優先級會存在一定變化。若你有個開明的丈母娘或支持自己的未婚妻,就大可以不買房而用首付款去投資。若你把留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作為一生奮鬥的目標,若是拿不到北京的「入場券」,就認為整個人生白活了,那麼戶口房,便是非買不可的了。
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誤將「自住」作「投資」,或者錯把「可以」當「必須」了。
地段!地段!地段!#
在哪買?
「地段!地段!地段!」
李嘉誠的這句話,被無數的地產從業人員,引用過無數 + N 次。
地段,對於房產,無論是當前的價格,還是日後的易賣性,確實都是最重要的,沒有之一。
即便隨著互聯網的發展,VR/AR 技術的革新,共享出行的普及,位置沒有之前那么重要。但是,好位置,依舊非常重要。位置決定價格,這是房產的基本規律。
那麼,什麼地段才是好地段?哪里的房子才適合自己?哪里的房子不能買?且容我細細講來:
距離多遠,才最美
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叫「5 千米幸福理論」,指的是從家裡到工作場所的距離,如果是在 5 千米以內,則人們的幸福感差距不大,但如果超過 5 千米,每增加一點,幸福感就衰減一點。所以,科學家得出了個結論,即居住地點和工作地點的距離,最好少於 5 千米。
5 千米雖然很具體,但對我們來說,更有意義的其實是時間。如果我們開車上下班所花的時間,比生活在 5 千米圈裡的同事還要少,我們又為何不幸福呢?
而距離,也只是一个比較僵化,人們約定俗成的考核指標罷了。更何況,現在的交通這麼發達,共享出行這麼火熱,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最美距離,一定還會拉長。只是,距離越近,便越會少些奔波操勞,多些自由時光,能不幸福嗎?對於首套房,戶型小區可以不那么在意,但盡量要在地鐵等交通樞紐旁,盡量距離工作地點近些、再近一些。
可以適當靠近的場所
醫院:家中有老人的情況下,住在距離醫院 3-5 千米的地方比較方便;但對於一般家庭,應當適當遠離,畢竟醫院周圍,人口流量會比較大,交通可能存在擁堵。
中小學:有小孩且希望孩子步行上學的家庭,需要考慮。0.5-2 千米的距離較適中;若家中沒有小孩,以後也不會要小孩,或要么願意讓孩子坐公交、要么可以自己上下班接送,就可以適當遠離。(兒童步行均速 3-4 千米/小時)
商業:小區配套的底商會提高生活的便捷度,所以,有底商且都開業的小區,一定比沒有底商或底商沒有開業甚至基本倒閉的小區,住起來方便舒適;大型商業因存在噪音和人流過大,建議居住場所選擇在與其的直線距離大於 1 千米的地方。
地鐵口、公交站:0.2-1 千米為佳。一般地鐵上蓋的都為商業項目,不會住人,畢竟轟隆隆的地鐵聲對睡眠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距離地鐵和公交站很近,卻不會被影響睡眠的位置,便是絕佳的住宅位置。
公園:0.5 千米外,越近越好。之所以說 0.5 千米之外,是考慮到公園裡可能有廣場舞大喇叭,而在避免了大喇叭的情況下,茶餘飯後,與家人一起到公園漫步,絕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了。
可以適當遠離的場所
鍋爐房、工廠等「大煙囱」:建議居住在此類建築的上風口,且間隔應大於 24 米。否則粉塵將會影響我們的日常起居。
垃圾填埋場、垃圾站:填埋場應在居住場所的 500 米之外;儘量不買垃圾站、垃圾桶下風向處的房子。因為氣味會被風吹入家中。
火葬場:儘量選擇與居住場所的直線距離大於 5 千米,且在住宅下風口的位置;即便自己不介意風水,也應考慮轉賣房屋對象與租客介意的可能性。
高壓線:高壓線是不值得去焦慮的事情,它不在我們適當遠離的場所範圍中,但是我列在這裡是想說明,很多人會誤以為電磁輻射引發不孕、白血病等,這是伪科學。距離超 50 米,環境磁通密度即降為 0.14 米,與有家電的室內環境磁通密度相同。
除以上幾點外,還有一個百姓非常看重的「學區房」,我準備單獨來講,原因就是我認為「學區房」的概念是我國特定時期的特定產物,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淡出人們的視線。因為,學區的好壞,指的是不同學校間師資力量的差異,而越是相鄰的學校,其差異越不明顯,隨著教育系統的完善,這樣的差異一定會縮小乃至消失。而好的地段,又一定會與好的教育配套相伴,所以,沒有必要緊咬著一個「學區房」不放。
