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胡塞武裝襲擊美軍事件彙總

胡塞武裝簡史
1991 年,海灣戰爭,美軍兩個航母打擊群,短短 42 天,將號稱全球第三的強國伊拉克打敗,損失超 2000 億美元,傷亡人數近十萬人,而美國僅僅 286 人。

  2003 年,第二次海灣戰爭,美軍一個航母打擊群,一國之首薩達姆被活捉絞刑。

   此時的美軍航母可謂縱橫四海,無人敢打,全球俯首。

   2024 年 5 月 31 日,也門西海岸的導彈射向在附近執行任務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

  2024 年 6 月 1 日,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的 GPS 信號被電磁壓制,無人機和無人艇從也門西海岸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進行飽和攻擊,最後一枚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發起致命攻擊。航母右後側和艦島中彈,有一枚導彈穿透甲板在廚房爆炸,航母上 76 人掛掉,170 多人重傷。(英國 BBC 消息)

  二戰以來美軍航母無人敢襲,無論航母被擊中的情況是真假,世人都知道,美軍航母不是神,有人敢打。如果美軍航母真的被擊中,那麼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這是一次改變歷史進程的襲擊,而宣稱對兩次襲擊負責的組織,叫做「胡塞武裝」。

1、

   侯賽因·巴德爾·丁·胡塞(Hussein Badreddin al-Houthi1959.8.20-2004.9.10)1956 年出生於也門北部的馬蘭地區的一個宗教家族,其家族名稱就是胡塞家族。信奉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分支宰德派。

 從小他便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下成長,其家族在宰德派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族成員多從事宗教學習和宣傳工作,他的祖父和叔父都是當地有名的宗教人士,他的父親巴德爾丁·侯賽因更是著名的宗教學者。

    侯賽因從小沒有接受過公立學校教育,而是由其父親在家教授《古蘭經》和基本的讀寫技能。這種教育強調對於宗教知識的重視,為其日後的宗教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礎。

    在父親去世後,侯賽因子承父業,擔任宰德教的阿訇,阿訇一般是特指伊斯蘭教的學者和教職人員,類似於牧師。

   胡塞家族信仰宰德派,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主要分為:十二伊瑪目派(Twelver,分布伊朗、阿塞拜疆、巴林、伊拉克)、宰德教派(Zaidi,分布也門、沙特)、伊斯瑪伊派(Ismaili,分布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區、黎巴嫩)、阿拉維派(Alawiyyun,分布敘利亞、黎巴嫩)。

  宰德派,是以宰德·本·阿里之名命名,其中十二伊瑪目派的信徒占什葉派超過 80%,而宰德派便是什葉派的第二大分支。宰德派信徒主要分布於也門北部(扎馬爾省北部)和沙特境內與也門交界處,其中也門大約 35 % 的人口都信仰宰德派。可以說宰德派在也門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740 年由宰德・本・阿里創建宰德派,其後遭受壓迫,被迫轉移到里海沿岸及其馬格里布等邊遠地區,最終在九世紀末期終於在也門北部扎根,並且綿延至今,897 年,哈迪・葉海亞(Hādī Yahyā)在也門北部建立了以薩達(Sa‘da)為中心的宰德派伊瑪目國家,奠定了也門什葉派和遜尼派北南分立的教派格局。

一直到 1962 年 9 月,阿卜杜拉·薩拉勒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的推翻巴德爾封建王朝的「九·二六」革命,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1962 年到 1990 年),終結了宰德派在也門北部长達千余年的統治。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政權建立後不久,宣布廢除基於血緣和教派的歧視性政策,剝奪了宰德派和聖裔家族的合法權威。

 注意,上文阿卜杜拉·薩拉勒(1917 年 1 月 9 日——1994 年 3 月 5 日)和後來的也門前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1942 年 3 月 21 日—2017 年 12 月 4 日)不是一個人。

 宰德派被打壓是全方位的,在經濟方面社會底層的財富積累逐漸使得原先處於社會上層的宰德派和聖裔家族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變小,在政治層面國家限制宰德派的活動,在宗教層面,外來的遜尼派薩拉菲主義在沙特的主導下在也門境內對宰德派產生了重要影響,嚴重威脅了宰德派的權威地位。

  宰德派此時在也門境內轉衰。

 2、

  在講胡塞武裝的緣起之路之時,我們有必要一下也門這個國家的歷史和地緣。

 

image

 也門並非長期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時常以地緣為基礎分為南也門和北也門。

   阿拉伯國家的政治格局是在西方殖民的過程中形成的。一般按照地緣規律,但又不是完全吻合。

  在阿拉伯半島西部,賽特拉山脈自西海岸一路延伸,在南部變厚,向東延伸,形成一個 L 形,這個 L 形狀的下部就是也門。也門主要在賽特拉山脈的西南部和南部。

   因為有了賽特拉山脈的存在,雖然處熱帶,但是夏季的山中常常會有不超過 30 度的地區存在。

  與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偏重於遊牧和經商不同,也門地區偏重於農業。現在擁有 2300 萬人,20 歲的年輕人就佔據一大半,鄰居阿曼也才 300 萬人。但是現在的也門地區,已經沒有長流入海的河流,農業種植主要依賴於地下水。

   雖然是中東國家,但是也門的石油資源卻相對較少,是中東國家最為貧瘠的一個。人均 GDP 600 美元,然而也門依然把石油當作支柱產業。

  也門,擁有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山地資源,主要分布於北也門,而且也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主要分布於南也門。

  也門其實形似於一個長方形,如下圖,從西南畫一條線,向東北延伸到北部邊界的中部,就是南北也門的分界線。北也門面積 19.5 萬平方千米,而南也門面積 33.7 萬平方千米。

  北也門依靠山地主要偏向於農業種植,南也門並無這樣的優勢,然而卻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而且擁有一個優質的港口亞丁。這個港口在東方與地中海和非洲東海岸的貿易交流處於樞紐地位,因此在數千年以來幾乎長盛不衰。

