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上網:使用電報、推特或者少部分空投網頁時需自備梯子,網上有很多免費的,可以自行搜索。
imToken 錢包:該錢包支持以太坊及以太坊 ERC20 標準的代幣,撸空投必備,詳細使用教程我放在了另外一篇文章:
撸幣必備!如何利用 imToken 創建你的 ETH 錢包地址
電報(Telegram):一款國外的即時聊天軟件,類似於 QQ 或微信,需科學上網才能使用,現在基本已經成為區塊鏈及虛擬貨幣交流、各個團隊空投代幣的主戰場。推薦使用客戶端或電腦網頁版。
幣用: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加了殼的本地化的電報。與原版電報帳號互通(電報裡的群組在幣用也可以找到),並在原版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功能(比如虛擬幣錢包功能)。
幣用對比電報的優點是無需自備科學上網工具,缺點是目前不太穩定,有時會出現無法登錄等狀況,畢竟是和牆外網絡互通,出現此類問題也算比較正常,遇到狀況稍後再試即可。當然,如果有條件,還是建議科學上網後使用原版電報。
谷歌瀏覽器(Google Chrome):考慮到有很多人英文不太好,所以推薦使用谷歌瀏覽器可以一鍵翻譯一些英文頁面,當然,其他擁有相似功能的瀏覽器也可以。
推特(Twitter):這個應該大部分人比較熟悉,如第一次聽說,那麼可以將其理解為類似於微博一樣的產品。少部分代幣空投需要關注其推特帳號或轉發其推特推文。需要科學上網後登錄。
臉書(Facebook):與推特一樣是牆外的社交產品,少部分時候需要關注項目官方臉書首頁,可以註冊一下。需要科學上網後登錄。
谷歌人機驗證:一般會出現在一些國外的網站上,空投、交易平台等處都有小概率出現下方這貨,用途與驗證碼一樣,為了對付註冊機批量註冊。一般點擊方框自動打勾後就驗證完成了,如果一段時間內頻繁使用可能還需其他驗證操作,按要求做就行了。
另外,撸空投注意以下幾點常見的問題:
-
不要在任何電報群發廣告或發表不當言論;
-
熱門空投一般很快結束,所以在看到空投情報時要盡快撸完;
-
空投流程大都大同小異,在幣萌推出空投情報時要仔細看流程介紹,按流程來不會出錯;
-
加電報群類的空投,在加群或邀請好友後,項目獎勵可能會延遲顯示,不用擔心;
-
涉及到發幣到錢包的,一般不會即時到賬,而是在空投結束後一段時間內發出,長則一個月短則一個工作日,等著就行,幣萌社群也會及時告知空投幣到賬情況,長期未到賬可聯絡電報群管理員;
-
等待空投時不需要在錢包裡添加空投幣種,到賬了就直接顯示了;
-
加入空投情報 QQ 群和電報空投頻道,收取情報更及時。
由於非小號上部分平台價格顯示與平台本身人民幣估價有所不同,所以以下價格數據來源於各個官方網站。
幣安:BTC/USDT $12,186.35 | ¥77,884.18
Gate:BTC/USDT $12,159.45 | ¥86,332.10
ZB 中幣:BTC/USDT $12,730.01 | ¥85,291.06
Bithumb:BTC/KRW ₩14,820,475.8 | ¥88,940
一、幣安 & Gate
首先,上文數據中幣安、Gate、ZB 都是以 USDT 作為交易貨幣,其中幣安和 Gate 購買 BTC 所需的 USDT 數量差別很小,但在人民幣估值上卻差別很大。
之前的教程裡曾經講到過泰達幣 (USDT) 是一個號稱與美元匯率一致的虛擬幣,但在你購買 USDT 時有溢價,一般要超過美元對人民幣 6.x 元的匯率,而是要 7 元人民幣以上才能買到一個。
不了解的朋友的可以到下方鏈接中的交易入門知識部分溫習一下:
Gate.io、幣安交易平台充值 交易 提現完全教程