最後,我們在買房之前,還可以適當了解下小區的業主狀況,他們的職業、收入位於怎樣的水平。越到後來,房產越代表著一種「圈子」,即便你不喜歡圈子,有著一群和自己相似、學歷相當的鄰居,也會有不少共同語言。「孟母三遷」,即便是在 21 世紀的當下,依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選定了位置,就可以繼續從時間維度上進行確定了。
買房的最佳時機是何時#
何時買,就是大家經常問的買房的最佳時機的問題,它涉及到人們關心的經濟形勢、房價走勢、限購政策、房企節奏和自身情況。
在此,我將通過外在和內在兩個部分,對何時買進行論述。
外在因素
任何一個商品,都有其遵循的市場規律,只是有的明顯,有的隱晦,有的周期長,有的周期短罷了。而房產,即便作為一個剛性需求與投資需求混雜的大額商品,即便作為具有濃濃社會主義特色的「中國製造」,也依舊如此。
先從開發商的「推盤」角度入手:
1)每年的 6 月 30 日、12 月 25 日是房地產企業的兩大營銷節點,帶著錢在這兩個節點前到售樓處,放心,營銷經理都會出來給你破底價。(僅針對已上市房企,因為這兩個節點是考察上市公司業績的節點,很多開發商為了衝業績,會選擇一定程度的薄利多銷。)
2)現在的開發商為了防止尾盤賣不出去,會將最好的戶型和最棒的位置留到最後,當然,價格也必然是整個項目最貴的。但是,當這個項目喊出清盤口號而又難以盡快清掉時,你就有了用較少的錢買更好的房的機會。
3)一個分若干期開盤的項目,會一期比一期賣得貴,第一期的第一次大開盤,一定會是優惠力度最大、整盤價格最低的那次,即便之後樓市下行,但不到生死存亡萬不得已,開發商是不會降價的,因為一降價就是自己打臉。
4)中國的開發商都是貸款建房,所以「回款」對於開發商都非常重要,每多一天,開發商就要多給銀行很多的利息,都要多支付大量的管理費、營銷費、員工工資,所以,對於小型開發商長期賣不掉的尾盤,具有很大的議價空間。
再從政策與經濟規律切入:
1)房價高速上漲有幾大通道:傳言 - 規劃 - 動工 - 建成。以通州為例,傳言通州可能成為副中心時,房價集體漲了一輪,北京市正式確定通州為副中心時,又集中上漲了一輪。所以要買的話,最好在這幾個節點之前買,可以立即升值。所以,在買房之前,不如問一問政府部門的朋友,看一看所在城市的政府網站,至少,多關注一下新聞聯播。
2)很多的銷冠項目,並不是因為產品好或者銷售好或者地段好,僅僅是因為貼著地王或樓王銷售。舉例來說,作為房產商,我旁邊的項目因為後拿地加新盤加新產品,所以賣到了 10 萬每平,我比它早拿地早開盤,產品也沒比它差多少,原來我賣兩萬,現在為啥不能賣 4 萬?所以,在地王和樓王出現之前購買周邊樓盤,是很好的選擇。
3)在北京、上海這種存在限購政策的城市,或者更有甚者如通州這種存在雙限的區域,因為供小於求才會限,只有到了真正放開限購的那一天,房價才會真的高到不需要用政策調控的程度。所以,至少在近 10 年,只需考慮漲得快還是漲得慢,所以越早購買,價越低,但仍需考慮個人資金流。
4)二手房價、房租和一手房價總是呈現正相關關係,而往往一手房價得是市場控制房地產商,由房地產商決定的。但二手房價、房租直接由市場調控。所以,二手房價不僅真實而且較一手房提前變化。
5)在樓市利好政策出現之時,盡快買,因為房價還沒來得及漲;在樓市利空政策出現之後,盡晚買,因為房價還沒來得及降。
拋開以上這些,路可以修,人可以搬,地鐵可以開通,新區可以申請,但唯一不能複製的,是山川湖泊構成的環境。所以,單從居住的角度,要麼依山,要麼傍水。在熱門區域應盡早搶占環境好的位置。
接著,再聊聊房價走勢,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二線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幾乎漲了 30 年,在未來可以預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房地產依然很難進入下降通道。因為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城市化率依舊在逐漸升高,且會越來越高。這也就是很多人說的「買房的最佳時機在去年」背後的邏輯。
所以,就真的是越早買越好嗎,真的就是有錢便買房嗎?當然不是,因為當所有人都這么認為的時候,未來的上漲空間,就會被大量透支,就會橫盤很久很久。並且,我們還要考慮最最重要的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
什麼是內在因素?就是我們自身的狀況,可以簡單地歸納為當下及未來的財務狀況、家庭狀況等。