  這導致北也門和南也門的地緣聯繫逐漸密切起來,北也門為南也門提供其所短缺的糧食,南也門為北也門提供貿易帶來的物品以及對外溝通的重要渠道。

   如果不是因為其溝通東西的地緣位置,導致其淪為大國期盼,南北也門還是有機會長期統一。而不是淪為大國期盼,長期處於分裂狀態。

   也門在公元前十四世紀就先後建立王朝,在六世紀並入波斯帝國,七世紀並入阿拉伯帝國,在九世紀建立了獨立的王朝。

  然而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先後遭到葡萄牙、奧斯曼帝國、英國的入侵。

   16 世紀初,葡萄牙以也門為跳板,入侵阿拉伯世界。後來奧斯曼帝國便與之争锋,1538 年占領了沿海的亞丁,隨後又將北部的薩特收入囊中。將南北也門的核心區域拿下。

   也門具有獨立的地緣基礎,在十七世紀初期也門人就將奧斯曼的軍隊從除北部外的大部分地區趕出。

  由於南也門在中東的優質地緣位置,加上法國在 1789 年占據埃及,為抑制法國在阿拉伯東部擴張,因此英國於 1839 年占據了亞丁。

 英國殖民者在占據港口後,常常以港口為起點,向邊緣擴張出一個能夠擁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勢力範圍。以亞丁灣來說,向北擴張要面對山脈的阻擋以及眾多的人口,而向東擴張,荒漠較多,人口較少,遇到的阻力就相對較小,因此英國以亞丁為中心,在 1863 年到 1882 年逐漸吞併了 30 多個酋長國,占據也門南部,與北部的奧斯曼勢力對峙,開啟了南北分治的起點。

1918 年,一戰結束,奧斯曼帝國崩潰,奧斯曼統治的北也門也宣告獨立,建立也門王國。法理上具有南北也門的正統地位。

在 1934 年,也門王國與北部的沙特進行的戰爭中落敗,風雨飄搖。英國迫使也門王國承認英國對南也門的占領。由此正式宣布南北也門正式分裂。

  接到上文,1962 年 9 月,阿卜杜拉·薩拉勒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的推翻巴德爾封建王朝的「九·二六」革命,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推翻了二門共和國的統治。但是北也門長期處於動亂,直到 1978 年薩利特成為總統後政局才漸漸企穩。

  受到北也門獨立思潮的影響,南也門也在 1963 年發起反殖民運動,並且在 1963 年成立南也門人民共和國,在三年後改名也門民主共和國。奉行親蘇聯的社會主義,成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南北也門的再次統一要等到蘇聯解體,1990 年南也門並入北也門,而總統就是北也門的薩利赫。

「胡塞」一詞源於也門西北部薩達省的一個大部落,其是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宰德派分支(Az-zaydiyya,又稱五伊瑪目派)。該派別以侯賽因之孫宰德・本・阿里(Zayd bin Ali)的名字命名,其教義與在伊拉克、伊朗占多數的十二伊瑪目派有較明顯的差異,但與遜尼派最為接近。

image
也門族群教派分布圖

宰德派的歷史始於 740 年宰德・本・阿里在伊拉克庫法為反對當時倭馬亞王朝的暴虐統治而發動的起義。此後百余年間,宰德・本・阿里的後人及其追隨者持續發動起義,反抗暴政,但都遭到倭馬亞和阿拔斯王朝的殘酷鎮壓,宰德派遂被迫轉移到里海沿岸及馬格里布等邊遠地區。

公元 9 世紀,宰德派的信眾在也門北部的山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由本派的伊瑪目統治,並在後面一千多年的歷史中不斷向南擴張以控制也門。1918 年奧斯曼帝國崩潰,宰德派趁機在北也門成立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由巴德爾王朝統治。

1962 年 9 月,在埃及支持下,以阿卜杜拉・薩拉勒(Abdullah Al-Sallal)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巴德爾王朝,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北也門內戰隨即發生。也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在沙特阿拉伯支持下成立流亡政權,繼續抵抗共和派。

雙方直到 1970 年才達成全面和解,也門王國王室成員及其效忠者獲得赦免,穆塔瓦基利亞王國正式消亡。儘管因新也門政權推行超越教派的世俗統治而遭到邊緣化,宰德派的雄心尚在,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夠重返也門權力中心。

image

20 世紀下半葉兩個也門地圖

二、胡塞武裝的誕生

共和制在也門的確立使得宰德派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首先在經濟層面,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變革,也門跨部落日益頻繁的交流勢必會削弱民眾對於部落的歸屬感;其次在政治層面,共和派推行的不同階層、不同宗教的包容性政策剝奪了宰德派近千年憑藉宗教身份獲得的政治特權,同時共和派為進一步鞏固政權,利用各種手段攏絡親共和派的部落,冷落親王室的部落,這使得宰德派近一步遭到冷落;最後在宗教層面,來自北方鄰居沙特的薩拉菲主義在也門的傳播對於宰德派的宗教認同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動搖了宰德派在也門的地位。

2003 年是宰德派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面對外部阿富汗和第二次海灣戰爭(即伊拉克戰爭)接連爆發,內部宰德派不容樂觀的經濟和政治地位的局面,宰德派開始將矛頭指向總統薩利赫及其盟友美國。其痛斥薩利赫與美國和以色列走得太近,犧牲了也門人的利益;並且批評薩利赫政府貪污腐敗,讓也門淪為阿拉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

宰德派巧妙地將反美、反以情緒用於社會動員中,呼籲穆斯林反抗美國以及西方的霸權主義,推翻與其勾結的阿拉伯國家政權,淨化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真正維護阿拉伯人的利益。他們借用伊朗革命時期的標語,形成了日後胡塞武裝著名的反美反以口號。這進一步加劇了與也門當局的矛盾,隨即也門政府以顛覆政權和什葉派擴張為由對胡塞武裝進行圍剿。

