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月光族到月存一萬的轉變#
不過在儲蓄方面,可不能向西西學習哦~簡七的小白理財入門公開課第四課裡有講過,《小狗錢錢的爸爸教你實現財務自由》裡教的儲蓄大法:
1,每月收入的 10% 強制儲蓄下來是不會影響生活的,但它是你的金鵝,越早開始養會長得更大更快;
2,年終儲蓄可以 50% 存下,50% 犒勞自己;
3,漲薪的時候,漲幅部分存 50%。比如去年月薪 4000,每月存 400,今年月薪 5000,那麼每月存 400+500=900 元。讓你生活享受提升的速度低於你收入的漲幅,訓練你的自我約束力。
無意中在多看上面,看到簡七的推薦,看到這麼多勵志的小孩,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以,今年,我一定要讓自己成長起來。我不善於寫這類文章,總覺得自己的思路有些亂,不過共勉之。我的理財思路永遠是,適當節流,主要開源,人年紀輕輕的時候,不受苦,難道等老了來受啊?
2010 年畢業,畢業時存款為 0 啦,所以,所有的積累都是從工作開始的。來到上海,已經第 8 個年前頭了。
實 * 大學期間,只當過家教,還有當過打字員,另外有幫樓主阿姨看過小看門,不過我媽比較狠,當我告訴她我一個月賺了多少錢的時候,我這個月的生活費,就是 800 塊減去我賺的錢了。再加上我喜歡旅行,即使窮得一個月只剩兩百塊吃飯,我也要出去走走,這是從小積累的夢想。
2010 年 5 月開始實 *(在淮海中路 CBD),實 * 工資一天一百塊,那時候的想法是,從來沒有過這麼多錢。那時候還為了省錢吃飯,特意跑回家學廚,家裡開飯館的,所以就幾天就學了幾個拿手小菜,應付個 8 菜一湯,還是沒問題的,哇哈哈。
可是房租各種加起來,然後因為要工作了,所以就想多買些衣服,然後那時候比較瘦,然後就沒節制了。那時候還去美容院辦了張卡,然後還特別喜歡弄指甲,然後還買了一頓化妝品有木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現在化妝品基本上過期了。
工作了 工作第一年全年光,並且還欠債了,第二年存了兩萬,第三年存了五萬的樣子吧,然後第三年開始的時候,一個月存一萬(有大額支出時除外)。其它的都不重要,講講我每年的狀態吧。
第一年,剛工作,比較興奮,然後呢,無節制,還要去旅遊,還要參加培訓,收入四千多一個月,各種下來,我都搞不清楚錢花哪裡去了,最後的結局是欠了室友兩千塊,結束了那個慘談的一年,還去了趟日本,外加婺源之類的。
第二年,稍微收斂了一下,但是,一趟雲南(還是帶妹妹兩個人)一趟香港,一趟柬埔寨,短途就不算了,這些花銷就不少了,然後還有妹妹的學費生活費,最後到了過年的時候,存了兩萬塊。第二年的上半年開始收斂的,然後沉迷於學 Excel。
第三年,又去了趟雲南,還去了一趟青海湖騎車環湖,還去了一次廈門,周末還爬爬山,騎車環個千島湖啥的,或者去海邊露個營啥的,不過第三年除了這種我覺得我一定要花的錢以外,開銷並不大,因為第二年的下半年開始,沉迷於學習 excel,然後就花銷少了,旅行更多,也是因為後半年寫了本書,然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然後我爆發了,玩得特別瘋。玩完了回來之後,覺得自己要認真做點事情了,就開始了我的第四年之旅。
P.S. 我妹妹的學費一年一萬,生活費一個月 1200,再加住宿費 1200,每年回家的車票,還有每年新衣服的錢,我媽為了防止我亂花錢,所以讓我出這筆錢,等我妹妹畢業了,再給我一筆十萬的。
第四年,第三年結束,第四年開始的時候,我學了一點東西,然後運氣很好地接了一些私活。然後工資也再漲了一點,如果加班多些的話,一個月各種加起來到手一萬四的樣子,然後就存起來一萬,我妹妹 1200,我自己房租 1000 塊,接下來 1800 夠生活的。
第四年前半年,在準備一個考試,考試費加培訓費六千多了,然後那半年,除此以外的花銷就比較少,那麼貴的考試,我就很努力很用功地準備考試。因為我的努力用功,也算有點收穫吧,培訓機構的老師,還特意給我們拍了照片每次講課的時候宣傳,然後也結交了不少上進的朋友。因為除了考試以外,還要工作,還要做外塊的事情,非常非常忙,忙到沒時間出去轉了。2013 年下半年也算好好地出去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骑行青海湖,所以所有人叫我去干嘛,我也都拒绝了。
第四年中间的时候,我的书出版了,一个月的时候,销售了 2500+,结算的时候,分到我头上也有三千五的样子。
现在是第四年的最后几个月了,今年有几笔很大的消费,一个是学车,算 7000 吧,然后是牙齿矫正,算 8000 吧,然后皮肤不好,决定彻底地改变,所以去美容院办了张卡,4500 块。年初的时候,我妹妹来上海,我们买新年的衣服,又买得比较疯狂,还好年底双薪的,所以也算撑过去了,继续保持一个月存 1 万的状态。第二个月因为有搞费的意外收入,所以也算收支平衡了,只是没有结余了,哎~
三月份出去爬了次山,骑车环了下崇明岛。周边游算解决了,出国游只能靠公司了。
学习理财 今年开始关注各种理财的东西,发现自己也算在成长的,起码,我天生就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然后还有一个爱管钱的妈。我的所有钱都在老妈手上,然后给朋友做生意,一分利,到期还本付息的,可以直接再续。我妹妹明年大学毕业了,算上利息还有我存的钱還有我媽準備給我的我妹妹的那筆錢,差不多有二十萬的樣子吧。
其實工資是正常漲上來的,在公司評價還是挺高的,然後外塊收入呢,是自己長期的積累吧,而且這筆外塊已經持續了七八個月了,稿費呢,是本命年那年,覺得我一定要做些事情,也算是之前一年和積累,讓我可以去爭取這個機會吧。稿費是按版稅收的,所以,只要書還在賣,基本上是一直有的。不過這本書的壽命,應該也就三五年吧。(嘻嘻,應該明年還會寫新書的)
我一直想自己理財,而不是讓我媽逼著強制存錢,這個月開始,我還完信用卡,交完房租,算從 0 開始吧。
我經常有亂花錢的時候,但是,因為是金牛座,亂花錢也是有底線的,比如說我拿到了稿費,在我強制存了一萬之後,我可以隨便花一下,隨便怎麼樣一下都 OK。
