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十大業界を見抜く

1.新基建、新引擎、新机遇

作者:@周建兵
发表时间:2020-09-15
以下为国金证券佣金宝首席分析师 — 周建兵的路演实录
各位投资者,如果说到 2020 年,中国经济最热的词我认为 “新基建” 绝对排得上号,新基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国家的战略,它深刻地改变了宏观经济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我们也知道新基建已经写入了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桩设施,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的消费和需求,助力产业的升级换代。
我们也知道疫情以来世界经济的危机和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投资者对宏观经济未来发展思想和政策的大讨论,在这个大变革的机遇之中我们作为投资者如何应对挑战,走出危机,我们认为新基建是应时代而生,成为拯救危机、大国竞争关键的胜负手。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来看,新基建是对经济危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兼顾了短期扩大有效需求,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重大历史性经济转型作用,我们看到本次疫情美国过度依赖量化宽松,中国则力推新基建,此消彼涨,化危为机,未来像 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充电桩、城市群的建设,各领域的新基建将大规模展开,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和发展的机遇。也吸引了全球的产业链,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破局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抑制,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强的基础。今天我们利用这个宝贵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从四个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政策暖风频吹新基建投资有望达到万亿。另外我简单介绍一下新基建七大细分领域投资机会的梳理,最后的结论是我们要拥抱新基建,拥抱确定性,把握新机遇。
我们知道中央政府在 2018 年底就加快了新基建的布局,进一步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同时我们看到今年 3 月份央视对新基建的范围做了报道,主要还涉及到七大领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基建七大领域: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 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铁城际轨交。新基建一词首次提出是在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习主席提到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更新、加快 5G 商用的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近两年我们看到疫情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快新基建,这个新基建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之中,我们认为新基建有别于 2008 年金融危机的 “老基建”,我们知道 2008 年时号称 4 万亿投资是 “铁公基” 的旧基建,2008 年主要是通过向铁路、公路、轨交、公共设施迅速化解和解决了 2008 年金融危机就业和 GDP 增速的难题,本次我们也看到中央政府提到的新基建有望与以往的 “铁公基” 有别,这次的新基建主要是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升级,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我们认为新基建通过加大投资带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拉动 GDP 的增长。我们认为未来 20 年左右新基建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先进、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释放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我们把新基建简单梳理一下,就是能源交通网、信息网、基础轨道交通网,也符合我们提到的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我们看到 2020 年 4 月份发改委对新基建做了官方定义,将其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这三部分,今天限于时间关系我不再赘述,

总结一下新基建就是七大新兴领域:

PPT 的下半部分就是。

  • 2、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3、5G 基站建设;
  • 4、大数据中心;
  • 5、人工智能、
  • 6、工业互联网;
  • 7、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这是七大新基建领域,同时我们也看到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落地,同时我们也看到 BAT 为主的科技龙头也对新基建发展持有乐观态度,正在加快相关新基建业务的布局,比如我们看到 8 月份湖南省政府提到数字建设的 100 个目标,总投资达到了 5600 多亿;同时我们看到 4 月 20 日阿里云宣布了三年新基建的升级换代目标,涉及 5G、卫星互联网、基础算力设施;腾讯近期也宣布了将投入 5000 亿用于新基建的布局,腾讯重点投入的领域包含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应用中心、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基地相关一系列新基建的领域。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本质上均有利于拉动经济社会发展,但两者差异主要还是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新的经济驱动力。我们看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传统基建主要应对金融危机,包括亚洲金融危机,新基建在这个时点上,特别是在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的背景之下,我们认为新基建的提出有助于全球数字化基础转型的建设,也有助于中国转型的发展。我们知道全球疫情进一步打击了出口贸易,需要以新的基建为抓手,以投资这驾马车拉动 GDP 的增长,用一句话概括新基建我们认为新基建有利于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致富先修路,在数字化背景下,在疫情的背景之下,我们认为新基建有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同时新基建适用于将新技术应用于新场景,主要是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新的主体基础设施。