2004 年,侯賽因・胡塞在與政府軍對戰中被炸死。但憑藉其高超的政治手段以及獨特的個人魅力,「青年信仰者」早已變成了足以改變也門政治局勢的政治反對運動「真主支持者」(Supporters of God),外界稱其為「胡塞武裝」。

2004 年胡塞武裝開始與也門政府發生武裝衝突,衝突進程中,胡塞武裝在形態、組織模式、控制區域等方面出現了諸多變化,可以分為 2004 年 - 2010 年的六次薩達戰爭、2011-2014 年的「阿拉伯之春」以及 2015 年延續至今的也門內戰三個階段來看。

3、

 胡塞武裝的興起,就是伴隨著宰德派的復興。

 在九十年代宰德派面對空前的危機開始思考未來,部分宰德派人士開始了所謂的「復興運動」。

第一次薩達戰爭:2004.6-2004.9

「9・11」之後,也門總統薩利赫同美國結盟共同打擊恐怖主義,侯賽因・胡塞認為薩利赫的結盟是其軟弱和向美國屈服的表現,薩利赫政權合法性受到挑戰。2004 年 6 月 18 日,也門警方逮捕了 640 名在薩那大清真寺前示威的民眾,並懸賞 1000 萬也門里亞爾(約合 5.5 萬美元)捉拿侯賽因。

9 月 10 日,侯賽因陣亡,也門政府單方面宣布勝利並稱約有 500 到 1000 名平民在此次衝突中喪生。為紀念侯賽因,「相信青年」組織(Believing Youth)更名為「胡塞武裝」,侯賽因的父親巴德爾丁・胡塞(Badreddin al-Houthi)繼續領導胡塞武裝。

image
薩那大清真寺

第二次薩達戰爭:2005.3-2005.5

也門政府在薩達街頭張貼侯賽因屍體的照片,此舉引發胡塞武裝成員不滿,雙方不斷爆發小規模衝突;2005 年 3 月衝突升級,涉及馬茲(Majz)、沙夏(Sahar)、巴基姆(Baqim)和達亞(Dahya)等地,胡塞武裝主要採用綁架、暗殺等方式同也門政府對抗。薩利赫指責真理黨(al-Haqq)和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The Union of Popular Forces)這兩個政黨支持胡塞武裝叛亂,用恐怖主義方式襲擊政府。

同年 5 月,薩利赫在 1962 年共和黨革命周年紀念日宣布大赦胡塞武裝囚犯,也門政府再次宣布單方面取得勝利,但雙方仍有零星衝突繼續。

第三次薩達戰爭:2005.11-2006 年初

2005 年,胡塞武裝領導權由阿卜杜勒・馬立克・胡塞(Abdul Malik al-Houthi)和葉海亞・胡塞(Yahya al-Houthi)接替。2006 年初,胡塞武裝被指控意圖在扎馬爾(Dhamar)刺殺司法部長,衝突一再升級。

然而迫於 2006 年 9 月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的壓力,薩利赫宣布赦免包括巴德爾丁・胡塞在內的 600 名囚犯,並且在薩達任命了新的政府官員負責結束衝突。

第四次薩達戰爭:2007.1-2007.6

2007 年,胡塞武裝威脅要攻擊薩達地區的猶太人社群,衝突很快升級。政府指責伊朗和利比亞支持胡塞武裝,並從德黑蘭和的黎波里召回也門大使,但胡塞武裝領導人否認有外國勢力干預。2 月,也門政府尋求從黎巴嫩引渡葉海亞,隨後葉海亞轉向德國尋求政治庇護。據報導,也門政府還免除了葉海亞的議會豁免權(parliamentary immunity),並尋求部落聯盟以共同打擊胡塞武裝,進一步增加了雙方衝突的複雜性。

5 月卡塔爾時任埃米爾哈馬德訪問也門進行調停,卡塔爾外交部一名代表同胡塞武裝領導人會面。卡塔爾方面提出多哈協議(Doha Agreement)作為和談方案,包括也門政府進行大赦、協商薩達重建方案、胡塞武裝放棄重型武器、建立三方委員會等;但是由於沙特不滿卡塔爾調停,薩達重建方案缺少具體措施,且也門政府認為和平協議過分提升胡塞武裝地位,卡塔爾調停以失敗告終。

第五次薩達戰爭:2008.3-2008.7

2007 年 6 月以來也門政府和胡塞武裝之間存在持續的小型衝突,2008 年 3 月升級為第五次薩達戰爭,戰爭規模不斷擴大、衝突進一步加深,蔓延到薩那北部郊區巴尼胡沙伊什(Bani Hushaysh)。2008 年 7 月 17 日,薩利赫在其執政三十周年紀念日再次單方面宣布停火。

第六次薩達戰爭:2009.8-2010.2

2009 年 8 月,也門軍方發起旨在鎮壓薩達胡塞武裝叛亂的「焦土行動」(Scorched Earth),同時,胡塞武裝開始在邊境附近同沙特部隊作戰。2009 年 11 月,隨著沙特空軍的介入,薩利赫宣布衝突結束,也門政府同意於 2010 年 2 月開始與胡塞武裝停火,但雙方沒有形成任何書面停戰文件。

 伴隨著南北也門在 1990 年 5 月 22 日合併為也門共和國,宰德派宗教精英派 1990 年成立真主黨,參與國家政治。

1992 年侯賽因胡發起了一場運動,名為「信仰青年活動」,還成立了一個組織——青年信仰組織,就是今天的胡塞武裝前身。

  在九十年代,也門的遜尼派派在沙特的支持下迅速發展,同是信仰什葉派的總統薩利特對此十分憂患,因此對於宰德派的打擊就變成了扶持。

  由此在薩利赫的支持下與真理黨書記拉扎米一起當選議會議員。然而真主黨由於脫離新生代的思想,1993 年的議會選舉中也僅僅占據兩個席位。

   在 1994 年的也門內亂中,侯賽因·胡塞也為薩利赫出了不少力氣。

   四年後真主黨甚至一個席位也沒有獲得,真主黨參與政治以失敗告終。

   侯賽因·胡塞隨即宣布退出真主黨,專注於青年信仰者組織的活動。

  在宰德派的復興運動中,「青年信仰者」組織表現活躍,

  青年信仰者」以夏令營的方式舉辦研習班,不限於傳授宗教知識,而是將宗教學習與文體活動和旅行相結合,在活動中增加宰德派青年的認同感。「青年信仰者」主張吸收不同部落和社會階層的理念,使得各部落領袖紛紛將本部落的年輕成員送到夏令營學習。