幣安和 Gate 的 BTC 之所以 USDT 價格類似、人民幣價格差異大,問題就出在 USDT 的價值上,幣安沒有自家的場外交易平台,所以一切人民幣估價均按照 USDT = 美元的價值來估算,而 Gate 是按照自家場外交易平台當前 USDT 的價格來估算的,如下面數據所示:
幣安:77,884.18/12,186.35≈6.39
Gate:86,332.10/12,159.45≈7.10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幣安看似人民幣估價便宜,但兩者使用 USDT 購買 BTC 的價格都僅差不到 30 個 USDT,差價僅在 2‰,想着搬磚賺錢是不可能的了,畢竟你在國內買不到與美元匯率一致的 USDT。
另外,幣安的帳戶總資產估值也是根據 USDT = 美元的價值來估算的,所以你買了 1000 元人民幣任意虛擬幣轉入到幣安之後,除去手續費不計,其估值就會小於 1000 元人民幣。如果你想要了解你在幣安裡的所有資產真正的人民幣估值的話,可以套用下方這個公式:
幣安總估值人民幣 *(Gate 中 USDT 價格 / 美元當前匯率)≈幣安總資產折合人民幣價值
這個公式也可以套用在計算幣安上某個幣種的當前人民幣價值上:
幣安上該幣種人民幣估價 *(Gate 中 USDT 價格 / 美元當前匯率)≈該幣種在幣安真正的人民幣估價
二、Gate & ZB
從上文的數據中可以看出,ZB 中幣和 Gate 的 BTC 雖然在人民幣估值上差價不足 1%,但在 USDT 差價上卻差了近 600 個。問題同樣出在 USDT 上。這兩家平台都擁有自家的場外交易平台,但 ZB 這個平台奇葩的地方在於,它家的 USDT 很便宜,計算結果如下:
ZB 中幣:85,291.06/12,730.01≈6.7
很多人看到這裡的想法是,遇到這麼便宜的 USDT 還不買買買?其實便宜歸便宜,ZB 的 USDT 其實沒啥卵用,因為買了之後只能在 ZB 使用,不可以轉出,完全可以認為這是 ZB 自家的平台幣,不要把這貨當成真正的 USDT。所以算下來兩個平台買 BTC 所需人民幣都差不多。(2018 年 3 月更新:目前 ZB 的 USDT 支持轉出了)
三、Bithumb
Bithumb 是一個韓國的大型交易所,使用韓元 (KRW) 交易 BTC 的確存在較高的溢價,但由於目前韓國的政策原因,所以非韓國居民是不可以在 Bithumb 上交易的,所以在韓國本土沒有親戚朋友的話,就不用想着搬磚到 Bithumb 賺錢了。
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各平台同一幣種的人民幣購買成本差別還是比較小的,大家在日常購買主流虛擬幣的時候,無需費時費力綜合對比各平台間的差價,直接在大平台購買,一般不會出錯。
一、CeFi 與 DeFi 談 DeFi 之前先說一下它的對立面 CeFi。
CeFi 是指現行的「中心化金融」,即存在「中間機構」的金融體系。例如轉賬需要通過銀行,貸款需要通過借貸機構,炒幣需要通過幣安、火幣等 CEX(中心化交易所)等,這些金融活動都要依靠中間機構來維護安全。
CeFi 的缺點是,一旦中間機構出現問題,用戶的利益就很有可能受損,比如伺服器宕機、銀行倒閉、交易所跑路等。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DeFi 與之相反,是指以區塊鏈為核心的「去中心化金融」,即不存在「中間機構」的金融體系,由協議和智能合約來代替中間機構的職能。例如只需要通過錢包就能實現點對點數字貨幣轉賬,抵押數字貨幣就能自動進行貸款和還款,在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不受交易所管控、完全掌握自己的數字資產等。
DeFi 的優點是,杜絕了中間機構作惡的可能,理論上更加安全。
