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leaf

leaf

It is better to manage the army than to manage the people. And the enemy.
follow
substack
tg_channel

個人養老投資規劃

1 普通人如何做好养老投资规划?#

在看主体内容前,我想先聊一个话题,我們為什麼要做養老投資?
我覺得養老投資的目標是給我們個人退休後提供一種保障,這個保障包含我們的生命和生活。
首先,退休之後,人之暮年,最需要抵禦的風險就是疾病的風險,現在重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一旦一人生病,很大概率會拖累全家。
這是真實而又難以解決的社會現實,所以養老金中一定要有保障醫療的部分。
其次,基本生活保障肯定是要有的,而且我們都不希望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
尤其是我們這代人,在年輕時或多或少都體驗過那些瀟灑的都市生活,如果退休後要開始吃糠嚥菜,我相信是很多人所不能忍受的。
說到底,規劃養老金要實現兩個目標:
一是保障自己老了之後看得起病;
二是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既然養老規劃這麼重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下面聊聊我的想法。
從我國目前的養老保障體系頂層設計來看,已經形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企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商業養老保險為第三支柱的三大養老保障體系。
但目前仍處於第一支柱獨大(國家強制,人民踴躍),第二支柱短板(老闆和人民都不感興趣),第三支柱薄弱(人民並不買賬)的境地。
尤其對於 80-00 後普通人,這幾代人退休後,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嚴重,分蛋糕的人多了,另一方面年輕人銳減,供養蛋糕的人少了,到時會面臨巨大的養老金發放壓力。

weread_image_137201223000792

我覺得這幾代人更應該提前給自己做好養老保障規劃。
養老投資規劃可以從以下 4 個步驟著手:
第一,交養老金
第一步是足額繳納自己的基本養老保險。
網上一直有爭論:“如果不交養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後收益更大”。
事實上通過計算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伪命題。
一方面,不是每次投資都能成功,其次,大部分人的收益增速並不能跟上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你現在覺得一個月多入個大幾千挺多,誰知道二十年後還值幾個錢。
雖然未來養老金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但基本養老保險依然是一個比較好的制度,他在你老的時候不能保證你吃好,但一定能保證你有飯吃,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就足夠了。
第二、穩健投資確保資產增值
基本保險決定老年生活質量的下限,投資增值決定生活質量的上限。
下面介紹一些無法做到穩健保值的雷區:
1、把錢都存在銀行,一步步貶值。活期利率低、定期提取不便,這都是銀行存款的硬傷,銀行存款正慢慢被時代淘汰。
2、買各種保險。不是不能買,但買這些產品應該只有一個理由 —— 你需要。可惜大部分都是被朋友、同學、親戚忽悠。
3、把理財當成投機和賭博。沒有專業的金融知識,還是少碰那些金融槓桿工具,不然傾家蕩產簡直是分分鐘的事,因為它們對普通人來說賭的是運氣而不是機遇。
4、P2P 類產品。最好不要碰,魚龍混雜,不適合做養老投資。
穩健增值最好的辦法我覺得是配置固收類產品,養老金還是以穩為主,但一定要跑贏通脹。
對於投資者,很多人會選擇高股息個股、債券或大盤指數作為穩健投資品種,我覺得這也是可行的,但前提是自己要有可以盈利的能力。
第三、合理配置商業保險
這一塊因人而異,保險的初衷是用於對沖未來的財務風險,這也是購買保險的唯一目的。
其他的,不管別人怎麼吹捧,建議謹慎購買。
商業保險投保的順序應該是,家庭的支柱(收入最高或最穩定者)>> 家庭的次支柱 >> 家裡的小孩。
一般家裡總有一個收入最高或最穩定的成年人,他(她)的收入維繫著整個家庭的開支,如果這個人身體健康、收入穩定的話,家庭的經濟收入也就有了保障,如果這個人發生危機,那就好比地基坍塌,對家庭是毀滅性的打擊。
網上經常有眾籌、互助的新聞,家毀人亡的例子已經舉不勝舉。
事實上,不少家庭的投保順序正好相反,家裡的大人沒有投保,先給孩子買教育險、意外險。就算孩子真的出了意外,最大的打擊也不過是情感上的,金錢上的彌補並無卵用,但假如大人出了意外呢?
另外,有人問怎麼不给老人買保險?因為不划算。
事實上,60 歲以上的老人,要麼保險品種非常少,要麼保費遠高於年輕人,當你的保費和收益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參保的意義真的不大,還不如儲蓄來得省事。
第四、未雨綢繆防未然
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防患未然才是更高境界。
為了有一個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年輕時就要提前做好以下 4 點:

1、科學飲食。這個不用多說,現在大家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健康。

2、勤練身體。都說養老貴,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好好鍛煉身體吧,否則連養老金都領不回來。

3、定期體檢。根據國家衛生部的建議,成年人一般每年應體檢一次,老年人一般應每半年體檢一次。

4、勞逸結合。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需要提醒的是,逸不等於放縱,不等於無節制的娛樂。

有效的娛樂是建立在生理、情感和需求三個方面的,建議大家多交正能量朋友,多做有益身心活動,並擴大自己的交往圈。

養老投資的目的是在退休時能有足夠的金錢保證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如果能力比較強,很多人甚至可以提前退休,或者把理財放在第一比重,通過理財保證退休生活。
但不論怎樣,都要提前做好養老投資規劃,而且以穩為主。