1)若是首套剛需自住,資產夠付首付款,且後期償還住房貸款並不會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則可以考慮購房。
2)若是投資為主,自住為輔,則是要考慮到自身理財的年化收益率極有可能弱於未來房價的年化漲幅(10% 較為合理),且不會因創業等原因於未來需要大量現金,則可以考慮購房。
3)不希望錯過未來可能的上漲,且能接受今後或許的震蕩。
4)夫妻結婚前(婚房)、孩子上學前(學區房)、本人換工作前(社保連貫、易於貸款),都是考慮購房的時間。
5)因為是大額商品,所以無論時間再緊迫,也需要在家庭成員全部達成共識之後再進行購買,否則,很可能因為魯莽行事而帶來家庭矛盾。
怎麼巧用付款方式來省錢#
怎么买,就是選擇不同的付款方式。
在此,我先來列舉一下購房的付款方式:
1)全款一次性支付
購房人一次性支付所有房款,這是一手開發商和二手房主最喜歡的付款方式,沒有之一,因為錢款可以當即收入手中。
而這對購房人的好處,包括以下四點:
可以憑借全款支付的方式,爭取到更多的折扣與降價;
若是現房,且開發商已從銀行解壓,則可以立即辦房本(二手房沒有顧慮,同樣可以立即辦),儘早將房產劃入自己名下;
不需要償還銀行的貸款利息;
後期轉賣、抵押自己的房產,非常方便。
2)全款分期
購房人分若干次,將購房款支付給開發商或二手房主。一般情況下,開發商的全款分期限時是在 1-2 月內,而二手房則因人而異,時間上可能會相對拉長。
這是一個相對折中,且依舊繞過銀行貸款的支付方式。相對於全款一次性支付,購房者有一定的回旋和籌集資金的余地,且同樣不需要通過銀行方,可以自己掌控節奏。
3)公積金貸款
購房人使用自己的住房公積金,在符合當地公積金使用制度的前提下,向公積金管理中心提交申請,對自己想要購入的房屋進行貸款。
公積金貸款的最大好處就是貸款利率很低,年化只有不到 3%,這是國家對合法納稅居民的一個福利乃至補貼性貸款。相比於商業貸款,每年都會省下大量的利息支出。
但是,公積金貸款也有一定弊端:使用條件非常苛刻,很多人難以達到標準;審核時間非常漫長,有時甚至超過半年,造成很多的開發商和二手房主都不願意賣給使用公積金貸款的消費者;公積金貸款金額有一定上限,大部分時候必須大量提高首付比例,或者進行混合貸款,才能填補空缺。
4)商業貸款
在支付對應首付款後,通過商業銀行進行貸款。商業貸款因為其審批時間快,申請條件廣,額度上沒有公積金貸款那樣嚴苛的限制,所以是目前購房貸款的主要選擇方式。
房產開發商和二手房主,相對於公積金貸款,也更能接受商業貸款。目前有的商業銀行從申請至放款,只需要 7-10 個工作日,而且首套房貸的利率會有一定折扣,審核資料也相對較少,審批也相對容易通過。但是房貸利率相對公積金貸款較高,五年期以上的基準利率為 4.9%。
5)組合貸款(混合貸款)
這是公積金貸款與商業貸款共同使用,一並在買房過程中運用的一種付款方式,常用於公積金貸款使用額度達到上限,剩余款項又無法一次性支付的時候。
這種付款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為購房者省錢,既可以不提高首付比率,又可以使用公積金貸款的最優惠費率。當然,相應地,也會有賣方不願意等、貸款審核流程繁瑣、等待時間長、耗費精力等弊端存在。
以上是所有的付款方式。
而作為人生首套房,作為一個想要自己買房,日後打算投資或置換,再買第二套房,且不想給家裡人太大負擔,並希望後期自己償還貸款的年輕人(沒錯,限制就是這么多),我的建議如下:
能貸款,不全款;能長貸,不短貸;能多貸,不短貸;能用等額本息,不用等額本金;能用商業貸款,不用住房公積金貸款。
解釋原因之前,再讓我們了解下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
等額本金:每月還款額度不同,還款逐月遞減。
它是將貸款本金按還款總月數進行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利息,這樣就形成月還款額。所以,等額本金法第一個月的還款額最多,然後逐月減少,越還越少。
等額本息:每月的還款額度相同,從本質上來說是本金所占比例逐月遞增,利息所占比例逐月遞減,每月還款數不變,即在月供「本金與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時期所還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還款期限過半後逐步轉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所以,等額本息前期還款壓力相對等額本金較小,月還款額相等,但還款總額較大。
接下來,說原因。為什麼「能貸款,不全款;能長貸,不短貸;能多貸,不短貸」?