DeFi 的概念由 Brendan Forster 在 2018 年提出,當時還拋出了 DeFi 應用的三大屬性:運行在公鏈上、代碼開源、金融類應用。其實這個概念是非常寬泛的,BTC 的發行可以算作是 DeFi 的第一次應用,除了數字貨幣發行外,基於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資產交易、借貸、投融資等都可以視作 DeFi 產業,以後還有可能引入現實世界中的資產,比如將不動產上鏈等。
上述僅對 DeFi 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後續有機會幣萌君可能會為大家解讀更多關於 DeFi 的知識點。大家在此能有一個基礎的認知就好,畢竟 DeFi 的概念還是很簡單的,複雜的是這些 DeFi 項目的玩法。
下面開始講項目。
二、去中心化借貸 ① MakerDAO
代幣:DAI/MKR
亮點:去中心化穩定幣 + 借貸
官網:makerdao.com/
DeFi 市場中第一個現象級的應用是 MakerDAO,長期霸占 DeFi 鎖倉市值榜前三甲。
MakerDAO 是一個借貸類的產品,採取超額抵押生成穩定幣的方式運行。具體原理為:用戶抵押 ETH(或 USDC、BAT、KNC 等其他代幣)以生成穩定幣 DAI(1DAI=$1),相當於使用數字貨幣貸款,還款的時候還入 DAI 和利息。假如你持有大量 ETH,長期看漲卻又急需用錢,那麼可以使用 MakerDAO,在不出售 ETH 的同時獲得穩定幣貸款。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現實世界中的抵押貸款往往是抵押的不動產,本身價值比較穩定,但數字貨幣市場大漲大跌,萬一 ETH 等抵押品下跌導致資不抵債怎麼辦?
這裡就體現出了 DAI 超額抵押的好處,在生成 DAI 是需要抵押高於其價值的抵押品,例如抵押價值 $200 的 ETH 生成價值 $100 的 DAI,理論上只要 ETH 價格不腰斬,就不會出現壞賬。另外,DAI 中還有一個「清算線」的概念,當抵押品價值下跌導致「抵押品價值 / 借出 DAI 價值」低於清算線時,將觸發強制清算,對用戶的抵押品進行拍賣,以償還之前借出的 DAI。每種抵押品的清算線不同,例如 ETH 為 150%,即抵押的 ETH 價值低於所借 DAI 價值的 1.5 倍時就會觸發清算。
其實總體來說,DAI 和 USDT 穩定幣的生成方式是類似的,都是抵押資產生成穩定幣,區別在於 USDT 由中心化的 Tether 公司管理,公司是否真的抵押了足額的抵押品大家無法得知,如果只抵押了 10 億美元的抵押品,卻發行了 100 億美元的 USDT,那麼萬一遇到擠兌,Tether 公司是不能做到 1:1 賠付的。而 DAI 的抵押、生成、清算等一切操作則是通過智能合約執行,所有人都能在鏈上查看抵押情況,完全審計透明,這就是 DeFi 的優勢。
MakerDAO 以及其他 DeFi 項目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去中心化治理,其可以理解為「民主」,持有「治理代幣」相當於持有項目的股權或者選票,來參與項目的重要決策。MakerDAO 採用雙幣制,DAI 為穩定幣,MKR 為治理代幣,持有 MKR 可以參與 MakerDAO 的去中心化治理,治理內容包含增加抵押品種類、修改已有抵押債倉種類、修改債務上限和清算比例等關鍵參數。
② Compound
代幣:COMP
亮點:流動性挖礦 + 借貸
官網:compound.finance/
Compound 同屬借貸平台,與 MakerDAO 不同的是,其不需要發行穩定幣,而是通過借貸共享代幣池的模式來維持市場的運轉。平台內支持 BAT、DAI、ETH、USDC 等多種數字資產的借貸,每種資產對應一個代幣池。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如上圖所示,用戶首先需要在「供應市場」抵押數字資產到對應的代幣池,得到抵押憑證 cToken,例如抵押 DAI 就獲得 cDAI。抵押之後用戶才能獲得貸款資格,可以進入「借貸市場」的代幣池中借入其他資產。就像銀行一樣,抵押(存款)可獲得利息,貸款需支付利息,平台的收益來源於借貸產生的利差。