2 拿什麼給自己養老金添衣保暖?#

我覺得人是有生命年齡期限的物體,從年輕到年老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這是無法逃脫的自然規律。年輕時候,人們可以通過體力勞動、工作、創業、投資等都獲取一定的收益回報,但年老退休時選擇的方向就少了。
每當看到那些年過花甲的老人們在街邊擺攤情景時,我就會在想:如果我老了,我會是怎樣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在我還年輕的時候,我要如何規劃好我的投資,當有一天我老了退休的時候,可能會擁有什么樣的保障。
或許,我的養老規劃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投資人生。
趁我現在還年輕,在投資策略上,偏好多元化大類資產配置,我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在權益類資產,但會根據未來年齡增長需求而增加養老目標基金的配置,我想這就是我個人的養老規劃。
而大家的養老規劃如何,有沒有給自己多添加一份 “養老金”。接下來我想跟大家一起聊一下目前我國養老現狀以及對於養老目標基金理解與認知。

一 我國養老現狀怎樣?
從國家對養老問題的態度看,主要以家庭養老為主導,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引進商業養老保險、公募養老基金等,建立多種形式並存的養老保障體系。
目前我國養老現狀與模式主要為社會養老,家庭養老,自我儲蓄養老三種基本養老方式。

1、社會養老:目前社會養老得益性較差,特別是農村,社會養老制度有待普及和完善。國家目前推行的社會保障現狀是廣覆蓋,低保障,費用控制不力,運行效率不高,保障制度不公平等現象,造成結果保而不包或部分人基本無保障。
2、家庭養老:這是目前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民族傳統美德之體現。在現有經濟條件及傳統文化模式下,家庭養老仍然是我國家庭的主流養老方式。
有關資料顯示:老年人口的全部經濟來源構成中,來自子女供給部分在城市占 16.8%,在縣城占 38.1%,在農村地區這個比例更高。這說明子女供養在城市老年人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在農村中則占有重要甚至是主要地位。

3、自我儲蓄養老: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整個城鄉仍然有一定的市場。據國務院經濟發展中心對農村的調查,30% 的家庭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掌握錢財是最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之用。但是,低利率、高膨脹、天文數字的醫療費以及未來高昂的生活費用,使得儲蓄養老已力不從心。

二 為何要規劃養老?
要知道人總是要老的,這是一種客觀的不可逆轉的趨勢。人老的直接後果就是獲得生存條件的各種能力逐漸喪失,那麼,曾經為這個社會做出過貢獻的老人們在其獲得生存的能力逐漸失去時,誰應該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為其提供物質和精神的幫助呢?這就是養老問題。
養老存在的問題:家庭規模縮小、家庭功能弱化;人口流動加快、代際傾斜嚴重;老年壽命延長、自理能力下降,現實衝擊傳統、生活方式變革。
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社會經濟現代化以及人口流動的過程中,傳統的家庭養老開始面臨諸多挑戰。如,1995 年全國家庭規模為 3.9 人/戶,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為 3.44 人/戶,2005 年為 3.13 人/戶。家庭結構也轉變為以核心家庭為主體,父母與未婚子女組成的完全核心家庭占 57.81%。家庭戶平均規模的縮小和完全核心家庭的增多導致純老年戶不斷增加。
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越來越快,年輕人迫於競爭壓力,忙於工作和事業,使他們無暇顧及老父和老母;同時,一些青年夫婦較重視子女的教育和成長問題,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財力都向子女傾斜,產生了 “重幼輕老” 現象,這對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實際的生活質量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老年人平均壽命延長、患病率、傷殘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同時,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超過 75 歲之後),老年人口健康狀況有所惡化,患病率、傷殘率會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這一切必將加大家庭的負擔,也必將導致年輕人拒養老人的消極情緒增加。
40 年前中國老年人与儿童的比率是 1:6。數據預計 2050 年中國 60 歲以上老人將占到總人口的 31%,即老人和兒童的比率將變 2:1。一個 “銀髮中國已距我們越來越近,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已受到 “老年化” 的衝擊。我們依靠家庭養老還能持續多久?

三 養老金可能有哪些?
按照新制度的設計,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 一是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 20%。

  • 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標準為每月發放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的 1/120。另外,國家對於退休 “中人” 還將給予以過渡性養老金為方式的補償,但是,對於過渡性養老金的制定和發放標準新政尚未明確。

  •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退休 “中人” 的基本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 過渡性養老金。具體算法為退休前一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 ×20%(繳費期限不滿 15 年的按 15%)+ 個人賬戶本息和 ÷120。

舉例:廣州居民王先生是退休 “中人”,他的平均月薪 3000 元,養老保險繳費期限為 10 年,假設 10 年後廣州月平均工資是 3000 元,那退休後,他能領到多少退休金呢?
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 11% 調整為 8% 後,王先生退休後每月可領到的養老金 = 3000 元 ×15%+3000 元 ×8%×12×10÷120+=690 元。
其中,(3000 元 ×15%)為基礎養老金;3000 元 ×8%×12×10÷120)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 11% 調整為 8%。單位繳費的部分不會減少,總體上退休後待遇不會降低。

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 “三大支柱 " 體系特點與區別:

  • 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特點是覆蓋面廣,但主要的作用是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養老金替代率並不高。