因為無論是住房公積金貸款還是商業貸款,都是國家給每一個居民的福利性貸款,尤其是首套房的房貸,無論是什么地方什么時期,都有很大力度的折扣,即便是一點折扣都沒有的商業貸款,也只有 4.9% 的利息,市面上大額的資金理財,都可以達到 5% 及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單從這一點來看,貸款就是非常划算的。
所以,即便有錢可以付全款,我也建議大家選擇貸款。何況,作為年輕人的我們,又怎會有那么多錢呢?因而,我才會說「能貸款,不全款」。
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這時,為什麼不選擇用未來不值錢的人民幣,來買現在相對便宜的房產?
雖然貸款年限越長,所要支付的利息越多,但年限越長,每月所需還款的數額就越少,還款壓力就越輕。所以,我才會說「能長貸,不短貸」。
與此同時,首套房可以貸款的金額非常巨大,根據地區和時間不同,可以貸款 65%-80% 不等,既然住房貸款是一個福利,為什麼不最大化我們的利益?
年輕人,越早買房,就可以越早住進自己的產業裡,越早掌控自己的生活,越早逃離擔憂房價越來越高的恐慌感。因而,我才會說「能多貸,不短貸」。
為什麼「能用等額本息,不用等額本金;能用商業貸款,不用住房公積金貸款」?
首先,這個說法並不嚴密,也不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適合,所以,在此我會詳細地說明這種方式適合哪類首次置業者。
以我為例,我手上的現金不多,工作年限不長,住房公積金繳納時間也不久。當下不高的收入,一方面要承擔一線城市的租房壓力,又要兼顧日常生活開支,並在今後每月償還購房貸款。但好在,我的收入會隨著年齡的推移逐漸增加(也許),以及作為一個房地產從業人員,我深知自己這輩子絕對不會只買一套房產(大概)。所以,我選擇了等額本息和商業貸款的方式。
因為等額本息在前期的還款壓力相對於等額本金來說,并不大,而且每月的還款額是固定的,方便我進行理財規劃。同時,如果我是一個四十多歲,事業如日中天的大叔,或許會選擇等額本金,畢竟這種方式總還款金額較少,而且我的淨收入,很可能隨著年齡的升高而不再增長或略有下降。但我是年輕人,我的收入必然會越來越多,我並不擔憂。
除此之外,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等額本金意味著更高的首付款,而等額本息意味著更高的財務槓桿,我在用較少的錢撬動更大規模的資產。
何況,我不可能保有我的首套房一輩子,很可能在 5 年內便進行置換,而在等額本息總還款額少於等額本金的時間區間內,房產升值變現後,往往等額本息還款法的投資收益率更高。
綜合以上所有的原因,雖然等額本息還款總額更多,也不利於提前還款(沒有找到接盤俠,我才不提前還款),但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選擇等額本息。
那麼,為什麼要放棄只有 2.75% 的公積金貸款,而要去擁抱快到 5% 的商業貸款?莫非…… 我的女朋友在銀行工作,我要完成我女朋友的業績?
錯!即便是那個甩我而去的前女友在銀行,我也會去。
因為首套房選擇商業貸款,對我來說,是最理性最明智的。在不能當飯吃的男人情懷和省下的大筆現金面前,我識趣地選擇後者。
原因是首套貸款是八五折優惠(目前部分銀行部分地區收緊了折扣),第二套貸款直接上浮 10% ,所以首套房的折扣非常重要,可以用來抵消商貸的相對高利率,為我的第二套房做好準備(公積金打折後 2.5% 左右,商貸打折後 4.1% 左右)。
其次,買首套房時最重要的是不要錯失時機,熱銷樓盤、房地產旺年,開發商只接受商貸(因為公積金放款很慢,半年左右,開發商會拒絕賣你的,而要是商貸,基本還可以拿到折扣)。
再次,首套房貸款比例可以很高,總額會很大,但公積金的額度很少,基本是不夠用的;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要求很高(40% 及以上),這個時候恰好可以用上公積金,而且那么低的利率,上浮 10% 也不怕,同時,二套房是改善房,不像首套房剛需那么著急,可以慢慢選,慢慢看,賣掉首套房作為二套房的首付款,首付比例也就可以很大,更可以避開二套房上浮的 10%。因此,我才選擇首套房商貸。
「能貸款,不全款;能長貸,不短貸;能多貸,不短貸;能用等額本息,不用等額本金;能用商業貸款,不用住房公積金貸款。」這是我對首置剛需的由衷建議。
說完了付款上的怎么买,再讓我們聊聊在購買方式上的怎么买。
作為一個地產營銷從業者,我已經是自帶了很強的業內屬性,可以自動識別幾乎所有的開發商營銷套路。可是,作為一個買房小白,怎麼辦?