在借貸操作中,用戶的貸款額度將小於抵押價值,這點與 MakerDAO 如出一轍,本質上都是超額抵押在觸及清算線時,同樣會清算抵押資產來避免壞賬風險。
這裡就要講到一個「流動性」的概念。代幣池裡幣的流動就代表了流動性,而抵押和貸款的行為都可以視為提供流動性,在這個過程中,會根據你提供的流動性份額來獲得平台幣 COMP 的獎勵,這就是「流動性挖礦」。
COMP 是 Compound 的治理代幣,就像 MKR 之於 MakerDAO,持幣可以參與平台的決策(注:下文中含有代幣激勵的 DeFi 項目基本上都有類似的去中心化治理方案,就不一一說明了)。
COMP 挖礦周期為四年,以太坊每產出一個區塊,COMP 發行 0.5 個,每天發行 2880 COMP,其中抵押方和貸款方各獲得 50%,依照其所能提供的流動性(抵押和貸款的數額)按市場占比分配。
Compound 的代幣池模式相比 MakerDAO 有幾點優勢:
-
流動性優勢。COMP 的流動性挖礦獎勵,本質上是對借貸雙方的額外補貼,能讓抵押方獲得更多收益,貸款方支付更少利息,這不僅對有真實理財、借貸需求的人更友好,也會吸引大量投機者頻繁參與挖礦,為代幣池注入流動性。
-
借貸分離。在 MakerDAO 中借貸是捆綁的,抵押和貸款同步產生,而在 Compound,可以只抵押不貸款,抵押本身可以創造收益,實現理財。
-
借貸方向自由。不同幣種的代幣池相互分立,用戶可以抵押或貸款平台支持的任何資產,更能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③ Aave
代幣:LEND
亮點:浮動利率借貸 + 閃電貸
官網:aave.com/
Aave 前身為 P2P 借貸平台 ETHLend,曾於 2017 年通過 ICO 籌集了近 1800 萬美元,後續轉型為基於代幣池的非托管貨幣市場協議 Aave,今年年初正式上線。其運行模式與 Compound 的代幣池類似,但支持的數字資產種類更多元,截至目前,Aave 已支持包含 DAI、TUSD、BUSD、YFI、SNX 在內的 20 種數字資產的借貸。其代幣名稱為 LEND。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在 Aave 的借貸操作中有兩個明顯的創新點。首先是計息代幣 aToken,當用戶抵押資產進入代幣池時,將生成對應數量的 aToken,並在錢包中實時產生利息,可以隨時查看餘額的增長。另外是利率轉換功能,在 Aave 中貸款時,可以選擇使用穩定利率或者浮動利率,讓用戶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隨時調整,以保持最佳利率。比如在利率上行的時候,選擇浮動利率,在利率下行的時候,切換為穩定利率。
除此之外,Aave 的大殺器在於「閃電貸」。
閃電貸原理是在一個區塊內(一筆交易內)實現多個智能合約的操作,例如一鍵完成資金貸款、在 DEX 交易套利、歸還資金這一系列操作,從而實現套利,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則可以撤回操作。閃電貸不需要抵押,只需要即時還上資金即可,如果沒有歸還,則交易也會被自動撤回,用戶和代幣池都沒有損失。