  • 第二支柱是企業(職業)年金,不過覆蓋率太小,難以形成有效的補充。
    第三支柱是個人商業養老賬戶,可以在前兩類養老收入外對自己的養老金進行額外的補充。

據統計,第一支柱目前占主導地位,規模已超 6 萬億元,占比高達 70%,第二支柱的規模僅為 2 萬億元,第三支柱剛剛起步規模相對較小。
事實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
第一支柱已經很難滿足人們追求高質量的養老生活需求,尤其是目前我國沒有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有近 5 億,大部分屬於年輕人。而年輕恰是養老準備階段,養老投資越早,財富增值、複利效果越好。
據數據顯示,我國人均每月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不到 45%,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那麼對於個人投資養老需求是非常迫切的,也是目前國家政策鼓勵個人養老基金發展的原因。
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據世界銀行提出,養老金只有達到退休前收入的 70-80%,老年人的生活福祉、質量才不會下降。
因此,發展第三支柱是未來養老市場的大勢所趨,也是普通人都能夠更好的享受到額外養老金待遇,以及為提前做好個人養老規劃準備。
四 為何選養老目標基金,特殊性?
隨著我國政策變化以及養老目標基金的發行和不斷深化,對於國內養老金融產品規模的擴大再添助力,同時為養老第三支柱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國務院辦公廳今年 4 月印發的《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指出,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员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並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9 月 26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 12000 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徵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
從海外美國等國家情況看,稅收優惠往往是推進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的普遍做法,也是養老第三支柱發展的最核心推動力,為個人養老金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我認為,這也是選擇養老目標基金的原因之一。
同時,隨著養老目標基金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養老第三支柱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養老目標基金,是指一種創新型的公募基金,它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養老目標基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一般基金區別:
1、基金名稱不同,必須含有 “養老目標” 四個字。
根據《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中規定,養老目標基金應當在基金名稱中包含 “養老目標” 字樣且反映基金的投資策略,而其他公募基金不得使用 “養老” 字樣。

weread_image_137507418691041

所以,對於大部分投資小白而言,可以直接通過基金名稱就能夠輕易地找到相關的養老目標基金,這也是與一般公募基金的區別。
2、投資目標不同,主要投資基金。
從投資目標上來看,養老目標基金,應當採用基金中基金形式或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形式運作。
基金中基金,即是我們常說的 FOF,它以各類基金為投資標的,通過持有其他證券投資基金從而間接持有股票、債券等資產。
其中,一般的基金是直接投資於股票、債券等資產。與一般的基金相比,養老 FOF 風險相對較小,通過精選基金,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3、投資策略不同,能根據養老目標制定相應策略。
從投資策略上來看,養老目標基金有其特有的投資策略,這一點是與其他基金的主要區別。如,採用目標日期策略的基金,應當隨著所設定目標日期的臨近,逐步降低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增加非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

weread_image_137558445658737
而採用目標風險策略的基金,應當根據特定的風險偏好設定權益類資產、非權益類資產的基準配置比例,或使用廣泛認可的方法界定組合風險(如波動率等),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基金組合風險。
4、投資期限不同,最低不短於 1 年。
在投資期限上,養老目標基金也有其獨特之處。養老目標基金應當採用定期開放的運作方式或設置投資人最短持有期限,與基金的投資策略相匹配。養老目標基金定期開放的封閉運作期或投資人最短持有期限應當不短於 1 年。
而這一限制的優勢在於:有利於引導投資者長期持有,從而提高投資成功的概率,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五 投資養老目標基金的優勢?
1 養老目標基金有專業團隊管理
對於養老產品的主要目的一般是積攢資金和提高預期收益。雖然投資基金也有風險,但有專業人士管理,省心省力,不用自己去研究基金市場,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能夠安心工作。
畢竟,養老資金投資時間比較長,主要為國內實力強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其專業水平、管理能力都是值得時間考驗,是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較為穩健的長期收益。
2 養老目標基金具較高靈活性
與其他商業養老保險或社會保險相比,養老目標基金具有較高靈活性。雖然有一定的持有期要求,但持有期外投資者可以自由申購贖回,以滿足臨時資金需求或更換產品需求。
而其他社會保險或社會養老金一般不允許隨時存取,靈活度較低,繳費期較長,難以滿足現代人生活需求。
3 養老目標基金投資運作如普通一樣公開、透明
如,國家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金的投資一般不會對產品及其運作有清晰的了解。
基金在市場上運作規範,投資透明,具有臨時或定期報告,會及時更新信息披露,投資者投資養老目標基金可以更了解自己資金的運作狀況,結合個人養老需求進行規劃更合理。
六 額外養老金如何獲取?
我認為普通人投資養老 FOF 基金的最佳方式是定投,也是投資小白都能額外擁有的養老金。而定投一般指的是定期定額投資,通過設置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金額,投到固定的基金上。可以作為特定的養老規劃來進行,不影響個人日常資金與其他投資的使用,將風險降低。
如果投資者前期做好投資規劃,已有以養老為目標而進行的基金在定投,但是定投的基金不是養老 FOF 基金,而是普通基金,那麼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需求與年齡階段,考慮換成定投相應的養老 FOF 基金。
對於一些沒有基本養老保險又沒有企業年金的普通人來講,養老從何談起,特別是過去在我國就有養兒防老的觀念,讓年輕人在外打工,年紀大了就返鄉 “養老”,循環往復,這是過去中國社會一些現象。
目前時代變了,養老投資更具科學性。自 2022 年以來國家發布《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將通過稅優優惠的槓桿措施,也是能夠激勵個人投資者為自己養老做更多的方向選擇,進一步推動第三支柱及個人養老基金發展,為國內資本市場帶來長期穩健資金增量,同時提升國民的養老投資意識。
據數據預測,到 2030 年個人養老金或迎來 1 至 3 萬億元增量資金;同時,參考美國 IRA 賬戶經驗,投資公募基金的比例可達 10%~30%,個人養老金投資每年能為養老目標基金帶來 100~350 億元的增量。
那麼,生活在當下給自己添加一份額外的養老金還是有必要的。為了老有所依,不為錢而奔波,能過上自己想要的老年人生活,是要在年輕時候提前做好規劃。雖然計劃不一定趕得上變化,所以養老投資要懂得與時俱進。
風險提示:“養老目標” 的名稱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諾,養老目標基金不保本,可能發生虧損。投資者須理解養老目標基金僅作為完整的退休計劃的一部分,完整的退休計劃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以及個人購買的養老投資品等。因此,該基金對於在退休期間提供充足的退休收入不做保證,且基金份額淨值隨市場波動。