當然是來找我啦(笑),而如果找不到我,也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認識的房產圈裡的朋友,如果有,就可以去直接找到他,把自己的狀況和想法通通告訴他,讓他幫你出主意。
當然,如果你的朋友當中沒有房地產從業人員,也不太想找購房諮詢師,也有辦法!那就是全程 DIY,這也是本書存在的意義。
首先,我們需要獲取足夠多的市場和樓盤信息。
關於大數據,搜房網房天下、安居客、鏈家在線,這三家專業的房產公司可以為我們提供;關於新聞資訊和房產信息,58 房產、鳳凰房產、新浪房產、騰訊房產、搜狐房產等門戶網站的房產頻道,可以讓我們獲取到足夠多的房產資訊;關於房產幹貨、避坑指南、操作技巧,知乎、水庫論壇以及眾多房產自媒體、公众号,絕對可以滿足你的個性化需求。
但是,獲取訊息的渠道越多,進入視野的資訊越雜,就越可能遇到錯誤的乃至危險的信息。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仔細思考,記住「越是神奇的,就越是有鬼的」這句話。與身邊的親友多交流,不要閉門造車,並在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我的第一套房,是位於某省會城市最核心地段的一套新房,因為我堅信這個城市未來房價會快速上漲,補漲到其應有的高度。同時,我的置業顧問是我的好朋友,這家公司是我的老東家,我了解這家公司的產品和定價原則,也充分信任我的朋友。所以,並沒有對這個項目進行多么深入的考察,便在第一次到達時交付了定金。
而這個省會城市,算上看房的次數,我只去過兩次而已。之所以我敢如此買房,就是因為我知道對於一手房,一個靠谱的置業顧問,一個了解當地市場的好友非常重要,他會幫助你避開所有的坑,選擇最好的方式。
不同樓盤在不同的營銷節點,會有不同的價格優惠。有時,老帶新(老用戶帶新客戶)最實惠;有時,通過中介折扣最大;有時,則是自然來訪可以給自己最大的優惠。但若是沒有我這樣的運氣,也不用怕,可以在網絡上自行檢索幾個樓盤,也可以直接找一個當地口碑最好的中介公司。(一定要找大規模的中介。對於一手房,中介公司收取的是開發商的返点,不收取買房者的服務費,且通過越大的中介可能獲得越大的優惠。)
而若你的首套房考慮購入二手房。那么,作為一個買房小白,從最穩妥的角度考慮,我建議你找一家服務費最貴,最專業的中介公司來提供服務。因為二手房的違規操作非常多,即便是地產從業者,也偶有看走眼沒注意的時候。所以,不如直接選擇一個靠谱的中介進行委託交易,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
但是,如果你的首套房是自住型商品房,是政府的保障性住房,則完全沒有必要去找什么親朋好友、業內中介。直接在當地的申請網站上(以北京為例,是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進行申請,並等待審核通過與中簽即可,沒有任何的可操作空間,價格透明,流程簡單固化到沒有任何可以改變的地方。
在此簡單說一下自住型商品房,只有北京等房價高昂的城市才會有,是政府的福利房,雖然也是開發商承建,但只是幫助政府建房賣房,不賺取多少盈利。且這種福利性住房的最大特點,就是單價比周邊房價便宜 30% 左右,不過戶型基本在 90 平米以下,位置基本在郊區,而且申請條件非常苛刻,申請成功的概率也非常小。在房價火熱的 2016 年,能夠搖號買上自商房,簡直就像中了彩票一般幸運。
一手還是二手,普通住宅還是商住兩用#
到這裡,我們就差選房子了。
首置剛需的房子與其他目的購房,有什麼差別呢?在這一章節,我將從房屋性質、土地性質、戶型等角度,進行論述。
一手房與二手房
在對比之前,先對二者下個定義:
一手房:又名新房,與開發商進行交易。
二手房:即被人買過的房子,與房主進行交易。
分析二者的優劣,其實也是找二者的不同,包括單價、位置、戶型、配套、貸款、風險等因素。
價格:總體來說,二手房房價是普遍低於一手房的。主要原因是建築成本較低,並且房齡較長。
位置:二手房的位置,一般好於一手新房。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多是從中心擴散出去,所以越是市中心、越是配套齊全,二手房就越多,新房也就相對較少。
戶型:二手房的戶型一般多於一手房。因為二手房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戶型選擇余地大。而一手房,每個樓盤的戶型都是固定的,選擇余地小。但也不盡然,而且一般一手房的戶型比較新,設計更合理,住得也比較舒適。
配套:一般說來,二手房的周邊配套,要優於一手房的周邊配套,因為二手房已經發展多年,而一手房往往新建不久,甚至沒有建設結束,周邊配套設施也不完善。
貸款:由於很多人買首套房時,手裡的資金並不充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貸款。而貸款時,由於房地產商一定會與特定的銀行談好合作,所以你的貸款容易通過,也方便辦理,所貸款的比例,也相較二手房更大。而二手房,如果你不選擇中介代勞,你自己與賣房者進行對接,所以一切的手續和事情都要你來辦,而且還不容易下貸。