閃電貸的思路給交易員們帶來了一些操作的空間,即使身為分文,也可以安全的挪用大額資金,在微小的價格差異中進行交易套利。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三、DEX 和聚合器 在進入正題前,我們先來理解 DEX 的原理,並回溯一下比較早期的 DEX 產品。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是相對於 CEX(中心化交易所)的概念而衍生的,我們平時炒幣的場所 —— 例如幣安、火幣等都屬於 CEX,需要創建帳戶、進行 KYC,然後把資金存在 CEX 中進行交易,提出資金時需要向 CEX 申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買入或賣出數字資產只相當於帳戶中數字的變動,比如你用 400 USDT 買了 1 ETH,那 CEX 就會在你的帳戶中減去 400 USDT,加上 1 ETH。這些資金是在 CEX 內部流轉的,只有在你把資產提出到自己的錢包時才會上鏈,才算是真正的屬於你。
CEX 的問題在於,其本質上是一個中心化的公司,我們存在裡面的資金都由這家公司托管,如果其出現侵吞用戶資金甚至跑路的作惡行為,我們將蒙受損失。除此之外,CEX 被盜、插針、數據砸盤等行為也層出不窮。
- 高費低效。CEX 由於依靠中心化的伺服器運行,交易不用上鏈,所以交易效率高,而且手續費低,一般能做到 0.1% 甚至更低。而 DEX 的交易都在鏈上運行,所以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很慢的交易速度(區塊確認速度),以及交易手續費之外的 gas(礦工費),尤其是最熱門的以太坊公鏈,一筆交易經常十幾分鐘才能完成,gas 費高的時候能達到一筆上百元人民幣,掛單、撤單、交易這些操作都各自算作一次交易,這對於普通炒幣者來說完全頂不住。由於這種技術限制,CEX 上能夠完美支持的合約、期權等衍生品,在 DEX 上也很難實現。
針對高費低效的問題,早期 DEX 的解決方案主要為兩種:鏈下撮合 + 鏈上清算的半中心化模式,以及採用 EOS、Stellar 等相對高效低費的公鏈搭建 DEX。前者只是過渡產品,看似能平衡交易體驗和效率問題,但其實兩個問題都沒解決;後者雖然體驗更好,但奈何其他公鏈上的優質資產實在太少,完全比不過老大哥以太坊。
由於上面的幾個問題,DEX 在與 CEX 的比拼中一直落於下風,畢竟體驗差勁的 DEX 沒有選擇的必要性。
今年的 DEX,雖然有了一些創新點,但對於上述問題還是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案,其爆火的原因並不是 DEX 的實用性增加,而是由於套上了「流動性挖礦」這層「模式」。下文一一闡述。
④ Uniswap
代幣:暫無(更新:目前已發行治理代幣 UNI)
亮點:DEX + 流動性挖礦
官網:uniswap.org/
Uniswap 是一個基於代幣池和流動性挖礦的 DEX,代幣池和前文所述的 Compound 差不多,不過 Uniswap 作為一個交易所,支持幣種和代幣池的數量理論上是無限多的。所謂流動性挖礦就是往這些代幣池裡注入資金,以獲得平台交易手續費的分配。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具體原理為,參加 Uniswap 流動性挖礦的礦工(流動性提供者 LP),要按照 1:1 的價值比例往對應代幣池中存入兩種代幣(注入流動性),例如要參與 USDT/DAI 交易對的挖礦,當前 1 ETH = 400 DAI,則要分別往兩個代幣池中注入 ETH 和 400 倍數量的 DAI。後續這個交易對產生的手續費,會按照礦工注入流動性的份額進行分配,另外,注入流動性時會發放一個 LP Token,可以理解為憑證,不同交易對的 LP Token 也不同,當提出資金(提出流動性)時,本金和收益會發放到錢包,LP Token 也隨之銷毀。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Uniswap 與傳統 DEX 的不同之處在於,不是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撮合交易,而是根據代幣池內的資產數額以及一個簡單的公式「X*Y=K」來自動計算價格。下面舉例說明。