養老投資規劃#

一 投資最大目標應該是養老
在歐美市場,投資者買基金的主要目標都是養老,例如美股有 401K 與 IRA 賬戶為的都是鼓勵大家養老投資。起初都是企業負責退休員工,那个時候企業的壽命比人長;隨著企業壽命越來越短,慢慢地就變成自己給自己養老了。
望京博格目前 40 歲,計劃 60 歲退休,還能繼續投資 20 年。按照投資大師們 “十年十倍” 的投資能力的話,他們二十年可以盈利一百倍,現在的 100 萬在他們手裡面 20 年之後就能變成一個億。望京博格要求比較低 “二十年十倍” 就行了為了達到 “二十年十倍” 我必須做到年化 12.7%,咱們再提高一點年化 15% 就望京博格的投資目標。40 歲的 100 萬,就是 60 歲的 1000 萬,應該夠養老了吧!
我自己賬戶主要買基金,買基金的目標也是養老,這樣心態好一點。
二 養老投資意義
大家都說美國最近二十年牛市如何。其實這個跟其養老制度關係巨大。
中國股市缺乏長期資金,因為大家投資都為了賺短期錢的,來的時候猶如洪水猛獸,走的時候也是急速的流出。
大家想想,在美國每個月一開工資,就會有千萬人工資一部分進入 401K 與 IRA 賬戶,再通過這些賬戶投資美股共同基金,共同基金再投資美國資本市場。換句話說,美國資本市場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所以才有了近二十年長期慢牛。
再看看美國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的大股東,大多都是貝萊德、先鋒領航、道富全球這樣的公募基金巨頭。中國社保資金也有部分進入股市,但是那也是僅僅少部分社保有節約省份的一小部分資金。
目前處於市場底部,估計大部分都是虧損。現在談養老投資,估計大部分似乎覺得基金賺錢沒戲。但是反過來想想,在牛市買基金未來賺錢的概率就更大嗎?望京博格覺得聰明的投資者一定會越來越多。
三 如何理解:個人養老金稅負由 7.5% 降為 3%?
最近都在刷屏:“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對繳費者按每年 12000 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徵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
但是沒有相關解釋,望京博格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1) 每年 12000 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
如果投資者通過個人養家賬戶購買基金、保險等其他養老產品,每年會給予一定免稅額度,限額是 12000 元。

weread_image_137717764608285

那麼可以節省多少稅收呢?

例如,博格每年收入 10 萬塊錢,對於的全年所得稅率是 10%,如果我通過個人養老賬戶買 12000 塊錢基金的話,可以減免 1200010% 的所得稅,差不多就是 1200 塊錢,相當於 9 折買基金了。
對於那些年收入超過 100 萬的大佬而言,對於的全年所得稅率是 45%,買 12000 塊錢基金的話,可以減免 12000
45% 的所得稅,差不多就是 5400 塊錢,相當於 5.5 折買基金了。其實對於高薪的人這個吸引力還是蠻大的。
(2) 投資收益暫不徵稅
在美國,投資股票、投資基金的賺的錢(包含價差與分紅)都需要繳稅的。目前,我們炒股賺的錢、投資基金賺的錢都不繳稅,股票分紅如果持有不到一年需要繳稅,持有一年以上也不需要繳稅,基金分紅也不繳稅。
我們國家最近幾十年的規定都是 “暫不徵稅”,大家以為 “暫” 就是暫時的意思,其實這個 “暫” 已經用了二三十年了。這個字的關鍵寓意就是現在暫時不收,不代表未來不收,這個未來是多長就不好說了。
(3) 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
美國的 401K 與 IRA 賬戶是稅收遞延,就是往賬戶裡面存錢的時候免稅,但是退休之後從賬戶裡面提取是繳稅的,年輕的時候收入高對應的稅率高,老了花的少提取的少,對應的稅率低,這個也算一種稅收優惠政策。
問題咱們:“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 由來是啥呢?望京博格專門問了懂的人,還查了資料。
在 2018 年的時候,在上海、蘇州、廈門搞了一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就是買養老保險給免稅,領取的時候還是要稅收的,按規定 25% 部分免稅,75% 的部分按 10% 繳納個稅,這樣的話實際稅負就是 7.5%。到了個人養老賬戶買基金的時候,“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博格估計提取的時候 25% 部分免稅,75% 的部分按 4% 繳納個稅,這樣的話實際稅負就是 3%。