新基建有别于旧基建具有数字赋能性,协调融合发展,运用灵活的三大特点,我们强调新基建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是数据发展互动的体系,新基建建设受到了国际大环境、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驱动,同时应对传统基建升级换代的需求以及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从国际来看,21 世纪科技革命技术浪潮,新基建是中国把握创新发展新的契机,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们认为新基建的增长模式,传统增长动力正在减缓,数字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张,我们认为新基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前面我们也谈到了新基建应对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常常看到云办公、云游戏、云教育、云医疗,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化消费和一些数字经济活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也知道目前所有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而也就对新的基建提出了新的需求,新基建短期拉动经济增长、对抗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经济下行的压力。

我们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袭之前新基建是中国应对第四次工业浪潮、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的布局,四次技术革命的浪潮,从 18 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化到 19 世纪的电气化时代,20 世纪初的信息时代,我们已经进入到了 21 世纪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这次是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革命。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增速在逐步放缓,传统经济增长的动能在逐步减弱,发展模式中央政府也提到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新基建作为助力,数字化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张,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动力,新基建将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我们简单做了一个统计,2005 年数字经济的规模只有 2.6 万亿,发展到去年数字经济已经达到了 35 万亿,不到 36 万亿,占整个 GDP 的比重不断提升,目前占比已经达到了 36%。我们反复强调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驱动力的作用越发明显,越来越重要,数字经济的内涵主要是 “四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数字产业的数据化、数据的价值化。这是我们从 “四化” 角度了解新基建全方位的 Push 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总体存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水平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需要新基建补短板,作为重要补充。
我们知道中国城镇化趋势越发明显,未来人口流动,城市群建设也会带来新基建投资的新机遇,这里我们把城镇化比例和人口向城市定居做一个展示,未来新增人口将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我们认为当前中国都市圈建设一体化仍需加强,新基建对人口流动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
另外我们也知道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短期造成了负面冲击,一季度 GDP 负 6.8,二季度是 3.2,我们认为新基建通过拉动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对抗经济下行压力,对我们证券投资也带来了行业的重大投资机遇,10 月份将召开的 19 届五中全会上会对新基建进行重大的中央层面的部署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加速培养了数字消费的习惯,倒闭上市公司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字化转型,也激发了对新基建投资的需求。后面我会给大家展开,包括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在线游戏、在线零售,这些都是疫情期间培养的数字习惯,消费需求倒闭了各行各业的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也激发了新基建的需求。我们认为整体来看新基建兼顾了短期与长期,兼具短期稳经济长期调结构的作用,惠及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意义,这是我对新基建的阐述。
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基建有哪几个细分领域,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七大领域,简单过一下:
我们先从能源网开始,能源网我们知道特高压网络是中国经济的一张名片,我们看到新基建未来发展的目标在高压领域要截止到 2025 年,在未来六年特高压的投资规模将达到 1.01 万亿,也就是上万亿,我们一直强调的特高压就是电力高速公路,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特高压是电力高速公路,使用特高压将大大提高能源输送的效率和能力,特高压技术在中国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我们后来居上,我们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在特高压领域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初步预测未来六年投资规模上万亿。
另一个能源网是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未来普及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充电桩,我们研究了一下,截止到 2025 年(未来五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投资规模将达到 1500 亿以上,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投资规模。