公式中 X、Y 是指兩個代幣池裡各自的代幣數量,K 是乘積,在每筆交易中相對恆定。
以 USDT/DAI 交易對為例,假如現在兩個代幣池有 2 ETH 和 800 DAI,則 K=2*800=1600;
如果你要使用 100 DAI 購買 ETH,發送 100 DAI 到代幣池中,其中 0.3% 會扣除作為手續費,所以實際到代幣池中的數量為 100*(100%-0.3%)=99.7 DAI;
此時 DAI 代幣池總量為 800+99.7=899.7 DAI;
依照公式可以反推出 ETH 代幣池的數量應該為 1600/899.7≈1.78 ETH;
則你可以獲得的 ETH 為 2-1.78=0.22 ETH。
當這筆交易完成後,交易中扣除的 0.3 DAI 的手續費會返回到 DAI 代幣池中,並形成新的 K 值以應對下一次交易,K 值會隨著交易筆數的增加而慢慢提高。
此時 DAI 代幣池總量為 899.7+0.3=900 DAI;
ETH 代幣池總量為 1.78 ETH;
則新的 K 值為 900*1.78=1602。
以上就是最簡單的應用。還有一種情況,假如你想要進行交易的幣種之間沒有相互對應的代幣池,例如想要用 DAI 買一個 XXX 幣,這時系統將自動用 DAI 兌換 ETH,再用 ETH 兌換 XXX 交付給你。但是如果 XXX 在 Uniswap 上連代幣池都沒有,也就是沒有流動性,這樣則是無法交易的。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Uniswap 是根據代幣池的供需關係來自動定價的,這就帶來了兩個問題:
-
缺少價格發現功能:當 CEX 中某個幣種的幣價劇烈波動時,Uniswap 的反應會有延遲,此時要依靠套利者來扳平與 CEX 之間的差價。比如 ETH 價格瞬間腰斬,從 400 DAI 跌到 200 DAI,Uniswap 中不能指定價格掛單買賣,只能靠套利者不斷賣出 ETH 才能把價格砸下來。
-
對大資金不友好:按照上面例子中的數據,假如代幣池中只有 2 ETH,你想要買走一半,那根據公式就會把成交均價拉得比市場價高,反之,如果你賣出大量 ETH,也會把均價拉低,這部分損失的費用在 Uniswap 等 DEX 中被稱為「滑點」,滑點越高,差價越大。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有足夠多的礦工為代幣池注入足夠多的流動性即可,就和 CEX 中常說的增加「交易深度」類似,目前 Uniswap 的滑點已經非常低了,一些熱門交易對的滑點已經降到了 0.01%。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Uniswap 的這套模式被稱作 AMM(自動做市商),也就是通過智能合約的管理,所有礦工一起參與做市,維護流動性和交易深度,目前幾個熱門 DEX 都是採用的 AMM 模式。
⑤ Sushiswap
代幣:SUSHI
亮點:DEX + 流動性挖礦 + 代幣激勵
官網:sushiswap.org/
Uniswap 目前已是 DEX 中的王者,但還是給市場留下了一個空白 —— 代幣激勵模型。
Uniswap 的流動性挖礦收益完全來自於 0.3% 的手續費,與平台交易額和代幣池總量相關。對於付出了更多努力、承擔了更多風險的早期礦工來說,在 Uniswap 是沒辦法獲得成長性的收益的。另外,隨著 Uniswap 的發展,早期礦工的份額還會被後入場的用戶、機構所稀釋。當 Uniswap 交易額的增速抵不過代幣池增速時,礦工的收入必然衰減。
shiswap 的交易手續費同樣為 0.3%,但分成了兩部分,0.25% 分配給礦工,0.05% 用於回購 SUSHI,並給所有 SUSHI 的持幣者分紅,聽起來玩法是不是有點像 2018 年的「交易即挖礦」?