關於每年的旅行,我一直的想法是,我沒錢吃飯也要旅行,其實旅行也挺省的,像環個青海湖,請了五天假,前後 9 天,火車來回,加起來一共花了 1900 的樣子。但是,完成了我一個小小的夢想,還有香港,我是住朋友家裡的,所以直接省了一大筆錢,也是 9 天,香港四天,澳門一天,深圳兩天,廣州兩天,我喜歡這樣的轉,看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如何成長,在另外一片天地下的人們,是怎麼生活的。我喜歡看書,書上有很多世界,但是,如果不把自己放置於那樣的世界裡,就很難體會那種感覺。我也許是真的放不開,不可能放下一切,跑到一個城市生活,但是,我起碼,可以讓自己的足跡,踏到這些地方,去觀察一下,別人的世界。
PS:去年我也意識到,淘寶是個無底洞,其實花少錢買了一堆東西,反而是降低生活品質的,我最喜歡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在商場買的,淘寶買的東西,很多都束之高閣了。
補充 我前面看到有小夥伴問外塊怎麼來的時候,就特別有感想,以前不知道,但是當自己在一個領域比較強大的時候,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雖然比起很多人還很弱,但是比起曾經的自己,已經進步好多好多了~~
我學了 excel 半年,word 一個月,然後開始在網上講課,講了半年,正好幫過站長一個忙,然後論壇要出書就說要加入,因為幫過一個大忙的關係,就很容易地加入了。不過出書其實並不能賺多少錢,大部分人出書都是虧本的啦~
我在論壇混了半年多,然後機緣巧合地幫站長解決了一個版主出走的問題,那時候正好在廈門玩,和站長聊天聊到凌晨三點鐘,終於把兩個人說通了呢!
我是一個學信息安全的啦,從小就擅長電腦軟件的學習,只是從來沒有這麼用心地去學過這樣的東西。從小三分鐘熱度,所以一直都比較一事無成,這個可是我難得堅持學習了兩年的東西哦,而且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的。
當時痴狂到,別人中午都在看電影睡覺,我就在看教程,然後寫作業,做題目,我現在都很難想象當時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態呢,也是經過了這麼一個小的轉變,我覺得那些雞血故事,真的都是真的,只是各自的努力程度不同,平台不同而已!
2.職場小資如何理財?#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我們做簡七讀財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我們的理財第一步應該...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疑惑。在我們做簡七讀財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我們的理財第一步應該...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疑惑。
在我們做簡七讀財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我們的理財第一步應該如何踏出。下面是和大家一些討論的結果,歡迎你來嘗試,嘗試後的心得也歡迎來和我們分享~
** 首先,你要有清晰的可以量化的目標,這是你未來堅持的動力。** 在一開始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我們會發現,理財是一件長期的,甚至有時候有些枯燥的事情,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不斷學習,實踐,並且會面臨某些失敗,你需要有動力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繼續前行。
我們看到,最經常被提及的目標是:往大處說,可以是 xx 歲實現 xx 元可投資資產,達到財務自由;xx 年後自己創業,積累創業金 xx 元;往小處說,有月薪 3000 小姑娘說,這兩年內希望可以帶爺爺去坐一次飛機,進行一次國內旅行,花費 8000-1 萬左右,或者也有年薪 10 萬的小夥子說,希望 5 年內可以去歐洲旅行半年,花費 18 萬左右。
所以,先想清楚,你希望在什麼時間,做成一件什麼事情,做這件事情需要多少錢(當然,要超過你正常輕鬆就可支付的程度)。
** 第二點,理清楚你的財務現狀,你目前的資產負債情況,和支出儲蓄情況。** 就像是一場馬拉松,你知道目標在哪裡了,有多遠,希望多長時間來完成。接下來你就要看清楚你已經跑了多遠?你的跑步速度是多少?
你現在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何,就相當於在這場馬拉松裡面,你已經跑了多遠。而你的支出儲蓄情況,就是你的跑步速度如何。
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行動,就是記賬。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記賬是理財的第一步持續行動。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幾個記賬 APP 都不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來使用一款,然後通過起碼 3 個月的持續記賬,理清楚上面的问题。
第三點,根據上面的自檢,制定你的理財投資計劃。
自檢過後,發現目標太容易 / 太難達成?那就調整額度或者完成時間。
自檢過後,發現目標按照現在的收入支出情況無法實現,但是如果可以優化收入支出,還是有完成的希望的?那麼就算一算,你需要提升多少收入,降低多少支出,可以完成你的目標。然後去尋找實現的方法。
提升收入,可能是因為工資提升獎金提升,可能是在原崗位,或者升職,甚至是跳槽。
也有可能是通過調整理財投資策略和組合,獲得更高收益。
說到這裡,我很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們的核心觀念,對於年輕人而言,最好的投資,永遠是投資自己!