經過十年的努力,侯賽因·胡塞在宰德派精英和年輕人實現了良好的互動,也門北部的宰德派年輕人逐漸增加自己的身份認同,胡塞家族也在宰德派之間擁有了巨大的聲望。這為日後的胡塞武裝興起奠定了基礎。

4、

   巴德而丁·胡塞,是當代胡塞家族的領導人物,1922 年出生,他就是侯賽因·胡賽的父親,巴德而丁·胡塞先後與當地部落和聖裔家族進行聯姻,生下眾多子女,以血緣為紐帶聯合北也門。

 胡塞武裝的前領導侯賽因·胡塞和現領導人阿卜杜·胡塞都是巴德而丁·胡塞的兒子。

 當青年信仰者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引起了總統薩利特的憂患,他又玩起了制衡。

  薩利特解除對遜尼派薩拉菲主義的壓制,並且使尽手段挑起宰德派的薩拉菲主義者的矛盾。但是這並未有效的壓制宰德派的發展。

  胡塞家族在北也門地區,與部落進行聯姻,以血緣為紐帶,擁有強大的動員能力。

  當 1999 年薩利赫再次當選總統,侯賽因·胡塞堅持要打造一個政教合一如同伊朗一樣的國家的時候,身處不同利益陣營的薩利赫和侯賽因·胡塞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對立。

   雖然維持著表面上的和諧,然而卻是暗流涌動。

    侯賽因·胡塞怨婦蘇丹進行了一年多的《古蘭經》學習,隨後進行講學、音頻和宣傳冊的方式強化宰德派的宗教認識。

    侯賽因·胡塞在實現政教合一的路上並未主張施行暴力手段,主張和平進行,他甚至從未公開譴責過總統薩利赫。

   但是當 2003 年公開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其實就已經與政府徹底決裂。由於其與政府的理念不同,宰德派民眾對於政府的強烈不滿化為對於總統薩利赫的抵制。

image

   當 2003 年 1 月政府逮捕了 600 多名宰德派抵抗者,並且與侯賽因·胡塞溝通無效。於 2004 年 6 月 18 日又逮捕 640 多人,同時發布侯賽因·胡塞的逮捕令。雙方已經走向武裝衝突之路。

   逮捕侯賽因·胡賽三名士兵死在薩達,政府軍動用戰鬥機轟炸胡塞家族的據點。六年的薩達戰爭拉開帷幕。

   以血緣為紐帶,以宗教認同為核心,在反美反猶的大旗下,宰德派穆斯林以自衛為口號,投身長達六年的薩特戰爭。因為侯賽因·胡塞強大的個人魅力、家族聲望、社會影響力,人們將以青年抵抗者為核心的武裝稱呼為「胡塞武裝」。

5、

    毫無疑問,薩達戰爭加速了胡塞武裝的興起,也讓也門人民和各派勢力對於政府陷入失望,加劇國內的分裂和動亂。

 2004 年 9 月,侯賽因·胡塞負傷投降並且被處死。政府以為這就可以讓胡塞武裝得到充分恐嚇,分化投降。

 然而這個以血緣和宗教為紐帶的組織已經不再單純依靠個人的領導力量,越來越多的人站到政府的對立面。侯賽因的父親巴德而丁接過領導權,在兩年後將領導權轉交其子阿卜杜·胡塞。

   多年的時戰時和,而胡塞武裝並未遭到致命打擊,很多部落在被誤傷也加入胡塞武裝,導致政府的威信日益下降.       

image

  2008 年 6 月 17 日,薩利赫政府單方面宣布停火。軍方與政府的矛盾日益擴大。

  在政府軍和胡塞武裝的交戰中,極端宗教組織也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在民眾中基地組織迅速發展。

 南方運動發展如火如荼,主張南方獨立,2007 年創建的南方運動組織,聚集了許多尋求南北分裂的人士。

 薩特赫政府可謂是腹背受敵。

 2009 年 8 月,面對輿論的壓力,薩特赫發動了代號焦土行動的軍事,沙特軍隊首次參加,但是這場軍事行動很快就因為基地組織的威脅,虎頭蛇尾的結束。

  2012 年 2 月薩特赫宣布針對薩達省的行動結束,胡塞宣布接受停火,六年的薩達戰爭結束。胡塞武裝愈來愈強,政府軍卻一次次陷入潰敗分裂。

 看似也門陷入了平靜之中,然而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6、
發展壯大契機:「阿拉伯之春」

2011 年「阿拉伯之春」波及也門,隨著民眾抗議活動不斷增多,美國、沙特等國逐漸改變支持薩利赫的態度,11 月薩利赫簽署了海灣合作委員會(GCC)促成的移交權力協議,結束其 33 年的統治,副總統哈迪接替薩利赫出任也門總統。

image

也門前總統薩利赫

也門政府忙於應對民眾抗議和政權更迭時,胡塞武裝在不斷擴大自身統治基礎。2011 年,胡塞武裝首次採用正式名稱「真主衛士運動」(Ansar Allah),將自身定位為長期受薩利赫政權迫害、被邊緣化的少數群體。同年,在黎巴嫩真主黨支持下,胡塞武裝開設了總部位於貝魯特的「旅程」(Al-Masirah)電視台。至 2012 年底,胡塞武裝幾乎控制了整個薩達地區及其周邊的阿姆蘭(Amran)、焦夫(al-Jawf)和哈賈(Hajja)等地,在也門政治版圖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image
胡塞武裝的擴張