4 基金投資者如何規劃養老投資

當前人口老齡化問題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與此同時需要面臨的就是養老規劃問題,這篇文章裡面我們就來聊聊基金投資者如何規劃養老投資。

對於養老金而言,基本的包括 “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如果同時配置有儲蓄型養老保險或者商業養老保險的,那麼養老時的現金流來源就會比較豐富,不過這些都屬於年輕時的 “職業能力延伸問題”,讀書時考個好大學,畢業後找個高薪工作,相應配套的養老保險資源就會越豐富,這篇文章我們主要是聊聊養老投資規劃問題。
在我個人的理解中,“養老投資” 有如下幾個特點:

a.風險偏好變弱
這個非常好理解,年齡越大,風險偏好自然會越弱,對投資潛在風險更加看重,作為養老投資規劃自然不能天天在股票裡面糾纏了,投資大類應該偏向債類資產和寬基;
b.投研能力變弱
投研能力變弱也很好理解,畢竟年齡大了沒有那麼多精力了,可能還要幫子女帶孫子、孫女,記憶力也會變差,新興賽道可能也看不懂了,債類資產和寬基就比較合適,不需要太多的投研能力;
c.波動承受能力變弱
年齡大了自然承受不了動輒 20% 的淨值波動,心臟也受不了,債類資產波動性還好,當然要選純債基金,選了有大量可轉債的債券基金同樣波動很大,同時寬基的波動性對於養老投資規劃來說波動性還是太大,因此資產配置裡面寬基占比要小一些,純債基金要占絕對大頭;
d.更看重絕對收益和現金流
對於養老投資規劃因為沒有工作收入,因此日常開支都需要現金流,所以流動性問題也需要考慮,同時養老投資規劃的目標是絕對收益,實實在在地每年絕對盈利對於養老投資心態更有幫助;
綜合以上 4 點,我給的養老投資規劃方案是:
5% 靈活存取的貨幣基金 + 70% 純債基金 + 25% 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
下面將分部分來介紹具體內容:
I.5% 靈活存取的貨幣基金主要貢獻流動性:
前面已經寫了,因為沒有了工作收入,因此日常開支都需要現金流,所以流動性問題也需要考慮,靈活存取的貨幣基金流動性非常好,隨時需要花錢都可以支取,目前大部分銀行系的貨幣基金收益率大概 2% 左右,5% 的貨幣基金大概貢獻年化 0.1% 收益率,對於貨幣基金挑選一只即可,沒有太多要求,只要靈活方便即可,注意貨幣基金不需要配置過多,一方面基本養老金可以貢獻一部分現金流,另外即使短時間需要用錢,貨幣基金不夠了,由於我們配置是純債基金,淨值回撤幅度很小,短時間需要大量用錢可以靠賣出部分純債基金來補足,不會像股票基金那樣被 “套牢”,並且純債基金貢獻的絕對收益每年可以賣出盈利部分來補足貨幣基金這個儲蓄罐;
II.70% 純債基金主要貢獻絕對收益:
70% 的純債基金是貢獻收益的大頭,可以挑選 2-3 只純債基金分散配置,注意要選純債的,底層資產裡面不能是大量的可轉債,可轉債的波動性並不比股票小,比如富國信用債債券 A (F000191),近 5 年收益率 28.11%,折合年化收益率 5.08%,關鍵是這淨值曲線非常的平穩,回撤非常小:
再比如博時信用債純債 A (F050027),近 5 年收益率 24.71%,折合年化收益率 4.5%,淨值曲線同樣非常平穩,非常適合養老持有:

純債基金大約年化收益率 4.5%-5% 左右,我們平均算 4.8%,那麼 70% 純債基金可以貢獻 3.36% 的年化收益率,之所以我們配置大量的純債基金,一方面是為了平滑整個組合的淨值波動,最重要的是純債基金可以每年貢獻絕對收益來補足貨幣基金儲蓄罐,不會出現養老時現金流不夠的情況;
III.25% 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主要貢獻彈性收益:
有了 5% 的貨幣基金補充流動性,同時每年有 70% 倉位的純債基金貢獻絕對收益來補足儲蓄罐後,養老時的基本現金流開支就算解決了,那麼剩下的錢需要適當考慮增值性,但是波動性不能太大,同時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進行投研,此時寬基指數增強基金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比如可以選擇 2-3 只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來分散配置,我們看下市場的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的情況,比如景順長城滬深 300 指數增強 A (F000311),成立 8 年 355 天,收益率 159.75%,折合年化收益率 11.2%:
再比如華夏滬深 300 指數增強 A (F001015),成立 7 年 251 天,收益率 73.08%,折合年化收益率 7.4%:

由於目前滬深 300 指數整體位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所以收益率略微偏低了一些,分散到 2-3 只優秀的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大概率可以獲得年化 10% 左右的收益率,25% 倉位的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可以貢獻 2.5% 的年化收益率,只是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不像純債基金那樣可以比較穩定地每年貢獻絕對收益,需要耐心長期持有,所以在組合中僅配置 25% 的倉位;
那麼組合 “5% 靈活存取的貨幣基金 + 70% 純債基金 + 25% 滬深 300 指數增強基金”,組合預期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 6% 左右,還算是一個不錯的收益率,重要的是解決了流動性和絕對收益後還可以保持一個相對不錯的預期收益率,同時組合的波動性相對較小,也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去打理和投研,非常適合養老投資規劃,對於基金投資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養老投資規劃方案。