前面好幾個問題,其實我們都說到,5% 的國債收益不難,但 10% 的年化投資收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在你的可投資資金在 100 萬以下的時候,產生的絕對收益提升,比如說 5 萬,也許還不及你把時間精力投入在自我學習,業務精進帶來的一次工資提升,或者一次職位晉升。
我們之前和一位上市企業高管聊天,他的建議是,對於絕大部分年輕人而言,開始工作 5 年之內,因為工作帶來的收入增長都要重要過因為投資理財帶來的收益增長。所以,做好投資自己和折騰那點少得可憐的本金之間的平衡。在年輕的時候,以自我提升為主,積累本金為輔,是比較合適的方法。
第四點:理財的實際操作如何開始?在你的問題中,問到是要交給別人(基金)還是自己學習,自己學習要學哪些方面。這個問題本身是值得商榷的。
即使你準備把錢都投入到基金裡面去,你就什麼都不用學習了麼?你知道基金有什麼不同的種類麼?知道如何挑選基金麼?知道在中國,公募基金公司的賺錢方式是通過管理費(所以規模最重要),而不是盈利狀況麼(但這個能影響長期排名,從而影響未來規模)。誰對你的投資結果負責?最後只有你自己!所以你當然需要去學習,不論你最後是決定把錢交給基金去打理,還是自己來做組合。
如果根據我對於一個理財計劃的設想,更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你起碼需要學習如何優化日常消費,信用卡的知識對你會很有幫助;你需要學習如何去選擇一個合適的保險計劃,了解現在已有的社保是什麼,然後完善自己和家人的商業保險;然後是學習有哪些理財方法相對更安全,更方便,能夠不花你太多時間和精力,但是帶來超過通貨膨脹率的收益,讓資產起碼不貶值。比如說國債,貨幣基金,債券,債基,銀行理財等等。這些都學完以後,可以考慮學習更高風險也更高收益的品種,進行小量嘗試,積累經驗。
** 最後舉個簡化的例子吧:
**
假設我們有位朋友,一直以外太空旅遊為 5 年目標,從現在搜集到的信息來看,一次太空旅行差不多要 60 萬左右。他目前已有的積蓄是 10 萬,存在定期裡面。年收入 30 萬,每年支出差不多 25 萬,只能存下 5 萬。如果這樣的話,他 5 年後預估最多可以存下 38.7 萬,還差了 22.3 萬。
怎麼辦?
通過記賬實踐,他發現每年大手大腳多花掉了起碼 2 萬(正常應該可以達到 40% 或者以上的儲蓄率)。
預計今年升職,以後年薪估計每年能漲 3 萬。
之前放在定期裡面的錢準備轉投收益在 5% 左右的銀行理財。
這樣的話,5 年後預計儲蓄可以去到 68 萬,實現宏願無壓力,還可以留下 8 萬的緩衝空間,解決緊急問題。
工薪一族,投資致富不靠譜?#
工薪一族,投資致富不靠譜? 跟個話題。最近雪球裡聊得熱火朝天的財務自由,看我球裡投資大拿們的意思,如果 不是創業的話,基本上不贊成,或者不認同靠投資... 跟個話題。最近雪球裡聊得熱火朝天的財務自由,看我球裡投資大拿們的意思,如果 不是創業的話,基本上不贊成,或者不認同靠投資...
跟個話題。最近雪球裡聊得熱火朝天的財務自由,看我球裡投資大拿們的意思,如果 不是創業的話,基本上不贊成,或者不認同靠投資實現財務自由,覺得概率偏小,可能性不大。反而是通過工作,順便努努力,成為人尖子,拿個百來萬的年薪,年終獎都能有幾十 W 的,好像比較容易達到。
我球裡大拿用心良苦,還是能理解的。但從我的實際感觀角度來看,通過工作,踩著他人成為人上人,或者在利益糾葛中游刃有餘成為行業大拿,享高薪住大房真的不容易。哪怕是高物價高消費的深圳,總人口比例來說,能拿個幾十萬年薪的,都是極少數極少數。這個,真的是精英階層了。
一般普通人努力能達到的職場乾淨收入,通貨膨脹到現在,也就是一年二三十萬了。對應的,也就是政府的處級(縣級)幹部的明賬 —— 即普通公務員,努力努力,運氣還行,靠還能幹活,然後 AO 資歷到退休前能守到的。当然,更多的人是連這個也達不到。
還是以我的觀察來說, 創業成功一族除外,身邊認識的身家上千萬資產或者以上的,通過投資實現的,占了絕大部分比例。很多普通的上班族,只因為收入的生活節餘總有一個出處,或因為在攤派任務時接受了原始股,或被引進了股市然後做起了股東,或參加了什麼項目;或在為在房價低時或被營銷買了房,然後又改善性地買了大房,孩子讀書又買了學位房……
深圳人的投資收益比觀念還是比較強的,即有些理財基礎吧,哪裡收益高,錢就往哪裡走。錢被引進去的地方,其實也暗合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工作是不丟的,該買房時買房,該炒股時炒股,該攢金時攢金,該投資時投資,套了也就套了,終究是出了手,於是,讓現金流變成資產,資產又產生現金流,不斷滾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當然,舉例以上,不是說現在買房,或者說就是合適投資什麼的時候。投資觀念上,還是要自己形成基本的投資觀。至少,能表現為,可以明白現在已經不是投資買房的好時候了。現在,身邊的上班族中,年輕,年中,年老者,都有著各自理財產品偏好。譬如股市中,經常一不小心發現,市值幾萬元的也有,市值幾十萬的也有,市值上百萬的也不時發現。当然,被套牢的 “股民” 很多,但就是能耗,不見盈利是堅決不出,套牢就套牢吧。這是熊市,不就是如此嗎?
普通工薪族堅持投資的好處是,工作照做工資照拿,該吃就吃該喝就喝。錢是自己掌控的,時間也是自己的。投入的資產,每年多多少少也有點分紅、租金、股息或其他收益是不。跌了套了?等得起。有閒錢,說不定還會追加點。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我所見到的,很多普普通通的深圳工薪族的資產增值過程,其實也只有一個基本的成本收益比概念,但就是這樣,堅持投資,實踐中探索,通過投資,參與,或者說分享了整個社會改革發展的紅利。
有了上千萬的這個資產規模,資產能產生的現金流也夠過生活了。這或許也是基本的財務自由吧。 當然,這些千萬身家的,該上班的還是上班,該混日子的還是混日子,該享受生活的享受生活。如果單純靠他工資,別說他自己,可能他們的領導,甚至領導的領導的工資,工作幾十年加起來,絕對值都不夠達到這個數吧。
確實,這其實就是時代發展給予的機遇。這個時代是如此地精彩,為何要錯過?在深圳,很多上班的普通工薪族,敢投敢試,然後,40 來歲兒,就是這麼地在資產標準上,達到了或實現了所謂的 “財務自由”。
社會是向前發展的,大時代就有大機遇,資本市場的盛宴,真的不適合工薪族?!