2013 年哈迪政府發起了全國對話會議(NDC),旨在協商建立也門新的政治制度、制定也門新憲法,哈迪政府提議改革也門聯邦結構,將 26 個省市改為 6 個區域,但胡塞武裝和南部過渡委員會擔心繼續被邊緣化,否決了該項提議,最終各方未能就權力分配達成一致。2014 年,哈迪政府希望進行經濟改革、取消燃料補貼,這一政策遭到胡塞武裝反對,胡塞武裝組織民眾進行大規模抗議並大舉進攻政府軍及其部落盟友。

哈迪上台後,希望清除薩利赫在也門政府和軍隊中的勢力,如 2012 年將薩利赫之子艾哈邁德・薩利赫(Ahmed Saleh)從也門共和國衛隊旅長調任為也門駐沙特任大使;在此情況下,薩利赫不斷同胡塞武裝接觸並結為聯盟。2014 年 9 月,親薩利赫部隊同胡塞武裝一起攻佔薩那,至年底,胡塞武裝控制了薩那大部分區域並持續向南推進。迫於壓力,哈迪政府於 2015 年 1 月辭職,後經由亞丁逃往利雅得,組建流亡政府。

image

也門總統阿卜杜拉布・曼蘇爾・哈迪

同年 2 月 6 日,胡塞武裝頒布憲法宣言、解散議會、組建最高革命委員會(SRC)並任命穆罕默德・阿里・胡塞(Mohammed Ali al-Houthi)為主席。但新政府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共有 16 個大使館跟隨哈迪政府前往利雅得和吉達,到 2 月底,只有伊朗、俄羅斯、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 5 國使館留在薩那。哈迪也獲得了沙特等國的支持,2015 年 3 月,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埃及、摩洛哥、約旦、蘇丹和塞內加爾等 26 國對胡塞武裝發起軍事行動,以幫助哈迪恢復統治。

  2011 年發源於突尼斯的阿拉伯之春蔓延到也門境內,也門國內對於政府不滿的抵抗運動顯著增加。薩特赫政府著急忙慌在國內鎮壓抵抗運動,而胡塞武裝則成為了對也門當前現狀不滿的代言人。胡塞武裝的影響力在山區之外顯著增加。

  趁著也門政府忙於鎮壓國內運動,胡塞武裝迅速佔領薩達省全境,並且任命省長徵稅。

  2011 年 7 月到 11 月,胡塞武裝又攻下焦夫省和哈杰省,打通了出海口,三面包圍了首都薩那。

   由於國內對於薩利赫的不滿,在博弈之後,2011 年 11 月 23 日同意交出權力,成立以副總統哈迪為首的軍事委員會管理國家,薩利赫則擔任名譽總統。2012 年 2 月 27 日正式卸任,哈迪任總統。

    薩特赫與哈迪雖然同屬全國人民大會黨「,然而卻相互鬥爭。

    卸任的薩特赫本人遭到新任總統哈迪的排擠,其領導下的「全國人民大會黨」受到也門最大的部落哈希德部落酋長阿卜杜拉·本·侯賽因·艾哈邁爾為主席的伊斯蘭改革集團黨(改革黨)的排擠。  

image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此時的薩特赫居然選擇胡塞武裝作為盟友,很快薩特赫 - 胡塞聯盟就佔據了對改革黨的優勢。

    2014 年 2 月胡塞武裝甚至攻下了哈希德部落的核心,改革黨主席、酋長侯賽因·艾哈邁爾的哈米爾。

   2014 年 7 月,以反抗哈迪政府腐敗唯有向首都薩那進軍,擊潰了改革黨的武裝力量,拿下首都薩那,控制了國家行政機關。然而政府軍卻袖手旁觀。其後胡塞武裝與哈迪政府組建聯合政府,共同執政。

  2015 年 1 月 19 日,哈迪總統在與胡塞的矛盾計劃下辭職,胡塞宣布解散議會,成立革命委員會,實際控制了也門政權。

   哈迪隨後在總統衛隊保護下逃離薩那,前往亞丁重新組織政府,譴責胡塞武裝顛覆政府的行為。

  胡塞武裝順勢南下,和改革黨武裝、哈迪政府軍隊及其支持者一頓打,結果沒一個能打的。順帶奪取了塔伊茲和亞丁。也門的主要大城市盡入囊中。

   哈迪總統逃亡沙特,改革黨主席、酋長侯賽因·艾哈邁爾的哈米爾逃亡土耳其。

2015 年 6 月,在日內瓦舉行的和平談判中也門政府和胡塞代表拒絕見面,其後雙方也屢次破壞和平協議。穆罕默德・阿里・胡塞對這次談判評價時稱讚了俄羅斯和阿曼在調解中發揮的作用,同時批評聯合國支持沙特對也門進行「侵略」,以及對美國大使馬修・圖勒(Matthew H. Tuelle)極不信任,指責圖勒存在利用經濟制裁向胡塞武裝施壓的意圖。

2016 年至 2017 年,也門內戰持續,同時胡塞武裝和薩利赫也都顯示出了有改善同他國關係、增加己方在和平進程中談判籌碼的態度。2016 年 3 月,胡塞武裝發言人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薩拉姆(Mohamed Abdul Salam)率領代表團前往沙特討論有關阻止邊境衝突的協議,兩者之間還進行了一次囚犯交換;同年 6 月,在科威特會談期間,薩拉姆積極描述了胡塞武裝同沙特阿拉伯的關係;聯合國特使克里的和平方案也受到了胡塞武裝與薩利赫聯盟的好評,胡塞武裝外交關係負責人穆罕默德・布哈特(Mohamed Buhart)還呼籲也門各方建立聯合政府;特朗普當選後薩利赫也寄希望於其能夠採取疏遠沙特的政策,對其表示祝賀。