前面谈了能源网,主要是充电桩基础设施,特高压基础设施,我们再介绍信息网的基础设施,信息网最大的基础设施就是去年我们在二级市场反复强调的 5G,我们说 5G 投资是 “硬三年、软三年,服务应用再三年”,5G 去年是元年,未来 5G 基站的建设,未来五年它的规模将达到 2.5 万亿,5G 将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定制化网络,开放能力,价值化数据、智能化服务,5G 将和各行各业结合,将带动各行各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新基建的提出将使 5G 投资得到进一步的加快。
我们也研究了一下,今年 4 月份三大网络运营商发布了 5G 白皮书,要共同构建 5G 的生态,它的投资规模到 2025 年将达到 2.5 万亿,我们对 5G 相关统计也进行了逐年预测。基于信息网的大数据,未来五年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 1.9 万亿,近 2 万亿。
我国 IDC 产业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逐步合理,形成了像贵州、廊坊、河北张北基地这些数据产业的集聚地,根据工信部的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大数据的市场规模达到 1562 亿,根据智库的预测,未来大数据的年复合增长将达到两位数,投资规模未来六年将达到 1.9 万亿,大数据的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我们预测人工智能未来六年投资规模也将达到上万亿(1.04 万亿元),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技术的概念,上升为国内产业转型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制高点,2017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提出了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到 2030 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整个产业规模要突破 1 万亿元,人工智能也是保持年复合 40% 的高速增长。
另外是工业互联网,信息网,我们关注的七大网络之一的工业互联网,截止到 2025 年,工业互联网 6 年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 32.32 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主要还是基于 IT、OT、CT 技术的融合,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有望转变企业生产的模式,这也是新基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已经完成了 5 个国家顶级网络运营,接入设备超过 37 亿个,远超过目前顶层政策的规划,未来我们预计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六年内总投入也达到了 32 万亿,规模不小,这是我们预测的年化六年以内,2025 年年化复合也达到了 17%。
另外是新基建的七大项目之一的城际交通网,前面谈到了能源网特高压,充电桩、信息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还有城际轨道交通网的建设,我们预计新型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未来六年累计投资规模也将达到 6 万亿,这是城际高速铁路,是高速地铁的补充,它充当了能源、信息、资金流、人流的毛细血管作用,城际的轨道交通能解决城市间的资金流、客流、信息、物资流的交互。我们前面反复强调要共同打造一个轨道上的都市经济圈,未来新增的人口集聚都在大的都市圈,主要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我们认为新基建提到的城际轨道交通将有助于未来都市圈经济的形成,我们统计了一下 2019 年城际轨道交通已经达到了 6730 公里,新增里程达到 969 公里,未来投资预测六年之内将达到 6 万亿,产业年化增长也将达到 15% 以上。
在这张 PPT 上我们总结一下新基建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网,能源网主要包含新能源充电桩、特高压;信息网就是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另一张网就是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网,新基建主要是构建三张基础网络。
对二级市场我们前面谈了新基建未来产业发展前景,未来投资规模和未来对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新基建未来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下行压力宏观层面的作用,落实到二级市场我们也对新基建相关公司进行了梳理,新基建主要领域的相关公司进行统计,像 5G 网络的主设备的中兴通讯,相关的像大数据、云计算的光环新网、新易盛、星网锐捷;云计算的浪潮信息、中科曙光;数据安全的像启明星辰、中国软件;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公司我们关注用友网络;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也有优秀的上市公司,像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区块链领域的长亮科技、新大陆、宇信科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特锐德、万马股份,当然除了充电桩以外还有加氢站的基础设施,像厚普股份、美锦能源;智能快递柜相关的新北洋;包括轨交我们关注中国中车、佳都科技,泛电力网特高压的我们推荐国电南瑞、岷江水电、远光软件、平高电气。这是我们对新基建相关领域的公司。
再细分关注一下,5G 来临之后,我们认为去年是 5G 的元年,我们前面谈到了 “硬三年,软三年,服务应用再三年”,5G 将迎来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周期,我们对 5G 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些公司进行了梳理,比如我们重点关注的主设备商中兴通讯,除了华为以外它是我国通讯设备的龙头企业;小基站的星网锐捷、光通信的中际旭创,零部件的立讯精密,另外像电子元器件的顺络电子、模组封装的环旭电子,这是我们重点跟踪的一些上市公司。
当然我们谈到了 5G,不得不聊一下半导体,我们还是持续看好全领域芯片的国产替

読み込み中...
文章は、創作者によって署名され、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に安全に保存され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