5 淺談個人養老金新政與目標養老基金#

一 當前中國養老金情況:
當前我國養老金體系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三支柱。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家獨大,2021 年占比高達 58.0%。第二支柱企業職業年金以央企、國企與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為主,覆蓋面窄。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起步較晚,但潛在空間巨大。2022 年 4 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正式落地。
第一支柱:截至 2021 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積結存 6.40 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0.2%。資產配置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注重安全與收益並行。從資產結構看,持有至到期投資與交易類金融資產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主要投資方向,2021 年二者合計占比達到 91.5%;同時銀行存款占比顯著上升,由 2017 年的 0.9% 上升至 2021 年的 2.8%,體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安全性與收益性兼顧的投資特點。
[插圖]
第二支柱:截至 2021 年,我國第二支柱養老金規模總量達到 4.5 萬億,其中企業年金 2.64 萬億,職業年金 1.86 萬億。2020 年 12 月,人社部印發《關於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的通知》,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上調十個點至 40%。截至 2022H1,固定收益類資產金額 3293.2 億元,占比 12.2%;含權益類資產金額 23773.9 億元,占比 87.8%。
第三支柱:截至 2022 年 8 月,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可投資金融品種的規模總量約 1900 億元。
二、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品種:
據《個人養老金發展意見》,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
主要有養老目標基金、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理財與特定養老儲蓄四大類。
四大類產品的主要區別:

weread_image_137934104571297

三、《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對於 “12000 元稅前扣除” 和 “稅負降低” 的解讀:
2022 年 9 月 26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會議指出,發展政策支持、商業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有利於更好滿足群眾需求、提升保障水平。具體稅收優惠與此前市場預期基本一致:對繳費者按每年 12000 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徵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其中,7.5% 對應此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適用稅率 10% 並給予 25% 額外減免,3% 對應當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3.6 萬元以下適用稅率。該決定是繼 2022 年 4 月 21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2022 年 6 月 24 日證監會就《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2022 年 7 月 29 日銀保監會及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工作的通知》後,進一步落實、明確個人養老金落地細則的指導性意見。
1、對繳費者按每年 12000 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就是說購買了個人養老金的支出可以每月 1000 元的稅前扣除,這一項投資可以跟贍養老人、養育孩子等一樣進行稅前扣除,從而享受稅收優惠。
個人養老金賬戶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不同收入人群的節稅效果:

weread_image_137982120623070

weread_image_138001868663378
個人養老金領取時適用 3% 個人所得稅率時,對於不同收入群體,節稅效果(節稅金額/節稅前稅後收入)最高為 0.60%,稅收優惠吸引力相對有限。
若允許將個人養老金繳納額予以稅前抵扣,預計能抵扣個稅 360-5400 元/年;2)綜合考慮免徵額(5000 元)、“五險一金” 和 7 項專項扣除等,預計稅前抵扣方案對月收入 1 萬元以上的人群才具吸引力。
2、“稅負降低” 的解讀:每年 12000 元的限額稅前扣除,暫不對投資收益徵稅,領取收入實際稅負由 7.5% 降為 3%。其中,7.5% 對應此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適用稅率 10% 並給予 25% 額外減免,3% 對應當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3.6 萬元以下適用稅率。這些相比政策明確前都是實實在在的稅負降低。(也就是個人養老金領取時適用 3% 個人所得稅率比目前稅優養老險的 7.5% 的稅率明顯降低)
3、以定期繳納 35 年,7% 的複合投資收益率為例,在 1.2 萬億抵扣上限的背景下,月收入工資從 5000-100000 元的納稅人,都可以獲得額外的稅收優惠,累計少納稅金額從 2.4 萬 - 8 萬不等。

四、《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發布的意義:
1、能夠幫助居民建立長期穩健的投資理念,並建立獨立的養老財務及心理賬戶,有助於提升居民養老保障充足程度及獲得感。
2、推動個人養老金的發展。
有券商測算,結合國家統計局及相關數據,估算全國月收入超過 1 萬元的人口~2500 萬人,假定養老金賬戶平均年化收益率~4.0%,在中性情形下,假設月收入過萬人群 50% 均按照 1.2 萬元繳納(後續覆蓋率逐年提升 1%),則預計個人養老金賬戶年增量~1500 億元,5/10 年後個人養老金累計資金規模可分別達到 10054 億元、30616 億元;(對比截至 2022 年 8 月,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可投資金融品種的規模總量約 1900 億元。增幅是 5 到 15 倍)

五、什麼是養老目標基金?