然而好景不長,關係緩和措施再次被緊張和衝突取代。2016 年 7 月,科威特談判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胡塞武裝也重申其反對沙特的態度;同年,胡塞代表團受到沙特干涉,在結束伊拉克訪問後被迫留在阿曼。與此同時,胡塞武裝同薩利赫聯盟內部矛盾不斷激化。2016 年 8 月,也門最高革命委員會(SRC)宣布將權力移交給薩利赫領導的最高政治委員會,而胡塞武裝實際上掌握軍事與安全權力,雙方在權力分配、對沙特及美國關係等方面存在分歧。

image

2017 年 7 月也門局勢

2017 年 11 月特朗普訪問沙特前夕,胡塞武裝發射彈道導彈,此舉使得沙特對其更為敵視,海灣合作委員會(GCC)也加緊對也門制裁;同年 12 月 2 日,薩利赫宣布希望「翻過這一頁」,同沙特達成協議,但兩天後薩利赫就被胡塞武裝殺害。

2018 年,聯合國在也門重心已從取得和平逐漸轉向危機管理,有評論認為雖然斯德哥爾摩協議包括在荷台達等地實施停火、戰俘交換代表等內容,標誌著也門和平進程談判重啟,但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控制也門人道主義危機的權益之計。2019 年底,利雅得協議達成,和平進程重心轉向促進也門內部各方勢力和解、組建新政府,但最終收效甚微。

image

2021 年也門局勢

今年 8 月 6 日,漢斯・格倫德貝格(Hans Grundberg)被任命為新的聯合國也門問題特使,將接替馬丁・格里菲斯(Martin Griffiths)推動也門和平進程。

至此,胡塞武裝成為也門最大的一派力量。

7、

image

 胡塞武裝的背後一直有伊朗的支持,這不僅因為什葉派紐帶,也是因為胡塞武裝是伊朗影響中東的重要支撐。

  此時的胡塞武裝已經由軍事組織過渡到嘗試建立政權,參與國家治理的進程。

  這引起了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的擔憂,他們擔心伊朗對也門地區形成軍事控制,也擔心這會引起地區的宗教平衡,擴大什葉派的影響力。

 於是沙特支持哈迪總統重新建立政權。

  2015 年 3 月 27 日,沙特聯合了埃及、約旦等 9 個國家發動「果斷風暴」運動,15 萬大軍進入也門,配備了 F-32 和 M1A2 主戰坦克。

   起初效果還是很好,2015 年 5 月奪回了亞丁等城市,把哈迪送回來繼續當總統。

   都在所有人以為沙特聯軍會把胡塞武裝的打的溃不成軍的時候,聯軍卻屢屢顯眼。

   2015 年剛剛開打的時候,胡塞的一枚導彈射入聯軍的總部,死傷 147 人,其中就包括沙特的戰區最高指揮。

  2019 年 9 月,胡塞空襲沙特油田,導致沙特的石油產量一度銳減 50%。

 2019 年底,沙特多國聯軍 3 個裝甲旅,200 多輛坦克和裝甲車和三千名左右士兵從沙特南部出發進攻也門北部,結果被全殲,其中傷亡五百多人,其餘兩千多人全部被俘虜,繳獲武器自然不用說。

  這麼多年過去,胡塞武裝是越大越強。沒有槍沒有炮,沙特聯軍來造。

 不但沙特聯軍拉跨,也門的政府軍內部也發生分裂。

  2017 年 4 月 27 日,哈迪總部罷免亞丁行政區的長官祖拜迪。在兩周後祖拜迪宣布成立南方過渡委員會。佔領亞丁和南方部分省份。引阿聯酋為援。也門政府軍此時要面對胡塞武裝和祖拜迪,更加吃力。

   而在同年 12 月,薩特赫與胡塞武裝也鬧翻,企圖逃亡沙特,結果被胡塞武裝打死。

  哈迪政府和南方過渡委員會雖然在沙特的協調下自從 2018 年到 2020 年組建聯合政府,但是在 2020 年又走向決裂。

  至此,也門的胡塞武裝、政府軍、南方過渡委員會和基地組織,四足鼎立的格局至今沒有形成啥大的改變。

  而在長年累月的戰爭中,聯軍看不到取得絕對優勢的希望,甚至國內還有挨炸的風險。

  阿聯酋在 2019 年 10 月,撤走了所有的 4500 名軍人。

 蘇丹也撤走了 2.5 萬兵力。

  2022 年 3 月 29 日,沙特聯軍宣布將在也門全境停止軍事行動。

  2022 年 4 月 7 日,也門政府在一份停戰協議中稱呼胡塞武裝為「安薩爾拉」,這是胡塞武裝對於自己的官方稱呼,這也表明了其承認了胡塞武裝了。不打了,保持現狀即可。

 在其後沙特甚至和胡塞武裝進行了友好互動,2023 年 9 月 184 日胡塞武裝代表團甚至訪問沙特。在 2024 年還宣布向胡塞襲擊以色列開放領空。

  不可否認,胡塞武裝已經成為北也門事實上的執政黨。

8、

   2020 年,胡塞武裝發布了一份業績報表,在過去 5 年的時間中,胡塞武裝實施攻擊累計 5278 次、實施防守 5426 次、無人機攻擊行動 669 次、無人機偵察 3490 次、無人機引導打擊 85 次、狙擊作戰 40292 次、炸彈伏擊 7472 次、反坦克導彈攻擊 5683 次、彈道導彈發射 1067 枚。

  擊毀沙特軍隊 4200 余人,擊傷 6000 余人;擊毀阿聯酋軍隊 120 人,擊傷 1100 余人;擊毀蘇丹軍隊 4253 人,擊傷 3700 余人;毀傷也門籍的敵對武裝(包含雇傭兵和南軍)超過了 80000 人。