風險:一手房風險相對小一些。一手房購買時,最大的風險在於目前大部分一手房為期房,通常購房者對開發商一知半解,期房變成現房短則一年,長則數年,期間可能出現若干不可控因素。二手房全部都是現房交易,不會出現這種風險,只要完成過戶,基本可以安枕無憂。但二手房多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某些賣房者可能會故意欺騙買方,隱瞞房產的不利因素,增大買方的識別成本,一旦沒有仔細辨別,就可能掉入賣房者精心布好的陷阱。
總得來說,如果我們的首套房並不是那么差首付款,我建議選擇風險更小、流程更透明、居住條件更好的一手房。不過,若二手房的品質不差、通過正規途徑進行購買,且地段非常好,首付款並不充裕,依舊可以選擇二手房作為人生首套房。
普通住宅與商住兩用
住宅與商住兩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分類方式,按照土地性質,人為劃分為:70 年使用權,並可在到期後自動續期(李克強總理在 2017 年年初公開強調)的住宅 / 商品房;與 50 年 / 40 年使用權,到期後是否續期仍不明確的商住兩用房 / 公寓 / 商業辦公 / 底層商業。而除了最明顯的使用年限不同外,普通住宅和商住兩用還具有如下幾點差別:
1)水電費用的差異
普通住宅的水費、電費都是按照居民用水、居民用電的價格進行收取,但商住兩用房一般情況下是按照商業用水和商業用電進行收取。所以,在水電費用上,後者會多花費一些。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部分開發商在與地方政府交涉的過程中,可以把商住兩用的房屋改成商水民電、民水商電或民水民電。所以,在購買商住兩用的公寓之前,一定要向自己的置業顧問確認清楚水電的收費標準。
2)上下水、燃氣管道的差異
近年來的普通住宅,都具有上下水、燃氣管道,但由於商住兩用原本就是商業用地,所以國家掛批時,有些土地即便允許建商住兩用,也不允許安裝上下水或者燃氣管道。在 2017 年的上海,甚至出現了批地時允許,銷售時不允許,而對商住兩用房進行強行拆除上下水和燃氣管道的情況。
3)是否可落戶口的差異
相比於普通住宅,商住兩用無法落戶口,無法決定學區,只能自住或進行出租。但商住兩用房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註冊公司。這是普通住宅無法做到的,因為商住房原本就是商業性質,就是為公司而建的。
4)貸款比率、最長年限及費用的差異
國家統一規定,商住兩用等商業用房的貸款比率最高只能達到 50%(北京 2017 年限購政策出台後,商住兩用房無法通過貸款購買,且只能以企業形式購買),而且最高貸款年限為 20 年,貸款利率為銀行基準利率上浮 10%。相比較而言,某些地區的普通住宅則可以享受到最高 80% 的貸款,最大 15% 的貸款利率折扣,以及最長 30 年的貸款。
但是,商住兩用房是不限購不限貸的(北京 2017 年已經開始對商住兩用房限購),相比於很多地方的普通住宅既限購又限貸,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具有強烈的投資屬性。
5)土地供應情況的差異
無論哪個城市,商住兩用房的商業用地供應都非常充足,乃至可能供應過剩,而住宅用地相對而言在供應量上就沒有那么充足。這也決定了商住房不好賣的特點,因為供應充足,所以價格相對而言難以拉升,且存量大,不易轉手。
6)稅費的差異
普通住宅項目初次購買和未來轉讓時,契稅為總房款的 1.5%,而 50 年產權的住宅,其契稅按總房款的 3% 進行繳納。但是,商住兩用房沒有普通住宅的限制買賣、沒有「滿二唯一」「滿五唯一」,只要房本到手,就可以進行買賣的操作,而且稅費不存在差異。
7)得房率的差異
由於商住兩用房多為酒店式公寓的設置,所以具有更氣派的大堂、更寬敞的走廊,也就有更多的公攤面積。在得房率上,普通住宅的得房率會高一些,大概有 80% 左右,商住兩用的得房率會低一些,在 60% 左右。(得房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套內建築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銷售面積之比)
8)單價的差異
由於以上的諸多差異,即便是精裝修,即便位置很讚,商住兩用房的單價依舊會比同一城市相鄰位置的住宅便宜 1/3-1/2。所以,商住兩用的租售比、房價租金比更高,而且更容易出租。
綜上,如果不處於限購之列,作為人生首套房,我強烈建議選擇 70 年產權的普通住宅。但如果被限購,且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如确信未來房價一定會上漲、丈母娘要求不買房就不嫁女兒),也可以選擇購買商住兩用房。
房子,好在哪#
那麼,什麼樣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呢,好戶型又好在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憎好惡,所以具體到個人,對於「好戶型」的評判,也會存在差異。但最「好」的戶型,一定是可以滿足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需要,且居住舒適,不存在「浪費」面積現象的戶型。
什麼戶型才是好戶型呢?對於一個初次買房者,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好問題。
男女老幼都愛啥?