晨起繼續分享。昨晚說了些所見,就繼續就說感受或者體會。沒和經過整理,就借用 “白雲體”,想到哪寫到哪。邏輯不完善的地方,諸君見諒,
1、大時代裡有大機遇。投資,是比較好的參與,並分享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成果的方式。我們沒有必要固步自封,自我束縛,作為看客錯過資本盛宴。
2、總體來說,這個是資本時代。國人總體十分勤奮,儲蓄意識較強。但看對面的香港可以感受到,能成為人上人,或者職場上的精英一族,畢竟只是極少數。但同樣是職場一族,有投資理財意識、規劃和沒有這個意識、規劃,一二十年之後,特別是養老之時,生活水平的區別很大的。香港的平均收入較高,社會保障體系十分完善,但同樣工作一輩子,有人需要養老時,只能守著有限的養老金和通脹作抗爭,生活較為寒酸。“聖誕鐘,買匯豐”,普通的港人,敢於參與資本市場的,經受資本洗禮後,也多有著基本的投資觀,價值規則成為主導,績優藍籌長期受到歡迎。在這樣的環境裡長期堅持下來,大多也有一定的資本積累。於是,很多一輩子沒有賺過大錢的老太太,身家不菲,安然享老,是為長期投資積累也。
3、有投資理財意識,和沒有投資理財意識,區別很大。所以,適當的參與,是有必要的。而且,早參與,真的沒有什麼。沒有必要排除,工作以外的投資契機。市場經濟發達,跟著收益走,錢流向的地言,往往暗合(契合)社會發展的潮流。
4、工作也好,投資也好,不是非此即彼,沒必要絕對地割裂。兩者有不同的實現路徑,但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為了自己和家人更幸福,更能享受到體面和尊嚴。
5、當然,工薪族參與投資,就要認清自己的工薪族特點,或者說,小散特點。生活為本,工作並修,不賭博,不搏身家,不賭命,即具有必要的風險意識;投資,還是要用生活節餘的資金投資,因此也更兼具長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追求的收益上,注重相對的確定性,細水長流,紅利復積,長期堅持下來也十分可觀。
6、普通投資者一樣能做好投資,重要的是形成相對正確的價值觀,和能適應市場的投資體系。然後,堅持下來,調整、進化並適當完善。—— 再次一點說,工薪族,咬咬牙,跟著大潮流該做什麼時就做什麼(群體性跟風並不是在頂部追高接盤),也多少總能分享到池水上漲時的風光。
7、工薪族追求的不是賭上什麼,來個一夜暴富。較長時期來看,投資的機會總是很多的。不限於房市或者股市中的哪一種。各各有道,也各有各的修行。
8、普通工薪族無論參與哪種投資,都要明確,投資確實還是買資產,大概率上要有相對確定的收益,有合適的成本收益比。當然,也需要明白,工作還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對於投資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9、不要特別怕犯錯。90 年後期投資房產的深圳人,遭受房產重倉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高位接盤,被套了十年。當然,從投資策略來說,這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但就是有這麼一群草根,套就套了,堅持。房子套了,還有出租收益。然後,放在那兒。大不了計提損失了。然後,只要繼續堅持餘錢投資,總有一個地方能讓自己身家翻身。幾年後就抄到的是房市大底了,再然後,是十多年的房地產大牛市。趁著年輕時,汲取點教訓挺好,這也是繼續前行的經驗財富。當然,能不能化教訓為財富,也是看各人的修行。
10、工薪族投資的優勢在於,業餘,自由,靈活,長期性。不用押身家,不用搏命,也不用于時間作戰,也可以不用和別人比什麼。對於市場或者莊家,或者其他所謂主力什麼,堅持用投資的觀念武裝自己,堅守價值觀,賺自己看得明白的錢,他強任他強,他瘋任他瘋。堅持投資,參與其中,分享發展紅利,風水輪流轉,總會到我家。然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這,不也挺好?!
————————————————————————————————
續二:回來了,接著灌水。
財務自由這個話題確實是很容易引起熱議的。也跟著議議這個話題,不是為了駁批什麼或者證明什麼,而是說明,普普通通的工薪族,順應時代的潮流,做好投資規劃,珍惜財富機會,敢於參與,同樣可以出彩 。
譬如,@DAVID 自由之路 兄的傳道中,分享了很多適合工薪族的低風險投資方法,這樣的機會,確定性比較好,風險較低,收益同樣不錯。即只要留心,還是有機會的。
具體再說說所見所聞或者體會。這一節的核心或許是,普通工薪族的 “參與和共享”,但並沒有從邏輯上進行仔細梳理,仍然請諸君見諒。
1、普通的工薪族,固然原因種種,但能創業的不多,創業成功的更是極少數。從大時代背景來說,投資是參與,分享時代發展的紅利。從小我來說,投資,也是一種創業參與我們付出自己的真金白銀,通過支持特定人特定企業特定單位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參與風險,也一定程度上共享收益。
2、投資,好公司好管理好價格,從另一種角度理解即為,以合適的,或者說具有安全邊際的價格,投對人或者說跟對人,支持好項目或者說好資產。同上,這也是普通工薪族比較合適的參與方式。
3、這個社會如此地開放,我們為什麼要固步自封?社會階層固化趨勢很明顯了,一個明顯的社會整體感受是,向上越來越難,顯然縱向發展的渠道是收窄的。哪怕是西方社會,結構化也很明顯。但是,投資,可以讓我們這些平常的工薪族,橫向參與到社會互動開放中,參與到社會發展中 。
4、有夢想就有未來。工作和投資並不矛盾,甚至可以相互促進。基於工作,可以更好地理解身邊的機遇,基於投資,可以更踏實的心態做好工作。而且,我們可以注意到,很多有投資理財意識的工薪族,持有比較積極的生活態度,多對未來生活比較有想法,有期待和希望 。並且,會規劃,自我控制能力較好。
5、甚至更有意思的是,做到行業精英確實不容易,但可以讓你本行業中最優秀的公司為你創造價值,從而分享行業發展的機遇。看看中國平安,是如此地優秀,還長期投資了他的對手中國人壽呢,分享整個保險行業的大市場蛋糕。
6、大眾性投資領域裡,房市也好,股市也好,是一個相對比較平等的地方。可能,更適合普通大眾實現資產進化。譬如股市,因為這個市場,始終存在著大量的投資機會,這些機會是公開的,開放性的,並且,有一定的邏輯或者規律的。就看自己是否能抓住、守住。當然,運氣以外,這需要有相對完善的體系,適應市場的方法 ,和一定的意志力。
7、再或者說,投資,不一定要靠博弈,不一定是零和,不一定是必須你死我活。各有各的道,長期投資,共存共享的成功案例也比比皆是一樣。巴菲特的小鎮鄰居們,不懂高深的股票投資技巧,不懂企業分析基本知識,但通過支持巴菲特,投資巴菲特,一樣實現了財富進化。—— 對於普普通通的我們來說,雖然可能成不了社會階層的精英,但通過投資,站對位置,跟對人,
8、股市,也不一定是聰明人戰性笨人的地方。術業有專攻,但智商和反應力都整體高過一般群體的基金經理們,投資收益,整體上還不如指數定投呢。正如 @DAVID 自由之路 兄所傳道,這個市場,還是有很多確定性較強,收益穩定的投資機會的,也有很多適合工薪族的低風險投資方法。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 問問自己,參與了沒?