 雖然有注水的成分,但是能夠把沙特聯軍打的溃不成軍,卻是很厲害。

 自 2019 年起,胡塞武裝通過多次戰鬥繳獲了大量坦克、裝甲車和輕武器,極大地增強了其地面作戰能力。

胡塞武裝擁有包括「颱風」導彈在內的導彈系統,這是伊朗「卡德爾」導彈的改裝版,射程在 1600 公里至 1900 公里之間。這些導彈雖然精度不高,但展示了胡塞武裝具備遠程打擊的能力。

 胡塞武裝還配備了伊朗巡航導彈的改裝版「聖城」,射程約為 1650 公里,這種武器能夠打擊遠至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目標。

  聯合國安理會的報告估計,胡塞武裝有 7.5 萬名武裝人員,如果包括平民效忠者,規模可能在 10 萬到 12 萬之間。

  一些歐洲國家的情報部門披露的信息稱,胡塞武裝約有 20 萬武裝人員,且訓練有素,擅長在特定地形作戰。

  還有評估認為,胡塞武裝擁有 80 萬大軍,其中幾十萬是可以隨時拿起武器作戰的民兵。

  如今的胡塞武裝,以其反美反猶的形象活躍在國家政治舞台。屢屢挑釁美國和以色列,雖然是易拉罐支持下的一個抵抗分支,然而 2024 年 5 月 31 日和 6 月 1 日兩度聲稱襲擊美國航母,卻充當了拉下美國世界霸主的重要一步,捅破美軍的航母神話。

   人們會驚呼,原來神也會流血,那有第一滴,就會有第二滴,直到血盡,

本文為胡賽武裝襲擊美軍及美軍的反應事件彙總,時間為 2023 年 10 月 19 日至 2024 年 5 月 30 日,來源網絡整編,圖片及視頻僅展示部分示意。內容僅供參考。

2023 年 11 月 19 日,胡塞武裝劫持了一艘商業運輸船的船員,此後,也門胡塞武裝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胡塞武裝使用無人機、導彈和小船對紅海的商業運輸船和海軍戰艦發動襲擊,紅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貿易航道之一。胡塞武裝最初聲稱,他們的目標是前往以色列或與以色列有聯繫的商船,以表示對加沙巴勒斯坦人的聲援。美國於 12 月 18 日作出回應,發起了「繁榮衛士行動」,這是一個由 20 多個國家組成的聯盟,其任務是保護國際航運。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三世表示,該聯盟的使命是「共同應對紅海南部和亞丁灣的安全挑戰,目標是確保所有國家的航行自由,並加強地區安全與繁榮。」

IMG_20241229_150731

胡塞武裝領導人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左)
2024 年 1 月 11 日,美國動員了「海神射手」行動,這是一個願意進行進攻行動以削弱胡塞武裝軍事能力的獨立聯盟。該聯盟的成員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巴林和荷蘭。五角大樓副新聞秘書薩布麗娜・辛格 1 月 25 日告訴記者:「這是中央司令部在胡塞武裝控制的也門地區進行多邊打擊和動態打擊的行動。」該聯盟在 1 月份對胡塞武裝的導彈、雷達和儲存設施發動了 10 多次空襲。

IMG_20241229_150814

1 月 11 日,拜登總統表示,「海神射手」行動表明美國「不會容忍針對我們人員的襲擊,也不會允許敵對行為者危及航行自由」。拜登表示:「必要時,我將毫不猶豫地採取進一步措施保護我們的人民和國際貿易的自由流通。」拜登還多次警告伊朗支持的地區參與者,包括胡塞武裝,不要擴大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中東戰爭。但襲擊仍在繼續,胡塞領導人聲稱,美國的壓力不會改變他們在紅海的行動,全球約 30% 的商業航運要經過紅海才能抵達蘇伊士運河。

IMG_20241229_150854

2023 年 10 月

10 月 19 日:胡塞武裝從也門發射了三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和數架無人機,據稱目標是以色列。美國海軍卡尼號驅逐艦攔截了這些導彈和無人機。

10 月 31 日:胡塞武裝向以色列發射了數量不詳的彈道導彈和無人機。胡塞武裝誓言「繼續使用導彈和無人機進行定性打擊,直到以色列停止侵略」。以色列攔截了所有空中威脅,其中包括一枚地對地導彈。

2023 年 11 月
11 月 8 日:胡塞武裝擊落了一架美國無人機。他們聲稱這架 MQ-9「死神」無人機當時位於也門領空。

IMG_20241229_150942

11 月 14 日:胡塞武裝向以色列埃拉特發射了一枚地對地導彈。以色列國防軍 (IDF) 在導彈進入以色列領空前將其攔截。
11 月 15 日:美國海軍托馬斯・哈德納號驅逐艦在紅海攔截了一架從也門發射的無人機。

11 月 19 日:胡塞武裝在紅海劫持了一艘由英國擁有、日本運營的貨船「銀河領袖號」,並劫持了 25 名船員。他們聲稱這艘船與以色列有聯繫,是「合法目標」。擁有這艘船的英國公司與以色列商人亞伯拉罕・昂加爾有聯繫,儘管這艘船租給了日本公司日本郵船 (NYK)。胡塞武裝發誓要繼續襲擊與以色列有聯繫的船隻,直到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結束。

2024 年 1 月

1 月 1 日:伊朗軍艦「Alborz」號進入紅海。其任務不詳。

1 月 2 日:胡塞武裝向紅海南部發射了兩枚反艦彈道導彈。沒有商船報告受損。

1 月 3 日:美國和 13 個合作夥伴發表聯合聲明,警告胡塞武裝停止海上侵略,否則將遭到軍事回應。澳大利亞、巴林、比利時、加拿大、丹麥、德國、意大利、日本、荷蘭、新西蘭、韓國、新加坡和英國也加入了該聲明。

1 月 4 日:胡塞武裝發射了一架無人機,該無人機距離美國海軍和商船只有幾英里,隨後在紅海爆炸。此次事件標誌著胡塞武裝首次使用無人水面艦艇。

1 月 6 日:美國海軍拉布恩號驅逐艦攔截了一架從胡塞控制的也門發射的無人機。

1 月 9 日: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襲擊,共出動 18 架無人機、2 枚反艦巡航導彈和 1 枚反艦彈道導彈,全部被美英軍隊擊落。