女人:大大的衣帽間 / 衣櫃。女人最大的愛好之一,就是買買買。所以需要一個大大的衣帽間或者衣櫃。
男人:地下室 / 書房 / 工作室。男人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孤獨動物,他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進行工作或思考,所以他需要有閣樓或地下室,書房或者工作室。
老人:平層優於複式,南向臥室優於北向臥室。由於時間在老人身上沉澱的不僅是智慧,也有傷痛和衰老,所以,相對於有樓梯的複式房 / 疊拼別墅 / 多層別墅,老人更喜歡不需要爬樓梯的平層住宅 / 別墅。而且,老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一個閒暇的午后,坐在陽台上懶懶地曬陽光。所以,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南向的臥室,老人一定會非常開心。
孩子:大而明亮的客廳,私密的臥室。孩子是家庭的未來,也是最具有活力的家庭成員,他或她需要足夠的空間供自己玩耍,甚至有可能邀請三四個小伙伴來家裡一起玩耍。所以,一個足夠大且明亮的客廳就成了標配,而隨著年齡的推移,獨立意識會越發顯現,這時,一個獨立且私密的臥室,就越發重要了。
什麼戶型算「方正」?
都說「方正」戶型好,誰人能把「方正」找?
方正的戶型,才不是正方形的戶型!
而是「大面寬,短進深」的類長方形戶型,因為只有這樣的戶型,才可以讓陽光充分照進來,且空間利用率很高,很經濟,不存在什么浪費的面積。(面寬:一套房中東西牆間的寬度;進深:一套房中南北牆間的距離)
Tips:數據表明,面寬:進深 = 1.5:1 時,居住起來最舒適。
房間尺寸多大夠?
一句話:大廚房、大衛生間、大客廳、小臥室。
1)廚房應> 6 平米,衛生間應> 5 平米,最好為明廚明衛,干濕分離的設計。(北方內陸地區由於空氣乾燥、冬季寒冷,衛生間可以位於正中。)
2)客廳應> 20 平米,且方正、開放、採光好,在保證室內溫度的前提下,建議選擇落地窗。
3)臥室應< 15 平米,且盡量保證私密、安靜、通風好。
不同房間都有啥不同?
1)廚房
因為廚房有油煙產生,所以排煙非常重要,應位於下風處,否則可能油煙倒灌。同時,廚房是烹飪場所,對衛生條件要求相當嚴格,所以應與衛生間相隔離。最後,廚余垃圾會滋生細菌,所以應該選擇明廚設計(有日照、有窗戶),並盡量寬敞,以避免滋生細菌並方便打掃。
2)衛生間
由於衛生間比較潮濕,所以在裝修時或選擇精裝修房屋時,應選擇干濕分離的設計。同時,由於潮濕,也容易滋生細菌,所以應該選擇明衛 + 通風的設計,同樣最好位於下風口。(有條件的話,從衛生及隱私角度考慮,最好選擇分獨立衛生間和公共衛生間的戶型。)
3)客廳
是家人及朋友活動交流的集中地,應位於房間的正中,且應盡量方正寬敞,无遮挡。有條件的話,推薦落地窗,明亮且開闊。
4)臥室
老人喜陽,故而老人房建議南向;兒童喜陰,故而兒童房建議北向。
由於家庭成員一整晚 8 個小時都會居於一個狹小的空間之內,所以臥室一定要有窗,一定要通風良好。獨立衛生間能配則配。
好房子,好在哪?