9、香港股市是一個發展程度較高的國際化專業市場。這個市場消滅了堅持長期投資的普通投資者嗎?“聖誕鐘,買匯豐”,說的就是大把老頭老太太類業餘投資者,堅持價值投資,堅持長期投資,各有各的道,一樣很滋潤。倒是,大把投機性的專業機構和專業投資者,被市場消滅了。所以,現在,港市題材概念等都不容易炒起來,因為,忽悠不到跟盤者。
10、最後所想說的,金錢可以為有尊嚴的體面的生活做財務保障;但是,快樂生活不一定是金錢所能保障的。
續三:簡潔版
上面的三節文字密密麻麻,重複羅嗦,估計很多人看得很累(或許,原汗原味,直接敲上去的完整版有完整版的意義呵),不符合現代的快讀特色,因此,最後,發一個簡潔版。
大時代裡有大機遇。投資,從大趨勢來說,是比較好的參與,並分享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成果的方式,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來理解、接納和參與;從自我角度來說,以自身投入來進行投資,也是參與社會創業,支持發展,並分享企業成長或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在這一過程中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升值。參與和共享,這本就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規則之一。
投資理財,也是對生活的一種規劃和自我控制。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有生活規劃,和沒生活規劃,越到後來區別會很大。在這一過程中,財富自由只是個目標,重要的,我們能以開放的態勢參與其中,順應時代的潮流,或提升了自己,或站對位置跟對人,實現資產升值同時,為改善自己和整個家庭生活,提供相對良好的財務保障,從而儘量避免為金錢而不得不承擔壓力。
爭取財務自由吧,雖然只是個目標。但有夢想的生活,總是充滿希望。認清自我,生活為本,工作投資並修,不賭博,不搏身家,不賭命,用生活節餘的資金堅持投資,注重確定性,注重成本收益比,兼具長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細水長流,紅利復積,長期堅持下來也十分可觀。這些,哪怕是我們這種工薪族,也可以做到。為爭取自由而努力吧,正如前行者周年洋的體會:我們還有更精彩的世界和生活,等著我們去欣賞和體驗呢。
通俗易懂五險一金整理貼#
曾經聽一個魔都生完孩子的朋友說,生前生後補貼社保什麼的好幾萬,簡直賺大发了,讓我對社保的好處刮目相看。
所以,花 3 分鐘了解你應該享受到什麼樣的保障,然後去讀一讀問候推薦的延伸閱讀文章,充分認識並且利用現有的社保制度,也是精打細算過上更好生活的好辦法哦~
作者:簡七讀財小夥伴 米蘇
各位好,我們是五險一金大家族。我們在許多人眼中是 “朦朧美”,似乎有用,可是又不太清楚到底怎麼用。
國家對咱們這點好,各位還是要好好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哦。就讓我們 “毛遂自薦”,自己介紹一下吧。
按照法律規定,企業都應該為你繳納這我們這五險一金哦。
一、五險一金是個啥?啥時候能到碗裡來?
(一) 大哥:養老保險
顧名思義,等你退休了開始進入老年生活了,我就到你的碗裡啦。不過簡七讀財的很多文章都告訴了你,不要太高估我的能力。經過 N 年的通脹,一般來說只靠我發給各位的退休工資來保持生活水平是不行滴。
此外,小夥伴們千萬要注意要在退休前累積繳納養老保險滿 15 年,否則你就只能領回自己交的那部分養老保險,喪失了從國家的養老金大金庫裡分一杯羹的機會。
(二)二哥:醫療保險
日常就醫買藥就能找我啦。此外,如果在規定範圍內就醫住院花費超過一定金額後,還能享受醫保報銷額度。
此外,小夥伴們千萬要注意要:
1、 醫保停止繳納後 3 個月後不再享受醫保報銷的待遇,再次繳納後需要連續繳納 6 個月後才能再次享受住院報銷等醫保待遇。所以長時間不繳納醫保的小夥伴建議自己去社保個人繳納社保,或者購買一份商業醫療保險。
(那天微信中推送的,停交醫保後次月 15 日後不再享受醫保待遇有錯誤)
2、目前許多的確,退休前必須累積繳納一定年限(比如 20 年)的醫療保險退休後才能享受醫保待遇。甚至,要在一些地區享受社保,還必須在該地區累積繳納一定時間的醫療保險。比如深圳地區就必須滿足累積繳納醫保 25 年,且在深圳地區繳納社保 15 年的條件,退休後才能在深圳享受醫保待遇。
(三) 三姐:生育保險
生孩子(女性)or 妻子生孩子(男性,沒錯,男性也有生育險和產假哦)時,我就到你的碗裡啦。具體可以享受生育醫療費、生育津貼和產假待遇。
各位必須在所在單位繳滿 1 年生育保險才能享受這個待遇哦。此外,如果你是土豪在私立醫院生寶寶,就不能享受生育保險啦。
(四) 四弟:失業保險:
顧名思義,你失業了可以找我,當然我知道你不想找我的。領取失業保險的條件可不容易:
- 和生育保險一樣,失業前你和你的單位必須累積繳納失業保險滿 1 年;
2、必須是因為非本人意願的失業,所以主動辭職就不能領取了;
3、必須在失業後 60 天內進行失業登記。
即使你一直失業,你也不能一直領取失業保險,是有時長限制滴,最長能領取 2 年。你還會被不斷要求參加再就業培訓。最後,每個月你能領到的失業金也是少得可憐滴,大家還是好好加油自力更生吧。
(五) 五弟:工傷保險
雖然你們都不喜歡我,不過我作為社保家族成員之一,還是來自我介紹一下。當勞動者在工作期間,遭受意外傷害或者得了職業病,暫時或者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甚至不幸死亡,就可以來找我。我會給與勞動者物質補償,而對於因工死亡的勞動者的遺屬也會得到失業保險的補償。
說個奇葩的地方,因工死亡必須要在被救治後 48 小時內死亡才能算在工傷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六) 小妹:住房公積金
我是五險一金大家族裡的小妹妹 —— 住房公積金,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小夥伴們買房、裝修、租房,甚至離職、退休都能把我帶回家哦。此外,繳納住房公積金還能申請利率十分優惠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棒棒哒。
二、五險一金怎麼交?進了誰的口袋?