養老目標基金,是指一種創新型的公募基金,它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根據證監會的指引,養老目標基金應採用基金中基金 (FOF) 形式或證監會認可的其他形式運作。投資策略主要包括目標日期及目標風險策略。養老目標基金封閉期或投資人最短持有期限應不短於 1 年。封閉期不短於 1 年、3 年或 5 年的基金投資於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等品種的比例合計不超過 30%、60%、80%。養老目標基金已被定義為下行風險可控的長期投資工具。
又可以分為目標日期基金和目標風險基金。
目標日期基金,又被稱為生活周期基金,以產品中設定的退休日期為基礎,按照事先約定的,隨時間變動的動態資產配置方案構建投資組合。基金通過不斷地對組合進行再平衡,使其減少對資產成長性的側重,而逐漸增加對收益的比重。該產品旨在提供完整周期的一站式養老解決方案,可作為投資者的核心組合。望投資者可在退休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以類似於定投的方式把資產投資於與其目標退休日期相匹配的目標日期基金,直到退休才一次性或分期提取投資本金和收益。
目標風險基金,又被稱為生活方式基金,以產品中設定的風險水平為基礎,通過靜態資產配置將風險維持在預先設定的水平。在設定風險的基礎上,如 “保守”、“平衡” 或 “激進” 等,進行收益最大化,通過優化計算,得出組合最優的配置比例。風險水平越低的基金,現金類和固定收益類的配置比例越高,股票的配置比例越低。與目標日期基金不同的是,參與目標風險基金的投資者自己控制風險水平,不依靠於基金管理人,所以需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主動調整。與目標風險基金持有期限可長達幾十年相比,目標風險基金的持有期一般為幾年。
六、《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等政策的發布對於養老目標基金的意義:
在幾種個人養老金投資品種中,公募基金優勢在於權益資產的管理能力,中長期來看,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公募有望受益於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的提升,以養老目標基金為抓手攫取更大份額。
《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將為公募行業帶來穩定的增量資金,利好產品端長期投資能力優秀的頭部機構,利好養老目標基金的長期發展。
七、養老目標基金的選擇:
1、要選擇符合政策要求的。《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個人養老金可以投資的基金產品(以下簡稱個人養老金基金)應當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範、側重長期保值等特徵,並符合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規定,包括:(一)最近 4 個季度末規模不低於 5000 萬元的養老目標基金;(二)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長期業績良好、運作合規穩健,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
政策主要規定了最近 4 個季度末規模不低於 5000 萬元,還要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長期業績良好、運作合規穩健。
目前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為 178 只(目標日期型 FOF + 名稱中含有 “養老” 的目標風險型 FOF,仅計算初始基金),最新一期規模總和已超 1000 億元,其中目標日期型 FOF 共 79 只,目標風險型 FOF 共 99 只。其中符合條件的基金共 86 只,其中目標日期型 FOF 共 39 只,目標風險型 FOF 共 47 只。截至目前,符合目標的養老基金成立以來年化回報中位數約為 5.8%。

2、長期業績要出色。
下面是幾個業績較好的養老目標基金:

weread_image_138091353359384

近 3 年夏普比率有 3 只高於主動股基指數,近 2 年最大回撤全部低於主動股基,近 3 年業績全部為正,大幅跑贏滬深 300 指數,但低於主動股基,主要是持有相當比例的債券基金,降低了回撤,也降低了收益,其中 007188 和 006307 業績接近主動股基,近 3 年夏普比率和近 2 年最大回撤都優於主動股基。
3、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長期業績良好、運作合規穩健。
4、管理的機構主動投資能力要強。可以參考基金研究機構的主動投資能力榜單裡面近 10、20 年主動投資能力靠前的機構。

八 個人養老金發展需要的條件(對比美國):

weread_image_138148718446156
個人養老金發展需要範圍廣、額度高的稅收優惠,靈活的賬戶轉換、默認投資選擇機制、豐富的投資標的選擇、良好的投資回報等,這些更多的政策鼓勵,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推進。

6 普通人有必要參與個人養老金嗎?#

今年 4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11 月 4 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又聯合印發《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穩步推進,相信過不了多久,很多球友們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個人養老金買還是不買?
在我看來個人養老金有三個關鍵詞,這便是我的答案。
關鍵字一:改革紅利。
在個人養老金推出以前,大多數的打工族熟知與繳納的是國家基本養老保險,這是國家強制執行的,由單位和個人分別繳納工資總額的 20% 和 8% 的比例,分別存入社會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待到退休之日,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計算發放每月的養老金。所以這份養老金現在並不確定你以後能拿多少,只是相對的說,你自己交得越多,交得越長,到時候拿的就越多,至於多多少,並不確定。
在這個背景下,我想到了兩點:
1、大家都能拿到的只是社會給予你的基本保障,無法保障你的額外需求。
2、在 90 年代基本養老保險改革初期,有一些人及時參與,當時還有一次性繳納多年的,在這幾年陸續退休,養老金逐年上調中,享受一波紅利,凡是當年繳納的都說好。
從這個層面說,現在推的個人養老金同樣是國家層面養老制度的重大改革,屬於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及早參與或能更好的享受改革紅利。
關鍵字二:稅費優惠。
相較改革紅利,下面說的可能於個人更加現實一點。普通人買個人養老金到底有多少優惠?
首先明確的是你現在交的錢都是你個人的,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提取(出國或出境定居),也可以被繼承,這筆錢單獨屬於你。其次是這筆錢是用來投資的,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風險有所多少,收益有多少看你個人的選擇。相較你自行投資相應的品種,個人養老金有以下稅費優惠:
最大的優惠:可以抵扣個稅。與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贍養老人、房貸利息一樣,個人養老金也可以抵個稅,每年不超過繳費上限 12000 元的部分,在個人所得稅前辦理扣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年度收入大概在 10 萬到 30 萬之間,按照最低 3% 的稅率,大概能少交 360 元的稅,按照 10% 的稅率,可以少交 1200 的稅…… 當然工資越高,抵扣的就越合算。為什麼會限定最多一年 12000,也是為了避免高收入多繳,更加拉開貧富差距。所以換句話說,個人養老金,高收入人群必買品種。
限時的優惠: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一般個人投資收益的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就算按照當前社保基金每年 8% 的收益,個人所得稅每年也需交納 192 元。這是限時優惠,越早參與,越早享受。
就稅費優惠上來說,大多數得到的收益大概在 550-1400 之間,相當於國家讓利了 5%-11%。收入越高,越合算。
關鍵字三:個性選擇。
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最大的不同,我覺得就是突出了個性選擇。
並不強制,可買可不買。
並不限制繳費金額與繳費次數。不超過 12000 元,更多的是保護我們普通人。可以根據個人收入,選擇合適的繳費金額。也避免了一次性支出 12000 帶來過大的壓力,可以每月支出個 1000,強制儲蓄。
並不限制投資品種。當下投資的品種非常多樣,當然承擔的風險也不同。求穩健的就是儲蓄存款或者商業養老保險,求收益的,不妨考慮下公墓基金,當下 3000 點的股市,是不是在等一波公募基金。
這種選擇的多樣性,更是體現了公平性。絕對的公平並不存在,但是個性選擇,讓相對公平惠及大多數人。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每年 1 萬 2,每月 1000 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國家背書,安全可靠;收益穩定,最起碼高於大多數水準。所以我決定每年頂格申購。