1 月 11 日:美國海豹突擊隊登上並扣押了一艘從伊朗向胡塞武裝運送武器的帆船。這次行動發生在索馬里海岸,是自 2023 年 11 月胡塞武裝開始紅海襲擊以來首次扣押伊朗武器。

1 月 11 日 - 12 日:美國和英國在荷蘭、加拿大、巴林和澳大利亞的支持下,對 60 個目標發動了 150 多次精確制導彈藥襲擊,其中包括也門的雷達、導彈和無人機發射場以及武器儲存設施。這次聯合行動被稱為「海神射手行動」。

1 月 27 日:美國擊中了一枚瞄準紅海的胡塞反艦導彈。一艘英國軍艦 HMS Diamond 擊退了胡塞武裝的襲擊,並在紅海上空擊落了一架無人機。
1 月 29 日:五角大樓否認了胡塞武裝關於其武裝分子襲擊美國海軍劉易斯・B・普勒號驅逐艦的說法。

1 月 30 日:胡塞武裝向紅海發射了一枚反艦巡航導彈。美國海軍「格雷夫利」號驅逐艦攔截了這枚導彈,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1 月 31 日:美國擊中了一枚正準備發射的胡塞地對空導彈,這被認為對在該地區作戰的美國飛機構成了「迫在眉睫的威脅」。

2024 年 2 月

2 月 1 日:美軍在亞丁灣擊落了一架無人機。隨後,美軍攔截了一架駛向紅海國際航道的風帆無人機。胡塞武裝向懸掛利比里亞國旗、歸百慕大所有的集裝箱船 Koi 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

2 月 2 日:胡塞武裝向以色列南部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以色列國防軍在紅海上空攔截了這枚導彈。同一天,美國海軍卡尼號驅逐艦在亞丁灣上空擊落了一架無人機,美軍在也門擊落了四架胡塞武裝無人機,美國海軍拉布恩號驅逐艦在紅海上空擊落了七架無人機。沒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报告。

2 月 3 日:美軍在胡塞控制的也門摧毀了六枚巡航導彈。

美國和英國在澳大利亞、巴林、加拿大、丹麥、荷蘭和新西蘭的支持下,襲擊了也門 13 個地點的 36 個胡塞武裝目標。襲擊的目標是儲存設施、導彈發射器、防空系統和雷達。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表示:「這次聯合行動向胡塞武裝發出了明確的信息,如果他們不停止對國際航運和海軍艦艇的非法襲擊,他們將繼續承擔進一步的後果。」

IMG_20241229_151040

2 月 4 日:美軍對胡塞控制的也門進行了三次空襲,摧毀了五枚反艦巡航導彈和一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2 月 5 日:美軍在也門襲擊了兩艘胡塞武裝無人水面艇 (USV)。

2 月 6 日:胡塞武裝向紅海發射了六枚反艦彈道導彈。三枚導彈瞄準了懸掛馬紹爾群島國旗、由希臘擁有和運營的 M/V Star Nasia 散貨船。美國海軍 Laboon 号拦截了其中一枚导弹。另外三枚导弹瞄准了悬挂巴巴多斯国旗、由英国拥有的 M/V Morning Tide 货船。

2 月 8 日:美軍在也門襲擊了胡塞武裝四艘無人水面艇 (USV) 和七枚胡塞反艦巡航導彈。

2 月 9 日:美軍在也門摧毀了兩艘胡塞武裝無人水面艇 (USV)、四枚胡塞武裝反艦巡航導彈和一枚胡塞武裝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2 月 10 日:美軍在也門荷台達以北襲擊了兩艘胡塞武裝無人水面艇 (USV) 和三枚胡塞武裝反艦巡航導彈。

2 月 12 日:胡塞武裝向 M/V Star Iris 号货船发射了两枚导弹,该船由一家希腊公司所有,悬挂马绍尔群岛国旗。M/V Star Iris 号受到轻微损坏,但在袭击后继续驶往伊朗。

2 月 13 日:美軍在胡塞武裝控制的也門摧毀了一枚準備發射的反艦巡航導彈。當天晚些時候,胡塞武裝向亞丁灣發射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美軍沒有攔截這枚導彈,因為預計沒有擊中任何船隻。

2 月 14 日:美軍在胡塞武裝控制的也門摧毀了 7 枚反艦巡航導彈、3 架無人機和 1 艘爆炸性無人水面艇 (USV)。這些武器準備用於攻擊紅海的船隻。

2 月 15 日:胡塞武裝向懸掛巴巴多斯國旗的英國公司旗下的散貨船 M/V Lycavitos 發射了一枚反艦彈道導彈。M/V Lycavitos 受到輕微損壞,但在襲擊後繼續航行。同一天,美軍對胡塞武裝控制的也門的三枚反艦巡航導彈進行了兩次襲擊。這些導彈準備向紅海的船隻發射。

2 月 16 日:胡塞武裝向紅海發射了四枚反艦彈道導彈。其中三枚導彈瞄準了 M/T Pollux 号,这是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丹麦公司拥有的商用船。导弹没有击中 M/T Pollux 号或任何其他船只。

美军在胡塞武装控制的也门击中了一枚反舰巡航导弹和一艘无人水面舰艇。美国中央司令部称,这枚导弹和无人水面舰艇对红海的军舰和商船构成直接威胁。

2 月 17 日:美军在胡塞武装控制的也门发动五次袭击,摧毁了三枚反舰巡航导弹、一艘无人水下航行器 (UUV) 和一艘无人水面航行器 (USV)。这是美军首次发现胡塞武装的无人水下航行器。

2 月 18 日:胡塞武装向 M/V Rubymar 号(一艘由英国公司拥有并悬挂伯利兹国旗的散货船)发射了两枚反舰弹道导弹。其中一枚导弹击中并损坏了 M/V Rubymar 号,造成 18 英里的浮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