社保繳納的具體額度各地有一定差別,但是總體思路是差不多的,大致為:
(一)養老保險:
怎麼交:
1、個人繳納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 8%,如果你工資比這個平均工資高,按照你的平均工資計算,全部進入個人賬戶(退休了就開始領取);
2、單位繳納 20%,進入統籌賬戶,也就是說單位交的多不代表你未來拿得也多。
領多少:
1997 年後才加工作的人,退休後每月養老金由兩個部分相加得到:
1、基礎養老金:根據退休當年所在地職工平均工資和你的繳費年限計算確定(來源於統籌賬戶);
2、個人養老金:根據你的養老金個人繳費金額和你的退休年齡計算確定(來源於個人賬戶)。
(二)醫療保險
怎麼交:個人繳納約 2%+ 少量(一般每月幾元錢)的大病保險,單位繳納 8%—10% 左右。
領多少:
1、個人繳納的全部醫保和單位繳納的部分醫保(比如有的地方是 30%)每年返還進個人醫保卡中,可以刷卡買藥看門診。
2、符合一定條件的醫療消費可以統籌報銷。
(三)生育保險
怎麼交:全部由企業繳納,企業繳納比例一般為 0.5%—1% 左右。
領多少:生孩子相關的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藥費可以用生育保險報銷。但是超出規定的醫療服務費和藥費就不能報銷啦。此外,如果因為因生育引起疾病的醫療費也可以由生育保險報銷。
參考:
(四)失業保險
怎麼交:個人繳納 0.2—1%,單位繳納 2% 左右,各地規定不太相同。
領多少:失業保險基本參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來制定,根據工作和繳納失業保險的年限不同,可以領取 3-24 個月。
(五)工傷保險
怎麼交:全部由單位繳納,根據行業的危險程度不同有所區別,繳納比例在 0.5——2% 左右。
領多少:根據工傷程度有不同的報銷、補償比例。
(六)公積金
怎麼交:個人和單位均繳納 12%(12%+12%)
領多少:個人和單位的繳費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全部可以歸我們,太好啦。不過如果公積金長期躺在公積金賬戶中,利息損失讓人很無奈啊。
三、其他資料
1、各地社保局電話:當地區號 + 12333
強烈建議大家有社保相關問題多問單位的人力部門和當地社保局。因為五險一金各地情況差異比較大,打電話問方便準確。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再談財務自由!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看到太多的人對股市致富抱太大的期望,並且把股市致富當成財務自由的唯一的路。雖然我們家庭很大一部分財富...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看到太多的人對股市致富抱太大的期望,並且把股市致富當成財務自由的唯一的路。雖然我們家庭很大一部分財富...
最近和幾個朋友聊天,看到太多的人對股市致富抱太大的期望,並且把股市致富當成財務自由的唯一的路。雖然我們家庭很大一部分財富是從股市中獲得的,並且依靠股市實現了基礎的財務自由,但我還是要談談對財務自由的新看法。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財務自由的夢,期望 35 歲前或者 40 歲前就有能力提前退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當然,任何國家能實現這一點的肯定是少數人,想實現這個目的,大致有以下幾個方法。
1、創業
我認為這個是達到財務自由最快的路,還是創業。微軟 CEO 比爾蓋茨 35 歲身價 25 億美元,谷歌 CEO 拉里佩奇 35 歲身價 166 億美元,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 30 歲身價接近 300 億美元,可以說火箭速度實現了財務自由,就算再牛的投資者,也無法與之相比較,而股神巴菲特也是 60 多歲以後,財富才接近這樣的數量級。
中國也一樣,騰訊的馬化騰,盛大的陳天橋,京東的劉強東,也都在 35 歲前實現財務自由,聚美優品陳歐,30 歲身價已經超過 10 億美元
當然,上面提到的都是創業頂級的人,也有很多創業做得很一般的人,也許沒有上市,但是被某個上市公司收購,馬上就是幾千萬或者幾億的身價。
2、跟大哥創業
前面提到的公司,即使你不是創業者,你是這些公司的前 100 名員工,那麼也基本能實現 35 歲歲前財務自由。
3、投資
假設 500 萬財務自由,22 歲畢業的學生,工作 3 年攢出 50 萬元,然後職業投資 10 年 10 倍,那麼 35 歲夠 500 萬。如果初始本金只有 10 萬,那必須 10 年 50 倍才行。
1-2-3 相比而言,股市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是最難的,尤其是過早選擇職業投資的年輕人。
以我自己的經歷而言,2002 年工作,畢業後夫妻雙方的工資還是挺高的,就這樣也是過了 10 年後才差不多到達財務自由。坦白說,我不是成功者,我年輕的時候工作不是很拼,也是一直想着靠投資財務自由,直到 2010 年,我才意識到職場上也不能太荒廢,努力拼了一把,確實很有效果,後面 2 年我的工資收入翻倍了,但拼的有點晚了,由於那段時間對投資的疏忽,導致 2011 年收益較大回撤,虧的錢是年工資的好幾倍。正是由於資產規模夠大了,所以我決定了後面自由生活,一方面依靠低風險投資,保證沒有職場現金流的情況下,也能保證一家人衣食無憂,另一方面,將自己解放出來,我也可以從事一些高風險的行業,我這裡所說的高風險,是指放棄穩定的 30 萬年薪的工作,而從事未來不確定的,有可能沒任何收益,也有可能改變我生活的一些事情,比如我花時間寫了一本《低風險投資之路》的書。