7 個人養老金十問十答#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是由 4 個部門聯合發布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
之前關於個人養老金也出台了一些文件和意見,這次的實施辦法主要在參與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管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
1 什麼是個人養老金?
我們提到養老保障體系的三大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就是我們常說的 “社保”,政府主導並管理,具有強制性。目前這一支柱占絕對比例。企業年金,企業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狀況自願建立的。你看這個支柱,主要取決於企業,也不是強制的。最後個人養老金,個人自願參與,因為這個錢都是自己拿的。目前社保占比較大,年金也有占比,但不大,個人養老基本沒有。既然是三大支柱,那麼發展個人養老金這一支柱也是理所當然。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多個層次、多個渠道養老的一種方式或者選擇。
2 如何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個人承擔。也就是說這個錢,都是你自己繳,回頭積累下多少,就是多少。需要開通兩個賬戶 —— 個人養老金賬戶(統一的信息平台開設)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第一個賬戶就是記錄你身份信息的賬戶,也是你將來享受優惠政策的憑證或者說基礎。
第二個賬戶,是你投資的賬戶。由參加人在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指定賬戶或開立賬戶,也可以通過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銷售機構指定。
這個賬戶吧,到時候各家符合條件的金融銷售機構都會去 “搶人”,但客觀考慮呢,估計大部分人還是會以商業銀行作為首選。
3 個人養老金遞延納稅的優惠政策是什麼?
每年最多繳 12000 元,當然後期這個限額可能會調整。投入到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時不會徵個人所得稅,但是取出來的時候要徵收 3% 的個人所得稅。如果你的個稅都是 3%,其實沒啥區別。如果你的個稅 10% 或 20%,那還是有影響的。
4 個人養老金的投資範圍有哪些?
養老金這個事,涉及的部門不少,比如稅收、保障等部門,還有就是資管部門,也就是個人養老金哪些資管機構能管理。這裡提到了四類產品: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儲蓄存款,公募基金由證監會監管,銀行理財、存款、保險是由銀保監會監管。涉及到的資管機構:公募管理人、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保險等。
5 個人養老投資產品手續費有哪些優勢?
我們看公募基金裡的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基金的單設份額類別不得收取銷售服務費,可以豁免申購限制和申購費等銷售費用(法定應當收取並計入基金資產的費用除外),可以對管理費和托管費實施一定的費率優惠。”
不收銷售服務費,可以免服務費;管理費和托管費優惠。
在銀行理財那邊,是比較明確,不收認/申購費的。
6 哪些基金能入選個人養老產品?
(一)最近 4 個季度末規模不低於 5000 萬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規模不低於 2 億元的養老目標基金;
(二)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清晰、運作合規穩健且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基金中基金和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基金。
養老目標基金是首選,當然其他類型的基金也在範圍內,這個名單由證監會每季度發布。相當於這麼背景硬的幫你選基金,這個名單確實比較讓人好奇。
7 哪些銷售機構能賣這些基金?
核心的一條,“經營狀況良好,財務指標穩健,具備較強的公募基金銷售能力;最近 4 個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不低於 200 億元,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規模不低於 50 億元。”
按照這個要求,就說下 “200 億” 三方銷售機構有哪些吧:螞蟻、天天、騰安、基煜、盈米、匯成、同花順、京東。當然裡面也有可能個人投資者低於 50 億的機構。
8 個人養老金的領取方式有哪些?
達到以下任一條件的,即可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一)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
(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三)出國(境)定居;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參加人身故的,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的資產可以繼承。
9 長量資金會給股市帶來什麼影響?
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中測算,我國 2021 年繳納個稅的人數為 7000 多萬,根據個人養老金賬戶一年 12000 元的繳納上限,若頂額計算,將帶來每年 8400 億的增量資金,若按平均每人 75% 的投資比例假設,也將帶來一年 6300 億的增量資金。
首先要看大家的參與程度,其次啊,個人養老金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