Sushiswap 為了在 Uniswap 這個頂級流量中拉攏用戶,還採取了一個很騷的操作 —— 先上線 SUSHI 挖礦,後上線 DEX 功能。SUSHI 前 10 萬個區塊的挖礦僅為 Uniswap 中的礦工提供機會。
前文提到,在 Uniswap 中注入流動性會獲得對應交易對的 LP Token 作為憑證,Sushiswap 就是在 LP Token 上做了文章。礦工將 Uniswap 的 LP Token 抵押到 Sushiswap 就可以獲得 SUSHI 的挖礦獎勵,支持 USDC/ETH、DAI/ETH、SUSHI/ETH 等 13 個指定代幣池的 LP Token。
這對於參與 Uniswap 流動性挖礦的礦工來說,相當於在 Uniswap 的收益之外,憑空多出了一份 SUSHI 的空投,而且還是產量放大 10 倍的頭礦,礦工們當然願意把自己的 LP Token 都往 Sushiswap 中質押。
在 10 萬個區塊(約兩周)後,Sushiswap 會把這 13 個代幣池往自家遷移,屆時 Sushiswap 的 DEX 本體才算正式上線,才能真正的在 Sushiswap 中進行挖礦和交易。
Sushiswap 的行為完全是在別人的地盤上給自己拉用戶,用額外的獎勵吸引礦工的目光。在未來遷移之後,Uniswap 的礦工多半也會轉移陣線到 Sushiswap,直接把 Uniswap 的流動性掏空。
這種套路被瘋狂模仿,KIMCHI(泡菜)、NOODLE(面條)等一大批「美食」仿盤快速出現,然後快速崩盤,長則一天,短則幾小時。
Sushiswap 最大的不穩定因素在於 SUSHI 代幣的線性無限增發,如果 Sushiswap 在遷移之後交易額不能持續上漲,分紅不能持續增加,那麼隨著時間推移,無限增發的 SUSHI 代幣的價值必然下跌。
⑥ Curve
代幣:CRV
亮點:穩定幣 DEX + 流動性挖礦 + 聚合收益
官網:curve.fi/
Curve 也是一個基於 AMM 的 DEX,不過主要面向的是穩定資產交易,支持多種主流穩定幣及 renBTC、wBTC 等 BTC 錨定幣,低滑點、低手續費。最大的優勢在於聚合收益。
礦工在 Curve 的收益比較多元,包括交易手續費抽成、額外的利息、代幣獎勵(平台治理代幣 CRV 或其他代幣)等,每個代幣池的收益不同,如下圖所示。
[幣萌] 一文讀懂 DeFi 及七大熱門項目 DAI/COMP/LEND/Uniswap/SUSHI/CRV/YFI Curve 的交易手續費很低,僅為 0.04%,手續費和 CRV 獎勵和前面的 DEX 一樣,都是分給提供流動性的礦工。額外的利息來自於借貸協議或借貸聚合商,例如上文所提到的 Compound,用戶存入 DAI 或 USDC 到 Curve 的 Compound 池,系統將自動把資金放入 Compound 生息,轉化為抵押憑證 cDAI 或 cUSDC,用戶相當於可以同時獲得 Curve 和 Compound 的收益。上圖中 Y 池是指存入 Yearn 生息,原理與 Compound 池類似,下文將會提及。
⑦ Yearn
代幣:YFI
亮點:理財聚合器
官網:yearn.finance/
Yearn.finance 前身為 iearn.finance,是一個支持多種 DeFi 協議的穩定資產聚合理財平台,會在協議間自動移倉以幫助儲戶獲取最高的理財收益。平台聚合了 Compound、dYdX、Aave、DDEX 協議,用戶抵押到 Yearn 時,平台會將資金自動分配至目前收益最高的協議下,並生成抵押憑證 yToken(如 yDAI、yUSDC 等),用戶可以通過 yToken 取出本金及收益。相當於一個全自動的理財經理。
除此之外,Yearn 還有一個產品是 Vaults(機槍池),用戶存入資金後,系統會自動使用相關策略來為用戶博得理財收益。比如 Yearn 與 Curve 合作推出的 Y 池(參照上節),持有 yToken 的用戶可以在 Yearn 獲得理財收益的同時,放入 Curve 的 Y 池獲得流動性獎勵,並挖到的 CRV 再次放入 Yearn 進行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