我在股市投資方面還是有些天分的,也實現了 10 年 12 倍的收益, 但即使如此,那些創業公司拿到期權的中層人員,仍然完勝我,這裡不是我要和他們攀比,這完全是實事求是的敘述,所以剛畢業的年輕人,即使你們想財務自由,也沒必要非走這條路。
為什麼我推崇低風險投資,因為低風險投資能最好兼顧投資和實業,如果我一直做高風險投資,家庭資產過山車,我可以肯定我將無心工作了,正是因為做的是低風險投資,所以我職場 11 年雖然沒做到很優秀,但也不落後他人。
所以,真建議年輕人把精力重點放在職業上,投資低風險就行了,這樣更容易實現財務自由。當然你覺得自己天分特別高,那也可以做職業投資者,不過我認為,優秀的職業投資者,就去做私募,通過幫別人賺錢來增加自己財富增值的槓桿,這和創業者拉天使投資一個道理。
自己沒多少本金,還想着單純靠自己的錢滾雪球就實現財務自由的年輕人,還是醒醒吧。我 2007 年看到很多股神,有人 2 萬元炒股炒到 60 萬,1 年 30 倍收益,厲害吧,但那又如何呢?也就是其他人 1 年的年終獎罷了。
===============================================
下面是我前兩年以前對財務自由的一些想法,也供大家參考。
我是職業投資者 網頁鏈接
談談財務自由 [網頁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30190100y7y9.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30190100y7y9.html”)
分期付款生怕你知道的秘密!#
利率陷阱?分期付款生怕你知道的秘密! 叮鈴鈴~~“喂,簡七,我是樂樂!好久不見啦!” 上次約出來聊理財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兒了呢,春節一回來,小夥伴們都胖乎乎地...
叮鈴鈴~~“喂,簡七,我是樂樂!好久不見啦!” 上次約出來聊理財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兒了呢,春節一回來,小夥伴們都胖乎乎地又要再約吃貨之旅啦!來到傳說中滴 X 料理,簡七和樂樂選好池中的鯛魚,坐在大船上一邊享受著新鮮的生魚片一邊聊了起來。
簡七讀財
(微信號:jane7ducai)
原創有態度,簡單好理解!
“簡七,我有個壕壕朋友,對最近怒讚一片的特斯拉(Tesla)可動心了,國內售價七十萬四千塊,準備入手呢!太帥氣了!”
簡七一邊吃一邊感嘆道,“果然是土豪啊!不過特斯拉真的很厚道呢,讓中國土豪和米國土豪享受同樣的價格,只增加了運輸和稅費成本~”
“嗯,不過他身邊有朋友建議他向 XX 公司貸款,3 年期 5% 的利率,你看現在 XX 寶都有 6% 以上的收益了,把錢留著做投資豈不是極好的!” 樂樂比劃著手指算著,等著簡七回答。
“別急,肯定不會有公司白白給你好處,你給我講講貸款細節。”
貸款公司要求:
貸款本金 734,000 元,年利率 5%,三年付清。
每月還款額為(734,000+734000×5%×3)÷36
=23,447 元
呵呵呵,你以為這是一個實際年利率 5% 的貸款麼!太天真了!
還記得簡七免費公開課第六課:各種收益率的內容麼(大家可以在傳課上搜索 “簡七”)。我們教過一個叫做 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內部收益率)的公式,在 excel 裡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使得一系列現金流淨現值為零的內部收益率。如果你想知道具體的計算原理和計算公式可以自行百度哦!
現在假設你是這個借款給壕壕的貸款公司,你在期初付出的是 734,000 元(A1 單元格內輸入 - 734,000),之後會有 36 期收到 23,447 元,在表格裡輸入這一系列數字,然後在另一個單元格裡輸入 = irr(A1:A37),回車就可以知道貸款公司的月實際收益率是 0.78%!換算為年化收益就是 0.78%*12=9.31%!
貸款公司的收益率也就是壕壕同學的資金成本率,可不是 5%,而是 9.31% 呢!XX 寶可沒有這麼高的收益!
“啊?!” 樂樂眼睛瞪得老大,嘴巴都合不攏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啊,這個就類似等額本息和等額本金的差別啦。等額本金意味著你每一次還款都在減少你計算利息的本金數,而等額本息就是簡單粗暴地全程按照全部的本金來計算利息的。所以,等額本金是利息比較少的還款方式啦!”
“原來是這樣,看来以后我贷款也要注意选择什么还款方式比较划算了!”
“是啊,” 簡七繼續苦口婆心滴跟樂樂念叨,“尤其是很多人喜歡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功能,覺得 0.66% 的手續費是小菜一碟,乘以 12 也就 7.92%,比貨基的收益高那麼一丟丟而已。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按照我們剛才的算法,如果一萬元選擇分 12 期還給銀行,實際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呢?
貸款本金:10000 元
每期還款額為 10000/12+10000×0.66%
=899.33 元
參考招商銀行官網:
我行為持卡人個性化提供多種期數選擇,12 期對應的每期手續費費率為 0.66%。
每期手續費 = 分期總金額 × 每期手續費率。
用公式一算,實際的月利率為 1.19%,年利率是 14.31%!”