一個「好房子」,只要戶型好,就算好了吗?並不是,我們還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量。
1)層高和淨高
層高為下層樓板至上層樓板間的距離;淨高為層高減樓板厚度。
國家要求住宅層高不得低於 2.6 米。普通人身高 180 cm ,在房間淨高為 2.4 米時,無壓抑感。
淨高較矮,易產生壓抑感,影響採光通風;淨高較高,則增加成本、產生空曠感。但是,實際看房中,淨高矮未必壓抑,淨高高未必空曠,壓抑感與房屋格局、布置、玻璃面積有很大的關係。這裡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按圖索驥,而應該實景看房。
2)樓層
低樓層:出行方便,危機情況容易出逃,但平時也相對較吵鬧、易被盜、蚊蟲多、可能有潮氣。
中間層:相對均衡,寧靜、安全,隨樓層增高,視野會開闊,但若無電梯或電梯故障,老人上下樓會越發不方便。
頂層:視野最好,集中供暖的樓是最暖和的,但在老舊小區,水壓可能較低,且可能存在屋頂漏雨的現象。通常有種說法,高層樓房的 9-11 層為「揚灰層」,空氣最混濁,這種說法為謠言,不要相信。
3)得房率
得房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與每戶建築面積的比率。高層得房率在 75%-80% 之間,獨棟別墅因為沒有公攤面積,所以得房率是 100% 。
不是得房率越高越好,電梯間、樓梯、走廊都是公共空間,沒有電梯、樓梯狹小,得房率自然高,但居住時上下樓會不方便。
4)綠化率
綠化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
國家規定綠化率不得低於 30%。
這裡也需要注意的是,數字不能說明園區綠化程度,必須親自查看小區的綠化情況。而且要注意區分綠化率與綠地率(只要有種草,就算綠地,所以部分開發商會以綠地率混淆綠化率)。
5)容積率
容積率:小區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
各個不同業態的容積率:住宅為 2.0-3.0;花園洋房為 1.0-2.0;別墅、類別墅為 1.0 左右。選房時不僅要看樓盤容積率,也要看周邊,若是周邊高樓林立,遮擋視野,容積率再低,心情也會不佳。
6)樓間距
樓間距:樓與樓之間的距離。
前後樓間距應為:樓高:樓間距< 1:1.2
左右樓間距應為多層(4-6 層)與多層間 > 6 米;多層與高層(12 層以上)> 9 米;高層與高層間 > 13 米。拋開距離談比例,才是真合理。
樓間距大的好處:有獨戶感;視野更開闊;無對視問題;日照時間充足。
樓間距小的壞處:鄰里噪音困擾;通風可能不暢;存在對視問題;採光相對不足。
有五證的房子才放心#
通俗來說,五證俱全的房產,就是「大產權房」,是受法律保障的房產了。
商品房的五證,分別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又稱《建築工程開工證》)以及《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這些證,雖然與我們關係並不大,但卻關係到房產商什麼時候組建銷售團隊,什麼時候施工,什麼時候裝修售樓處,什麼時候第一次開盤。這幾個證的取得關係,也是由前至後,依次取得。
而與我們關係最大的,可能也是唯一有關係的,就是最後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一旦房產商取得這個證,就可以開盤售樓了。
大部分房產商,會選擇在取證後不久,便開盤售樓。同時,現在的廣告法也變得更加嚴格,在沒有取得預售許可證之前,房產商不可以公開直白地投放「賣房」廣告,而敢於公開投放賣房廣告的樓盤,尤其是高架橋上的廣告牌這類實體廣告的,全部都是有預售許可證的(部分小地方可能會有違規操作,識別方法很簡單,就是看廣告上是否有預售許可證號),對於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樓盤,可以直接到售樓處看房、交定金。
預售許可證,長這樣:
一手房買房流程全掌握#
一手房的買房流程,其實並不複雜。
說一個極端的案例:做置業顧問的時候,我曾有一個客戶,她在大概下午一點的時候到售樓處遛彎兒,說是路過進來看看,我便準備按照流程給她介紹區位圖、沙盤等。但她執意要看樣板間,拗不過就帶去了,講了大概 10 分鐘,她接到了一个電話說是好友約她一起去買衣服,就不打算往下聽了。然後她就掏出銀行卡,開始交定金。沒錯,不是訂金,是定金,原則上不能退的那種。整個看房買房流程下來,她花費的時間不足一小時。
當然,這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大部分的買房者,都不會如此草率地做出決定,而對於初次買房的我們,就更需要慎重一點,再慎重一點了。
首先,說一下在到達售樓處之前,我們可以如何做。
去售樓處之前,我們可以選擇通過中介來幫忙,好處是中介會根據你的需求,給你推薦在他所在區域內,適合你的若干樓盤。
房地產中介的最大特點,就是對他所在的區域了如指掌,網絡上的信息可能有差錯,可能更新不及時,但房產中介的信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準確且及時的。
而你作為買家,也不需要單獨支付給一手房的中介公司費用(部分公司除外),因為他們會通過向開發商索要中介費來賺錢(但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普通人自己通過砍價所達到的最終房款金額,是很難低於中介與開發商達成的共識金額的,所以此時,大可不必繞過中介公司。
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自信或者關係,你依然不必通過中介公司買一手房,由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獲取房源的渠道也越來越多。一眾房產網站,都可以成為你獲取房產信息的利器。
在去售樓處之前,你最好先了解一下該樓盤的具體區位、產品種類和總價情況。否則,如果你的預算只有 100 萬,卻到了一个最低金額 800 萬的小區,說實話,也挺尷尬的。
到了售樓處,就會有一個置業顧問(銷售)來專門陪同你看房了。
置業顧問的接訪,是按照一定順序的,不可以越級。當然,如果你實在看不上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