小夥伴們,看到這裡,你還會輕易選擇信用卡賬單分期嗎?
保险防忽悠手册#
保险防忽悠 “话术” 手册 原始链接:网页链接保险投诉络绎不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保险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 “忽悠” 行为。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培训过程中,... 原始链接:网页链接保险投诉络绎不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保险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 “忽悠” 行为。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培训过程中,...
原始链接:网页链接
保险投诉络绎不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保险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 “忽悠” 行为。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培训过程中,往往会提供一套 “话术”,告诉营销人员在面对客户的询问时如何向有利于保险公司的方向引导。代理人经过这样的培训,以有心算无心,以专业算业余,保险消费者自然容易上当,成为 “忽悠” 的受害者。
正因此,投保人应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何在并不懂太多保险的前提下让代理人觉得你是个内行而不敢轻易忽悠你,同样需要一套 “话术”。本 “防忽悠” 话术手册,就是力争让投保人在于保险营销人员的斗智斗勇中能够塑造一个专业的形象,让营销人员知道他的推销对象不是那么好 “忽悠” 的。
话术一:询问展业证号码
遇上陌生的保险营销人员向你推销保险产品,不妨先向其索要展业证号码,并且表示 “先要查询一下你的诚信记录,再做决定”。
所谓展业证,即 “保险营销员展业证”,这是保险营销人员从业必备的一个证书,包含了个人及所属公司的一些基本信息。所以遇上保险营销员,不妨先要求其出示展业证原件,确保其真正具有保险推销资格;在对此确认后,不妨再索要名片,并确认上面印有展业证号码,以备不时之需。
有了展业证号码之后,投保人可以通过访问网页链接来查询其诚信纪录,查看其是否有不良记录。
虽然展业证对于每一个保险营销人员而言是必备的证件,但是绝大多数投保人并不知晓这一证件的存在。所以你一开口索要此号码,先可以先声夺人让对方知晓你不是保险外行,而查询诚信记录的要求更能让其知道你对代理人的监督投诉机制并非毫不了解。
事实上,记者曾经接到过保险营销人员通过电话来推销,只不过问了一句 “你展业证号码多少”,对方就知道撞了铁板,忙不迭的挂了电话,可见此句杀伤力绝对不小。
话术二:表示要全程录音
无论是在银行遇上银保营销人员还是遇上上门推销的个险营销人员,在问完展业证号后,不妨表示自己记性不太好,所以对方介绍产品的过程希望能够录音,以备忘记了可以重听。
在本话术手册中,这一条绝对堪称 “大杀器”,即使你其它话术不用,仅用这一条,恐怕也足以迎刃有余。
绝大多数擅长 “忽悠” 的代理人,绝招就是通过言语误导等方式让投保人对保险产品产生错觉,反正口说无凭,就算推销时候把收益率说的高了点或者把赎回条件说的优惠点,只要保单签约生效了,投保人口说无凭,对于这种 “忽悠” 也是投诉无门。
但是,作为投保人一旦全程录音,就意味着哪怕依旧被忽悠了,但是未来就有了投诉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下,营销人员就要掂量掂量,恐怕未必敢肆无忌惮的误导了。当然,真正诚实可靠的营销人员,必然是不怕你录音的,而那些对此有所抗拒的代理人,恐怕多半是心中有鬼的 —— 这样的代理人,自然是避之不及。
话术三:索要产品资料保险
营销人员,推销靠得就是那张嘴,但是最靠不住的,也就是那张嘴。在实际业务中,接触到过不少代理人往往喜欢口头向你介绍某保险产品,至多在一张白纸上写几个数字帮助你理解。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就存在了忽悠的空间。口说无凭,但是白纸上的几个数字同样也做不了凭证,因为真正影响保险产品优劣的一些细节关键词,擅长忽悠的代理人是必然不会写下来的。
正因此,务必要向代理人索要由保险公司印发的官方宣传单张,同时也不妨通过查看单张的印刷质量、设计风格等来判断这是否会是代理人自行印刷的 “山寨” 单张。保险公司印发的官方宣传单张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信息一般均可靠,但是代理人自行印刷的一些 “山寨” 单张,往往就是只挑好的說,而對於一些不利於推銷的敏感信息則全部避而不談。
正因此,遇上推銷保險產品,務必索要官方宣傳單張來細細研究,不見可靠的書面介紹文字,切不可因為營銷人員的口頭表達而輕信投保。
話術四:強調猶豫期保障
在與保險代理人的溝通過程中,投保人不妨強調下自己的 “猶豫期保障” 權利,比如可以這樣說 “這個保險麻煩你說的清楚一點,萬一我買了才發現不是自己需要的產品,然後在猶豫期退保,豈不是又要麻煩你了”。
所謂猶豫期,是指投保人、被保險人簽收保單後十日內,無論什麼原因,都可以無條件要求保險公司退保。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都賦予投保人 “猶豫期” 的權利。凡 “猶豫期” 退保的,保險公司只收取工本費。這一權利,也是保險營銷人員理當告訴投保人的,但事實上許多投保人所不知的。正因此,你主動向代理人強調自己的這一權利,也是在暗示其自身是懂保險的內行人,讓其不要 “亂忽悠”。
當然,猶豫期的權利,絕非只是嘴上說說。即使你投保之後,只要對保險條款或者產品有一丁點的猶豫,都不妨先行使猶豫期權利退保 —— 即使事後發現這的確是款好產品,大不了重新投保就是了,當中也不過損失點工本費而已。若代理人在你猶豫期退保時向你強調這是限量銷售很快就要停售的產品,大可不必當真。的確保險產品在銷售過程中部分產品會有銷售期限,但是並不等於這就真是千載難逢的好產品,更多只是一種營銷伎倆。錯過會後悔的保險產品,保險市場上真的屈指可數,就記者的觀察,過去五年內這樣的產品也不過三四款而已。
話術五:詢問退保最壞情況
近些年,分紅險是保險 “忽悠” 的重災區,自然也是投訴的重災區。究其原因,就在於分紅險往往保費金額較大,而其產品結構決定了若是期交型產品,投保一年至兩年退保,往往會出現 20% 至 50% 所有的保費損失,